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59:27
学佛的真相(一) 从佛诞日说起
关于学佛,写过不少喋喋不休的话,也有很多喋喋不休的话早就想写,却因为自己愿力的改变而推延,无它,只是觉得应该多学习一些再说话,更加妥当。“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我既不通宗也不通教,大放厥词自然不如三缄其口,先去老实用功的好。作为一个学佛人,虽然不是说一定要通读经藏,但是没有读完,总是不够那么有底气——能得根本智的人,当然无所谓——于是,就决定,先把“大藏经”读完了再说。
然而,我们这样俗世中人,并不能置身忙忙碌碌之外,颂读经藏已经用去了太多时间,再抽时间写些认真的东西,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很多计划中关于佛学的写作,就只能推后或者取消,只是偶尔疲惫之余,写些小品文以资调剂。想来还是不够精进,惭愧惭愧。
于是就有朋友不满意,说想看这个想看那个,希望我能写一写——倒不是我水平高,大概只是因为我不说那些云山雾罩谁都不知底细的话——于是矛盾出现:这桶水还不够满,离“智慧如海”的佛法更是不可以道里计,那么,要不要给出一杯水?于人,自然是满足不了朋友愿望,耽误了别人进步,于己,又觉得以后写会更加合适,至少比现在写要稳妥,万一因为资料不够切实,了解不够广泛,而以讹传讹,殊为不美。自己错了倒还好,不过是面子问题,大不了脸皮厚实一些,下次改了也无妨,但是,说错了话引错了路,戗人慧命的责任,却是无论如何承担不起的。
这大约也是修习小乘与大乘的矛盾之一吧。
有天晚上,一位学佛的朋友问我:明天什么打算啊?
我自然知道他指什么,只是装傻:没什么打算啊,怎么?
我们去放生,其实是去春游了。佛诞日啊,你也不纪念一下?
我笑:我不迷信。佛自己过过生日吗?人家自己都不过,我们起什么劲儿啊——况且,谁知道那日子怎么定出来的。
后面的话自然有些故意抬杠的味道,却也差不多是实情。学佛就学佛了,应该去学习佛的智慧,学习佛的行仪,学习佛的修持,给佛过生日,有什么意思呢?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好事者折腾出来的事儿。
没办法,这世界上,事情往往如此,真该做的,未必有人肯认真去做,因为太难,莫名其妙多此一举的事情,却往往从之者众好之者繁。
看看世界上庙宇众多,逢年过节之时,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祥云缭绕香火旺盛,真是“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可惜,看起来芸芸众生的善男信女,大部分都是拿“不信佛要遭报应啊,下地狱啊”吓唬人,真肯花时间了解佛学,下功夫学习佛法的,能有几人?不过都是去磕头头烧烧香求个平安罢了,跟拜鬼神土地公没什么区别,不是迷信又是什么?还不如去拜山神,说不定更加的灵验些。
说完起坐,在窗前看夜空凛然风过林梢:嗯,或许这就是个缘起吧。应该写点儿什么,跟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佛学佛法,佛法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以为学佛就是烧香拜佛神神叨叨,以搞些形式主义为乐,却不知道真正的学佛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学佛的人,如果不负起宣传之责,未免太不努力了。
真等到我用蜗牛爬的速度读完大藏经,还不知道哪一年了,总不能一直失语吧。
震后几天,一位学佛人在网上找到我,说:有些问题想不通,想请教你。
我说:不敢当,一起探讨,错了您别见怪就好。
这些天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佛不爱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佛不爱惜四川人?
佛怎么不爱四川人了啊?
那为什么四川会有那么大的地震啊?
呵呵,这世界上有人不死吗?
没有。
那是不是佛就不爱世界上所有人了啊?
。。。
你觉得,那些受灾的地方,像不像人间地狱?
像啊,太惨了。
那那些救援的战士、医务人员、志愿者,为什么要不顾生命危险去救别人?他们像不像菩萨啊?
。。。
佛菩萨不是上帝,不会降罪杀光什么地方的人,佛菩萨也不是万能,不能改定业,地震的事儿,不归他管。
那不是说佛出生时说法时有“六种震动”,是不是就是地震啊?要不然为什么偏偏地震发生在佛诞日?
呵呵,如果经书上说的“六种震动”是地震,那岂不是佛诞生那一年地球要发生大地震?历史上有记载吗?然后他老人家学道、悟道,每次说法,都来次大地震,他死后,每年的生日、死日、成道日再震一震,你觉得世界上还有活人吗?
。。。
地震就是地震,是地球“成住坏空”的过程里的一次小变化而已,地球以后还要毁灭呢!这些都是自然规律,跟佛有什么关系啊?
唉,这么糊涂的人,干嘛要学佛?
唉,这么糊涂的人,怎么能不学佛!
也许有朋友觉得他们愚昧,也许觉得很多人愚昧,那么,如果我们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掌握的学问,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正确的吗?
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不是就一定正确?
我们是不是也有以偏概全,以讹传讹的时候?
我们成形或者尚未成形的各种观念里,是不是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死角,是我们平素忽略而不去反思,却是错误的呢?
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不是一定符合生命的原理,是不是我们生命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观念里的世界,并不是世界的真相?
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观念里的生命,并不是生命的真相?
我们真的认真思考过这个世界是什么样,我们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吗?还是被灌输了一个概念,一个观念,然后就再也没有去反思过呢?
如果你喜欢思考愿意思考,愿意花一点时间,来了解一下另外一种世界观、生命观,与你原来的世界观生命观相对比参照一下,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去思考一下生命的真相,就请耐心一些,听我慢慢道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二)佛到底什么样?
有朋友提起了“业”的问题,本来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转念一想,那样的话,本来的思路就被打乱了,而且谈“业”一定要谈因果,那就一定要整整一篇的篇幅来说了。所以,还是放到谈因果时一起讲。
很多人以为,学佛,是迷信,烧香拜佛,乌烟瘴气,一帮不知所谓的老太太,成天神神叨叨的混在一起,不知道搞些什么名堂。
还有人认为,学佛,是件很神奇的事,比如很多学密宗或者想学密宗的朋友,是为了神通,为了与众不同,尤其是前段时间因为西藏的事情,不少人对密宗有了了解的兴趣,但也有不少人有了偏见,以讹传讹,很可惜多半只对那些抢眼球的事儿感兴趣,却不愿意花时间多了解一下真相。
还有些人,是因为那些神奇的故事,什么放光动地啊,神通广大啊,菩萨保佑啊。
还有的朋友,是怕因果,想发财保财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最多的人,还是想找个精神寄托,在精神如此空虚的时代,有个信仰,总比没有信仰心里踏实点儿,大树底下好乘凉:我都信了佛还给了钱了,他老人家怎么说也得保佑保佑我吧?
于是乎,很多的生意人和娱乐圈中人,都悄悄的皈依,有些甚至还以法号行走江湖:)
——愿意学总归是好事,就算没什么好处,至少也不会有什么坏处吧?商品时代人们的小算盘,打的若说是不精刮,倒也不太可能。
当然,这些想法不能说错,但是如果仅仅如此,那也就差不多失去了学佛的意义。
那么,既然不是这些,学佛为什么呢?
学佛学佛,学的自然是佛,那么,佛是个什么样子,他有什么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雷锋是学他专门利人的精神,学李嘉诚是学他赚钱的本事,学英语是为了出国或者找好工作,学李同志是学。。。被人鄙视被人骂成nc。。。
——那学佛能干嘛呢?
要知道学佛能干嘛,当然要先知道佛是干嘛的。
他是人,还是神?
他是王子,还是教主?
他是庙里那个高高在上的泥塑木雕,还是也和我们一样吃喝拉撒睡?
他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可以把手变的那么大,让孙悟空的筋斗云都翻不出去?
他真的能保佑我们升官、发财、生儿子、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书册里,佛经里,网络上,有无数的关于佛的故事与说法。
他生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世界上最帅的帅哥——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谁见谁被雷倒。
他精通一切学问与雕虫小技,力大无穷,可以把一头大象扔过城门。
他可以神通变化,一个汗毛孔,就可以把宇宙给装进去。
他可以同时在无数个世界出现,大家都以为他在自己面前。
他知道一切,每个人的前生后世,他都了如指掌随口道来。
等等等等。
一般来说,所有的记载,都是把佛描绘成至高无上,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样子,那么,佛到底是不是那个样子?
我只能说,我不知道。
我当然不知道,我又没见过佛,他老人家不是死了吗?!我还活着,怎么见的到!
(除非,我是当年佛的亲传弟子转世的,现在呢,又想起了过去的事情,或者说,我以前见过的人里,某一位是佛——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好像二者都不可能。)
现在,我们就剔除掉那些神奇的传说、寓言的成分,把释迦牟尼佛还原到我们世俗中来,让他回到我们的世界——也是他曾经生活过的世界。
让我们用我们俗世中人,一个普通人的眼睛,世俗的目光,重新审视一下,来看一看尘世中的佛,是什么样的。
开始,他是个太子——而且还是没有人竞争王位危机四伏的那种——文武全才,才貌双全,绝代单骄。
可以说他要什么有什么,比如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东西,什么金钱啊美女啊名誉啊地位啊等等,什么都有。但是什么都有的他,却还是觉得不满足。
因为,他也有他的烦恼。
他的烦恼是什么?——具体的,我们先放一放,后面再探讨。
他的苦恼自己解决不了,别人也帮不上忙。他生活的不快乐,他觉得生活让他窒息,就想要改变。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生活轨迹,去寻求生命的真相与解决之道。
他花了很多时间,跟很多人学习,最后,他发现,有些东西,没有人能教的了,只能自己去身体力行,去证明的,于是他放弃了学习,转向自证自悟,到后来,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寻找的过程中,他曾经在雪山里苦修六年,饿到皮包骨,曾经有气无力到鸟以为他死了,在他的脑袋上头发里筑巢孵蛋——不知道有没有人那时候去掏鸟蛋。。。
那么,吃了这么多苦,他找到了什么答案?——这个问题我们再放在这里。
他以后的生命,就在教导、传播那些道理中度过。他教出了许多弟子,讲出了许多道理。
他常常生活在野外,住的很简陋,批一块布片,吃乞讨来的东西,赤着脚走路。
后来,他老了,年轻时在雪山上苦修时落下的病根,背痛发作,终于去世。
他的学生们,把他放在柴火堆上,放一把火,烧了。
这就是我们俗人眼里佛的一生。
他的生命,跟孔夫子很象:他被人误解过,被人骂过,被人拿竹子打过,被人拿石头砸过,被骗吃谷壳,被敌人攻击,等等。
他的一生,并不是完美无缺,而是与我们一样,有背井离乡,有妻离子散,有病痛,有挫折,有无奈,有感慨,有失落,有敌人——但是,似乎,他比我们缺一样,他似乎没有朋友。
简单的看过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他不过是在原始森林里带着一帮人生活的一个老人——虽然,他也年轻过帅过,但是到了老年,他也不过是一个孤独老人——当然,他也不只是生活,还有教学,偶尔接受邀请去各地讲课。
不止他只是一个老人,他的那些弟子,他的那些在佛教徒眼里,鼎鼎大名的菩萨、罗汉,十大弟子等等,如果我们真的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他们,也不过是从我们身边路过的一个老人,或者是在街上乞食的一个衣着褴褛的过客。
我们会注意他们吗?我们会崇拜他们吗?
我们会把他们用黄金宝玉做成塑像,去顶礼膜拜吗?
我们生意失败,会去求一个比我们还穷的人吗?
我们觉得生活不如意,会去求一个一无所有,只能住在荒郊野外的流浪汉吗?
我们会在自己彷徨无依的时候,去依靠一个看起来比我们还惨不忍睹的陌生人吗?
那么,到底是为了什么,让我们会去相信一个在森林里生活的孤独老人?
难道只是因为他舍弃的比我们一辈子挣的还要多?
想知道答案吗?请看下集。
学佛的真相(三)佛为什么出家?
为了回答一位朋友的问题,先补充一段。
因为想简单的介绍佛的悟道因缘及过程,所以没有把一些细节细化,结果出了点误会,是我考虑不够周全,惭愧惭愧。
苦修不是修行的正途,却是重要的助道品,佛的成道不是因为苦修,而是他寻求真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者说是尝试。在找不到老师可以请教以后,他希望通过苦修来得到答案,当他发现苦修不能达到目时,就主动放弃了。
释迦牟尼的修行,遵循了由低到高的过程,在解决了地火水风四大问题以后,在掌握了世界上大部分修行方法以后,他继续学习“无想定”,他成功了,但他发现那不是他所追求的境界,于是放弃,再学习“非想非非想定”,又成功了,可惜他发现,那还不是他要的东西。于是“知非即舍”,知道那还不是自己要寻找的东西,就舍弃了。然而,刚才的两种定,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层次的方法,佛修成以后,已经没有人能教他更高明的方法。他找不到人请教,只能自己摸索出路,然后才做出去雪山苦修的决定。因为他那时候想不出别的办法,就抱着走投无路或者尝试的念头,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此路可通。
结果,他苦修了六年,每天只吃一粒粮食,后来饿到自己想摸胸口,却摸到了自己的后背——这是他出现幻觉,还是真饿到就剩一层皮,我们没办法确认——所以佛长叹一声,知道此路不通。于是就改变了自己的做法,下山去了。
一般来说,人都是容易欣赏崇拜自己做不到的事和人,所以,佛苦修的时候,很多人相信他是个真正的修道人,当他改变做法下山的时候,那些人就以为他失败了放弃了,不认为他还在修道了。
佛下山以后,在河边洗了澡,又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吃饱喝足以后,找了一棵树下坐下,自己琢磨下一步的计划:什么招儿都试过了,别人的方法自己的方法都试过了,已经真的无路可走了。怎么办?
此之谓“两界关”是也!
那时候他想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反正后来的结果是,佛发了一个毒誓:不证菩提,不起此座!
——找不到我要的答案,我就死在这里了。
于是,佛就坐在那里,死等——当然他不是真的死等。
到了第六天,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境界,拥有了各种各样的能力——还是没有悟道。
直到第七天凌晨,佛看到天边的“明星”,忽然豁然开朗,大彻大悟。
这就是佛悟道时的情况。
所以,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世界上很多宗教都提倡苦修,并把它作为很好的办法,并提出很多理论,但是,在佛家,是不推崇苦修,也不认为苦修是修行正途。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苦”修是必由之路。但是,那样的“苦”也许是我们世俗眼光里的苦,未必是真正的苦,比如幽闭闭关,禁欲禁语等等。佛所说的苦行非道,“修習苦行都無利益”,是指火烧刀砍自残泡粪池子跳崖自杀等等摧残自己的方法,以及所谓的诸如此类可以消业的行为。
回到我们原来的路上。
伟大的爱因斯坦,提出了伟大的相对论,但是生活中,他还是那个在校园里每天走路上下班的孤独老人。
佛大约也是如此。
他不是早上起来,睡觉的地方就动地放光,也不是睡着的时候,天空中有五色祥云,走路也不是腾云驾雾,而是老老实实用脚走着去化缘,更不说自己的洗澡水便溺的水别人喝了就治病或者加点儿泥巴搓搓就能治疗癌症——当然,到底有没有这个功能,我还是不知道。
生活中,他就是很简单很平常的一个人,教一些道理,带一些学生,跟别的老师没什么两样。
我们简述了佛的一生,当然,我们换了个角度,不是按照以往的模式,而是换成我们俗人的眼光。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原来我们一直以来顶礼膜拜的金光大佛,不过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一个乞讨者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释迦牟尼放弃了什么都有的皇帝不做,而宁愿去做一无所有的乞讨者呢?
我们又为什么要对一个乞讨者顶礼膜拜,崇敬学习呢?
让佛决定要离开原来的生活,去寻找新生活新生命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他发现自己拥有的那些东西——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那些——并不能让他快乐,并不能让他没有烦恼。
对世界上的每个人来说,对外物的拥有量与质,虽然似乎不同,但是当我们把那些东西回归到本质,回归到他们对我们内心世界的影响,也就相似了:如果我们拥有的东西,不能让我们快乐,不能使我们没有烦恼甚至痛苦,那拥有的再多,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排除掉不拥有就饿死之类的极端情况,我们不抬杠。
于是,回到我们上篇留下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佛的烦恼是什么?——什么样的烦恼让他决定放弃一切,也要去追寻答案。
第二个,他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他的答案使他从此再不被烦恼所困,使他安心过上了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来看看经典里怎么说。
佛经里这么记载佛出家学道的因缘:
他一次出去玩儿,从东门出去,看到路边有人老到“髮白體羸膚色枯槁。扶杖傴僂喘息低頭,牙齒缺落涕唾交流。或住或行乍伏乍偃。”觉得惨不忍睹,就问马夫,我也会这样吗?马夫答是,于是他就很失落。
后来一次又出南门,看到一个病人,“困篤萎黃上氣喘息。骨肉枯竭形貌虛羸處於糞穢之中受大苦惱”。
后来出西门,看到死人,当然更不爽。
——这哥们儿一出门就遇事儿,真够点儿背的,千万不能跟他合伙做事儿!
最后一次出的北门,这次倒还不错,遇到一个出家人,觉得“容止端嚴威儀詳審”,就下车作礼请教:出家有什么好处啊?
出家人答道:人生无常,有求皆苦。于是我舍弃亲族以求自由,“修習無漏聖道,行於正法調伏諸根,起大慈悲能施無畏,心行平等護念眾生,不染世間永得解脫”。
太子深以为然,觉得这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爽。
当他把老病死三样儿都凑齐了以后,觉得生命危如垒卵,俗世生活痛苦不堪,接着遇到了修道人,觉得他们的生活恰好与前面那些俗世的痛苦映衬,好的很,就决定出家学道,想解决这个问题——人都是想离苦得乐的,佛亦然。
事实上,这理所当然是种寓言,谁不是从小知道老病死的痛苦,如果真是到快二十了看到别人出事,才明白那么简单的道理,那不是佛,那是糊涂虫。他自然是在生活经历里,体会体察到了那些自己不喜欢不愿意承受的痛苦。
但是,不管具体什么情况,结果却一致,那就是:世界上的有些事情,让一个风华正茂前程似锦的年轻人,懂得了反思,懂得了深思,反思深思的结果,让他明白了自己心目中最有价值的追求目标。
那些事情,就是痛苦,而他要追求的,就是没有痛苦的生活,或者解脱痛苦。
佛成道以后,曾经总结了自己认识到的生命之痛:人生八苦。
在他决定出家修行寻找答案的时候,他有没有后来那么清醒的认识与分析,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往往我们做事情,靠的不是清醒飞分析与认识,而是一种感觉,一种简单朴素的内在驱动力,使我们不去想那么多,就那么去做了。
人生有哪八苦?
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
活着痛苦多多,老病的痛苦,不用多说,死的痛苦,自己想。
求不得,我们多少痛苦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
爱别离,爱过的人都知道,不多说。作父母的,儿行千里母担忧。
怨憎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甚至憎恨的人,又躲不开逃不掉,怎么办?不明白的,想想自己的配偶,或者自己的上司。
五阴炽盛,有二解,都与佛家对生命体的看法有关,这里暂且搁置。
以上对人生苦痛的分析,不过是一种简约的分类方法,当然我们也还可以增补,不过基本上差不多了——反正人生是痛苦多多,快乐无几。
我们反思一下,如今的生活方式虽然大大的改变了,但是我们快乐与痛苦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变化——改变的,是我们生活的方式,却不是生活的内容。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还是功名利禄,饮食男女,财色名食睡那些东西,我们还是为欲望所驱使,是欲望的奴隶。
由此可知,从古到今,生活方式虽然千变万化,生命的痛苦,生命的本质却没有变:我们还是会为衰老而痛苦,我们还是会为疾病而痛苦,我们还是会为死而恐惧,我们还是会得不到而痛苦,我们还是会为所爱的人离去、爱情的离去而痛苦,我们还是会为不得不忍受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而痛苦。
这些生命中的必然,并不会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活的好好的,没什么痛苦啊?你说的那些,反正每个都要遇到,我也没觉得怎么样啊?
——好像听有道理,只不过,猪的一生似乎也很开心,可惜到了挨宰的时候,还不是难过的哭爹叫妈声嘶力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真遇到事的时候,这样的轻松话可就说不出来了。
——原谅我侮辱了猪,阿弥陀佛。
佛的教导中,有很多的篇幅,讨论了为什么常常我们并不知道、并不以为自己在痛苦中,甚至以苦为乐——这个问题我们也搁置,有机会再专门说。
现在我们知道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了:佛的苦恼,就是这些痛苦。
他不象我们,在与这些痛苦的斗争中,或认栽,或妥协,或假装不明白,或根本不去深想得过且过,或者逆来顺受,反正也没有反抗的能力。
佛没有我们那么消极和糊涂,他不想姑息养奸,也不想自欺欺人,他想彻底解决这些痛苦。不只是为自己,也是为所有生命,去寻找一个答案。
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既得利益,全身心的投入到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这件伟大的事业中去。
该问第二个问题了:他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解决了这些痛苦?
我们前面说到,佛在树下坐到第七天,一抬头看到了明星,于是大彻大悟。然后就找到答案了,那么,他找到了什么答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四)佛悟到了什么?
其实,当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个“Mission Impossible”。佛悟到的,或者说证到的,他花了余生一直在说,都没有说完说清楚,后来他自己感叹:“我所说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我所说法,如伐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无一法可得”,“是诸法空相”。
我以凡夫之聪辩,又怎么可能把佛自己都说不明白的话说明白。
然而,又不能不说,因为不说的话,那就更是“空空如也”了,所以,佛一边在感叹说不清楚,又不得不喋喋不休说了几十年。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也不得不承认“不立文字,不离文字”。现实就是现实,虽然佛法“不可思议”,不能用思想与语言描述,但是,不用语言,能用什么呢?不用思想,又能用什么呢?我们也只有这么一个比较好的工具可以用,那也只好将就了——当然,这只是入门时的途径,真到了深处,别有洞天。
世间事往往如此,没有完美,没有十足的先决条件,我们只能因陋就简,只能根据现实条件做事情,所以,我一向忽视那些以完美无缺标准来衡量别人的意见,把它们归于书生之见,而所谓的书生之见,也就是说说无妨,实干无用。
我也只能“盲人摸象”般,说一点侧面是一点吧。只是希望,这个筏,能放在正确的河流上,恰好被想渡河的人看到。
我们一直有意识的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佛放弃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忙活了那么多年,到底得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东西,那么大吸引力,让他宁愿放弃一切,也要得到?如果他的投资收益比不合算,那不是太亏了吗?
极端的说,就当佛他老人家自己一根筋发作,一定要过那样的生活,也没有人有本事阻止他,但是,后来他做老师带学生,衣食住行样样都差,他是怎么说服了那么多人——那些人里,有原来的王族、贵族、富翁、学者等等,也都是习惯了锦衣玉食穷奢极欲生活的人,或者有自己的卓越学识坚定人生信仰的人——让他们都相信他,放弃自己习惯的生活,跟着他走的呢?
他给了他们什么,让他们觉得新的生活,比自己原来的生活更有价值?
前面我们说到,释迦牟尼佛“睹明星而悟道”,据说,佛悟道后见到了宇宙人生的实相,于是感叹:“奇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这句话看起来简单,细品起来却是机关重重:
第一个重点:他知道了众生的共性——智慧!
第二个重点:这个智慧,我们本来就有,每个都有。
第三个重点:因为妄想与执着,才不能证得智慧。
第四个重点:“证得”。——证才能得,证得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证得才能找到我们本来拥有却迷失了的智慧。
第五个重点:智慧与证得,是一体两面,一而二,二而一的。
那么,智慧与证得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解脱”。
释迦牟尼佛忙活了那么多年,就是得到了这两样东西,或者说一样东西的两个侧面:智慧与解脱。
他自己得到了这个,就“居家稳坐”了,此心安时处处家,心解脱处即为家了。
那些追随他的人,是觉得自己原来的思想,还不够智慧,原来的生活,不能解脱,原来使用的方法,不能得到解脱的结果。经过分析比较鉴别试验,觉得佛给出的方法与答案,比自己原来使用的高明,就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方法,改成跟佛学习新的方法,信奉佛所说的新的观点了。
我们所说的修行,无非就是这两个目的:通达智慧,正确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解脱苦痛,最终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
明白问题的实质就是智慧,而最终解决了问题,就是解脱。
他们原来的方法,得不到这两样东西,而释迦牟尼佛做到了,他们很自然的“另请高明”,就转到释迦牟尼的教法里来了。
当然,这些人,都是有慧根的人,觉得生命的目标就是追求智慧与解脱,觉得这才是人生最快乐最值得去追求的事情。
如果换成我们普通人,认为“财色名食睡”才是人生值得追求的目标,认为“智慧那东西又不能当饭吃”,认为众人羡慕的眼光、拥有比别人更多的钱更高的地位,更值得追求,那么,就算是佛把他证得的智慧主动教给我们,我们也还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哪里会那么辛苦的去求知呢。
所以,在佛当年前进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知非即舍”——佛也走弯路,懂得改正就行——那些人觉得佛的教法比自己原来学习的好,也一样是“知非即舍”,踏上正法之途。
如果我们这些普通人,不“知非”,又何来的“即舍”。
既然这一“知”如此重要,怎么才能保证我们这一“知”是对的呢?
——这个问题我们留在以后讨论。
那么,佛证得的“智慧”是什么?他得到的“解脱”又是什么?
南怀瑾先生,提到一次一位朋友问他:佛在菩提树下证悟,他到底证了什么?
到底是证悟了的人,一语道断:缘起性空!
一切事物,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
所有的事物,只依照规律运行,没有超越规律之上的意志。
我们的世界,无非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或者说生命的世界与非生命的世界。
智慧,就是了解了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的规律,解脱,就是掌握了规律,通过把握规律控制自己的生命。
一个通达智慧的人,自己控制自己生命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释迦牟尼因生命的苦难而有了想解决问题的理想,终于在历尽磨难以后,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终于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把握了痛苦的规律,从自己的生命被痛苦所控制,变成了自己控制生命。
当然,他发现的不只是痛苦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世界的规律,也就是说,他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宇宙的秘密,或者说,他发现了意识世界的秘密,也发现了物质世界的秘密。
有那么牛吗?
有没有那么牛,口说无凭,我们就要看看他发现的那些秘密,那些所谓的“智慧”、所谓的规律里,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
这个问题说起来,可是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小而无内大而无外了,该从何说起呢。。。
慢着,好像我们刚才在提到佛悟道时那句话时,有个地方似乎有点儿不对劲儿。
什么不对劲儿?
他说的是“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众生?为什么他要说众生而不说人类呢?
难道,那些动物,植物,也跟我们一样,有如来智慧?难道说,我们养的小狗小猫,也跟我们一样?
甚至我们讨厌的那些苍蝇蚊子蛇鼠蛆虫之类,也跟那些能让我们茶饭不思神魂颠倒的帅哥美女平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六)我们的世界有多大?——佛家的世界观
上篇的废话比较多内容比较少,有朋友不太满意,确实是我的问题,不过有些难办,其实讲生命,可以讲的东西太多,而且也很有趣,只是大部分完全可以颠覆我们平素的概念,最有想象力的人,恐怕也难以承受那些匪夷所思的内容,只好放弃了。况且(况且况且况且,一列火车开过),我的重点想放在谈“生命观”——主要是观念上——而不是介绍有趣的知识上。当然我没有探讨好,惭愧惭愧。
不过可以随便说些好玩儿的。
大家如果去过西藏,看西藏庙里的墙上常常有壁画,里面会有种黑糊糊的象蝙蝠大小的东西,那就是传说中转身为岳飞来保大宋江山的大鹏金翅鸟——世界上真有这种东西???
还有我们中国的龙这种动物,佛经里说,有各种各样的龙,水龙火龙等等无奇不有,身体巨大威力巨大,而且有些龙脾气很差,动不动就发火,造成极大的破坏。但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独霸天下,到处耀武扬威的龙,也有天敌,而且是致命到毫无还手之力的天敌——因为他们一听到天敌的声音,连筋都软了,动都动不了,只有被吃的份儿,而且那厮胃口奇大一吃就是无数条龙。所以,龙对自己的劫难,是无可奈何,只能自求多福祈祷那东西懒得吃自己——比现在的某些小国家小地区明白多了。
龙的天敌是什么,这么厉害?!
就是我们先提到的大鹏金翅鸟了。
所以宋高宗才那么害怕岳飞啊!——当然这是我的胡说八道。
很有趣的故事是吧?比起现在的那些小说,是不是更加玄乎?佛经里这样有趣的故事太多了,比什么小说都好看。
可惜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福气看那么好看的书啊:)
抱歉抱歉,我这种占了便宜还卖乖的行径一定要唾弃!
上次花很大篇幅说了一下朋友对待蚂蚁和自己对待蚊子的办法,自然有朋友觉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实有时候,看起来是废话的,往往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在细微处的起心动念,才是切实下手处,似乎小之又小,其实重中之重。能在那一瞬间即时起善念,管理自己的起心动念,改变自己的起心动念,要不然是思维方式已经改变,要不然是思维状态已经改变,都是很好的成绩。
蚂蚁蚂蚁蚂蚁蚂蚁没问题,我们有问题。
修行,不只是我们以为的成天打坐拜佛等等,而是在这些生活中的小地方,慢慢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身口意”全方位的进步才好。能在一刹那为众生起善念,是大菩萨的境界,所以,我不由得为她欢喜赞叹。有这样的善缘宿缘,她以后是大成就的人。而那些执着于某种定如何如何类似做学问的朋友,反而可能在开始阶段的突飞猛进以后,到了一定程度就艰难曲折百般磨难。无它,用心处没有改,用心处改不了,福德不足尔。
关于福德,以前写过一篇“福德第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如果能从这一善念开始,“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放大,发展,“此是诸佛菩萨入道之门”。
得,又开始迷信口吻了,改。
上回书说到,不同的生命生活在不同的地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在。
现在人类的科学手段,能探测到的宇宙边际,好像已经达到了几百亿光年,能不能有朝一日找到宇宙的边儿,不得而知,不过似乎又有新说法,说宇宙是扁平的,或者是拐弯儿的,那样就能够到边儿了。反正科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这么说明天又那么说,没个准儿,还怎么说都觉得你错他对——世界上最不讲道理的,就是这科学了,因为只有它最“科学”。
当然我不是说科学坏话,凡事要讲证据,科学还在发展,慢慢的研究着,等到证据出来了,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其实说穿了就是一句话:不知道。至今为止都是猜测。
猜的准不准我们没办法知道,反正他们慢慢猜,我们慢慢看,我们不急。
现在我们看看另外一种猜测,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的一种看法。
上次说到的三种生命,分别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也就分别生活在三种不同的世界。
以食欲色欲等欲望为生命基础的生物,生活在欲世界,这个欲世界到底多大,说不清楚,不过按道理应该比我们现在人类探测到的世界还大。欲世界里,包含了很多小的区域,比如我们生活的银河系,就是其中小小小小的一部分:)
欲世界以外,就是色界生命生活的色世界,色世界有多大,也是说不清楚,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他们那里的物理大小,跟欲世界不是一个数量级。
色世界外,就是无色世界了,生活的自然是无色生命。数量级就更大了,已经不是我们的思维可以想象的了。
那么,按照这个方法推论下去,欲世界色世界无色世界已经很大了——我们已经没办法想象了。
别急,我以前说过,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吹牛大王,这点内容还远远不够他的胃口。
您知道张大千吧?
应该都知道,那么您知道张大千这名字的来历吗?
大千世界啊。
嗯,这个估计很多人也都知道。
那么什么是大千世界呢?
。。。。。。
我们所谓的“世界”这个词,就是从佛家来的,大致上是指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至于具体指多大,就有多种说法了。没办法,就象中国古代的尺与现在的长度不一样,印度人似乎对具体的东西不感兴趣,那是西方的思维模式。所以有的人认为“世界”是太阳系,有的人认为是银河系,有的人认为是更大的空间,很难定论。
不过,不管是哪种看法,都够大了,因为,这还只是一个“世界”,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才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
至于宇宙,是由“无量无数”个大千世界组成的。
这牛皮吹的大不大?
可也别说是牛皮,那么早,他就知道宇宙无边无际了,怎么知道的?
(刚刚看到一些朋友的回帖,加一句:科学呢?科学什么时候知道宇宙无边无际或者有边际或者现在还确定不了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家用不着看着不顺眼,还是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好。)
说点儿这些世界里好玩儿的事吧。
比如,,离我们所处的欲世界最近的一个世界,叫四大天王世界——不是张学友刘德华他们那个,而是我们很多庙里供奉的四大天王,也就是“封神演义”里那四个倒霉的家伙,也是“大话西游”里想拿二郎神的啸天犬打牙祭的那几个家伙——当然到底是不是真有四大天王我就不知道了。
在佛家的分类里,我们居住的地方,属于南瞻部洲,而四大天王世界的南方增长天王——就是拿宝剑那个,凡是能挥剑斩情思的同志们,都是别的方面噌噌的上涨,一堕入情网呢,就会,嘿嘿。。。——的地盘都是琉璃做的,所以呢,透出蓝色的光,所以呢,俺们这疙瘩,天就是蓝色的了。。。
呵呵我知道这一套很牵强,很容易找出矛盾,提起它只是因为好玩儿,我呢,就这么一说,您呢,就那么一听,故事。
比四大天王世界再远一点儿的,叫忉力世界,又叫三十三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面分成三十三个小世界——四面各八个,中间还有一个——那里的人,生下来就是几岁小孩那样,还穿着衣服,寿命一千岁,不过他们的一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这里的一百年相当于他们的一昼夜。那里的人个子高几十公里,不过跟我们一样吃东西,当然他们的食品也该比我们的大太多。他们那里也有性爱,但是呢,跟咱们这里那么麻烦辛苦瞎折腾要苦干加巧干效果还未必好说不定还要被人打击报复不同的是,他们只需要拥抱一下,就OK了——多么轻松令人羡慕的享受啊。
说起这个,是因为小时候看过一本杂志上说,某对研究生夫妇,没有性爱知识,结婚以后俩人谁都不懂,结果三年了也没怀孕,就怀疑谁有病,于是去医院一查,医生郁闷之极:“您夫人还是处女,怀什么孕啊!”闹了半天,他们以为只要睡一张床上抱在一起,就能怀孕生孩子——估计这二位上辈子就是忉力世界的,把过去的生活习惯带到咱地球上来了——唉,出个国不好玩,入乡随俗不容易啊,看看把这俩孩子苦的!
说起这个世界的原因,当然不只是猎奇,还因为它跟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有关,跟释迦牟尼佛有次神秘失踪有关,跟佛的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把天狼星拿在手里当水晶球玩儿有关,跟中国过去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还跟几部大经有关,所以,专门提出来,以后有机会介绍。
色世界与无色世界,都比我们的欲世界更加美好,很少、甚至没有我们生活生命中躲不开逃不掉的各种痛苦,生理心理各方面的痛苦都很少,快乐却是多的多,有的地方甚至除了死永远是快乐没有痛苦。甚至连欲世界里的其他世界,大部分都比我们所处的世界条件好,生物的水平也比我们高。作为低层次世界里的低层次生物,我们人类实在是没有什么好骄傲的,我们所见所得所想,范围内容也都是可怜的很。可惜我们大部分人都意识不到这些,还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错,不思进取也不求上进,做起好事来推三阻四,做起坏事来倒是汹涌澎湃不甘人后。
那么,一定有朋友会问:有什么证据证明存在这些世界?有什么证据证明存在那些生物呢?
麻烦,我当然不会有直接的证据,因为科学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也许等到我们发现有许多星球存在生命,与很多外星生命交朋友以后,可以一起找到证据吧。但是目前,我只能给一些似是而非的间接证据,希望能对大家理解起来有用。
我倒是可以举一个反例子,证明妄自尊大的不只是人类,而是生物的一种类似本能。
不过,这个例子可能对基督教的朋友不太合适,希望他们不要有意见,不过,估计信基督教的朋友也不会看这篇东西,所以也就无妨了。
管理色世界的人,住在色世界里面的一个地方,由于他是第一个“忽然”产生的生命,他就以为自己是自有本有的,然后他那个世界里别的生命都是由他化生而来,自己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能做到,就觉得自己是最牛是“上帝”了。以他能造生物的本事,能造世界的本事,都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况我们人类。
各个世界的各种生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常常“移民”。既然是“移民”,身上就免不了带着过去生活的一些痕迹,就象“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一样,暴发户与没落贵族身上,都会保持着一部分“英雄本色”,那么,从那些细微的遗留习惯上,我们就可以分辨出,某个人原来在哪里待过,大概以前在哪个世界生活过。
比如,艺术家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异类——我指的是传统艺术家,对美有追求的那些,现在的所谓后现代艺术家,不在我说的之列——他们总想创造一个“精神家园”,那个精神家园里,有他在现实生活中永远无法实现的一些梦想。他们总想着“回家”。那么,很多时候,他们真的曾经有那么一个家,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忘了,他们以为那只是自己的想象、幻想了。
还有一些总是在寻找自己“失落的家园”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个很美好的记忆总是“在路上”总是在寻找的人。
那些非常专注与自己的事业与追求,而不怎么在意声名地位或者世俗享受的人,或者好名不好利的人,比如说科学家。
还有一些有癖好的人,比如洁癖,受不得一点脏的东西,也许就是曾经在一个非常干净的环境里生活过,要不然,你根本无法解释,他们明明从小就在很肮脏的环境里长大,按道理早该习惯才是,却对环境极为苛刻。
还有,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一般来说,最喜欢的都是欲望,而某些人,不喜欢我们这个世界里大部分人喜欢的东西,对饮食男女兴趣不大,却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喜欢大自然,却喜欢寄情山水,与我们“同命不同人”。他们的欲望比较轻,比较微细,却还是有贪着,虽然他的贪着比一般人要层次高一些。那么这些人,一般来说就是从更好的世界来的,在他的行为模式里,就留下了前世的印记,所谓怀才不遇者,常常是这一类人。
还有的,喜欢音乐,好的乐声一起,他就忘记了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有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喜欢这个世界,总觉得更好的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似乎自己曾经在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生活过,那么也许,他就真的在别的美好的世界生活过。
那些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比起世俗的享受更有激情的人,多半都是从更美好的世界“移民”过来的。虽然他们大部分已经忘了过去的事情,但是过去的生活习惯和心理习惯并不能随着记忆的丧失而磨灭。他们当然就会对我们这个污浊不堪的世界,对那些污浊不堪的人,感到失望,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应该属于这个世界,想回到那个“记忆”中的故乡。
我们生活中有一些非常高尚的人,也有一些非常卑劣的人,有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人,也有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的人,也大都是不同地方移民过来的,虽然到了一个不够好的地方,却还是带着一些过去的习惯。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好地方来的移民,也有不好地方的移民,比如那些色鬼、赌鬼、毒鬼,一般都是从一些不好的地方来的,也带来了不好的习气。
当然,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去除掉后天养成的那部分,我们自我反思一下,我们的根性里,有哪些偏好,也就可以大致上了解自己的来处了。当然,这样的反思,与我们日常的反思有些不同,要有些静定的功夫,才能挖掘自己挖的够深够细。
俺已经奋战了二十二个小时没有休息了,边干活边写几篇东西,已经写到头脑发昏,如果有什么地方写串了,还请大家多多原谅:)当然,如果有什么地方在原有思路上写漏了的,也请大家提出来,我再补充。
那么,既然有那么多的世界,有那么多的生物,他们还到处“移民”,有的人明显不愿意去不好的地方却必须去,有的人明显想去好的地方却去不了,为什么他们一点“自由民主”没有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之(七)爱情只有一生一世吗——佛家的生死观
其实,佛家理论里的世界观、生命观、生死观,很难截然分开,只是都放在一起讲,实在太多,只好勉强分成了三部分,前言不搭后语之处,凑合着看吧。
谈到生死观,免不了涉及被认为是迷信的部分,对此类说法有毛骨悚然之感的朋友,还是先转台的好,免得看了不舒服。
其实,那些东西有没有迷信呢?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东西,很多都是迷信,是需要破除的,但是迷信的东西里,有时候也会藏着一些秘密,或者真知灼见,或者真理,这就需要有一双慧眼,看清楚真相,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这也是智慧的一种吧。
一般来说,不懂得分辨的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分析判断的人,或者是人生经验经历太少的人,就比较喜欢一棍子打死,拒绝思考,拒绝接受自己的知识范围以外的东西。其实,在拒绝与接受之间,还有个空间叫“存疑”,在“是”与“不是”之间,还有个空间叫“不知道”。我们一定要学会,不去轻易否定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能接触到掌握到的知识、资讯等等,都是有限度的,轻易的下结论,很容易犯自以为是的错误。
当然,在心理学上,人最容易采取的,就是类似的做法,先否定,然后就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既保持了自己正确的错觉,又维护了自己的心理尊严。比起思考求证的麻烦和痛苦,这样的做法,是轻松又自在——此之谓我慢也!
思考与求证是最难的,有几个人愿意突破自己,又有几个人能真的突破自己呢?自我否定之难,难于上青天:)可惜,进步的途径,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否定。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已经不懂得自我否定了,虽然不能说丧失了思考能力,却基本上很难进步了。
禅宗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有反思,有质疑,才会有突破,懂得反思,懂得质疑,才能懂得进步,才是真正的求知精神。
本来想叫“人只有一生一世吗”,结果路上脑子里老是回响着不知道哪部电影里的台词“生生世世为夫妻”,想想,就改成现在这样了。
爱情这东西,放在以前叫“姻缘”,姻缘么,就是“因缘”千里红线拴一个姑娘了:)
沐浴在情天爱海里的男男女女们,大约是会喜欢“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希望那是一万年”的,更进一步,自然就是“生生世世”了——不过,这些成立的前提,就是人得活那么久那么多次。
能吗?
抱歉我不得不又一次提起科学了,虽然我真的不想提,所以先声明,我说的是疑似迷信内容,有兴趣看看的朋友就看看,觉得自己科学的人,还请绕路。
现在一般的科学认定,还是人只能活一次,虽然也看过很多材料,西方早就有各种各样关于转世和前世记忆的研究,也积累了不少资料,但是总的来说,这方面还是没有改变共识。
佛家关于生命的看法,则是多生多世。关于多生多世的具体说法,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这是佛家的看法,这是世界上关于这个问题多种观点中的一种。
我不想说,这样的说法就是真理,因为,从道理上来讲,各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还是等着科技的发展吧,随着研究手段的丰富,研究深度广度的发展,总会越来越接近最终答案的。
其实,本来真是不想谈这个问题的,因为麻烦太多,完全颠覆现在的理论,也实在是容易套上迷信的头衔。不过可惜,写着写着,还真是绕不过去。那么,我姑妄说之,您姑妄听之。我不保证是真理,您也未必信,不信的话,就当故事听好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果不用前世因缘的道理,是解释不通的——当然,就算是能解释通,也不能证明这是唯一的解释,在没有证明之前,它不是“一对一”的。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一起学吉他,那之前我们的音乐基础基本为零。我们俩只有一把吉他,放在我这里,然后几天后,他就能自弹自唱了,大学的时候,靠着这一手,他是销魂当此际左右逢源,我呢,至今还是只会一个和弦,一句也唱不准,五音不全就更不用说了。你可以说他比我有天分——但是天分哪里来的呢?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还是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来路?
再比如一对双胞胎,抚养环境都差不多,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的性格爱好上就会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比如一个爱动一个爱静,一个爱听音乐一个爱睡觉——这些差异是哪里来的?真的只是偶然?真的只是后天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分,如果我们能客观的反思,就会发现,我们自己身上很多能力都是没来由的。有些东西我们一学就会一会就精,别人却怎么也做不到,而换一些东西,别人一学就会我们却笨的出奇。
而我们的很多性格脾气爱好等等,自己好好想一想,就知道,绝对不是后天的环境造就那么简单,绝对不是父母遗传那么简单。
我就不举历史上那些天才的例子了。
似乎科学已经发展到从基因学分析类似现象的规律,但是,即使把基因序列都搞清楚了,也还是物质上的“现象”,更深一层的原因呢?没有了吗?是什么引起了基因的变化甚至突变?
说到我们刚才提到的爱情。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个陌生人莫名其妙的有好感,莫名其妙的爱上他或者她,离不开他或者她,莫名其妙的“偏偏喜欢你”,而对另外一个明明优秀的多、条件好的多的人,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呢?“一见钟情”真的就是没来由的吗?所谓“爱情”,真的就只是今生的那点理由吗?
难道,这一切都是没原因的?难道这一切都仅仅是偶然?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如果想让我相信全部是物质的影响,全部是后天的影响,我是说服不了自己的。
我不知道佛学是不是真理,但是在我接触到的知识范围里,不管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没有办法给我答案,只有佛学,给了我可以自圆其说而且可以让我接受的答案。
所以,有时候朋友问我:你信佛?
我回答:我信真理。佛给我真理,我信佛,别人给我真理,我就信别人。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佛家的说法,人的生命,是多生多世的。
我们这一辈子,很多东西,都是前世遗传下来的,前世的遗传,加上父母的遗传,再加上后天的影响,才形成了现在的我们。
此生的我们加上今生的积累,再遗传到下辈子,就变成了后世的我们。
我们的生命,就这样一辈子一辈子的延续着,无始无终。
所以,那种传说中的生生世世的爱情,海枯石烂的爱情,是有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当然,到底是不是存在,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的生命形态,在佛家专门有一个名词叫“分段生死”,因为我们生了死死了生,一辈子一辈子的,一段儿一段儿的过。
既然有“分段生死”这样的名词,是不是还有不分段的生死?是不是还有其他种类的生死?
当然有,只是内容比较深,目前似乎还没有提到的必要,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再仔细介绍——佛学又一次走在了所谓的科学前面,又一次比科学深入了,你让我怎么不服气佛学呢?!
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下辈子的“我”什么都变了,那还是“我”吗?世界上又不只是一种生物,下辈子的“我”,还是人吗?
欲知“后世”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八)不一样的世界观——六道轮回
今天,很无奈的得知,又一位我尊重的朋友的长辈去世了。
还在世的人,我们毕竟还能做一些什么,或者是有机会做一些什么,对于故去的人,我们能做什么呢?
这样的问题,在大地震发生的时候,也曾经想到。
大约,一般人是做不了什么了,于我,还可以为他念念佛。不管是感情寄托,还是精神寄托,或者是真的有一点点的用处,做一些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在这样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会希望,人真的有另外一世。
上次说了一件蚊子的事,不过是玩笑里捎带一点道理,就有人说我装神弄鬼——看来他是真没见过装神弄鬼啊,呵呵——看了以后,我只能苦笑。很正常的感觉,我很理解,因为,他一定是没有见到一些事情,才会觉得别人很奇怪,自己很正常。
可惜,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自以为是,都觉得自己比较正确,别人比较错误。
世界很大,我们不明白的事情,实在太多。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换个说法:当我们自以为聪明的时候,谁在发笑?
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了解多少?
有个说法叫冰山一角,有多少事情,我们知道的都仅仅是冰山一角?
我们哪里来的信心,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觉得别人是愚蠢的,自己是聪明的?
那些人的感觉,我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当年的我自己,也是一样。
很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亲眼看到了,才能明白:哦,原来是这样啊,原来是真的啊。
事非经过不知难,事非经过不知道。
等他们遇到了那些事,自然就明白了,没有遇到的时候,别人说多少都是白搭。
那我们为什么还是在苦口婆心的徒劳着?
只是希望,我们对未知的东西,对我们所处的世界,多一些谦虚,多一些敬畏。只是希望他们明白,对于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还有太多不知道、不明白的东西。
写这个系列,没有幼稚到以为随便说几句,别人就信了你的胡说八道,就听了你的莫名其妙的话。只是希望,有那么些许的人,半信半疑了,心里存了那么一个念头,到了某些紧要关头,能在脑子有那么一闪念,就算是很好了。
有那么一点点影子,就比没有影子的好。
人到了某些时候,连稻草,都会用尽全力的去抓的,怕就怕,到时候连根稻草都没有。
还希望,那些有缘的人,看了以后,会起一点点疑惑,对这些事情有了探究的想法。
因缘和合,希望有些因,能配上某些缘。
从生命观那篇开始,就一直在矛盾,有些东西要不要介绍,因为,介绍吧,似乎迷信的成分太多,有妖言惑众的嫌疑,而且也不符合我一向只谈道理,不涉及“怪力乱神”的宗旨。不介绍吧,又有很多东西要回避,就成了纯粹的空对空谈道理,变成了纯粹的哲学,对人生现实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对于基本上涵盖了一切与生命有关的内容的佛学来说,也太不负责任了些。所以,左思右想以后,终于决定,还是冒着被误会成宣传迷信的危险,稍微介绍一下。当然,一般来说,会注意尽量客观,只是希望别人知道这些内容,信不信由各人自己,也看各人缘分。
其实,具体的内容,网络上到处都查的到,而且一定比我谈及的要详细的多,只是,未必会从我所谈的角度来说。
上一次,我们介绍了生命的“三世”观,也就是“多生多世观”,所谓三世,也就是前世、今世、后世,我有意识的没使用这些名词,是希望不要立刻把这些观点跟迷信联系起来。
那么,既然是多生多世,又称为前世,自然就有前世的前世,前世就会有很多次,同样,后世也有很多次。
那么,那么多次的生命,我们都是什么样的形态,都是人吗?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到前面几篇的内容了,就是“三界”的生命观,“三界”的世界观。
答案是:我们可能作为任何一种生命形态,生活在任何一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
那么,我们是怎么在各种生命形态里转化,怎么在各个世界里转移的呢?
答案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死了。
我们这辈子的生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下辈子可能就换了个环境,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至于到的是好地方还是坏地方,就看我们自己的努力了。
这就象我们考大学,或者是移民,如果你希望到一个更好的环境,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以后所处的环境的好坏,是与我们以前的基础,和现在的努力分不开的。
现在又遇到了另外一个矛盾,要不要介绍上次提到过的“六道轮回”——因为这里提到了地狱。
还是说了几次的那句老话吧,我姑妄说之您姑妄听之,就是世界上有这么一种观点,你可以认为是错的,却也可以知道,有一部分人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它也有可能是正确的。
所谓六道,就是指佛家对生命的一种分类,是对我们上次介绍的三界众生的细化,细化标准差不多是按照层次的高低,大致上分成了六个层次。
天、阿修罗、人、动物、饿鬼、地狱。
天道,生活着天人,包括上次我们说到的无色界和色界全部,再加上欲界的一部分。这个范围的生命,在生命中居于上层,各方面条件都是比较好的。当然,就象上次我们提到过的,他们中也有不同的层次,各方面差别也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形态上,寿命上啊,生活方式上啊,生命的产生上啊,等等。但是,总的来说,这个部分的生命,是最幸福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是享受型——只是死的时候比较痛苦。
天人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成语天女散花了——那个故事很有趣,不过,还是以后有机会再讲了:)
阿修罗,也就是我们常常称之为“魔”的。有时候也把他们列入天道,因为他们与天人生活在差不多的地方,也同样享受着那么多的幸福。只不过阿修罗的脾气不好,占有欲比较强,有时候会因为嫉妒而跟其他的天人“抢钱抢粮抢女人”。
金庸天龙八部里有个“修罗刀”秦红棉,梁羽生“云海玉弓缘”里有种“修罗阴煞功”,都是取材于此。
人,就是我们了,人的毛病最多,麻烦也最多,生活呢,苦乐参半吧。在生命体里,处于中游。
动物,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些动物了。动物比人差一点,但也还不错,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宠物,应该算是比人还幸福吧。不过如果人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下辈子就会变动物。比如如果有些人特别懒,下辈子就会变猪,要不然怎么我们都说“懒猪”呢!——这是我开玩笑,不是这么简单的。不过,喜欢玩儿入定的朋友要注意,据说宗喀巴大师告诫说,喜欢入定不喜欢度众生的人,转世时容易变成动物。所以,功夫好,福德不够,结果未必好。
动物最大的麻烦在于,它们的感觉感情跟人差不多,基本上人的感受它们都有,但是他们的智力不够好,脑子不好使。就象人类里的一部分,有些方面缺根弦——想想我们怎么骂人的。
鬼,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比较恐怖了,其实也有的鬼不错,可以和我们做朋友。鬼有很多种,最惨的一种叫饿鬼。因为他们总是饥渴状态,每次想吃东西,东西一到嘴边就变成了火焰——不好理解么?想想我们生病的时候,多好的东西都吃不下,都是痛苦。
——之所以决定写六道,还是因为饿鬼,因为毛主席都写了饿鬼,我当然也应该能写了。
看过前两年特红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朋友,也许还记得里面方言喝醉了以后不停念叨的两句诗:“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那就是毛主席写的,估计很多朋友未必明白什么叫“薜荔”——这“薜荔”就是饿鬼的音译名字。所以说毛主席厉害啊,连佛经里面的知识都懂那么多,能把“解脱”改造成“解放”倒也罢了,连“薜荔”这么偏僻的词汇他都知道,不得不佩服——别听我瞎掰:)
地狱,差不多大家都明白,另一种监狱。
地狱有很多种,是受苦的地方,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刑罚,在其他地方做了坏事,就有可能堕落到地狱里受罪。所以以前诅咒别人,常常会说让别人下地狱——有次我半夜骚扰一女孩子“姿势不对,起来重睡”,就得到了这样的待遇,go to hell:)把旁边出主意怂恿我干这种缺德事儿的女孩儿笑到晕。
——幸亏她说了不算:)
不过我们也别太怎么样,有因必有果,连释迦牟尼佛都下过地狱,如果我们做了坏事,受受惩罚下下地狱也是应该的:)况且下了地狱,也会有刑满释放的一天,到时候改恶从善也就是了。
地狱里最苦的一部分,我们看过“无间道”的人都知道,也就是没有间断受苦的意思——不过电影的名字用错了,该叫做“无间地狱”才是。
也许会有人觉得我在宣扬迷信,觉得很过分,其实用不着那么紧张,这套东西宣扬了几千年,有多少人信?——“唯上智与下愚”——大家不都还是该做坏事做坏事,该贪污贪污,没有几个人会因为担心因果报应而放弃现在的贪欲。朱元璋大侠连现世剥人皮填稻草的事儿都干了,官还不是照贪不误前仆后继毫不气馁再接再厉?
所以,大部分人面对类似说法的时候,也就是听听而已,信的人并没有几个。所以,担心我宣传迷信的人,也可以放宽心,没有效果的宣传,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我只是为了系统介绍,又顺嘴说到这里了,才勉强把这些内容敲上来,平时跟人讲佛法,都不会说这些内容,不靠这个,用不着,也没有用。
作为生命的我们,就在这些生命形式里来来去去,就在这些不同的世界里来来去去,没有任何自由自主,只能随波逐流,被欲望驱使,被欲望操纵,看起来似乎是自己的生命,却没有一点自主权。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智慧,就是对生命本质的体察,所谓的解脱,就是对自己生命的自主把握。
那么,在生命的种种变化里,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有没有什么规律?释迦牟尼佛想自主把握生命,依靠的是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九)佛学的公理——因果律
呵呵,抱歉,这几天手忙脚乱,没时间续写,莫怪莫怪:)
呵呵,罗嗦了好几篇,总算把封建迷信的糟粕给交待了,可以换成道貌岸然却常常隔靴搔痒言不及义的西方模式了。
这世界上有很多种信仰,差不多都建立了自己的体系。有的相似,有的同源,有的独树一帜,有的大差不离,但是大致上都是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讲理:)
信仰是讲崇拜的,讲理的话,就没办法崇拜了。
当然了,所有信仰都不会承认这一点,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说辞,都觉得自己最好,别人都不好。
不过,这里面有个异数,那就是佛家。
我之所以用佛家而不用佛教,是因为到了佛教的部分里,也差不多成了偶像崇拜,总是在拜佛烧香——烧香拜佛是不是迷信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专门讨论。
释迦牟尼佛就这个问题专门强调了一个原则:依法不依人。
恕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哪个宗教是这样教人的,哪位了解可以教我。
每种信仰都有自己的教义,也都有自己的体系。
不同的信仰体系各有特色也各有优劣,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有自己的公理。
每种信仰体系,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公理之上的,没有公理的基础,就不能自圆其说,碰到较真儿的信众或者对头,就会麻烦。
比如基督教,就是建立在“上帝”的基础上,无论什么样的的问题,问到最后,都会归结到“上帝”头上,遇到了上帝,你就没办法前进了,所以,“上帝”就是基督教的公理。所以,我常常说基督教是种“感情型”的宗教,您信任上帝就一切OK了,所以他们特别讲一个“信”字。
别的信仰体系也都大差不离,都是有一个超然的人格神,然后让你去信仰。一信仰,就没问题了,因为遇到问题往那里一推,而你又没资格没能力找神对质,就解决了。
不同的,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佛家,一个是科学。
一定又有科学人对这样的说法不满了,呵呵。
佛家——当然佛教另当别论——是建立在理论与验证之上的,他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建立在可验证的基础上的,验证的方式方法,都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你只要愿意去做,一定能得到答案。这个过程,就叫做“修”,验证了以后,就叫做“证”。
如果你觉得证明不了,你完全可以不信——该干嘛干嘛,就象不相信重铅球和轻铅球从空中掉落的速度一样的人照样赚钱做生意而不会对生活有任何影响——他不会说你不信就下地狱啊遭报应啊什么的,如果有学佛的人这样告诉你,你就可以认可他是迷信或者邪教了。
佛家的体系,都建立在一个公理之上,就是我们题目说说的:因果律。
一切结果都事出有因,没有任何事物是凭空出现的,一切原因也一定会产生结果,绝不会忽然就消失。
科学呢?科学实际上分类很多,每个不同的分支,比如物理、化学、数学,都有自己的公理,然后在不同的公理之上建立自己的体系。那么,所有的科学集合有公理吗?有,也没有吧。以我个人的看法,科学的公理,就是默认:这样的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的分析体系,是可以认识终极真理的。
再进一步说,就是:通过思想,就可以把世界的一切问题都弄明白。
是不是世界上的一切事情,是可以通过逻辑学处理?
是不是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能通过思想搞清楚?
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哲学家吧。
我们存疑,留给历史或者未来去做结论。
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这里,科学与佛学是有所不同的,佛学认为,这样的方法并不能天然的趋向真理,逻辑不能认识终极真理。真理最终只能通过人本身,或者说生命体本身,才能真正的体验到——好像好像有种说法叫“超验”吧?虽然还差得远,却也可以差强比拟了——物理、化学之类的实验室科学,是无法打通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的。
而对世界的终极体察,是只能通过生命体自身完成,而不可能通过非生命体来模拟的。
当然,在最终真理之前的很长一段路,大家还是可以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的。
但是,目前,我们不想去论证这些,这些,也不是我们目前的发展水平能论述的清楚的。所以,我们把问题留给未来。
佛家在这里,有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们很容易看得出,从认识论上看,佛学比科学高了一层——又当然,高了一层也未必正确,每个人都可以不同意。
佛家说:不可思议。
佛家认为:有些东西,是不可能用思维理解的,是不可能用语言描述的。
连思维都做不到,更何况逻辑了。
佛学的理论,很多是无法用现在的科学手段证实,没有办法用实验室的数据来衡量的,只能是修行者个人的生理心理体验,因为它们是“超验”的。
最终,它是心理性的,意识性的——其实是超越心理与意识的——是一种个人感觉,用物质性的仪器,物质性的数据,只能是“隔”了几层的,翻译过后的结果,是间接性的东西,距离本质有多远,难说的很。
佛学的看法是:对生命本质世界本原的认识,是不可能通过物质手段得到的,对真理的最终体察,是不可能通过思考而达到的。
思考尚且达不到,那么,目前建立在逻辑学分析推理基础上的科学,能不能得到我们的最终真理,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最终真理不能通过科学研究而到达,并不是说科学就没有了价值,而是说科学只是不能达到最终结果。但是,在最终结果之前,科学是可以用自己的一套语言、思路,提供帮助,加快趋近,或者提供容易理解的解释——毕竟,现代人的思想体系,已经基本上是科学语言了——或者,科学提高自己的层次,引入“超验”的内容。
逻辑学层面的,大约只能算是知识,超越逻辑,才能是智慧。
据说,有一门学科叫“科学学”,不知道有没有涉及到了这个层次。
佛家的体系,都建立在一个公理之上,就是因果律。
如果我拿现实的例子去证明因果律,实际上是举例说明,而不是证明,都是拿结果证明原因。
我既然说这是公理,就是说无法证明,如果有人能够证明,我很欢迎。
因果律,换个说法,就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生活中有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稍微改变一下,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果,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因”,所有的因果,都是缠绕在一起的,没有办法分的开。任何一个果,都是由很多因再加上“缘”,“和合”在一起,造成的果,既不是独立的,也不是唯一的,他们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在佛家的理论里,关于因果的计算,说“唯佛能知”,也就是说没有人算的清楚。而这个所谓的“知”,为了得到那个结果,要花的时间,也是“无量无数”,完全没有性价比。
但是,这并不是说因果是糊涂的,是无法看清楚的。如果你真的去追溯,每个“因”,与每个“果”,都是“历厉分明”,清清楚楚的。
这就比如,没有人说的清楚一束光里有多少个光子,也没有办法跟踪每个光子,但是理论上说,如果试验条件足够好,就可以做到一样——呵呵搞科学的朋友别拿这个来砸我,这是很多年前看来的,如果书上错了,或者科学又发展了,就请告知。或者帮忙找一个更合适的例子,多谢。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所指的因果报应,都是指大致上的趋向性。既,“恶因遭恶果”,而不是某因遭某果。具体到后来,早就被无数的新因新缘给改变的面目全非,看不清本来面目了。但是,无论如何改变,大的方向,是不会变化的。所以,那些以为既然定因未必有定果,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人,是打错算盘了。
再换种说法,就是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东西脱离于规律之外,有了就不会没有,没有的,绝不会有,只是状态变化了,却不会消失、不见——是之谓“非空非有”也。
这样的思想,我们现在看来,也许平平无奇,但是如果还原到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认识到如此深邃的,与现代科学相符甚至超越现代科学的理论的?
在我这个系列的第一篇还是第二篇,有位朋友跟我一句,我忍不住跟他开了个玩笑,那位兄台也是妙人,回了句:不昧因果。
不由得微笑。
这句话,就是出自众所周知的“野狐禅”。
不过,野狐禅这名字大家都知道,具体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却没有多少人真正清楚。
故事的大概内容,就是说,一位修行人,德高望重,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大修行人,指的是菩萨、佛这个级别的。
这位修行人回答:不。
结果是,他去世以后,就投生做了五百世的狐狸。
一字之差,戗人慧命,因果就有如此严重!
所以,我现在在这里大放厥词,不知道多少世什么身等着我呢,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希望看这个系列的朋友们不要辜负了俺惨重的付出啊:)))
那么,为什么他回答“不”,会错的那么严重呢?
佛、菩萨,位置高了,真的就不落因果了吗?
那么,我刚才说的“公理”,还怎么个公法呢?
如果修行到佛、菩萨那么高深的水平,还跟我们一样,在因果中颠倒错乱,这佛还学个什么劲儿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十)佛和我们能脱离因果吗?
有朋友不知道野狐禅的故事,就先说说。
野狐禅,说的是创立“百丈清规”的百丈怀海禅师的故事。我们常常听到的“清规戒律”,其中“戒律”是释迦牟尼佛生前就制定的,而“清规”则是佛法传到中国以后,直到唐朝,由百丈怀海禅师与他师父,改变释迦牟尼佛定下的规矩,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农禅丛林制度”。据说,中国开始有禅寺这回事儿,就是他们师徒俩的功劳,在那之前,禅僧只能跟着别人散混——这个说法我没有去考证,不知道哪位朋友能给点儿确实的证据。
得,闲话少说,回到正题。
先抄一下“野狐禅”的原文。
“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律送。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大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
这则公案,细分析起来,奥妙无穷,玩味起来,可以令人生津止渴的。只是我一向不提倡解读公案,觉得对人多半有害无益,除了拾人牙慧,使一些人多些吹牛的资料,多点儿自作聪明的材料,少有真用。做这事儿颇为有违一向的原则,只是既然被问到了,也就捡重点说说吧。只希望大家不要执指为月的好。
这位老人很聪明,知道悄悄的找老师开小灶,不过,一个问题憋了五百世,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再聪明也没用,苦坏了。毕竟,能“闻所说法,善自开解”的人,需要多生累劫的福德,并不多见。
不是有人喜欢讲公案讲禅宗么?看看这位老人,已经做功夫做到五百世“隔阴不迷”了,已经聚众讲学了,可惜,一个话头参了五百世,还是不能悟道,脱不了野狐身!
——劝人学禅的,觉得自己适合学禅的,要不要反思一下?耽误了别人进步,戗人慧命的事情,还是慎重些的好啊!
老人的悟,可不是“顿悟”那么简单的,前世已经是很好的修行人,要不然做不到隔阴不迷——当然隔阴不迷的功夫虽然很高,却未必有智慧,老人就是明证——佛经里说,八地以下的菩萨,都有隔阴之谜,可见这有多难。
然后又修了五百世——他那么多辈子,可不是闲着的——然后缘分来了,遇到了好老师,百丈怀海禅师。那个点儿到了,老师一点拨,嗯,不点不通,一点就通,累劫之迷,豁然开朗。一智能灭万年愚,一灯能除千年暗。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随喜一下:)
这一悟之后,立刻任运自在了——不是他一悟就了,而是他功夫早就做到位,只差这“千圣不传”的“向上一路”了。“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能成佛道。”,他算是多年媳妇熬成婆了。
老人悟后,就向怀海禅师行礼,请求以亡僧之礼给自己办丧事——他为什么这么做?其中的酸甜苦辣,思之慨然。追求真理的路,真是要生死不计,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还不知道哪辈子才有结果,哪有那么简单的。觉得自己聪明的,觉得自己明白的,觉得自己有希望的,反思一下看看,有没有这个气魄,这个志气,宁做五百世的野狐狸,也要求这个真理,这个答案?
——达摩祖师骂二祖慧可的话“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智小德,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不是白骂的,虽然那时候慧可已经在达摩祖师的门外站了一夜,积雪盈膝。
那些觉得自己读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聪明、明白、都懂了的人,可以反思一下,真正的智慧,哪里有那么容易的!
大约,百丈淮海禅师也是一样的感觉,五百世的风餐露宿野狐身,不容易啊。毕竟,大家都是多生累劫千辛万苦里来,所谓惺惺相惜者,是之谓也。
——遥想前辈告别时相望之目光心思,缘来缘去,将将相契,转眼就要相忘于江湖,不由心摇神往,惜无缘适逢其会,作迦叶之破颜一笑。
百丈淮海禅师,也是妙人,居然不怕惊世骇俗,把全庙里的僧人都召集起来,到后山石头下面,挑了只狐狸出来,以亡僧之礼焚化。
——一个小问题:他怎么知道那狐狸的尸体在哪里?
这位野狐所化的老人,功夫定力都是很厉害的,居然隔阴不迷,还记得前生的事情,但是,即使这么厉害的功夫,智慧还是不够。他所说的“不落因果”,大致上接近小乘佛教的回答,以为佛菩萨已经涅磐,就不在因果中了。
也许一些朋友会觉得,什么“落”啊“昧”啊,还不是差不多,这不是文字游戏吗?
也是,你让我解释这个“不昧”,我也解释不清楚,反正就那么个味儿。
但是,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怎么说呢,如果以我说的“因果律”而言,回答“不落”,就违反了“因果律”。
“不昧”呢,大概的解释一下,只能说,既不是“落”,也不是“不落”。
糊涂了?
不奇怪。佛学里充满了这样的反义用法,以及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说法,要不然怎么叫“不可思议”呢——那就不是语言文字能表达的出的,所以怎么说都不对。无论你怎么说,都是偏离了真正的情况,所以,只能不停的用“不”。
那什么是对的?
“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
再继续怎么说?
天知道!
真想知道的人,只能自己去修去悟去证了。佛已经说过,语言表达不清楚的,我就放弃这个努力——不是我不想说,刚才试了一下,写了半天,还是觉得越说越错,终于放弃:)
那么,有人问了,你不是说“因果律”是公理吗?既然是公理,那就不可能有例外,那释迦牟尼佛是不是服从“因果律”呢?
当然服从!
释迦牟尼佛不是死了吗?要是不服从因果律,那他就应该不死——别管叫什么名字,什么涅磐啊,坐化啊什么的,都是死。
那么矛盾又来了,既然佛都死了,跟我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又能跟他学什么呢?
当然不一样。
区别就在于,我们的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为什么死,怎么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我们的死,是不可控的。
释迦牟尼佛的死,是知道时间原因死后的去处,是可控的。我们的生命,是不可控的,是生命在控制我们,我们是被动的,被“命运”控制的。他的生命,是自己控制的,生命把握在自己手里,是主动的。
估计又有人说我迷信了,呵呵。
其实,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的人,可不仅仅是佛或者学佛的,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看起来很普通的老人都有可能,只是我们不太注意或者不信——我们太容易相信自己,就不太容易相信简单事实了,却常常忘了反思一下,把我们的思想打包,又有多大范围呢?我们有什么资格那么相信是对的?
相信对我这些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们,家中老人去世时,就会有些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去,去哪里的,此之谓因缘也。
我们看历代祖师的传记,“预知时至”的人有很多,功夫做到这个程度,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当然,仅仅预知时至,未必悟道,成就也未必很高,不过就是知道而已。
六祖临终前,就跟弟子们说什么时候我就要走了,你们有问题快问,我走了以后,你们再想问就问不着了。徒弟们自然很悲伤。六祖没办法,就跟大家说了一段儿大实话——注意,“真僧只说家常话”,凡是跟你云山雾罩的,基本上都是忽悠,不是骗子就是不懂装懂——“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
六祖的这段话,是他悟道并证道的侧面证明。之所以说侧面,是因为,仅仅知道自己的生来死去,还未必是悟道和证道,想知道悟道和证道标准的,可以去看我写的另外一个系列“莫效书生乱解禅”,里面有详细的说明。
释迦牟尼佛,悟到的智慧,一方面,是这个宇宙的本质,另一方面,就是生命的本质。当他了解了生命的本质,就可以把握生命,真正自己做主人了。不象我们,貌似主人,实则奴隶,貌似明白,实则糊涂,貌似是自己的生命,其实都是被各种欲望带动、裹胁、操纵着,稀里糊涂的走完几十年的坎坷路。
而释迦牟尼佛做到的解脱,就是彻底解决了生命的问题。
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习的,就是他关于生命本质的知识,学习他怎么利用生命的知识,改造自己的人生,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那么,释迦牟尼佛悟到的知识,跟别人悟到的知识,一定是有差别的,有差别就有意见,那样的意见,释迦牟尼佛生前有,死后有,至今也还有。就象我写了这么多话,一定有不同意的,那么,面对不同意见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讲的呢?
既然他觉得自己掌握了“终极真理”,自己掌握的才是真理,他会怎么对待不同的意见呢?是把别人骂成异端,打倒在地?还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十一)佛法中关于不同意见的看法
有人就有思想,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思想,不同仅仅是不同,未必有对或者错,至少,我们应该保留大家都对或者错的可能性。
这个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是,真正实践起来,难如登天。世界上很多矛盾,都是因为不同的意见而来,还有的,大约就是利益的争执了。
那么,面对不同意见时该怎么办?
是视为异端而消灭之,还是尊重并优容之?这大约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点之一,当然,到了现代,中国似乎丢掉了自己原来具有的一些优点,而西方经过多次淬火,却学会了一些尊重与宽容。
什么时候,会出现真正的普世价值并且真正的普世都遵守呢?
大约上帝一定是不知道的。
在所有的思想范畴里,我最喜欢最欣赏的,是佛学。
不只是因为佛学对宇宙人生的说法最深邃最透彻,也因为佛学对不同于自己意见的态度。
比如,佛学认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别以为这句话很简单,至今很多系统里都不认可这句话,很多人也不认可这句话——真理是大家的,不是某个人某个神拥有的,当你没拥有真理或者还没有认识到真理的时候,他不会说你是异端,更不会要打倒你,他只会说,你只是走了小路,或者绕了远路,然后他会告诉你,怎么样就能认识真理,认识真理的关键点在哪里。这一切,都是需要你自己去做,也只能由你自己去做。别人无法代劳,也不能由别人赐予。
所以,佛学其实在真理问题上,彻底否定了“神性”,或者说,彻底把“神性”与人性的鸿沟抹平。
是不是最“科学”,最先进的信仰?
佛教,也基本上是最不象宗教的宗教了。
比如,佛教没有真正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只不过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达到他的水平,与他平起平坐。在宇宙中其他有生命的地方,也有无数个与他类似的老师,在谆谆教导别的生命别的学生。
他也不能真正的为我们做什么,解决什么,他只能告诉我们方法,教给我们知识,我们只能根据他的教导,自己努力,自觉自悟。我们面对的一切问题,最终只能由自己解决,“这世上没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西方世界折腾到最后才明白的道理,人家几千年前就明白了。
佛家对待其他信仰的教主,对待其他信仰的人,对待想学佛的人,学了觉得不对的人,改信别的宗教或者信仰的人,都是宽容而平等的。
比如,佛家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家是承认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贤圣的,只是在最高处,也许有程度的差别。
对待学习的人,也是一样的宽容。
想学了,随时欢迎,觉得有问题,不想学了,也一样欢送,什么时候觉得不对了,又想回来,那还是一样欢迎,完全开放,完全自由!没有任何意见,没有任何贬低,更不会用鄙视的眼光歧视或者诅咒。
本来啊,智慧是大家的,真理是自然的,都是完全客观的东西,就在那里摆着,谁都可以认识,谁都可以拥有,没有谁能独自占有。你如果觉得换个地方换个方法,更容易认识真理,更容易得到智慧,也许那样那里更适合你,那就去好了。不同的种子在不同的地方才能生长的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只要你是想认识真理的,那么,最终的目标当然一致,大不了路线方向有些差别,又能差到哪儿去呢?当然,得少为足,路走了一半儿就以为到了终点站,那就有些可惜了。
其实,话又说回来,佛家的开放心态,只是正常而且应该的态度,并不是出格的做派。只是,我们看多了狭隘的例子,不管是其他信仰还是某些所谓的科学人,都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就得理不饶人,就觉得别人都错自己都对了。习惯成自然以后,反而觉得宽容与开放的态度,成了异类。这就是人类心理上的一些痼疾,佛学总结的“慢”与“疑”,自我傲慢与怀疑别人了。
身病好医,心病难医,生活中网络中,随处可见。
当年刚刚来西西的时候,老铁就问要不要开个信仰版,我就说那个千万别,因为结果一定是吵成一团而且毫无意义,互不相让互不服气,谁都说服不了谁,原来信什么的,还是信什么,而且更加坚定。
所以,我从来不劝人家学佛,顶多劝人家了解一下。
很简单的一个思路,稍微打开一下你的思想,反思一下你一向认定的真理,那只是可能为真理的说法之一,你可以把那样的涵盖一切的认知,稍微缩小一些,作为“之一”放回该放的位置,再加入几个别的可能的选项。
公允公平与开放的思想,是多么的难。
有人说,佛学里面的东西,都是“自说自话”,我忍不住笑了,当然啊,当然啊——世界上哪一种学问不是“自说自话”呢?上一篇都说了,大家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公理,不同的公理之上的,都是自己的一套,若是能相融,那才是奇迹。能部分相融如佛法与科学,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那么,这样的相融,哪怕只有一部分,是不是已经可以显示出一些端倪呢?
最起码的思维:我们的思想里,有些东西是没有答案,是我们不知道的,也许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就承认不知道。千万不能下意识或者有意识的,利用自己有限的思维水平,先把不知道否定了。
正确的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留白。
胆子大点儿的,有点儿志气的,身体力行,自己去找答案:我到底要看看这个说法对不对,我到底要看看究竟谁对!
只要一谈佛法,必然就起争执,这是规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意见,再正常不过,在前面的系列里,我们说到,佛悟道了智慧,那么,智慧的表现之一,就是通达世情,释迦牟尼佛对不同意见的出现早有预见,对佛学的衰亡也早有预见。那么,他是怎么分析这些不同意见的呢?
关于不同的意见,释迦牟尼佛总结了五种类型,“五见”,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所谓“身见”,是执着于把我们的身体当成真正的“自我”,不明白我们的身体只是类似房子的居所,是物质的组合体,是我们的工具,用完了用坏了,就要丢掉。
身见有时候也被称之为“我见”,说是我们太执着于“我”,而忘了我们没有一个真正抓的住的自己存在。
“边见”是偏于一边的见解,比如偏左或者偏右而不公允,属于边见的有断见与常见,都是偏于一边。
“断见”指那些以为人死之后一切都归于无的见解,比如唯物主义,认为人就是物质的,就是这一辈子,死了就“断”了,就没了。
“常见”就是指以为人死之后仍是为人,而不会变化的说法。
“邪见”是邪而不正的见解,比如告诉别人不要担心因果报应,做坏事也用不着怕做好事也未必有好结果等等。
“见取见”之见即指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着不舍,对于不正见,执以为是,名见取见;
“戒禁取见”就是执行或受持邪戒,错认以为是正戒。这个一般就是指各种各样的邪教了,说的是他们把一些没有用的做法当成了提升自己水平的方法,比如自焚之类。
佛家对于不同的信仰,还有个说法叫做“外道”。
可能有些朋友会对这个词汇有些误会或者意见,其实,佛家对“外道”的解释只有一句话:“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不通过把握生命的本质来研究世界上的规律,就是南辕北辙,就不能搞明白“终极真理”。
——外道并不一定是“错”道,只是走了弯路,还没折回到正路“正道”、“中道”而已。
我们假设宇宙、生命中有这么一个“终极真理”,或者说有这么一个“第一因”,那么,这句话就变成了,不依赖“终极真理”、“第一因”而想求得答案,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佛法上来说,现在的科学,就是在摸索正道的外道,但是别急,科学会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解开的谜团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接近真理。有一天,从量变到质变,突破了某些瓶颈,也就从外道变成正道了。
所以,大家的发展方向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对谁更接近终极真理,谁的意见更能代表终极真理有不同看法。
那么无妨,等啊,一起研究进步好了,反正早晚会水落石出的。
有朋友提了一些问题,本来早就想回答的,后来想想那些问题比较有普遍性,不如把问题与回答都写在这个系列里,也好让更多的朋友都能看到。
比如,那位朋友对“平等”的概念就有意见,他说:
“众生平等吗?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即使在佛教里,也没有平等。
六道轮回,干坏事会转生畜牲,恶鬼。为什么不转天人呢?为什么不转阿修罗呢?他们平等吗?
这个世界上,动物之间平等吗?狼吃羊,羊吃草。你能说服羊,让他认为他和狼是平等的吗?(开个玩笑)。一个物种比另一个物种在能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它们之间有平等可言吗?或许你说的平等有另外的意义,生死大权握在对方手里时,那个意义还有“意义”吗?
不说动物,说说人。人和人平等吗?苏丹的难民和好莱坞的明星平等吗?伊拉克人和美国人平等吗?上个世纪的黑奴和奴隶主平等吗?信了佛法就平等了?好,我们在佛法面前是平等的,但我能打你,你不能打我。这个平等有意义吗?
什么是平等?拥有同样的实力才是平等,水平相当才是平等。三百年前,欧洲人带着先进的文明到达新大陆的时候,带给土著印第安人的是什么?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屠杀,是种族的灭绝。他们可是在这个土地上生活了上千年,风兄是相信三世因果的,相信因果是公理,不需证明。那么,印第安人在他们的前世,前前世种下了什么样的恶因,就招致了这种被灭绝的恶果呢?是因果报应,还是愚昧落后?他们应该跟上文明发展的脚步,还是应该去佛法中寻找因果的轮回?
再说到众生上,我们凭什么说人类最牛?因为人类的实力最强,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没有对手。假设,有一天,有一群带着先进文明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会发生什么?那人类就不是最牛了,新大陆上两种文明的冲突会在整个地球上重现,而且结果没有悬念。我们和他们平等吗,我们能和他们谈佛法吗?你告诉我。”
他提的问题很典型,很认真,有些很犀利,那么,想知道答案吗?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http://hi.baidu.com/taiji917/blog/item/f0b020ee7b6a66e7cf1b3e33.html
学佛的真相(十二)人和牛平等吗——佛法的平等观
如果谁说人和牛完全平等,这人一定是牛人!——题记
我还是先把上篇朋友的问题贴出来,要不然没有问题只有答案,我答起来不方便,朋友们看起来也一样不知所云。
“众生平等吗?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即使在佛教里,也没有平等。
六道轮回,干坏事会转生畜牲,恶鬼。为什么不转天人呢?为什么不转阿修罗呢?他们平等吗?
这个世界上,动物之间平等吗?狼吃羊,羊吃草。你能说服羊,让他认为他和狼是平等的吗?(开个玩笑)。一个物种比另一个物种在能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它们之间有平等可言吗?或许你说的平等有另外的意义,生死大权握在对方手里时,那个意义还有“意义”吗?
不说动物,说说人。人和人平等吗?苏丹的难民和好莱坞的明星平等吗?伊拉克人和美国人平等吗?上个世纪的黑奴和奴隶主平等吗?信了佛法就平等了?好,我们在佛法面前是平等的,但我能打你,你不能打我。这个平等有意义吗?
什么是平等?拥有同样的实力才是平等,水平相当才是平等。三百年前,欧洲人带着先进的文明到达新大陆的时候,带给土著印第安人的是什么?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屠杀,是种族的灭绝。他们可是在这个土地上生活了上千年,风兄是相信三世因果的,相信因果是公理,不需证明。那么,印第安人在他们的前世,前前世种下了什么样的恶因,就招致了这种被灭绝的恶果呢?是因果报应,还是愚昧落后?他们应该跟上文明发展的脚步,还是应该去佛法中寻找因果的轮回?
再说到众生上,我们凭什么说人类最牛?因为人类的实力最强,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没有对手。假设,有一天,有一群带着先进文明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会发生什么?那人类就不是最牛了,新大陆上两种文明的冲突会在整个地球上重现,而且结果没有悬念。我们和他们平等吗,我们能和他们谈佛法吗?你告诉我。”
我想这位朋友一定没有仔细的看我前面的文章,这不奇怪,一般来说,网络上看东西,都不会很仔细——当然生活中实体书认真阅读的人也不多,现在所谓读书多半是看字或者挑刺,如古人般神游物外与前人神交者,已经是一朝风月两处闲愁了——一般都是随便看看,然后挑几句自己看着不顺眼的来批批了事。
这位朋友看到了世界上人与人的不平等,动物不同种类之间的不平等,人与动物之间的不平等。很可惜,他没有看到这些不平等之中的平等,也没有看到这些不平等的“果”是因为什么样的“因”。
当然这位朋友已经是很认真的了,要不然也不会辛辛苦苦写那么多文字来谈问题,我是欣赏这样的读者的,谁对谁错并不重要,这样的交流与探讨,本身已经是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艳阳天了。
所谓的众生平等,当然不是指我们的钱多钱少谁能吃谁之类,而是指本体、内在,或者说生物的本性——呵呵,用另外一个体系的概念,来说明一个问题是多么的麻烦啊。西方文化的浅薄与幼稚,不只是害惨了中国,还害惨了世界。
用本体的性质,或者说用形而上的概念,来说明具体的事物,就象让你用电子质子来说明我喝那口豆浆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一样,言不及义。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样东西是相同的,有不同就有高低,同样的一个杯子,玛丽莲梦露用过,也许就价值不菲,众人争相抢购,换做我用的,自然就无人问津。
那俩杯子是平等还是不平等呢?
本质上是平等的,到了现实中,就不平等了。
这些不平等,原因并不是杯子有什么不同,而是我们的观念里不平等了。
或者说,先天是平等的,后天不平等了。
再举一个例子。
一粒钻石与一块石墨,平等吗?
本质都是碳,没什么区别,可是,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不同了。
金子与铁,也是一样,都是质子电子中子组成,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同,到了人眼睛里,就不同了。是他们本质不同吗?还是我们的观念不同?
我在开始的一篇里说到了,释迦牟尼佛悟道时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在“智慧德相”是不是具有这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大家是一样的,但是他又说了,“唯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对不起,我证到了,你没有证到,咱俩就不同了,咱俩本来是平等的,现在我努力了,你没努力,当然就不平等了——当然,在本体上还是平等的,因为证无所证。而且,不管你有没有证,我们的本体还是存在并且平等的——而不平等的原因,是你自己没有造那个平等的“因”,造了不平等的“因”,自然就要承担不平等的“果”。
动物间是否平等?
很有趣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的有趣之处:
如果我们把狼与羊放在动物园里不同的地方,他们都享受一样的待遇,都被人类照顾,他们是否平等?
狼也会饿,也会流口水,也会困,羊也一样,他们这些方面都是平等的,当你把一只饥饿的狼与一直跑不快的羊放在一起的时候,问题的麻烦才会出现。
还是刚才的话,他们在生命本质上是平等的,只有当观念出现,比如说狼觉得他饿了,又觉得他可以吃羊,然后还觉得羊很好吃的时候,这个平等与不平等的问题,才开始出现,才被我们怀疑。
很无奈,狼是肉食动物,羊是草食动物,按照本性说,狼是必定要喜欢吃羊的。
也就是说,如果狼不想吃羊,他们就不会有平等与否的疑问了。
那么,问题是,狼可以吃羊,羊却没有反抗的力量,狼和羊还平等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你可以认为这样的平等不解决实际问题,但他们还是平等的。就象联合国中的每个国家,原则上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有平等的一票,但是他们的实力并不一样,关键是规则——同样但是,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问题又出现了,把实力不同的国家,赋予平等地位的人,是伟大的,这样的制度也是伟大的制度,发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只能用实力衡量,还可以投票决定事情,大家可以不分大小强弱,都拥有自己神圣的一票,你能说它没有价值?
当然,我知道我说远了,收回来:)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结论:狼与羊平等的是生命本质,不平等的是力量,或者是他们生活的规则。
这个规则,真的不平等么?
我们来看看所有生物的生命规则。
任何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都有自己的天敌,都有自己取得食物的途径。
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维持生命的方式,也有保护自己生命的方法,既不会白白送死,单纯成为别的物种的食物,也不会不懂维持自己的生命让自己饿死。
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保持生命。他们都是食物链的一环。
一环扣一环。
不平等么?
那么,问题又出现了,在动物与植物的连接处,出现了麻烦。
真的有问题么?
难道我们可以把植物与动物截然分开?或者密不透风连在一起?
这个问题,我想用不着我回答了,一个,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了,另外就是,我们已经追到了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地方。
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是:在智慧德相上,大家是平等的;在证得与否的问题上,大家是不平等的。
所以,如果你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证得”了,就跟他平等了。别的动物,管他是狼还是羊,如果也证得了,就不但在生命本体上平等,也在后天平等了。别的生命也是一样。
也许会出现一个很吊诡的场景:一只狼与一只羊,笑眯眯的互相看着,他们都证悟了,狼已经没有吃羊的想法了,羊也没有怕狼吃他的恐惧了,他们没有了吃与被吃的问题,很自然的平等了:)
阿弥陀佛,这是什么样的场景啊。。。我晕了。。。
现在我们说到人的问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基本原则,但是执行呢?
一定会出偏差。
那么,出了偏差,是不是我们就可以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平等了呢?
不能。
有没有意义是一回事,原则是另一回事。
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意义”。
南极有没有企鹅,对我有什么意义?一只北极熊有没有在筋疲力尽之前爬上面前的那块冰,对我有什么意义?我面前摆了俩杯子,都是一样的水,我选择了喝哪杯,对我有什么意义?康德写了本“纯粹理性批判”,对我有什么意义?从塔上扔俩铅球,哪个落的快点儿,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现在大约大家已经明白了,平等的存在与否,不是因为有没有意义,而是存在就是存在,这是客观规律。所谓客观规律,就是不管你怎么想,它都在那里待着,不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是之谓三易里的“不易”也。
至于意义,那是“人的思想”赋予的,或者说“观念”里的。
我们仅仅从哲学的角度或者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个平等观已经领先或者高出了现在人类思想。至于佛家平等观里蕴含的更加深邃的思想,等大家自己多学习多研究以后,自然会明白,就不多说了。
印第安人的事情,既是因果,也是愚昧落后。
每个人都会死,只是死的时间地点情况表现不同。死在家里,野兽爪下,过河爬山的时候,对每一个印第安人来说,是一样的,都是死。每个人的死,当然都是因果,各人因果各人了。
愚昧落后是他们的果报,死也是他们的果报。
我们都有自己愚昧落后的地方,我们也都会死,我们怪谁?
他们死后会继续轮回,变成其他的生命,到其他的世界,继续因果。
至于他们恰好死在一起,死于外界的屠杀与种族灭绝,那只是每一个个体的死加起来而已。
宏观与微观。
至于他们的突破或者自我解救,既要去轮回中寻找因果,也要在科学发展中寻找突破。
如果他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明白自己不只是面对来自外来世界的危险,还面对自己的生命本身带来的无数宿命,那他就会就应该去寻找生命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道他应付了外族入侵,就能够应付自己的病痛与饥饿,就能够不病不死吗?
同时,他也应该学习新的知识,跟上文明的脚步。要不然他面对外来屠杀的时候,就死于自己的不进步了,就象咱们的清朝一样。
这两个方面,并没有矛盾,也不能偏废,因为他们并不矛盾——很多时候,两分法看问题,是要出问题的。
另外,提供一个朋友给的资料。
“土著印第安人不是这样的。
首先,土著印第安人之间血腥程度比欧洲人有过之,阿兹特克的活人祭恐怕是史上最差残忍的事。
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的几千年中,很多印第安人种族就是这样被灭绝的,如果说有因果,起码阿兹特克是自己种下的苦果。
南美印加民族那种高度的奴隶制,大君一怒则杀人以万计,这两种文明如果再多几百年,死者并不比欧洲人屠杀得少。
欧洲人并没有屠杀几十万上百万人,主要是传染病造成的。”
最后,我简略的直接回答一下。
众生平等,也是指在规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遵循一个规律,谁都不能跳出规律之外。规律也可以改成规则。
做坏事趋向于转世做鬼畜生地狱,做好事自然就趋向于转世做天人了,根据因果啊,怎么不平等呢?
众生平等,不是众生一样,就象公有制,不能是大家平摊,平等是指本体平等,大家生命的本源是平等的,但是长久以来每个生命行为的不同,已经造成了后果,就是在现象上的不平等。比如俩双胞胎孩子,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等都是一样的,但是一个用功一个不用功,后来一个大学一个落第,他们的不一样,是自己造成的,我们就不能用平等而强行把他们拉平。比如如果俩人长的不一样高,难道我们可以把他们“切”成一样?
平等是规律,信不信佛法都无所谓。
区别在于,你信了佛法,就知道了问题的关键,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了。
所以,从本质上说,牛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之所以我们觉得不平等——注意,是“我们觉得”——是因为我们的观念。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并不是最牛,人类是很脆弱的,觉得人类最牛是我们的误会。就象我们面对一群蚂蚁的时候,我们不会去干涉他们,蚂蚁群中的是是非非,成败斗争,他们都会觉得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很牛,在人类的眼里呢?
我们在天人眼里,甚至连蚂蚁都不如。
我们斗来斗去而没有谁干涉,只是因为人家看不上我们。只不过人家有自己的因果,也知道我们有自己的因果而已。
外星人的事情,他们懂佛法,就可以跟他们谈佛法,如果他们不懂佛法,你就只能谈他们能懂的东西,比如利益交换,比如自由民主。
外星人来了,生命形式也无非是欲界色界或者无色界而已,为什么跟他们不平等?
结果当然没有悬念:他们有他们的因果,我们有我们的因果,他们会死,我们也会死,他们死了可能变成我们,我们死了可能变成他们,大家都在同样的规律下过活,有什么不平等?
我知道一定有朋友对我的回答不满意,没关系,还可以继续讨论:)
那位朋友的认真,要超过很多貌似很认真的朋友,因为他是在认真的思考讨论,而另外一些人,只是在抬杠,在显示自己的聪明,显示自己的高明。当然,到底是不是高明,就不得而知了。
我继续贴一段那位朋友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疑惑,或者是同样的一闪念,却没有真正的深入下去。
当然,那些抬杠的人,如果看到这位朋友的问题,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差距。
“慈悲
看了风兄关于对待蚊子的那一段,还有蚂蚁那一段,哑然失笑。风兄的确是慈悲心肠,不过您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皮肤上,衣服上,头发里,有成百上千的微生物,您洗澡,洗衣服,甚至搔痒,都会杀死它们。 蔬菜,水果的表面上,也有很多病毒,细菌,它们也是生命啊,可是您煮菜,用清洁剂清洗瓜果的时候,这些生命都一批一批的死在你的手里了。风兄知不知道这些?那现在是不是开始尽量不洗澡,不洗衣服,不吃熟食了呢。放心,这样做对你的健康影响不会太大,撒哈拉沙漠的女人不是半年,一年才洗一次澡嘛,还不是照样生孩子,照样活得挺滋润?呵呵。
您对蚊子,那位大德对蚂蚁,我们姑且称之为慈悲。不过,如果你看到一只蚊子,而且知道它是那种传播疟疾的疟蚊,你会怎么做?那位大德要是在长江水灾的时候,看到的是那种能让江堤崩溃的白蚁,她会怎么做?说白一点,当你的慈悲和人们的利益冲突时,你的慈悲的力量有多大?人的利益和它们的生命,你会选择哪一个?佛陀们对待我们人类,我们所有这些有情众生,是不是也是这种慈悲心肠呢?我不知道,我相信没人知道,只有佛陀自己知道。
想起一件事,小时候,有一个电视节目叫动物世界,有一次讲海龟。海龟产卵时,海龟妈妈们把很多蛋埋在沙滩上,海龟蛋慢慢受热孵化,等到有一天,小海龟破壳而出了,然而这些新鲜的小生命马上面对的却是一场生死考验。小海龟必须要从沙滩上自己爬到海水里,但它们是海鸥嘴里的美食,海鸥等待这一天也很久了,所以从沙滩到海水这一小段距离,很多小海龟都被海鸥吃掉了。海龟产卵的时间比较集中,所以小海龟孵化出来的时间也很集中,就看到很多小海龟从沙里探出来,然后拼命朝海水的方向爬,而大量的海鸥从天上叫着俯冲下来,很快一个个小海龟就成了它们嘴里血淋淋的食物了,场面很是震撼。拍摄影片的人员还在里面解说。记得当时我心里很难过,也很生气。为什么那些人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小生命被残杀,被吃掉,而无动于衷。后来我渐渐明白,这就是自然界,这就是生存竞争。海龟是生命,海鸥也是生命,海龟要活,海鸥也要活。在人的眼里,它们没有区别,当它们的存在没有影响到人类的时候,人是不会去关心它的死活的。其实这种不关心,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不人为打破它们之间的平衡,两个物种可以正常的存活下去,至于某一个个体的生命,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
回过头来,佛陀眼里的我们,又是什么呢?我们对佛陀跪拜的时候,佛陀眼里的这个“人”,或者某一个地方的一群“人”,究竟有多大意义呢?佛会对你,对他发慈悲吗?风兄肯定会说不会,因为真正学佛的意义不是这个,三世因果,一切果报都是自己种的因得来的,佛陀的慈悲就是要帮你跳出这个因果,你就永远离苦得乐了。呵呵,是这样吗?佛经里说,佛陀们都发下了大悲愿,要普度众生,如何如何,要不然,永不成佛,等等等等。呵呵,在比人类更高级的存在,尊敬的佛陀的眼里,我们真的这么重要吗?”
这些问题,问到了佛学的核心:生死问题,比起平等问题,似乎更加深入了。那么,面对左右为难的生死问题,佛学会怎么回答?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十三)因果,业,根性
今天跟朋友电话,一边吹着风,一边笑谈。
夕阳下的沼泽地,泛着七彩光芒,远处森林葱郁幽深,如青山壁立,近处芦苇随风起伏,如海浪摇曳。人处风生水起,心在有无之间。
如此之美的大自然里,谈一些很搞笑的东西,似乎是有些亵渎了。
朋友说起网上的事情,担心我会受影响,我笑,怎么会啊,看那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看众生显相现形,不是很开心么?
于是给朋友举了个例子。
比如你说:这个西瓜真甜啊。
他就勃然大怒:你怎么能这样对待西瓜呢?你怎么能不知道西瓜是圆的呢?你怎么能不知道西瓜是绿的呢?你怎么能因为这个西瓜是甜的,就随便论断所有西瓜都是甜的呢?我昨天吃了一个就是坏的你怎么说呢?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的曲解西瓜呢?你这样做怎么对得起那么多喜欢吃西瓜的人呢?你这样怎么能对得起那些辛辛苦苦种西瓜的人呢?你这样说怎么对得起人类的知识呢?你这样做怎么对得起人类的良知呢?
呵呵,你能说他们说的不对吗?不能吧?人家说的挺在理儿啊。都是“伟光正”的道理啊——可是,可是,怎么听着就这么奇怪泥:)
如果你学乖了,下次说西瓜改成这样:嗯,这个农民伯伯辛苦种出的西瓜又大又圆又好又绿啊,我咬了一口,这口真甜啊——等我去医院测试一下看看我的味觉没有问题,我就可以报告说西瓜的味道了。
这样说还是不行地,人家一定还是会富有崇高正义感的勃然再大怒:难道别的瓜就不甜了吗?你这么强调西瓜什么意思?你说这瓜大什么意思,小瓜怎么办啊?你不是说都平等吗,为什么不宣传小西瓜呢?万一别人看了以为小西瓜不好吃都不去买,种小西瓜的瓜农赔本儿饿死了怎么办?。。。
哦,my god,让我怎么跟“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杂交水稻说话呢,又怎么可以跟西瓜太郎较劲儿呢:):)
对了,有朋友跟我要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专利费,该付多少合适呢。。。
关于因果问题,因为没有展开讲,就出现了只说“西瓜甜”就罪大恶极的问题,这里就再补充几句。
如果我们以羊为着眼点,说的就是羊的因果,如果我们以狼为着眼点,说的则是狼的因果。说羊,不代表歧视狼,说狼,也不代表歧视羊。但是,我们在谈因果这个道理的时候,是不能参杂个人感情或者情绪因素的,客观归客观,主观归主观,就象医生做手术时,就该铁石心肠,该怎么下刀子怎么下刀子,而不是“我不忍心啊”涕泪滂沱表现自己的仁慈却不干正事一样——如果我们指责医生:你怎么这么残忍,用刀子伤害别人呢?
也许有人抬杠:如果手术台上躺着的是个罪大恶极的人,怎么办?如果这个人生命垂危,不救他就会死,你救了他,也许他会害死更多的人,怎么办?
这种问题就象老婆和妈一起落水先救哪个一样,都是荒诞问题。
属于吃饱了饭闲着没事闲琢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给自己添乱。
这样无聊的问题,还是留给喜欢做这个的哲学家,学佛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自作聪明。
善自开解!
所以,上篇讲的“善自开解”的道理是何等重要,不过,懂得善自开解,是需要根性为基础的,这也是因果。不但是这辈子经过了艰苦的学习努力,把自己的思维训练的比较好,前生往事也做过很多类似的工作——如果你懂得善自开解,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有了好的根性,有了智慧的底子了。
先谈羊。
生命形式已经表现成羊了,就只能按照羊的生命规则来生活,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果了。想改变现实?对不起,作为羊来说,你没有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你只能遵守游戏规则,因势利导,在自己能改变或者控制的范围内想办法。
那么,对一只羊来说,面对被狼吃掉的危险,他应该怎么办?
他一定不是思考为什么狼要吃我,或者做狼的思想工作不要吃他,而是把身体锻炼好,希望狼扑过来的时候,他能比狼跑的快,或者比另外一只羊跑得快。他跑得快的“因”才能使他在生存游戏里,活的更久,而不是躺在太阳下面,琢磨着:嗯,如果因果不是我该死,今天狼就不会吃我。
前面的文章已经说过,因果是变动不居的,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自己的命运面前,羊只能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自强自立,造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新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除非羊变成狼——下辈子吧。
再谈狼。
狼不吃羊,就会饿死,那么,在本能的驱使下,他该如何是好?
他是该为了不吃羊而饿死自己,还是该为了养活自己,而吃羊?
可是,饿死自己也是杀生,一样不对啊。
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不只是狼和羊会遇到,人也会遇到。
佛学不较劲儿,不抬杠,这样的情况:“一个因果,各自表述”。
羊忙羊的,狼忙狼的。至于结果是什么,就看他们各自谁造的新因更有利了。
有了因果的概念,就可以引入“业”的概念了。
有句话叫:“凡有业因,即有业果”。原理上是因果规律,表现形式上,就是我们看得到的“业”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信乎?不信乎?
我们以前常常听老人讲做坏事的人“造业啊”,讲的就是这个“业”。
当然,老人说的造业是指做坏事的恶业,一般是贬义,业字本身是不带褒贬的。生活中当然还有做好事的善业,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行善积德”,比如地震中积极抢险救人,积极捐款的行为。
善业与恶业,又被形象的称为白业与黑业,我们最多见的净土宗主要经典“阿弥陀经”里就有白业的说法,有机会看到的朋友,就不会迷惑了。
除了善业与恶业,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常常被忽略的类型,既不能说是善,也不能说是恶,比如你走路无意中碰了一下路边的树叶,这算善还是恶?
我们俗称的报应,一般称之为“业报”或者“果报”。
也许很多朋友对因果报应,“业报”、“果报”这样的说法嗤之以鼻,没关系,信不信都无妨,就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就行了。偶尔遇到做什么事情,可以行善也可以为恶的两界关时,能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种说法,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就尽量少做一点恶,多行一点善,就好了。
佛家有句话:“纵使经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跑不了你的——信不信随你,到底有没有,可就不随你了!
“劫”,是佛家对时间的一种说法,一劫,大约是我们这个宇宙诞生再毁灭一次的时间。详细的,等有机会谈到佛家的时间观时再说。
造业,对我们人类来说,大约可以分为三种途径或者三个方面:身、语、意。
身体的造业,或者业因业果,我们很容易理解,合理锻炼就会使身体健康,胡乱使用身体,就会健康恶化。常常微笑的人,面相就比较和善,心情身体都会好些。常常做优雅动作的人,气质也会好些——当然,身业的道理不只是这么点儿。
我们使用自己身体的时候,还是要多想想的,因为,有果报的,用的不好,用错了,有后果的:)
语业,我们的说话,表达方式的不同,也会有果报,所以,常常恶语相向的人,身体和心态都不会太好,容易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而温言软语的人,身心都会比较健康。常常念经的人,声音就会变慈和——其实,我们听一个人说话的方式与声音,也是可以判断出他的性格性情的,古人云“文如其人”,文章隔的层次太多,容易进行再加工,作假的可能性较大,而不能“观其行”时,“听其言”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我们说话的时候,也是要三思而后言,每句话都有果报的,慎言,慎言:)
意念、思想,也有其果报,这个比说话恐怕更不容易被接受,但是,我们常常说的“相由心生”里,就隐含了一部分这样的意思。我们的所思所想,都会在我们的表情里表现出来,日积月累,就化做了相貌气质。常常做正念的人,思路就比较清晰,心态一般都比较好,不会有事没事跟自己跟别人拧巴,气度也会比较正派,常常做邪念恶念的人,眼神气质则是不言而喻——当然,意业所容乃大,绝不止这么一点含义。
平时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思想,还是要管理的,无论想了什么,都有记录,都有果报的,当然不是别人记录,而是你自己的身体、思想,不是胡思乱想过了就过去了那么简单。
我们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在身口意上下功夫,这三个方面做好了,修行也就成就了。
其实,做人也就是同样在这三方面努力,这三方面做好了,做人也就成功了。
世间法出世法不相违背。
讲到善业恶业,顺带着想起一句话,经常被人误会成佛教的定义,在这里澄清一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其中,“佛教”这个词的意思是“佛的教诲”,而不是指与“道教”、“基督教”同类型的名词。
翻译出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佛教”这个词汇还不一定呢——这个问题,如果有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可以帮忙考证一下。
所以,刚才那句话的意思是:“是佛教导我们的道理啊!”,而不是“这就是佛教”。
另外还想起一个。
我一直怀疑耶稣所说的“原罪”的概念,是因为弟子们资质太差,或者是后来传播者们水平不够,没有明白耶稣的真实想法,因为,按照他的行为,他不可能只是那么低的水平,只懂到“罪”的程度。
他说的“原罪”,可能也是指“业”的意思,是指过去积累下来的因果的总和。罪,是偏向恶业的,业,是不含褒贬,比起单纯的罪,要更客观一些。
因果规律的外在表现,是业,业的结果,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特征,就是“根性”了。
根性这个东西,换成一般的讲法,就是天分、天性,只是,当我们谈根性的时候,我们是明白根性的原因与来路的,谈天性天分,却是只能推给一个虚无缥缈的“天”,表明我们并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根性在人身上表现很明显,比如有些人学音乐就一点就通不点也通,学画画就怎么也学不会。比如你让刘翔学跑步那是天才,让他跟朗朗比学弹琴,那就是故意找茬儿了。同样,让朗朗跟刘翔比跑步,那也是成心捣蛋。
同样,有的人适合经商,有的人适合从政,有的人天生就是艺术家,有的人是管理人才,有的人不会说却很能干,有的人就只能光说不练——做老师就很合适,
说到修行上,有的人就是适合自己修行,让他跟人一起就受不了,有的人就是小乘心性,让他听大乘的道理,都会反感到毛骨悚然。有的人你让他行菩萨道他乐此不疲,你让他一个人躲起来静修,他就觉得只是为了自己我修了有什么用啊?
外道根性的人,听到正法,就会浑身难受,就跟自私根性的人,让他捐钱就肉痛一样。
看一个人的根性很容易,一言一行都有表现,就跟看一个人是不是悟道,内行也是一眼就明白,举手投足都瞒不了人,哪里有那么多麻烦:)
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根性,很难,改变别人的根性,当然更难,基本上不可能。别说我们做不到,连释迦牟尼佛自己都做不到。他开始传法时讲小乘法门,后来看铺垫的差不多了,就开始讲大乘法门,结果很多学生就不听了罢课,因为他们觉得佛讲错了——连佛都改变不了他们的根性,可见这个东西有多麻烦!
等等,不对啊,释迦牟尼佛不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吗?不是连宇宙的秘密都搞明白了吗?不是既明白了终极智慧也做到了终极解脱了吗?怎么连自己的学生都说服不了,留不住?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讲不好,让别人信服他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十四)佛管什么用?
写这个系列以来,很多朋友都有疑问,大部分都是内行一目了然外行却莫名其妙的问题,但是解释起来却颇为麻烦:简单了说不清楚,一说就长了。
我想了想,要真的回答所有问题,那就只能开个佛学讲座,估计今年我也就干不了别的,只回答问题,就能赶上大年三十了:)
于是略微梳理了一下,感觉上大部分还是误会,还是对一些基本概念不明白,也没怎么想着去弄明白,就拿自己的一些印象、猜想、感觉、“以为”的东西,想当然的去进行判断。当然这也未必不对,道理毕竟是大家的,也是共通的,河里的水是水,海里的水也是水啊。
但是,一些太基本的概念也没弄明白,就自作聪明的说别人这么不对那个不对,就未免仓促些了。
古人说的好:笃学之,慎思之。现在肯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多了——都改“笃赚之,常骗之”了。
在我的感觉里,之所以有那么多问题,那么多误解,大部分是受了基督教影响而误会了。把佛当成了可以改变世界的神,或者力量。
基督教里的上帝是造物主,生杀予夺都是他的事儿,什么都是他造的,什么也都是他说了算,说白了,他就是世界的老大。
很多人,甚至很多信仰佛教的人,也差不多都把佛当成了这样,所以有人称呼为“佛主”。
其实,这当然是误会。
佛的意思,是“觉悟者”,详细点儿,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再详细点儿,就是:他自己觉悟了,也能帮助别人觉悟,觉悟与行为已经到达了圆满的程度。
从佛的名字,我们就可以明白,佛,不过是一个掌握了规律的人,他并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造规律,他只是规律的发现者,利用者。
也就是说,佛,不是规则的制定者,不是生杀予夺的力量,他只是规律的认识者,告诉我们规律是什么样,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来改变结果。
他不是改变客观规律的人,也不是破坏客观规律的力量。
佛不是万能的。
佛不能改变这个客观世界,他不是任何事物的主人,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任何东西的主人,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物体,都是在客观规律中运行,谁都不能突破客观规律。
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超越客观规律的主宰力量,说穿了,就是国际歌里唱的: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
而佛,就是那个发现了客观规律并且利用自己掌握的客观规律,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救了自己的人。
然后,他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告诉大家,让大家也可以救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佛不管什么用。
他不过是个老师而已。
所以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有另外一个称呼:本师。
他是个很好的老师,有很好的耐心,很渊博的知识,很丰富的教学方法,很宽广的胸怀,很慈悲的心肠——跟孔夫子差不多。
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老师,我们无缘得见,无缘亲自听他老人家讲课——当然,他刚刚开始讲课的时候可不是老人家,而是大帅哥——只能看看他留下来的课堂笔记过干瘾了:)
有朋友一定会问,佛经里讲过那么多神奇的故事,不都是说佛放光动地神通广大等等吗?你怎么把佛说的这么没用呢?
我没有否认佛有神通,其实我们之间的很多人都有神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可是,神通再大,大不过规律,本事再大,大不过因果。
释迦牟尼佛虽然号称有很多神通,也只能依据因果来生活,并不能超越因果,并不能超越客观规律。
比如,他就曾经被砸伤过脚,被竹竿刺伤过背,还曾经挨饿,都是过去世做过的一些坏事带来的因果。
再比如,释迦牟尼佛的宗族,曾经被攻打,面临灭族的危险,释迦牟尼佛却并没有用自己的神通能力去改变什么,只是在敌兵进军的路上,安静的打坐,希望能激发起他们对战争残酷的悔悟,希望能唤起他们的慈悲心,而改变攻打的想法。
因为攻击方的国王,很尊敬释迦牟尼佛,看到他在那里,明白他的意思,就主动退兵了。
然而,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到第三次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却放弃了自己的做法,不再阻拦敌人的军队。
他的弟子问为什么不救自己的族人,释迦牟尼佛的回答是:这是他们的因果。他们只能接受自己的果报。
释迦牟尼佛以神通著称的弟子大目犍连——据说能上天入地,还能把别的星球从宇宙另一边拿过来玩儿——看不过去,就自作主张想去救人,释迦牟尼佛还阻止他,告诉他他改变不了因果。
那么,如果佛真的有经里说的那么大的神通,当然是有能力救人的。
既然能救他们,为什么不救呢?
不是说佛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吗?如今连自己的族人要被杀,都眼睁睁的看着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慈悲呢?
就是刚才说到的,能力再强,也要遵守客观规律。
每个人的因果,都是自己的,自己造因,自己受果,一人做事一人当,谁也不能替代,谁也帮不上忙,只能自己去解决。佛也不能。
那么,佛既然没本事救人,他的慈悲体现在哪里啊?
——上次有个朋友问慈悲的问题,扯到现在才算说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十五)见死不救,授人以渔,慈悲喜舍
上回书说到释迦牟尼佛,并没有用他的神通,去救助他的族人,有朋友觉得奇怪:为什么佛能救而不救,又为什么开始两次他去阻止,而后来又放弃了呢?
先说说为什么佛不运用他的神通救人。
这涉及到一个基本原理:神通并不能改变因果。
所谓既有业因必有业果,如果你不想遭受那个结果,就别造那个因,如果你造了前因,就必然要承受后果。佛菩萨也不能“昧”了因果,让你逃脱,凭空的把因果抹去。
释迦牟尼佛有宿命通,就是说他能知道生命前世的因果,知道那是他的族人该承当的果报,于是只能接受现实。
而他在路旁打坐,不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改变因果了吗?
问题出现了,释迦牟尼佛的做法,也是我们面对因果要学习的做法,以佛为师。既然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甚至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就要学会用他的思维方式思考,学会用他的行为模式做事——遇到事情,就想一下,如果是释迦牟尼佛,会怎样思考这件事,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神通,我们暂且不管,在处理这件事上,他有没有神通都无所谓,因为,他并没有使用他的神通,去改变自然规律,去改变因果的过程。
他只是坐在那里,就象他只是给我们讲课,把道理告诉我们,教会我们怎么想,然后让我们自己去决定怎么想、怎么做,而不是替我们决定,替我们思考,替我们生活。
他坐在那里,是为了激发入侵者的慈悲心,激发果报执行者或者说假手者的慈悲心,看他们能不能自己改变做法——解铃还需系铃人,佛不能改变别人的因果,当事人却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
听起来,似乎是有些难以理解,其实想通了就很简单。
举个例子吧——以前有朋友指责我的例子不完全合适,世界上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例子当然不会完全合适,所谓比喻或者举例,是近似代替,为了帮助理解,不是为了找个镜子。
假设一个人欠另外一个人的钱,欠了很久,现在债主来要债了,怎么办?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那么,对欠债的人来说,该还,别想赖账。
对债主来说,要钱,是理所应当,不要钱,是慈悲为怀,换个方法要钱,是灵活变通。
如果旁边有人想帮他们解决矛盾,怎么办?难道是替人还钱?当然是把处理欠债还债的道理告诉他们,让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依理顺情,把事情处理好。
冤有头债有主,该是谁的事儿是谁的事儿,该是什么事儿是什么事儿,而不是越俎代庖,替人家干活。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债还完了,两清,大家都无事一身轻——此之谓解脱之一种也。
所以,佛菩萨的行为模式,其实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他们不能违反因果律——并不能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神通广大,跟孙悟空似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救人于水火。
说穿了,他们基本上是旁观者,至多是在旁边小声提醒一下的那个人,而不是决定规律决定命运的主宰。
在佛家的世界观里,是没有主宰的。如果一定说有主宰,那就是客观规律。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事儿,还是要自己想办法,能扛的扛着,不能扛的顶着。真想指望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基本上跟做白日梦差不多——不信的话,谁见过观世音菩萨?找来给我看看。
当然佛菩萨并不是没有能力救我们,而是救了我们也没有用——因果在哪里摆着,早晚都得还,救的了初一救不了十五,你再怎么拖,早晚还是要还,不如早还早安生。
自己欠了债,想赖账不还,到债主堵在门口了,再病急乱投医临时抱佛脚,想起佛菩萨来想让佛菩萨给你顶缸——这叫什么事儿啊?
佛菩萨要是真的救你,那不是成了糊涂虫,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么?
各人因果个人了,每个人都服从客观规律,谁都没有办法代替别人的生命与生活,我们自己的问题,最终只能由我们自己来解决,不管是智慧还是解脱,都是我们自己去学习、思考、实践、改变。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指望佛菩萨,指望什么别的力量来救度自己,那是自欺欺人。
各人因果各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想找佛菩萨走后门,那不是佛法,那是一般老百姓误会中迷信的“佛教”——注意啊,这个佛教不是佛法的佛教,是求神拜佛的人自己以为的佛教,别赖到释迦牟尼佛头上。
释迦牟尼佛的教化,他老人家一辈子做的事情,不是到处行侠仗义救人水火,而是开坛讲课,把佛家的道理植入世人心中,让每个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以此为依据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才是真正为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最终, 每个人的问题,都是要自己解决的。方法可以教,事情还是要自己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佛家有句话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一般的人,都是在遭受果报的时候,才知道后悔,都是在果报现前的时候,才明白世界上真有果报这回事儿。那之前,都是莫名其妙的相信自己,相信一些莫名其妙的说法,总以为自己最幸运,做了坏事,做了错事,是不需要补偿不需要还债的。似乎这世界上,真有白占便宜这回事儿——呵呵,想的真美啊!
而悟道或者明白道理的人,就不会这么幼稚这么糊涂,更不会以为自己是世界上那个最幸运的人,以为偷偷做了什么也不会有人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如果你不想遭受果报,该怎么做?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造那个因,也就是管理自己的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此之谓“戒”也。
不造因,自然就用不着遭受果报了。
能懂得从因地上下功夫,从根本上下功夫,这样的人,就是“初发心”菩萨了。
不要以为菩萨是什么官位一样的高高在上的东西,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悟有情”,就是已经觉悟了的生命,并且以让别的生命也觉悟为己任。一个人能懂得从事物发展变化的源头去下功夫,就已经觉悟了。
不过,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号称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佛菩萨,怎么这么没用呢?
还真就这么没用。
不只是佛菩萨这么没用,这个世界上都没有人或者什么东西有这个用。
如果有人告诉你谁有这个用,那他一定是骗子或者疯子。
如果一个人拿神通说故事举例子,那倒也没什么,如果拿这些东西让你信他让你服从他让你做这个做那个,那不用我说就可以确定他是骗子了。
真僧只说家常话。
那么,有朋友一定又奇怪了:如果佛菩萨对我一点用都没有,什么都帮不上忙,我还信他干嘛啊?
如果你是为了利益、为了帮忙、为了赚这个捞那个来信佛,我劝你还是不要学佛,还是信别的能给你那些东西的去吧。比如股票,比如关系。
学佛,除了智慧与解脱,别的什么都给不了你。
如果你不要智慧,不要解脱,多学无益。
那么,既然佛菩萨不能给我们想要的东西,而只是给我们他想给的东西,他的慈悲显示在哪里呢?
佛的慈悲,就在于他把了知宇宙人生的根本以后,在自己做到以后,不仅仅是满足于自己解决了问题去享清福,而是倾囊以授,把自己的余生,都献给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都献给了让别人也学会解决办法的事业。
而他们,没有任何挽救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他们只是自觉自愿的帮助我们而已,担子,是他们自己挑起来的。他们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这阵子,谈禅说妙的人很多,都好像挺懂的样子,不管是不是真懂,反正都觉得自己懂,也都说出了如此这般的一番道理。
那么,他们到底懂不懂?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这次的下回,可能要拖的久一些了,因为要出趟远门,时间上可能没有那么自主了,惭愧惭愧:)
学佛的真相(十六)谁能解禅
上回书说到,很多人喜欢谈禅,而且都以为自己掌握的才是真理,别人么,自然是比自己笨了点儿,差了点儿,糊涂了点儿。其实,不只是最近如此,自古以来都如此,读书人的意见之争,一向是见缝插针,有空子就钻,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但是到了争执上,就成了有缝就钻,没有缝制造缝也要钻。喜欢纸上谈兵、纸上谈政治,大脑里制造事端争端,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来真格的,就麻烦多多,涉及因素太多,比起空对空,就既下乘也无奈,哪里有坐谈论禅谈玄说妙来的舒服。
然而,别的东西说说也就说说,就像一位文学教授感叹的:别的事情,都有个专业界限,外行一般不太敢乱说话,比如物理,不是那个研究方向的,基本上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根本不懂。咱们这个文学就麻烦了,一天没研究过,就可以说三道四——没有门槛可言。
物理学文学是这样的情况,那么禅呢?是不是也跟文学一样没有门槛,是个人就敢以为自己懂了?
佛门有句话: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不通宗,犹如独眼龙。
如果一个人要修习禅宗,一定要把教理搞明白,要不然,就不知道修到哪里去了。当然,如果他有六祖的天分,再遇到好老师,那没得说,可惜,从古到今,也只有一个六祖,而且,六祖不是不想学习,是因为自幼失学,没有条件认字读书,要不然,他又怎么会不学习教理,就自以为天纵奇才,可以什么都不懂就可以参禅的呢?况且,六祖虽然开始没有机会学习教理,却不是真的不懂,而是有夙缘的——他还没拜五祖为师的时候,已经可以给别人讲解他没有读过的佛经了,字既不识,理则明了。如果谁觉得自己比六祖聪明,那也没辙,只不过看大家是不是认可了——当然六祖悟道以后就是“宗亦通,教亦通,定慧如如不滞空”了。
如今我们有这么好的福报,有经书可以看,有录音录像可以听,却不懂得珍惜机会好好学习,以自己的一孔之见,凭“感觉”去猜想,然后就说人家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就不仅仅是一个“狂悖”能说清楚的了。
禅,首先是佛法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修行的法门之一,既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能说是最重要的方法,大约只能说是我们中国人曾经最喜欢的方法吧。原因之一,是我们中国的读书人,曾经是禅宗的拥趸,他们喜欢禅宗的境界,得禅之“趣”,喜欢为之鼓与呼,在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的古代,获得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支持,也就天然获得了超然的地位。另一方面,当然是六祖门下出来太多的人才,影响太大的缘故。
只是,推崇禅宗的那些知识分子,到底是不是真懂,也难说的很——我在“莫效书生乱解禅”里已经说过,他们只是得了一点“禅趣”,并没有真下工夫研究。
这样说的原因很简单:有没有佛法的基础。
就像我们李敖大师寒碜金庸一样,说他一边大谈佛法一边贪财,舍不得布施,所以打了很多折扣。那些一边谈禅说妙,一边却不认可佛法的基本道理的人,他们所谈到禅,怎么可能对,怎么可以信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确立一个概念:禅是佛法的一个分支,是以教理为基础的。脱离佛法谈禅,或者忽略了佛法的基础谈禅,不是糊涂就是无知。不承认教理的人,他们谈到禅,一定是有问题的。
那么,教理有些什么内容呢?
这个内容可多了,一时半会儿说不过来,但是教理的基础,就是那么几点:三法印,四谛,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等。也就是佛家的生命观世界观。
那些觉得自己有资格谈禅的人,先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认可这些道理么?如果不认可,那先闭门思过去。
那么,仅仅接受了这样的基础思想就够了吗?
当然还不够,空对空是不行的,还要进一步把理论变成实际,以理论指导实践,改造自己的生活,改造自己的生命。只有你的生活生命都“如法”了,才算是有了入门的基础。
然后还要“真修实证”,把讲的那些道理都做到。如果只是一种哲学似的空对空的道理,那佛法也就没什么意思了。不管是我们平时说的禅,还是小乘说的禅定,都不仅仅是理论——比如“三世因果”,你没办法“套现”,没办法摆出来给人家看——而是一种可以操作的方法。
那么,禅的内容是什么?
也就是佛法的内容。跟其他法门的内容是一样的,还是戒定慧三学。
当然,定是共法,凡是修行,都需要学习,不管是不是学佛。学佛的不同或者超越的部分,是“慧”。
然而,没有定的基础来谈慧,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多所谓的“慧”,根本就是拾人牙慧,自己根本不懂。所以,一个没有定为基础的人,无论他怎么口若悬河,都是信不得的——我们看一些很有名的所谓大师,看看他们的气质,走路的样子,坐在椅子上的样子,就知道他有没有定的基础,也就知道他讲的道理里,哪些是可以信的,哪些是听听就算的了。
有些朋友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禅?
现在关于禅的说法有很多种,比如什么祖师禅如来禅禅定禅宗禅修禅那什么的,貌似要搞清楚分类,才能知道所谈对象。可是,问题出现了: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多讲究吗?对一个普通人来说,需要知道那么多名堂吗?我们约定俗成印象里的禅,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对于初学者,或者一般的人,了解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只要知道我们心目中的禅就是“通向智慧与解脱的方法途径”,就可以了。至于之间的种种分别,根本用不着管,你如果不去真修实证,多知道几个名词,有何裨益呢。既然谈禅,那就一杆子到底,所谓“不二法门”,哪有那么多罗嗦?
当然,如果你真的想修行,禅修,想通过学习得到智慧,达到解脱自在的目的,那就有讲究了。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都有不同的对治方法。这就需要一个好的老师,“明”师,进行指导了。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算是“明”师呢?
这个问题,我也没办法给个确定的答案,要看各人运气与缘分,当然,自己也要有一套甄别的办法。不然的话,认贼作父,为虎作伥,就成了“不会画符,反被鬼笑”了。
我们先看几个例子,看几位“明”师的情况。
释迦牟尼佛自己,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学定六年,又苦修六年,最后才悟道。
印度早期的禅宗历史,很难有确实的证据,不像中国人那么有历史意识,会很主动的记录很多内容,所以我们存而不论。中土禅宗初祖达摩,从众多弟子中挑选了二祖慧可作为衣钵传人,那么,如果我们不相信达摩,就等于否定了中国禅宗,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如果我们承认达摩的水平,那么,我们就要承认他的眼光,现在我们就看看达摩祖师亲自认可的弟子,二祖慧可的情况。
“少则超然,博极载籍,尤善谈老庄,后览佛乘,遂尽弃去,依宝静禅师出家,遍学大小乘义。年三十三返香山,终日宴坐。又八年。”自己觉得还是不对,这才去参拜达摩祖师,才有了立雪明心断臂求法的种种事迹。
我们看二祖的经历,小时候就博览群书,早慧是一定的,善谈老庄,自然是一流的学者——看看我们现在有几个所谓的学者能把老庄谈“善”了?——然后接触到了佛法,就觉得自己从前所学还不够劲儿,出家拜师,学习经义,学了多少年我们这里看不到数字,但是,他一定是学了不少年,把能掌握的都掌握了,达到“理”入的程度,书本知识、脑筋的思考已经做到头了。三十三岁的时候,开始专心修行,“终日宴坐”。他是专心习定,还是修别的法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时间我们知道了:八年。
我们来分析一下二祖慧可的历程:出家,守戒;遍学,求慧;宴坐,习定。戒定慧三学没有偏废样样精进,认真学习了至少十几年,单单习定就差不多八年,却还是觉得自己不对。然后去参访达摩祖师,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拿把刀“喀嚓”把自个儿胳膊砍了——这是什么样的狠劲儿啊,亡命之徒啊,跟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发誓“不证菩提不起此座”的狠劲儿,参差仿佛——又学习了多年,才获得认可。
回头看看我们,那些觉得自己对了的人,比二祖慧可如何?守戒了吗?读了几本经书?有没有老师印可你说你理上通了?定的功夫如何?
以二祖的天分,还要那么多年,才摸到点儿影子,是不是大彻大悟还要另说,我们呢?我们凭什么说自己懂禅?
再看看六祖惠能。
六祖的事迹,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估计市面上流传最广,大家知道最多的,也是六祖的事迹。什么菩提本无树啊,风动还是幡动啊,不思善不思恶啊,谁都能说出几个。可是,六祖一生真正的重点,有几个人注意?如果就是那几句话,就能“悟”了,不知道是六祖太聪明,还是我们太笨。
已经好几次写过六祖,就不多说,有兴趣却没看过的朋友,可以搜我以前介绍六祖的文章看。我们这里只简单说说。
六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机会读书,但是天资颖悟,“三岁父丧,母嫠居,家贫甚,幼则樵采鬻薪以养母。一日负薪过市中,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这就是根性了。听到这句话就有感觉,跟我们某些人的“一见钟情”是一个道理,一下子感觉就对上了。
我们呢?看了那么多佛书、公案,还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根性差得远了,却还是自作聪明,不知言知。不要以为这一对上就行了,还差得远呢,我们看看这以后六祖做了什么。
六祖拜见了五祖之后,学习了几年,得到了五祖的印可,然后又修行了十五年,才出来传法——也是二十年的功夫。
六祖出家受戒,自小早慧,师父印可,多年习定,戒定慧三学并无偏废样样精进,然后再出山传法。
我们戒定慧修了几年?
南岳怀让禅师,“年十岁。惟乐佛书”,“年十五。依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出家。通天二年受戒。习毗尼藏。”,“诣曹溪。其见六祖悟缘。具六祖章中。师既得法。侍祖复十五年。”
十岁就唯乐佛书了,我们那时候在“乐”什么?十五出家,我们在做什么?在六祖处得法以后,又修行了十五年。
多少年的戒定慧功夫?
马祖道一,“幼岁于本邑罗汉寺出家。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开元中。习定于衡岳。遇让和尚。发明大事。同参六人。惟师密授心印”。
多少年的戒定慧功夫?同修多人里,也只有他得到了印可。
黄檗希运禅师,“幼于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后于百丈处发明大事。
赵州观音院真际从谂禅师,“童稚于本州扈通院披剃。志效古人。住持枯稿。僧堂无前后架。旋营斋食。绳床一角折。以绳系残薪支之。屡有愿为制新者。师不许也。住持四十余年。未尝以一书告檀越。唐乾宁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胁泊然而寂。寿一百二十岁。谥真际大师。”
沩山灵祐禅师,年十五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剃发。于杭州龙兴寺。究大小乘教。二十三。游江西参百丈。
再看几个不太出名的人。
释法成。凉州人。十六出家学通经律。不饵五谷唯食松脂。隐居岩穴习禅为务。
释法期。姓向。蜀都陴人。早丧二亲事兄如父。十四出家。从智猛咨受禅业。与灵期寺法林同共习观。猛所谙知皆已证得。后遇玄畅复从进业。及畅下江陵期亦随从。十住观门所得已九。
释慧猷。江左人。少出家止江陵辛寺。幼而蔬食履操至性方直。及具戒已后专精律。
释僧隐。姓李。秦州陇西人。家世正信。隐年八岁出家便能长斋。至十二蔬食。及受具戒执操弥坚。常游心律苑妙通十诵。诵法华维摩。闻西凉州有玄高法师禅慧兼举。乃负笈从之。于是学尽禅门深解律要。
应该用不着再举例子了吧?这些真正有修为的“明”僧,生来就显示出佛门气象,夙缘深厚,此生也是从小修行,戒定慧样样认真修习,还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得个入处,哪一年才能得到结果。
我们做了什么?
面对一个我们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我们是相信自己的猜想、臆想、印象、以讹传讹,还是相信专家的分析判断?我们是相信一个毫无研究、甚至连专业基础知识都不甚了了的人,还是相信一个自小研究,把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本领域的专家?
哪里来的顿悟啊?没有无数前生的功夫,没有旷劫精勤的努力,没有这辈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付出,哪里来的悟呢?
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我们轻松看几个公案就可以轻飘飘的胡说八道的,而是像前面罗列的那些大师般,多生累劫努力的结果。
我们呢?
那些以为自己可以说三道四,谈禅说悟的人,反思一下自己看看,有没有资格说自己明白了?
禅这东西,不是过来人,不过都是拾人牙慧乱猜罢了,没有戒定慧基础的人,不过都是口头禅,说出来的东西,能不能信,大约用不着我说了吧。我们知道他没有戒定慧基础的人,说的再天花乱坠,也可以置之不理——比如我。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禅,而不是仅仅听些故事,学点儿知识唬人,那么,那些学者的书,可以扔到一边儿去了。
有人提出来“悟”到底能不能验证的问题,这就是典型的自作聪明,也是受唯物主义影响而产生的问题。很容易就可以反问:我现在有一个念头,“我想吃包子”,你怎么验证我有没有想过这个念头?
很多东西,是需要聪明的头脑去思考的,也有很多东西,是需要高妙的直觉去感悟的,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逻辑推理去判断的。遇到问题,要学会“善自开解”,而不是仅仅挑毛病找茬儿,那样只能使自己失去进步的机会。就像我们交朋友,不能求全责备,而是要懂得择善而从。抱着否定的态度看问题,自己就先阻塞了进步之门,道理没有损失,别人没有损失,遭受损失的,失去了解学习进步机会的,还是我们自己。
“学者千闻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真想了解什么是禅,真想学禅,看别人怎么说是没有用的,应该看别人怎么经行,怎么从管理自己心念与身体入手,怎么守戒,怎么修定,怎么开慧。除了从戒定慧下手,没有别的捷径可走。你看到的那些一闻千悟,顿悟,只是所谓的冰山一角,真正的用功,都被你忽略了,或者假装看不见,或者视而不见了。
还是因果律,在你的看法里,要得那个“无上甚深微妙法”,需要什么样的因呢?没有那个因,没有那个缘,就想得那个果,可能吗?
摘录一位禅师关于禅定的解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虽然是古文,文字倒也不艰深。真想解禅,看这样的文字,要比现在的文人保险的多。
“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此云思惟修。亦云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明为禅。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述。诸家述作。多谭禅理。少说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人。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惟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
也许有朋友会有些奇怪,那些谈禅的人,动不动就来个公案,还有那么多号称懂禅的人,解说公案,也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怎么你白话到现在,连个公案都没讲讲?如果公案有用,为什么你不提?如果公案没用,为什么那么多人如获至宝一直在说?为什么古人参禅,都要参公案?
那么,公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公案到底有没有用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途中匆匆而就,杂乱之处,还请见谅。
学佛的真相(十七)公案是给谁看的?
一位初学佛的朋友,问了我许多问题,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倒不是没有办法回答,教理里都有,禅宗的忽悠也有,但是,都没有用——早说过“不可思议”了,怎么还是都想着“思”和“议”呢。
别的地方也差不多,不管是网络还是生活里真学佛的,大部分人也是穷追不舍的想琢磨出个答案,想在文字里做出点结论来,做的到吗?做到了又有多少用处?那么宝贵的时间,为什么不去做点实际的功夫呢?
其实,无论什么事情,最重要的都是“真修实证”,嘴皮子上的功夫千好万好,真做起来一触即溃的事情,不可胜数。“说得千步,不如行得一步”,踏踏实实做点实际的工作,才是正理。真想知道的话,怎么问问谁都没有用,还是要自己真修实证,自己“亲眼看到”,才能明白“本地风光”到底如何。
某朋友电话,给我讲了一个他觉得很佩服觉得很有启发的佛家故事,他以为是禅,以为是有悟性,也以为是公案。
说是一个庙里有一个漂亮的尼姑,一起禅修的一个小和尚爱上了她,给她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情书。结果第二天,尼姑站起来当众对小和尚说:如果你真的像信中说到那么爱我,就当着大家都面拥抱我吧。小和尚落荒而逃。
我听完了以后表示很抱歉:根据我的判断,这是文人编的。做故事看,无妨,作公案解,无稽。
自古以来,把聪明当成智慧的,把自作聪明当成聪明的人,不知凡几。
还看到过不少附会于佛家的故事,什么在佛前求了几百年暗恋某人的蜘蛛啊,成全某姻缘的佛啊,等等。
当然编故事是文人的专利,想象力又是文人的特质,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反而会怪罪文人没水平,但是作为读者,还是需要有一些基本常识,以免看故事的时候被忽悠到以为那是真事儿,还跟着某些自作聪明的文人一起摇头晃脑,觉得自己悟出了什么,就比较无奈了——当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您要是真悟出点好东西,那也不错,不过,您明白了好东西,并不能改变他是忽悠的事实。
南老师说,自古人的一辈子就是“自欺欺人被人欺”,诚不我欺也。
那么多人谈公案公案的,到底公案是什么呢?
说穿了,就是一些祖师的言行记录。有些是课堂笔记,有些是经历纪实,有些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
一位禅师,一生中一直在修行,一直在做徒弟带徒弟,一直在学习讲课教学,再加上答疑,加上与外来客人的对答等等,有些精彩的回答或者说法,就被记录了下来,以作为后来人的参考资料。
这些参考资料里,有关于修证的,有关于经义的,有关于点化的,有关于甄别的,有的是提供如何悟入的经验的,有的是考验你是否证悟的,有的是作为权威与标准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所谓“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師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但是,不管怎么用,不管是什么内容,针对的都是内行——也就是说,公案只是内部参考资料,不是给外行用的!是给修行人做参考的,不是给不相干的人看热闹的。
公案的使用对象,是修行人对修行人,而不是其他不相干的人,如没有修行经验的读书人,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猎奇的人,当故事看的人,等等。
公案里记录的对象,老师是权威,学生是修学多年基础深厚的人,问题不够好不够重要,根本就不可能记录下来。尤其是经过历史的淘汰,去粗取精,我们常常见到的那几本辑录,都是沙里淘金出来的。
比较奇怪的现象是,现在的时代,喜欢谈公案,喜欢拿公案说事儿的,基本上都是不相干的人。一个个舌灿莲花口若悬河,可惜全都是莫名其妙的人,真参禅的修行人,反而少谈或者避谈公案。
奇怪?还是不奇怪?
我在“莫效文人乱解禅”中说过的,公案是内行对内行用的,不是我们这种门外汉用的,如果说是想看个热闹,看着好玩儿,自个儿糊弄糊弄自个儿,懂点皮毛,得点禅趣,开心一下,也倒罢了。若是看了以后就觉得自己明白了,懂了,可以做人家忙活了一辈子都没明白的人的老师,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那就明显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了。
我经常对朋友说,西方那套什么自信的鬼把戏很可笑,你有能力,做就是了,该干嘛干嘛,不需要自信。没有能力,该去学本事培养能力,空对空谈信心有什么用?信心与勇气是有关系的两回事儿。不懂装懂硬充,那叫无耻或者莽撞。
笃学之,慎思之,才是真正做学问的路子。老祖宗的东西搞不明白,拿别人的渣滓充数,真不知道现在的有些学者是干什么的。
不要以为禅就是风花雪月,看看公案打打机锋玩玩儿文字游戏,那是某些文人自误误人的想法,那只是你看到的“冰山一角”。
出现在公案里的那些人,都是一辈子修行,一辈子就忙活那事儿——我在上一篇里已经列举了一些从小出家的人——人家真做功夫的时候,没有人记录,因为那就是他们的生活,“不言而喻”。他们差不多每天都是三四点起床,半夜睡觉,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参禅修行,几十年念兹在兹。当然还有更多内容,比如戒律上,有无数的规矩,甚至斜眼撇嘴都不行,说话含混都不行,吃饭吧嗒嘴不行,走直路脚是歪的都不行。然后旁边的每个人都可能是考察你的,也许考察三年,也许考察九年,考察期合格了,才真正允许你出家做和尚——你以为做和尚是那么简单的么?
我们拿什么来告诉自己比这些人聪明能干?我们有什么资格告诉看来几本书的自己比他们懂?没有经过一天专业训练的人,成天觉得自己比专业选手更懂专业,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么?更奇怪的是他们还觉得自己理所当然振振有词,好玩儿。
你看不到,就以为人家没那回事儿,怪不了人家,只能怪自己无知加眼拙。其实道理很简单啊,人家一辈子当和尚参禅,好几十年的时间,去掉打机锋的那几回几分钟,其他时间都在干嘛?难道天天都在打机锋忽悠人?修行啊,做功夫啊,研究教理啊,戒定慧三学啊,等等不一而足。当人家闲着啊?人家没写,我们不能想不到,读书要顶门之上别具一只眼,信之?
我们付出过什么?什么功夫都没有,怎么敢说自己懂了?
人家专业的人不说,是因为知道自己不懂。我们这些不懂得人乱说,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不懂。
那些以为自己有资格对禅或者禅宗说三道四的人,你的戒定慧三学有多少功夫?花了多少时间,有多深的造诣?
一条戒律做不到,一个咒语都念不好,一次定都没做到过,都是拾人牙慧再加上自作聪明,就以为自己明白了,然后就开始觉得别人都不对,自己最聪明,到哪里都否定别人肯定自己,这样的人,能相信吗?
禅师们那些似乎是花里胡哨的说法或者机锋,人家在谈什么,你真的明白么?那些谈话对象都在说自己几十年得到的经验,你没走过那一遭,真的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么?
行得一步,说的一步,行得千步,说的千步。我们这些行了半步都还是歪歪斜斜的人,说出来的话,有可能靠谱吗?
密宗的米勒日巴尊者说过一句话,足可引以为戒:不要把理解当成证悟,不要把证悟当成解脱。
所以,我一向不支持解释公案。道理很简单,内行用不着你解释,他该懂就懂,不懂就下工夫。外行也用不着你解释,他一定不懂,不是懂错了就是毫无用处。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自作聪明的事情,还是少做的好。
有很多人谈如何证明证悟的问题,似乎振振有词,以为抓住了“悟”抓住了佛法的痛脚。我只能苦笑,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个很可笑的问题,或者说是个伪问题,也是个自作聪明,自欺欺人的问题。
为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十八)佛法可以验证吗?
呵呵很抱歉这段时间一直在路上又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没顾上写东西,让有些朋友久等了。
上篇里的说法,让一些学佛和不学佛却以为自己懂佛学的朋友不高兴,没办法,既然说是学佛的真相,就要说实话,不高兴也总比没头脑强。
禅宗,本来就是高级研修班,而公案,本来就是高级研修班的教程或者案例,本来就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普及教程。我们自己拿来看,看不懂还强作解人,反过来再说人家真懂的笨,怎么说都有些不地道了。
因为公案文字的美,或者是表现形式的有趣,没谈那些纷繁复杂头昏脑胀的教理,我们就误会了它们简单好玩儿,那不是人家的错,是我们的误会。
学佛或者学禅的人,旷劫精勤,累世努力,今生的孜孜不倦,连一个念头都要看好了不能放逸,哪里有半点儿的轻松?可惜我们中间有那么多连什么是念头都不知道的人,还觉得自己都明白,还觉得人家错了,真是不知道他们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对自己有那么盲目的信心,无可奈何。
自在,是辛辛苦苦走完了万里长征,到达目标后才长吁的那口气。
他们走过来了,可以轻描淡写的说一句:嗯,就那么回事儿,不过如此。
我们呢?看起来人家不过是说了句“不过如此”,就以为真的就是不过如此了,那是我们的“不过如此”。
有不少人在拿禅宗里的“悟”说事儿,可什么是“悟”呢?我们头脑中的所谓的“悟”,是不是学禅的人口中的那个“悟”?就像我们想法里的某个道理,与律师头脑里的道理,很可能完全不同一样,专家的思路与视角,与外行的见解,背道而驰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去讨论什么是悟什么不是悟,那东西说多少都没有用,谁都没悟,都说不清楚,永远扯皮,而我对扯皮的事儿,一向不感冒。
我只想谈一些基本观念,比如:为什么要想到验证呢?世界上的事情,是都可以验证的么?是否可以验证,真的是认识的基础么?
我曾经举过一个捣乱的例子:你怎么验证我大脑里刚才想的是什么?
说是捣乱,其实也不是捣乱,不过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物质世界里的一些道理,到了意识世界,还能不能继续适用,是个很大的麻烦。
我可以继续问问题:是不是只有可以被验证的问题,才能承认存在或者正确?
这个问题一问,我们就明白,关于验证的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它隐藏或者说隐含了一个伪前提,就是我上面问的这个。
我只能说,我们被西方机械性逻辑搞坏了头脑,或者说,我们没有学好逻辑,自己把自己绕晕了。
我可以说一个具体点儿的问题,也许更容易明白些,很简单的一个反问:我刚才想吃点啥,包子还是面条?
请问你如何求证?如何验证?如何确认我没有说谎?
谁都做不到,包括我自己都做不到。因为,也许我已经忘了,或者记错了。
道理很简单:世界上有些东西,是不能用可不可以验证来评判的。
不同的事物,因循遵循不同的规律,有不同的游戏规则。
你拿物理学定律给我解释一下李白的诗看看?
不同领域的东西,运用的原理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有些能够移植,有些能够借用,有些能够融会贯通,但是,个性与共性之间,一定是有很多可以分析的地方,绝对不是可以随便套用的。
就事论事。
西方的科学,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或者说是物质基础上的,或者说就是物质科学。关于人的心理,思想方面,还只能算是初级阶段,我们把物质世界的道理,不假思索,或者直接运用到意识世界,一定出问题,因为是完全不同的范畴。至于哪些物质世界的道理,到了意识世界还能适用,或者如何修改,是需要科学家们慢慢研究的。我们只需要知道,那些我们潜意识里觉得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思路,常常是有漏洞的,这就够了。
反思,很重要。
很可惜,不管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滔滔不绝发表自己见解的人如过江之鲫,头脑冷静并懂得反思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这样盲目的自信从哪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我不知道,只能说,也许是教育失误的结果,也或者,就是人性的弱点。
据说玄奘法师对于别人类似的提问回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好回答,聪明睿智——真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啊。
当然,他的这句话,回答的对象也是水平很高的人,也有相同的经验,所以,虽然还不严密还可以挑刺,对方也明白了——我们却不是。
我们现在再给一个进一步的回答。
我们都喝过葡萄酒,可是,如何确定一瓶葡萄酒是好酒还是劣酒?
靠实验室的物理化学数据?
似乎还没有发展出一门科学叫“口味学”的。
道理很简单,口味这东西,是很难用数据复制或者模拟的。
不是说不能,你可以把一瓶好酒测出各种数据,但是很可惜,你按照那些数据反过来还原,也许那酒就只能烧菜或者喂猪了——嘿嘿。
真正的好东西,还是要靠人体自身去体味。——或者说,最终标准,还是要回到人体自身,生命的感觉,感悟,才是最重要的,客观标准,有时候言不及义,有时候莫名其妙。
这时候,多大规模的实验室,可能也完全抵不过一个人的轻轻一瞥。
酒的好坏,我不懂怎么品,但是有人懂。
懂的人,看一眼,闻一下,尝一点儿,方法很多,可以单用也可以综合,总之可以鉴别。当然也许会鉴别错,但是,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一定有好葡萄酒,也一定有好的品酒师。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喝过好酒,或者不懂得酒的好坏,就说:你要证明给我看,我才相信真的有好酒。
好酒,是掌握在懂酒的人心里的。酒好不好,他说了算,不是科学家或者不懂的人说了算。
有没有好酒,不因为你的反对还是支持而有变化,不管是好酒本身,还是懂得品酒的人,都不会以你的坚持为意。
如果你这样说的话,真正懂酒的人,大约是很简单的反应,不搭理你。
你信不信重要吗?为什么别人一定要证明给你看?
你信不信,受损失的是谁?你信不信,对谁重要?
是好酒有损失?还是懂得品评好酒的人有损失?还是自以为是的你自己,不但无知,而且无畏,甚至还洋洋自得于自己的“聪明”,其实却陷入了愚痴而不自知?
当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自知了,就跨越了一个台阶,就“悟”了。
话说回来了,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给你再好的酒,你懂得品么?你到不了那个水平,自己先飘起来,觉得自己有了批判葡萄酒好坏与否的资格,真正的品酒专家会如何?
任何尖端技术,都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像我经常劝人不要琢磨政治一样:那个游戏,不是我们玩儿的。毛主席的想法,周总理也许都慢上三拍,我们算老几?你是圈内人,早就三缄其口,不是圈内人,说了岂不是让内行笑话?明明离题万里不着四六,还自以为是洋洋自得,那不是既可怜又可笑么?
我们老百姓,跟政治八杆子打不着,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不好么?!
懂得本分,才是聪明人。
所以,我一向只喝廉价的葡萄酒,因为再好的酒于我,都是浪费。与其在我这里浪费,不如货卖识家,物尽其用,让葡萄酒得其所哉。宝剑赠侠士,红粉赠佳人,看专家品酒或者爱好者那种投入与欣喜,已经是世界上难得的享受,相比较而言,我如果去暴殄天物,好酒入不解之肠,那简直是犯罪了。
当然,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欢做那种事,人各有志,不能相强。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世界上生好东西,不是给我这样目盲心喑的人糟蹋的,而是应该给那些知音去相与的。也许我做不到成人之美,至少也要做到不夺人之爱吧。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生好心。
一定有朋友看来这些啰嗦话不服气:那么照你的意思,悟是没办法证明的了?佛法是不可能验证的了?
当然不是。
悟当然可以证明,佛法也当然可以验证。
只不过,要是那有水平的人,有水平的方法。就像懂酒的品酒师,才能品出真正的好酒。我们,不过是凑个热闹,随声附和的主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所谓只有英雄才能识英雄,没有那个水平,哪来那个眼光。而我们这些人,最终不过是些旁观者,能识人于微时者几希。
自己都不懂,怎么知道别人懂不懂?
达摩祖师在中国待了几十年,老了想叶落归根回老家了,就把弟子们召集起来,让他们阐述自己修行所得,然后加以评判。评价弟子们的时候,对四个比较出色的,分别用了“你得了我的皮、肉、骨、髓”,来形容他们的深浅层次。
他怎么知道?他有什么依据?
他就是知道,他当然有依据。
他骗我们容易,骗易经的大家、多年修习把佛学理论都搞明白以后又打坐八年的二祖神光,可不容易。
我们却并不知道,也用不着知道,因为那是他的领域,他的专业,他是专家。如果你非要说“你不能证明给我看,我就不相信。”那谁都没办法。其实,想让我证明给你看很容易,可惜的是,你水平还不够,给你看你也看不懂,看见了一样是视而不见对面不识。
就像你非要人家刘翔的教练把刘翔跑的快的秘诀告诉你一样,人家告诉你也没有半点儿用处。我们只需要知道,他能发现刘翔,并且把刘翔训练成现在这样就行了。
那就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儿。
我们也就是能跑步锻炼一下身体,顺便做做刘翔拿奥运冠军时的观众。
道理说起来很简单,想让人愿意承认自己水平不行,承认自己能力不够,承认自己只能做点儿基础工作,学点儿基础知识,可是太难了。
禅宗里有个著名的故事:一宿觉。
写出“永嘉证道歌”的永嘉禅师,自己觉得自己证道了,却苦于没有人印证,还是有些不踏实,听说六祖的事情,就来找六祖,六祖一看就知道端的。说:如是如是。
六祖怎么知道他悟了?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印可过第二个人?难道那些禅宗祖师,在认可印可别人和弟子的时候,都是连蒙带唬,都是忽悠的么?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能因为我们自己不懂,就说没有人懂,自己做不到,就不肯承认有人能做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似乎谁都知道,真做起来,却还是比登天还难。
在对与错之间,还有个存疑。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是先存疑,等到有足够的证据以后再下结论,比较好。
很可惜,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却只有“一小撮”人明白或者做到。
人类真的是万物之灵吗?那为什么人类不停的在做极其愚蠢的事情呢?
任何事物或者规律,可能都有其局限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不是找一些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来糊弄自己。面对一个自己不明白的事物,要学会用那个领域中的标准来看待,而不是硬性套用自己习惯的领域中的标准,因为,那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把物质世界中的规律,直接套用到精神世界里,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道理很简单:那是另外一个世界。
就像有一幅古画,也许鉴别师会走眼,也许画是假的,但是,一定有真迹这回事儿,也一定有专家这回事儿。很可惜,我们这些不懂中国画的,还是只能看真正专家的眼色,错是他的,对也是他的,我们如果想获得鉴别书画的能力,不是与鉴别家纠缠,而是自己去下工夫。否则,就算人家告诉我们鉴别的秘诀,我们还是没那个本事。这本事,一靠基本功,二靠经验,三还要见过足够多的真本。
这么简单的道理,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只是希望一些自以为是的人,不要总是再自欺欺人,而是身体力行,亲身的去努力,那么聪明的人,总是搞些没意义的事情,把时间精力花在挑别人的毛病,找别人的错,做些无谓的辩论,那样的话,于人于己,都是很可惜的浪费。
桃子是不是酸的,自己去尝一尝才知道。
写了这么多篇跟讲理有关的东西,都算是剩语,也算是罗嗦,后面我们会说点儿实际些的东西。
比如:我们看到很多人在庙里烧香拜佛,有些寺庙卖很贵的香,引起很大的争议,那么,他们那样做有没有道理?烧香拜佛是不是迷信呢?
學佛的真相(十九)學佛的基礎與中心是什麼
發了上兩篇以後,有朋友就有了疑問,甚至反感︰照您這麼一說,不成了學佛只是少數人的權利,大部分人都被排除在外了嗎?
當然不是。
上兩篇說的只是禪宗部分,是說禪宗只是適合少數人的修行方法,而公案,是少數人的內部教程。對大部分人來說,未必有用,或許有害。拔苗助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而過早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運動,對人體的害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對公案的錯覺,只是因為文字的簡易,似乎沒有專業名詞的障礙,加上某些無知文人的推波助瀾,才使我們產生了誤會。很無奈的是,那麼多人以不知為知,然後以訛傳訛,又耽誤了太多人對佛法的認知。
前面早就提到過,釋迦牟尼在成道之時,說過一句話︰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這句話里有三個重點︰一是我們大家跟釋迦牟尼佛的基礎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二是我們因為某些心理生理上的問題產生了障礙而不了解這一點,是我們“自障”;三如果想認識到真理,是需要自己“證”明的,別人沒有辦法送給你,依賴別人也是沒有用的。
所有的修行方法,最終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一點一滴的學到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絕對不可能有偷懶的辦法。也許有時候可以借助別人的力量讓自己多明白點兒,少走些彎路,但如果你以為能一直混下去混到底,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所以,真理就擺在那里,不是誰的專利,也沒有特權階級,需要的只是你自己去努力,解決自己的問題,找到問題的答案。
當然,這個尋找與解決的過程,是需要方法與程序的,是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的。這個客觀規律,管你是誰,佛也好,菩薩也好,神仙也好,鬼也好,人也好,兔子也好,都要遵循。在客觀規律面前,所有生物都平等——眾生平等。
佛學有句話叫“三根普被”,講的是每個人情況不同,應該按照自己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所謂“科學即方法”,方法適合,事半功倍,方法不適合,事倍功半。我們需要好老師,就像運動員需要好教練,他們不是一定要比我們天資好水平高,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有經驗,能幫助我們找出或者選擇適合我們的方法,使我們少走彎路。
這樣的老師或者教練,在佛家,被稱之為“善知識”,就是好老師的意思。每個人都可能是我們的善知識,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地方做我們的老師,所以孔夫子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而佛家則講,“眾生皆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在“華嚴經”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拜的老師什麼人都有,上至國王宰相,下至妓女乞者,都可能是他的老師。這與我們中國文化里的“貴人”概念也可以相通,“命遇貴人”,不是一定要大富大貴,而是在某個時刻下能幫你的人,或許只是一個街邊的流浪漢,只要他在關鍵時刻比如有車要撞到你之前拉了你一把。
所謂三根,就是接受程度不同,有的人反應快些,是上根利器,有的人反應慢些,則是因為以前不夠用功,需要多加強基礎學習。這很公平,有因必有果,多下功夫的人,當然水平高些。水平不同唯一的原因,就是你以前用功的程度。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我之所以反對大部分人學禪,不是不鼓勵他們學佛,也不是隔絕他們的向上之路,而是因為學禪需要上根利器,需要很雄厚的基礎,看看我前文中舉出的例子就知道了,那些學禪的人,有著多麼厚實的基礎,而我們今生是根本來不及去補課然後跟他們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了。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學禪並不是最適合的辦法。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打基礎,再求進步。沒有好的基礎,學佛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是空中樓閣——這個成語,就是出自佛經里的一個故事。
這個基礎,在佛學里,稱為“福德”,而釋迦牟尼佛常常強調,學佛,最重要的,是福德,“福德第一”。
我們現在學佛的人,多半兒都喜歡在辯論里、在概念里、理論上搞來搞去,很少有人願意在基礎上下功夫。這很自然,基礎工作既枯燥又無聊,還不知道哪輩子是個頭。哪里象某些人以為並且鼓吹的,看看月亮啊吹吹風啊,玩點兒文字游戲自作聰明,一下子就“悟”了那麼舒服。
可惜,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那種不勞而獲的好事呢?
記住一點︰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絕對沒有天上掉餡餅一說。
福德的基礎,不是打完了就算了,就可以一直進行下一步了,而是要無時無刻的繼續,是之謂“資糧”,而糧食,是我們一直要吃,這頓不吃下頓就餓的。如果從因果律來說,福德就是我們修行就是我們得到智慧的因,而智慧與解脫就是我們得到的果。沒有福德的基礎,所有所謂的修證都是白搭。
現在最流行的,一部分是忽悠一下看起來境界超群的禪宗,一部分是听起來听不懂看起來看不懂但是神秘玄乎的密宗,還有就是大部分知識分子看不起也不相信的淨土宗。
除掉把佛家當信仰認真學習的人,大部分社會上的人,或者主要的知識分子,還是把佛學當成了一門哲學,一門學問,一套理論。
佛家當然有很多理論,而且不只一套,每一套都夠我們折騰一輩子的。
很多人,不管是學者還是學佛者,就在理論的研究與探討里皓首窮經,孜孜不倦,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最後還是在探討詞句中糊里糊涂的離開世界。
學者呢,就找出來很多矛盾之處,然後說,佛教理論是有問題的。學佛的呢,就會迷惑,哎呀,這里那里有問題,不對啊。
呵呵當然有問題難以自圓其說,釋迦牟尼佛早就說過了大原則︰不可思議。
自圓其說,就是邏輯上沒有問題。
不可思議,就是沒辦法用邏輯完全說明白——如果我們明白邏輯推理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可以理解一點兒佛的意思。
生命的真諦,是不能用邏輯來分析,是不能用語言來描述的。
現在的所有理論,都是“權說”,方便法門而已。
用數學來比喻,或者就像早期計算圓周率使用的辦法,切線法,越來越接近真實的圓周,卻永遠不能真正代替,除非你到達極限。
佛的說法,讓我們明白了思維的極限和語言的極限,也是對認識論的一個界定。
那麼,我們已經知道了所謂理論的極限,我們還在那里為了語言表達問題,或者邏輯問題爭什麼呢?
用語言打敗語言麼?
人家早說了那是韭菜,我們卻在那里爭來爭去︰“你說那是青草是不對的。”“哎呀,誰說那是青草了,我明明說那是茄子啊。。。”“茄子不是蔬菜,不能那麼比。”“茄子怎麼會不是蔬菜呢,你太矯情了,再說我說的是西紅柿不是蔬菜,你錯了。”
哦,賣糕的。
人家早就給出答案了,我們就是不肯看見,是假裝?還是故意?
現在,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既然佛知道怎麼說都說不清楚,他為什麼還要說?而且一說就說了幾十年?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呵呵當然不是,如果我們都能想到的問題,而釋迦牟尼佛卻想不到,那他就不是佛了。道理很簡單,我們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聰明,佛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笨。
釋迦牟尼佛那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他的目的就是︰不是通過他的描述講清楚,也不是希望你天才橫溢想明白,而是告訴你學習方法、試驗方法,讓你自己象他看到真相時一樣,也看到真相。
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學的重點,不是對世界的描述,不是對真相的解釋,而是教你自學的方法,是讓你按照他教的方法,自學成才,自己成佛。
你只能和他一樣,成了佛,才能真正明白他所看到的世界的本質,生命的本質。
我們要做的,不是學習佛的說法,把他的說法背下來,試圖全部搞明白,而是效仿佛的做法,使自己變成跟他一樣。
這個自學成才的過程,就是“修證”。
所以,單純搞理論,偏離了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也不可能到達他希望我們達到的水平。
釋迦牟尼佛,不是搞理論悟道的,而是通過自身的修證,得到所要結果的。
如果我們不去學習他習定的過程,不去真正的實行,讓自己的身心都做到釋迦牟尼佛那個水平,而只是看他悟道以後說出來的那些道理,為了那些不知是第二義第幾義的說法吵來吵去,有什麼用呢?
大家都知道的“心經”里不是說了麼︰五蘊皆空、空中無受想行識、無意識界、遠離顛倒夢想。
修證的過程,就是轉化身心的過程,如果我們的身心不能轉化,那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所有理論,都沒有實際的意義。佛所說的所有道理,最終都是要歸結到實際應用上來,才能凸顯理論的價值與意義,否則,只能作為擺在書架上的一堆紙,于人于世何益?
理論,不過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而已,如果理論不能聯系實際,不能幫助指導實踐,那就失去了研究理論的意義。
理論上搞的再多,如果沒有實證上的配合,也不過是第六意識上的事,到最後也還是一場空而已。達摩祖師說,修行的重點,是“二入”,理入與行入。而理入,也並不是天天研究教理,只琢磨誰對誰錯,而是要“正思維”。那些理論,都是語言或者思維的層次,沒有實證為依托的話,可以說是都錯,也可以說是都對——對于一個沒有修證的人,理論除了可以吹牛,還有何用?
最終,所有的佛學理論,都是要歸結到對世界的改造,對生命的改造上來,否則,也還是空對空,有它跟沒它,都沒什麼差別了。
佛法里有句話,“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指出了學佛的中心。
聞,就是學習,思,就是思考,修,就是修證。
學佛最終是要“證得”,才談的上一切。而證得的方法、途徑,就是這三樣。
聞與思,學習與思考的結果,就是正知正見,差不多是禪宗的“悟”的結果。悟後起修,才能不走歪路,才能征得。
那麼證得以後呢?是不是就可以舒舒服服的享受自己的成果,“涅磐”休息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听下回分解。
学佛的真相(二十)----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本来不想写这么大的题目的,还是喜欢从小处着手,只是有朋友问到了,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典型,就在这里写出来吧。
我们啰啰嗦嗦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篇,有理论有说法,能证明的不能证明的,玄乎的悬乎的,听起来象哲学的象神话的象迷信的,都不少了,又怎么才能应用到实际上呢?又应用到哪里才算真有用呢?
说穿了,佛学的所有理论,如果不能指导实践,就成了空话,毫无意义。
佛学里的世界观,是解释宇宙的组成,空间的构成的。
生命观,是解释生命的分类与规律的。
世界观与生命观加起来,是帮助你对世界与生命、物质与意识有正确的认识。
还有一些关于修证方法与过程的,是告诉你怎么样根据自己的条件,找到适合自己的进步方法的。
当然,在佛家看来,自己说的是真理,在别人看来,他们的说法才是真理,佛家的也许是歪理或者谬论。这个无所谓,谁对谁错,往往说不清楚争论不休。其实没什么好争的,谁都不知道答案,谁都不知道真理在哪里,都可以存疑。就算你觉得自己对别人错,也可以尊重别人的说法,等着科学慢慢发展,早晚会有结论。只不过,在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还是慎重些的好,别过早的说别人错。
那么,佛家各种各样的宗派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净土宗,是介绍了另外一个星球或者地方,环境好一些,条件好一些,可以让我们去进修,学习更多的知识。
禅宗,是介绍了一种学习方法,让我们换一个方法学习真理,认识真理。
密宗,是另外一种学习方法,从身口意一起下手,包含了理论与实践。
唯识宗,是另外一套对世界对生命的认识体系,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分析方式看生命。
天台宗,是从止观修证入手以达到证悟的方法。
等等。
不同的宗派,都是在利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中心进行解析,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对世界与生命进行正确的认识,找出生命的本质。
其实,问题的答案,在前面都已经提到过了,我也已经忘了有没有总结一下,没有的话,现在补上。
在谈及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放弃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在森林里做一个隐士终老的时候,我们说,他是为了找出生命的真谛,解决自己与世人的痛苦。
我们或许没有这么大的理想,我们可能只是为了自己:解决自己的痛苦。
一个朋友曾经笑话我,说一般老百姓都是吃饱就算,就是那些最简朴的想法,哪有那么高的追求啊。
我当然不反对他的说法,但是,他只是看到了一面,或者说一部分,或者说一个阶段。
人之所以高于动物,是因为人有更高明的思想。
不同的人,也是不同的层次,有的人想这些,有的人想那些,有的人想的多,有的人想的少。
但是人会变,这方面不展开讲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西方心理学的内容。
结论是,人是会学习会进步的,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人有思想就有思考,遇到痛苦就会想怎么样才能离苦得乐,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会思考为什么。等到他们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时,一定会寻找答案。
真的从来没有思考过生命真谛的人,我还没有见过一个。
我们只要看看社会上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说法都有人信就知道了。
有同学在听我讲过心经以后,很惊奇的问:这哪里是宗教,根本就是哲学嘛。
我微笑:当然是哲学,又岂止是哲学,还多着呢。
我们来看看“心经”里怎么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翻译一下就是:所有的佛,都是依照智慧修证,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换成通俗的说法,就是,“对世界最正确的认识”了。
那么,有朋友问了,学佛不是为了成佛,为了涅磐吗?你的说法怎么不一样?
想的美,如果就为了这个,佛法也就不是佛法,与一般的那些宗教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是为了涅磐,但涅磐与“心”、“性”、“真如”等等一样,也都是一个名词,对一种状态的近似描述,并不是一个最终不会改变的“死”结果,而是“活”的状态。
谁能说清楚涅磐是什么?
大约是没有人的。
涅磐,并不是你就从此闲着,什么都不做了,而是你具有了最高层次的修行水平、教学水平,你的责任与义务更高了。
下一个任务,是更加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学的时候,修的时候,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学好了,修到了,还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而且这个服务是任劳任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实际上,这个“人民”的范围,在佛家还是嫌小了,不只是人类,应该是众生,包括所有生灵。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思想?更伟大的信仰么?
这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是什么?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空想。
自然,不同的人,学佛的动机都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这么伟大的理想,尤其在开始阶段,有种种可能性,有种种不同层次。
也许是为了金钱地位,也许是为了恐惧,也许是为了趋吉避凶,也许是为了逃避,也许是为了无聊,也许是为了灰心丧气,等等,不一而足。
一般人,去庙里烧香拜佛的,与一般宗教无异,同时也把佛法通俗化庸俗化了;一般的知识分子,思考问题的人,研究佛学是为了好奇,了解真相;以学佛为事业的人,是想找出世界与生命的真理,要高明一些。
无论是哪种,都是“不究竟”的,最终还是要进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终极目标上来。
怎么落实这么伟大的信仰、又同时是这么空泛的理想呢?
落实在“信、愿、行”上。
信,就是信念,我一定要全心全意做这件事,并且做到底,即使丧身失命也在所不惜;愿,就是理想,我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行,就是实际行为,信与愿,不落实到实际行为,都是空话都是白搭。这个行,也不仅仅是自己都做到就可以了,还要帮助别人做到,是为了别人做事。
所以,在律宗里,有八万细行之说,一点一滴的微细之处,都要做到。
方方面面都做到极致,都做到最好,都做到完美。
所以,佛的一个外号叫“两足尊”:福德具足,智慧具足。
样样都做好了做到了做到完美,才能达到两足尊的结果。
所以,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实现每个人、每个生灵的共同富裕。
由一批先明白这个世界的真谛的人,带领大家都明白这个世界的真谛。
用佛家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家都成佛。
都成佛了,才能真正实现众生平等,由本性上的平等,到达实质上的平等。
当然,换其他角度,还有种种说法,就不在文辞上纠缠了。
问题出现了:如果你不能解决自己的痛苦,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又怎么指导别人解决问题呢?
所以,首先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又都怎么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从哪里下手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