李小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31:53
35年前他英年早逝,35年后他的传奇热播荧屏。在美国的大学里,有专门研究他的课程;在日本的富士山上,供奉着他的雕像。——永远的李小龙
李小龙,武术技击家,武功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Bruce Lee
乳名:细凤
绰号:马骝,冇天装,阑仔,牛王头,冇时定,点解龙 ,猩猩王等。
藉贯: 中国广东顺德
生于: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于: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岁) 李小龙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由儿子李国豪陪伴。
生肖:龙
出生地:美国旧金山(三藩市积臣街医院)
近视:600度
身高:5尺7寸(1.71米)
体重:140磅
胸肌:41.5(扩胸前)44.25(扩胸后)
腹:29.5寸
右前臂:12.25寸 左前臂:11.75寸
右上臂:14.25寸 左上臂:13.75寸
右大腿:22.5寸 左大腿:22.5寸
右小腿:13寸 左小腿:12.88寸
肆业于香港喇沙书院
1961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
7岁从影,13岁习武
入门功夫:咏春拳
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我很早就对李小龙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但惭愧的是,一直都不太清楚这个人的来龙去脉,总觉得一位已经去世三十年的明星,其星光可能只存在于上一代人的记忆里,在我们这一代,亮极有限。这些年走了一些地方,发现李小龙的地位和影响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几乎是有电影的地方就有他的名字,知道中国电影的人就知道他。后来终于买到了他的几部代表作和传记片,一看之下,瞠目结舌。原来他不仅仅是仪表堂堂渊停岳峙,动起来更似奔雷闪电,远不是如今众多功夫明星的花拳绣腿可以比拟;原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功夫片明星,还是一代武学宗师,一生致力于传播和提升中国武术;原来他不仅会演戏,还对电影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和切实投入,后期作品可以真正称为“李小龙作品”;原来他不仅懂电影懂功夫,还懂哲学,会作诗,擅长美术……
李小龙原籍广东顺德,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藩市,属龙,乳名细凤,英文名Bruce Lee,中文原名李振藩(据说是“振兴三藩”之意),族名源鑫,在五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
据说在李小龙尚在襁褓里的时候,好莱坞电影《金门女》需要一名华人婴儿出镜,抱去了李小龙。如果此事属实,应该算是这位电影巨星的处女作吧。
李海泉是一位在广东地区很著名的喜剧演员,粤剧四大名丑之一,经常带着全家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这也是李小龙降生在美国的原因。
李小龙的妈妈何金棠有一半德国血统,容颜俊秀
李小龙三个月大的时候,全家返回香港居住。此后直到十八岁,李小龙一直生活在香港。这是李小龙五岁时的全家福。
年少的李小龙已经非常英俊,加之他的父亲与演艺界的关系,他成了一位比较知名的童星。他出演的第一部香港电影是《富贵浮云》,当时六岁,在拉萨尔书院小学部读书。
李小龙参加电影拍摄多安排在学校的假期,有时也要在课余参加拍摄。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业,导演尽可能把他的戏安排在夜间进行。李小龙在电影事业上表现出极强的敬业精神,据家人回忆,若要拍电影,李小龙吃完晚饭就会上床休息,到了该去摄影棚的时候,母亲一唤就醒,手脚利落地穿戴好行装,精神抖擞地随父亲出门,拍戏从不迟到。但是作为学生的他,却是个顽劣少年,上课不听讲,课下不读书,经过多次退学转校后,才勉强读完初中。
当时的李小龙在电影中也总是扮演一些问题儿童或是问题少年,举止随意,玩世不恭,神情动作上已经颇具后期李小龙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
十八岁赴美之前,李小龙在香港参演22部粤语电影,曾用过的艺名还有“李龙”、“小李海泉”等。评论界已经称其为演艺天才。
《人海孤鸿》,李小龙早期电影代表作之一。
早期的李小龙并未演过功夫电影,相反,倒是演了很多文艺片。这是在《雷雨》中扮演二少爷周冲。
十八岁,李小龙进入圣芳济书院读高中
这个时期的李小龙是个标准的时尚青年,一大爱好是交女朋友,另一大爱好是摩托车。
还有一个爱好是跳舞。李小龙是1958年全港恰恰舞公开赛的冠军
他最大的爱好还是武术。说起李小龙练武的缘由,并不因为他是天生的“绝世武学奇才”,恰恰因为他自幼身体孱弱,需要锻炼调理,于是,身高仅有一米七三,近视高达一千度,两条腿长度相差一寸的李小龙走上了武学之路。
李小龙幼时身体非常瘦弱。他父亲为了儿子的体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李小龙在13岁时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岁时,李小龙拜了第一位真正的师傅:咏春大师叶问。叶问对咏春的内涵颇有见地:“咏春强调的是柔和快,而不是力量……”在叶问的调教下,李小龙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等拳种,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
邵汉生是李小龙的另一位师傅。他在采访中说:“我和李小龙做了一个交易,我教他武术,他教我舞蹈。普通人要三到四个星期才能学会我的基本步法,李小龙只用了三个晚上就学得滚瓜烂熟。但是他后来并没教我跳舞(笑)……”
当时的李小龙已经成长为一位健壮的青年,了提高技击水平,李小龙除了勤习中国拳术外,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他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拳击比赛,不断丰富实战经验,曾经夺得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赛场之外,也经常和同学甚至高年级同学打架。据黄霑他老人家回忆,作为李小龙的同学,他也挨过李小龙的拳头,多年以后他在电视节目中自嘲说:“现在才知道输是必然的,谁能打得过李小龙啊???
据测试,成年李小龙的拳劲高达他本人体重的两倍多,这种力度在世界上少人能及,就算是在青年时代,一拳打出,想必也是势不可挡。最强拳击冲力:大约350多磅(美国前任世界重量级拳王阿里,身高190公分,体重220磅,一拳劲度是400磅,拳王泰臣体重200多磅,一拳劲度是500磅,但李小龙身高171公分,体重140磅,一拳劲度是350多磅!!拳劲比体重=两倍多些!!!强!)
事实上,因为李小龙打架记录太多,随时面临警方检控,这也是他的家人希望他尽快离开香港的另一个原因
1959年5月,李小龙来到美国定居,以教人跳舞谋生
9月,他迁到西雅图,入读爱迪生技术学校,白天上课,晚上在唐人街餐馆当侍应换取食宿,开始半工半读生涯。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生活相当艰苦,进人大学就读以后,他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校园里进行训练和表演,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这个时候的李小龙,突然变成了一位勤奋上进的好学生,虽然在课余时间继续坚持练习功夫,但是不再打架。1961年,李小龙中学毕业,5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
1964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全美空手道比赛,当时年仅24岁的李小龙横扫所有选手取得了桂冠。
李小龙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绝招。
龙是个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
李小龙为了宣扬中华武术,在大学2年级期间,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他边教边练,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尤以腿功造诣更为精深。
在振藩国术馆里,他认识了来学武术的医学院女学生莲达,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俩正式结婚。婚后,李小龙夫妇双双辍学,合力经营武术馆。
自从李小龙在佛罗里达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之后,李小龙的名字便传遍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等电视台也请他表演腿法,中国功夫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他创办的振藩国术馆也逐渐兴旺起来了。为了扩大影响,李小龙经常到各处参加武术比赛,并先后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开设武术分馆授徒。国术馆的规模和设备不断完善,世界上许多显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等都争着拜他为师,好莱坞的著名电影明星如占士亨宾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门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美国国内各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他的“以武会友”的宗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黑带》杂志出版商——迈克·詹姆斯:一个影业公司的人在一次比赛中发现了李小龙,他们互相认识了对方,他喜欢李小龙的观点,因为李小龙推崇的武术观念完全抛弃了在防身时没有任何用处的花架子动作,李小龙使用的招式让人们大开眼界。
这个欣赏李小龙的人便是好莱坞的制片商威廉·杜西亚,他随即邀请李小龙在电视剧《青蜂侠》中饰演男配角。
西雅图李小龙功夫学校教练——木村:那天李小龙来找我说,二十世纪福斯公司让他去面试,可能让他演一个叫加藤的角色,他问我用不用去,我说你一定得去,他去了,去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
《青蜂侠》让李小龙实现了进入好莱坞的梦想,然而李小龙最初的好莱坞征程却并不顺利。他男3号的风光完全超过了男一号,这在当时的美国是不能接受的,1971年,失望的李小龙回到亚洲,他应邀到泰国的一个小村庄去拍摄影片《唐山大兄》,然而这部非好莱坞影片却成为了李小龙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一次电视谈话节目里,他引起了邹文怀的注意,那是他刚回香港的时候,在节目里作客的是个日本人,他表演类似拔河的节目,就是他用气一下子把三四个人拖过来,当时有人对李小龙说,你这么强壮跟他比试比试。李小龙说,我不跟他比这个,我能一拳把他打趴下,那个日本人听了使劲儿乐,结果李小龙一拳就给他打翻了。邹文怀看了这个节目,立即给李小龙打电话,他们从此就开始合作了。
与邹文怀的香港嘉禾影业公司合作之后,李小龙接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唐山大兄》。 李小龙在这部影片中展现的截拳道振动了武术界和中外影坛,李小龙帮助设计的打斗场面难度之大、速度之快,让当时的观众激动不已。《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就超过了350万港元,连破东南亚地区的所有华语片票房纪录。《唐山大兄》的成功让好莱坞的许多制片商看到了李小龙的价值,他们邀请李小龙回到好莱坞发展,然而此时的李小龙却拒绝了这些邀请。   《龙争虎斗》助理导演——安德鲁·摩根:李小龙在电影方面还没有发展太好,好莱坞制作的影片和他想要表现的大相径庭,李小龙很聪明,有头脑,他酷爱电影就像他酷爱武术,他意识到他需要从亚洲起步,他知道一旦成功,一旦在亚洲创了票房纪录,美国电影公司一定会感兴趣。   事实证明,李小龙留在香港发展是正确的。他在香港接拍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成为彻底改变他演艺生涯的作品。这部描写陈真为师傅霍元甲报仇的影片,一放映就激起了当年饱受日军欺凌的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李小龙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李小龙在片中的大无畏精神和惊人的打斗技巧,特别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脚”和“地躺拳”,令人赞不绝口。
《龙争虎斗》助理导演——安德鲁·摩根:首先这是真事儿,这种牌子当时在上海的租界一直挂到1948年,很多香港人来自上海,都记得那种牌子,因为它曾给华人带来了耻辱,这部电影的情节唤起了华人的爱国主义。   《精武门》奠定了李小龙的国际影星地位,之后他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猛龙过江》,同样取得了成功,就在他准备自己拍摄第二部电影《死亡游戏》时,好莱坞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他,这次他没有回避,而是接拍了这部影片——《龙争虎斗》。李小龙全身心投入了《龙争虎斗》的拍摄,每一个场景的选择,每一个动作的设计,李小龙都参与其中,使得这部香港与好莱坞合作的电影一上映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龙争虎斗》摄影——吉尔·哈布斯:影片的成功程度无法用言语形容,我记得有一天我开车出去,回来时是晚上八点,我住在好莱坞,回家时要经过中国剧院,那时大约是七点左右,人们在排队买《龙争虎斗》的票,我下车到剧院门前看了看,才发现大家不是在买半个小时以后开演的那场,而是两个半小时以后的一场,我简直不敢相信,就问一些排着队的人,真的要站两个半小时等着看这个电影吗?他们说,是。我当时目瞪口呆,现在还吃惊不已。   1973年8月19日,《龙争虎斗》在美国首映,影迷们没能看到出席仪式的男主角,只是在银幕上看到了生龙活虎的李小龙,10月18日影片《龙争虎斗》的国语版在香港公映,而此刻李小龙正静静地躺在美国西雅图的墓地。李小龙的死震惊了世界,同时也给他的影迷带来了无尽的哀伤,人们难以相信,一个充满活力,热爱生命的人怎么会突然离开?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功夫的李小龙,让华人感到骄傲的一代武术宗师就这样走了。
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 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师,泰拳大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不减。
对于李小龙的死因,当年法庭给出的最后裁决是:李小龙是因为对头疼药的某一种成分过敏,引至大脑水肿而死亡。
演员——乔治·拉扎贝:晚上见面,约定时间过了半个小时了,李小龙还没来,我问邹文怀李小龙哪去了,他说,我知道,给你电话号码。我打过去,一个女孩儿接电话说,李小龙在睡觉,她怎么也叫不醒,我说,你最好赶快叫救护车。我离开饭店回到酒店里,刚进屋,电话就响了,对方说,知道吗?李小龙死了。
演员——约翰·萨克森:五月份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我当时很吃惊,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到洛杉矶的,结果他说他来检查身体的,他说,他经常晕倒,我说怎么可能?他说,没准“李小龙”就要消失了,我说,你说什么呢?但我又觉得他不像无缘无故就说这些话的人,他不是那种软弱的人,所以我开始担心了,一两天后我打电话给他,问他现在觉得怎么样?他说,医生告诉他,他壮的像18岁的小伙子,那是我最后一次和他说话,可能就在月末他就去世了。
西雅图李小龙功夫学校教练——木村:我是1959年认识他的,那次我到了他们比武的地方,他们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李小龙过招,我亮起架势,冲他打出一记重拳,但还没等我知道怎么回事,我已经像一块卷饼一样,被他反绑,拳头像暴风雨一样打过来,我当时吓得半死,心里却立刻对自己说,天哪,我必须向这家伙学功夫。
《黑带》杂志出版商——迈克·詹姆斯:一个影业公司的人在一次比赛中发现了李小龙,他们互相认识了对方,他喜欢李小龙的观点,因为李小龙推崇的武术观念完全抛弃了在防身时没有任何用处的花架子动作,李小龙使用的招式让人们大开眼界。
演员——依力山度:13岁那年,李小龙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然而,从这之后,李小龙的习武过程却异常艰难。 那些高手不愿教李小龙,因为那时候练武的人都很保守,不愿意其他派别的人分享技艺,所以李小龙只能到二三流的师傅那里,对他们说,你们想学我的咏春拳吗?我教你咏春拳,你把螳螂拳教我,李小龙就这么和人家交换,否则别人不愿意教他。
《龙争虎斗》助理导演——安德鲁·摩根:李小龙是个性复杂的人,但他从不掩饰自己,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是什么文化背景,作为中国人他感到自豪,他也为自己的武功感到骄傲,无论练功还是拍电影,他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演员——乔治·拉扎贝:他死的这个消息太让人震惊,我没法相信,他看起来好好的,很健壮的样子,除了有点儿头疼,后来我自己拍功夫片受了伤,治疗时认识了一个做尸体解剖的医生,他说,那种情况是因为头里的血管崩裂,开始渗漏,就像轮胎的内胎破裂,那应该是头疼的原因,我觉得就是训练过度的结果,有人说,他是头部被打过,或者说有种秘密,那种隐私,我觉得他就是太投入训练了,真让人难过。
演员——约翰·萨克森:他的身体状况本来很好,只是他训练得太狠了,神经系统都几乎达到了极限,特别是拍电影之后,我有时觉得奇怪,很多普通人不会很在意的东西,他会格外要求自己,这逐渐使他失去了某种身体的平衡。
演员——依力山度:那天我的生日,我和妻子还有李小龙夫妇一起去饭店庆祝,那天我带了一百美金,我觉得应该够那晚的开销了,没想到那家饭店东西很贵,他从我脸上看出了什么,因为我一看账单就意识到带的钱不够,这时他从桌子底下塞给我50美金,没让我太太看到,甚至他的太太琳达都不知道,事后他说,看你看账单的样子我就知道你的钱没带够。
演员——乔治·拉扎贝:有一次他对邹文怀说,你得给乔治一万美金,邹文怀问为什么?因为邹文怀是个商人,李小龙说乔治肯定没有钱,要不然怎么会站在那儿等公共汽车。   《龙争虎斗》助理导演——安德鲁·摩根:一直以来,美国和欧洲电影届都不太了解武术电影,李小龙以他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第一号功夫巨星,是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功夫,准确地是了解了功夫本身。
演员——詹姆斯·高宾: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不知道谁能做得更好,他影响了很多人,而这种影响至今还在,他的功夫留在了电影里,也留在了他写的书中,他活在我们这么多人的记忆里,所以我们才会在这里一起去寻找,是什么让他成了这么非凡的一个人,他所做的一切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名符其实。
李小龙热爱哲学,善于思考,哲学思想渗透在他一生的事业和生活中,在他的许多言谈中都有体现: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如果知识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对某件事视作毫无价值,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同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李小龙也写过很多诗。以下这首叫做《我是谁》,他赠给了好友李俊九(韩裔美籍武术家,“美国跆拳道之父”)。可惜找不到英文原文,不能尽窥原貌,从外语翻译过来的诗毕竟是挺别扭的。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
',1)">
作者:jihayi 回复日期:2008-11-17 21:40:19
SF

李小龙是我偶像
作者:virginiamm 回复日期:2008-11-18 0:22:43
以前看过他的电影,但是不了解他。最近看了《李小龙传奇》很喜欢他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