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6:58
byrayhu888
写在前面的话
由于原来的帖子掺杂了太多的其他内容,使得文章已经变调了,因此重新整理补充后新开这个帖子。很多朋友希望我给予一些职业生涯上的建议,我只能说,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来当上帝给标准答案的,我也不知道什么答案适合你,何况社会学范畴里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自己找到自己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会拿出一个答案给你,这样对你也不负责,我只能告诉你应该怎么想这个问题。
这一篇权当做求职的入门初级读物,或许对于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的朋友来说浅显了一点。
在开始以前,要把本文的立意申明一下,如果读者并不认同,请离开这个帖子。
1.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太黑暗,你的一切不幸都是外界原因造成的,如果你觉得一切都不公平,那么这篇文章不适合你,这篇文章适合那些对于生活还有希望,并且能够面临最惨痛的失败仍不泯灭那一点希望的人。
2.如果你想不劳而获,你觉得通过什么样轻松快速的手段或者什么立竿见影的窍门就能够获得高薪高福利,这篇文章也不适合你,因为我只会用笨办法获得成功,我认为一切取巧的方式或许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总有一天会让人付出代价的,而你不能控制付代价的时间和大小。
3.这篇文章也不适合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整个社会的人,如果你是那样的人,应该写篇文章给我看,而不是来看我的文章,至少我还不太了解我所处的这个社会,很多时候我也会迷茫。
4.这篇文章也不适合没有经历过失败或者在失败中打滚不肯爬起来的人,人生当中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失败,每一次失败中我们不断成熟起来,要想成功,只能擦干眼泪咬着牙继续上路。
5.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我们的老板或者公司领导也是普通人,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并不是特别恶劣的想要骗人的阴险家伙,等我们当了领导或许我们还不如他们,当我们觉得他们恶劣的时候,问题不一定全在他们身上,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这篇文章也不适合你。
6.我不会教你具体怎么做(不是不教而是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我只会说可能你应该这样想,答案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不在我的手里。
7.我承认有些人提到的厚黑学的非正常手段是有用的,但我不会传播这些,这是我的选择。
8.关于面试或者一些其他的具体经验,市面上有很多书,这个版也有很多很好的文章,本文就不再赘述。
一次面试
故事先从昨天下午的一次面试说起,来面试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85年的,男生。一见面印象就不太好,稀疏的胡子长长短短地留着,脸上很油,头发窝在脑袋上,看不出发型,眼镜片上乌蒙蒙的,我非常怀疑他能不能看得清我,好在从头到尾他都没看我一眼。他的表情一直让我摸不透,好像是那种不太高兴的表情,微皱着眉头,常常有那种“这我也没办法”的表情。
按耐下有些不愉快的心情,我还是开始正常给他面试,对于刚刚进社会的大学生,我也没报太高期望,但几个问题的问答还是迅速让我对他失去了兴趣,于是他开始和我谈薪水的事情。
“你们公司的薪水一般是多少?”
“这,相差比较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那象我这样的呢?”
“你能做什么呢?我总要根据你能做什么来考虑薪水吧?”
“反正应聘这个职位的应该总有个大概的薪水吧?”
“这个岗位,我们刚入职的员工从一千多到三千多都有的,情况不同。”
“一千多,大学本科的太低了吧?”
“我说也有三千多的,可是大学本科并不代表更多薪水哦。”
“你们是不是都喜欢选专科的?我去应聘会上,大多数公司都喜欢选专科的。”
“他们选专科的自然有他们的理由。”
“他们都觉得专科的比较能吃苦,我觉得这是不一定的。”
……
零七八碎还说了些其他的,只是我已经没有心情听下去了,最终我告诉他准备得太不够充分,很快就打发他走了。
其实我十分怀疑80年代人传说中的就业难,如果就业真的这么困难,那么为什么每次收到的简历中一般只有10%左右的人会来面试,而来面试的人大多数又往往如上面所说的这位,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知道如果我们公司是IBM的话情况会大不相同,但问题是,IBM这样的公司能有几家?前面碰到的这种应聘人员应该属于特别差的,大多数人的情况会比他好些,但还是有不少,我也记不得我曾经面试过多少这样的人了,总有很多无奈。写下这些文字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帮上这些人,以此对社会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罢了。
人这一辈子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根源
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长跑
我妻子在一家美国的IT公司工作,是家跨国公司,当初她进这家公司的时候,人事经理说“能进到我们这种公司工作,是件很 Lucky的事情。”必须要说当时他们的福利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很好。除了一切应有的福利,公司免费供应早餐和饮料,车贴,饭补,取暖费,13个月工资,很多国外培训的机会……薪水应该说也不低,至少在外企也是中上水平。可是,这样的一家公司,人员流动率非常高,常常有人辞职,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奇怪,既然是这么Lucky地加入公司,为什么还有人想走?后来发现,这个公司加班很频繁,加班到7、8点算正常,有的时候会加班到半夜。
常常加班的日子偶尔过过还能忍受,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就会很让人难受了,大约没有很多人能够持久加班的。所以加班频繁的公司,人员基本也待不久,最多3 年,大多还是要走的。开始的时候我妻子也觉得加班很正常,我一直不同意她过多加班,倒不是因为要她顾家。我认为一份正常的工作应该能够在上班时间内完成,如果上班时间完不成,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工作方法有问题,另一种是工作太多,第一种是自己的问题,必须找到问题的所在。第二种是工作的安排不合理,必须和老板沟通调整,否则人就是在干耗精力。在我看来,除了工作狂,大多数人需要正常的休息和休闲,才能保证工作效率,否则,反而容易夭折。
我妻子开始的时候对我的话也很不理解,认为大家都加班,我不加班那不是显得很那个?我说你应该把时间花在让自己如何不加班就完成工作,而不是花在加班本身上面。很多人刚刚进公司的时候很有干劲,也希望用这种诚意来表达自己是很努力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加班多的人,人在心不在,其实能力也没有提高,工作质量也没有提高,时间长了,产生厌恶工作的情绪,干不了多久就辞职了。
之前我说,人生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很多人跑了一半就跑不动了。上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我常常告诉我妻子,路还长着呢,这个时候不用急,虽然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急于表现,急于成功,没有关系,让他们去,一两年之后他们就坚持不住了,那个时候,你还跑得正轻松,他们却已经退出比赛了。正如我所预言的,当初和她资历相当甚至表现突出的,大多辞职了,没辞职的也每日过的苦不堪言。大多数人辞职都是因为不快乐,而加班不是唯一的不快乐的理由。
要让自己在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首先要让自己工作得快乐,如果一份工作让你觉得不快乐,甚至很受罪,那么你就是那个坚持不到终点的选手,即使你坚持到终点了,这样痛苦的人生有意思么?其次要对未来做好规划,尽量让自己劳逸结合,要知道那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不要在一开始就把力气和耐心耗尽了,当力气耐心耗尽而又遭遇挫折,大多数人就会陷入沮丧悲观,跳槽换工作也就变成很自然的事情。对于初入职场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掌握好自己的节奏,不要跟着别人的脚步乱了自己的节奏,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清楚自己的目标,至于别人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让他去吧,就当没看见。
一定会有人说,我们公司就是提倡加班,这一点后面我们还会提到,也一定会有人说,我如果不每天加班老板就把我给炒了,如果真的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把你给炒了,你应该庆幸才对,还好没在这公司耽误太久时间。
普通人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 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或许。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选择目标
你可能没有办法一下子就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很正常,如果这是个很容易想明白的事情,我也就没有必要在这里大费笔墨了。
想要一次想明白一个大的命题,其实是一件自欺欺人的事情。像“今年要如何达成销售指标”这种问题,绝对不是一个下午能够像明白的。要想清楚这个事情,先要把这个问题细化成几个小问题,比如“代理商体系要如何建立”“销售人员要什么时候招聘到位,什么时间培训完成”等等。这些问题可能还是没有办法一次想明白,那就继续细化,直到细化成一个个一次能够想明白的小问题。
我之前的文字语焉不详地提出了一些需要人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人会觉得一下子想不到答案,人们更希望我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法。其实,只要掌握了思考的方法,自己想也不难。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非常有难度的题目,否则很快就会有挫折感,很快就会让自己失掉信心。很多事情做不下去就是因为开始的时候给自己设立了过高的目标。你大概要做一个计划来想明白这个事情,而不是在一个无聊的下午决定想一下,我保证你想不出任何结果。
你可以找张纸,把自己要的东西写下来,越具体越好,因为目标越是具体,就越容易达到。我们举个例子,环游地球这个目标很不具体,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实现,如果我把这个目标具体化,今年去东南亚旅游,明年去日本澳大利亚,后年中东,大后年美国加拿大,然后是南非和摩洛哥,这样的安排并不难做到,到东南亚预算¥5000一周时间,日本澳大利亚¥30000两周时间,中东¥20000一周时间,美国加拿大再加上墨西哥¥40000两周时间,非洲¥40000两周时间,总共需要¥135000,加上2个月的假期,一个最基本的环游世界过程,通过5年时间来实现并不那么困难。
当你把想要的东西写在了纸上,就请你坚持去追求这个目标,直到实现。你有了个目标,也有了一条基本可以实行的达成这个目标的路,接下来按着路走就是了。但实际上,很多人会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诱惑引偏了目标,最终自己都不知道要追求什么了。比如上面的那个目标,可能,有人突然觉得朋友们都开辆车挺酷,决定还是买辆车,可能觉得买个房子让自己舒服一点也不错,决定买房子,可能过两年觉得还是现实一点,大家做啥我也做啥吧,最终没有去坚持。
绝大多数时候,成功与不成功,只是差那坚持的一步而已。很多时候的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太艰苦,而是因为目标的不明确。譬如赶夜路,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如果前面有一盏清晰的明灯,是不是比较容易走到?如果前面有很多闪烁不定的灯光,或者什么亮光也没有,那么你该往哪里走呢?
先不要想做销售还是做管理,也不要想是做服装还是做IT,这些东西都是之后才要选择的,你先要想什么能使你快乐,你想要变得富有?你想要家庭和睦?你想要生活悠闲?你想要很好的人缘?……你,大概不可能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要的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追求目标需要专注而坚持。不要管别人得到了什么,不要去和别人攀比,别人得到的那些东西你并不一定真正想要,你真正需要关心的是你要什么。很多人的不快乐是因为别人有的他都想得到,所有得到的又都不喜欢,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好了要什么,然后心要定,不要今天才下定决心好好工作,明天觉得股市大涨也按奈不住。即使是赌博,赢的也是心定的人,心不定的人,永远是输家。
有很多时候如果你选择了一样东西,也就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很多其他的东西,你选择事业的发达,那么你就没有选择跟谁做朋友喜欢谁不喜欢谁的权利了。你的客户你的上司你的合作伙伴,你喜欢也得喜欢,不喜欢也得喜欢,你基本上没有选择的权利,你非要张扬个性,要么你还是不要选择事业发达,要么等你有资本了再说。这不是对错的问题,是成本的问题。成功永远是有成本的,一年挣一百万和十年挣一百万,前者叫作成功,后者叫做普通。接受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往往比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的成本低得很多。选择目标也是一样,要考虑成本,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目标往往比选择一个宏大的目标成本要低得多。
To:几位还在迷茫的读者
以前读书的时候有篇课文《为了忘却的记忆》鲁迅写的,里面柔石有一句话“只要做起来”,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以前我也有很多迷茫的时候,后来发现最好的办法不是坐在那里迷茫,等待答案的出现,而是立即动手去寻找答案,开始的时候方法不对,没有关系,大多数人会从失败中学到东西,而且我始终相信正确的做法不止一种,每个人都有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方法。很多事情没有动手去做的时候看起来很难,真正做起来其实没有那么难。我曾经让我的工程师写一本傻瓜书,我希望我的客户能够通过这本傻瓜书自己处理掉最基本的一些故障,我的工程师觉得很难,原来他们都是等着拿外国厂家提供的资料,自己从来没写过东西,但最后真正做起来,1个月的时间就做完了,再经过一个月就把遗漏补全,基本成形了。的确有那种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大部分事情,没那么难。
关于加班,还需要补充说几句,我不打算和读者争论究竟加班是不是普遍现象,我其实比较关心的是,当你把原因归结于环境而放弃努力放弃改善的企图,就很难有改变的机会,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我写得再多再有道理也是白费的。没有救世主会来救我们的,你的命,在你自己手里。至少,我让我的妻子做到了,你们为什么不试试。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次都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
虽然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你觉得我应该劝你不要穿红灯还是鼓励你穿红灯?虽然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有回报,你觉得我应该劝你继续努力还是劝你放弃?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或许我的方法也有问题,但我更希望看到反对者拿出自己的办法,如果你们拿出更好的办法,我将非常乐意承认自己的浅薄,如果你没有办法,为什么不让别人试一试我的方法呢?我一直认为,给别人信心和勇气,其实已经在改变这个社会,已经在为改变这个国家作贡献了。
期望
期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期望是对于未来的评估,比如买股票我们一定会对一个股票有期望,我们期望它会涨才会买。事实上我们却往往缺乏期望的本事,买股票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还是我妻子的例子,她有一天跟我抱怨说“为什么我都跟他们说得那么清楚了,他们还是会做错?”我说,你知道他们每次都会犯错,而这一次你期望他们会不犯错?其实这是你的问题,你对别人期望太高。既然你都知道他们每次都会错,这一次你就应该假定他们还是会犯错,然后你准备好给他们改错的时间,准备发现他们为什么会犯错的原因。我们总是会对别人期望太高,然后失望又太深。
以大多数人现在的心态,90%的情况下,别人会让你失望的,那不是他的错,而是你期望太高。如果你降低你的期望值,你会发现生活美好了很多。如果你的成功是基于过高的期望,大概,你不会成功。你必须以对别人比较低的期望值来构筑自己的未来,打个比方,做明年指标的时候,手下的销售人员都说他们能做2000万生意,你要是真信,你就惨了,最好先打好算盘,他们也就做 500万,剩下的赶紧找其他办法来补足,指标也不要报太高。需要注意的是,心里降低对别人的期望值,但嘴巴上不能对别人讲,对别人还是要用积极鼓励的方式。
很多人跟自己的直接上司搞不好关系,其实是因为对直接领导期望过高。有了功劳他上,有了责任你扛,有的时候他把领导当奴隶主,觉得可以对你呼来喝去,有的时候他简单粗暴,有的时候他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却打压你的方法……这是正常的期望值。他友善,他谦虚,他耐心,他脾气很好不乱骂人,他总是能看到你的努力和成绩,他总是在你失败的时候循循善诱,他总是会给你公平的待遇,他总会体谅你的苦衷,这属于过高的期望值。如果我们期望值过高,后果可想而知,巨大的落差带来巨大的失落感,觉得这公司真糟糕,怎么会让这么个烂人做领导?巨大到原来可能他只有20分坏而在强大的失落和愤懑中感觉有80分。如果你期望值比较低,原来就预计他有40分坏,结果他只有20分坏,反而你会觉得这份工作还不错,没你预期的那么糟糕。如果你都已经期望他会抢功劳,推责任,拍老板马屁,那么你还想不出办法来避免这些事情么?就像你明明知道马路上会有人抢你,你还被他抢到,那么你也有点问题了。这样做,不论结果怎样,都是惊喜。
我们也会对我们的下属期望过高,你觉得他会自己没事的时候多研究研究专业知识,那你恐怕要失望了,无聊的时候 MSN和QQ乃至“连连看”才是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如果你期望过高你会觉得很失败,为什么我这么拼命而这些人天天打游戏?为什么我那么多次苦口婆心他们就一点没有反应?如果你本来就预计他会偷懒,他会报销的时候做点小手脚,你还会那么震惊那么失望么?
我们还会对我们的同事期望过高,你觉得他应该理解你的苦衷的时候他会摆你一道,你觉得他会和你一起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假装没看见,你期望他能对你的帮助感恩的时候,他说这都是他的功来,而你是不怀好意来抢功劳的。
我们甚至会对自己期望太高,我们说我们很牛B,能做啥做啥,结果没做到。我们觉得自己跟某人关系很好很好,结果发现关键时刻他从来不帮忙。我们觉得自己能经得起诱惑,等诱惑真的摆在眼前,却说,死就死吧,顾不得那么多了。我们觉得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常常会一时冲动。没有达到期望值,人们就会给自己找借口,等找借口成为了一种习惯,人也就废掉了。
对于工作的很多愤怒很多不满意其实是期望太高,如果期望不那么高,会发现你的工作其实还不错。而降低了期望值以后,根据比较低的期望值来做准备,就会发现结果都能在你的掌控之中,没有那么多“意外”了。有句话叫做“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 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实干
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做女娃,在东海游玩,被淹死了。女娃死了以后,气愤难平,化身作鸟,书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陶渊明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我总是被祖先身上这股子执著劲感动,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执著而是行动。精卫气愤之下没有上论坛发一篇帖子,把东海一通臭骂,然后控诉天下的黑暗世事的不公,而是立刻动手,化身为鸟开始填海。不知道后来东海被她填平了没有,但是相信总有一天会被她填平的。
“人因梦想而伟大。”有了梦想还是要动手去做的,无论梦想得多么好,永远停留在梦想上最终不过是做梦而已。精卫的办法虽然笨了点,好在马上就动手做,也许做起来以后她会发觉这个方法效率不好,然后想办法改进,但是如果不动手去做,永远也实现不了梦想。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愚公是也。愚公想好了就动手做,换作现代网络人,一定是发一帖子《论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然后有人回《十个理由驳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双方开始论战,又发文《看看人家河曲智叟是如何对待门前大山的》,开始那人回曰《坚决反对智叟文化对我传统文化的侵蚀》,高帽子大理论满天飞舞,简直可以出一本论文集。最后一路论战到《从门前的大山看社会的黑暗和神仙的腐败》,责问为何天帝不过问此事,难道天帝是白吃供奉的么?门前的大山虽然是小事,但是神仙的责任不就是照护天下百姓么?岂能因善小而不为?众人一通感慨,是啊,是啊,但愿有圣人出,平乱世,大庇我等寒士俱欢颜。感概完毕,大家回家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第二天就当这事情从来没发生过。
生活中人们总是有着很多美好的想法和计划,可是大多数只是睡觉前躺在床上想想而已,总是想“等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去做,岂知,若不动手开始做,这“什么时候”永远也不会到来,因此就只能总是做梦了。生活中并不会平白跳出一段空白的时间,即使有了这样的空白时间,大多数人也是在想办法找事情打发时间,看看电视,上上网,挖挖地雷,翻翻纸牌,而从不把这时间当作“什么时候”。
快乐工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靠自己去创造,不能坐在那里等,做就比不做好,按照电影《霸王别姬》里面说的,“人得自己成全自己。”开始的时候可能做得不好,没什么关系,有谁是一开始就会的,不会学起来就是了。做事情不像开灯,一拨开关,灯就亮了,再一拨灯就灭了。没这么简单容易,往往就和锻炼身体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很多努力才能积累起一点点来,而这一点点,稍稍放纵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不可能有那么一天,突然想做就做成了,一定是不断积累,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也没有那种特效药,只要一个方法事情就做成了,不会有的。开始的时候方法笨一点没有关系,只要认真做就能不断改进,越早开始动手,积累的东西越多,越早碰到失败越接近成功。所以,不要等到那“什么时候”。
人们说“什么时候”的时候,大多也就是说“没有时候”的意思,以前做销售的时候,如果我的客户对我说“什么时候”,我就知道他不想跟我做生意了,他如果想,他一定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
前两天看一文章,里面提到电影学院招生,问道如何发展中国电影,答什么的都有,有说要学习好莱坞的,有说要加大投入多拍片的,有说要更加商业化的,惟独一女士答曰“应该每星期去看一次电影。”这,才是国人缺乏的实干精神。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当中都有很好的想法,宏大的理想,眩目的理论,但真要动手,却常常在等“什么时候”,岁月蹉跎,“什么时候”始终也没有来,而这些想法也始终只是想法,没变成具体的东西,你也就还是那样不成功。
看人家精卫,一句废话没有,心里气,立刻动手。人生也是如此,最终回首自己这一辈子,总是问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或者想了什么。
等待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 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原贴里伊吉网友的话我很喜欢,抄录在这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殊者
含着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电力局拿1w月薪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然最好轮到自己
红军长征两万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牺牲尊严去奋斗,最好留给祖辈父辈和别人
自然,不是每个吃过苦的人都会得到回报
但是,任何时代,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辈父辈奋斗挣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
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没什么不可以
问题是,你的下一代,会有一个好爸爸吗?
至于问到为什么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我只能问:为什么物种竞争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
物竞天择。猴子的灵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后有几十万年的类人猿进化积淀。
几千年来,道理始终是这些道理,只是人们往往需要拿一生的时间去领会,等到真的领会了,也已经老大不小了,而下一代人还是要从头自己领会。每一代人都想把这些道理说清楚,于是我们从小到大看着千百年来人们说着同样的道理,自然是会有些厌倦,有些逆反。这可以理解,只是,不要为了逆反而逆反,没必要拿自己做试验品来证明前人的错误。
如果,有一天,你成功了,记得来这里把你的经验传授下去,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最大的心愿。
如果,有一天,你有钱了,不要马上去买车买房,每年去救助一个小学生,给他一次机会,并且,忘掉这件事。
成功的态度
必须要承认成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太多的因素在阻止我们成功,甚至我们自己也在阻止我们自己成功。
我看到过很多销售在去客户那里之前忧心忡忡,“他会不会赶我出来?”“如果他不理我怎么办?”“我的东西会不会太贵了?”我也看到过很多人面对机会停步不前,“这样做大概不行吧。”“他大概不会理我吧?”“我的方案他估计会不喜欢吧?”“好工作斗数属于特权阶层的,我们这种小老百姓只能苟延残喘。”…… 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试一下会怎样?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是生活态度比较消极的人,而消极的人通常不是把脑筋放在怎么做才行,而是把脑筋放在为什么不行。外界的障碍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自己给自己设立障碍?
态度决定很多事情,你可以悲观地看待事情,然后用悲观的做法,等待失败,把自己的悲观带给别人,也可以乐观地看待事情,用乐观的做法,让别人也乐观起来。往往,成功的人,大多是乐观的。我们也必须相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历史环境,既不是特别好,也不是特别差,我们的周围的人和环境,既不是特别优秀,也不是特别烂。我们没什么好抱怨的。这个世界基本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永远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一种人从不解释,因为他不是已经成功就是花时间在研究如何成功,没时间解释。
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面对这种我们改变不了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抱怨,也可以选择面对。我一直是不太喜欢负面悲观的态度的,很多人总是喜欢把目光放在社会的黑暗面,似乎自己的所有不幸都是这个社会的错。这样的心态对自己一点帮助也没有,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糟糕,更何况,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至少大多数人没有像前外交部长那样的挨饿的经历。戴尔(Dell的老板)原来在一家公司打工做最基层的销售,他每天和一些社会底层的人打交道,他自己也很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他并没有抱怨,他告诉自己如果他要摆脱现在这个环境,只有在现在这个环境里做得更好,然后才会得到提升,脱离这个环境,否则跳槽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是从一个底层换到另一个底层罢了。在之前的帖子里,有人说我是哪个公司的HR,我从来都没有管过人事,相反我是从销售做起的,有人说我有着稳定高薪的工作,也许吧,但是我想我最初的状况应该比这个版里的大多数人要差,当我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租住在一个6平米的地下室里,地下室里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我所有的现金不到1000元,还是向同学借的,我没有一套西装,我没有电视机,我每天花两个小时骑着一辆50元买来的自行车上下班,那一年我24 岁,我没有抱怨过。我并没有特别了不起,我想我能做到的事情,你应该也能。
我们还在常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树立假想敌,臆想一些迫害自己的人,给自己制造悲情,而且用负面的角度去揣测别人。我的妻子曾经跟我说“我们公司鼓励加班”。我说这基本上是个不负责任的说法,请问,公司是谁?如果是你们老板,你们老板有没有公开表示过或者对你说过“员工应该多加班?”如果是某个部门负责人,他有没有资格代表公司讲话?如果是周围同事的议论,这究竟是猜测还是真相?每个人都在传说“我们公司鼓励加班”,每个人都很不开心,每个人都在制造和传播谣言,每个人都觉得公司在迫害自己,事实上就像动画片《咕咚来了》的故事,自己编故事吓唬自己。我妻子又说“有人得到了公司的表扬,理由是加班多。”我说,那如果你是老板你怎么办?他加班这么多难道你还批评他?理由是谁提的?为什么不去找比加班更好的值得表扬的理由?就像我小时候没事就捡到一毛钱交给老师以求表扬,因为实在想不出什么其他办法,也没见老师批评我呀。我相信有不少想要压迫员工让员工多加班的老板,但是我也相信他们不是绝大多数,如果不加班业绩就已经很好,为什么要加班?你一定要把老板想像成虐待狂,我也没办法,但要知道你有一天也可能成为别人的老板,你希望别人把你想象成虐待狂么?能不能公允地就事论事,而不要掺杂自己的情绪,这也是个态度问题。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现在碰到的这些事情算什么事情,相对我们这些人来说∑=0,那个时候我们是很不服气的,觉得老头在倚老卖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果然,年轻时候那点经历那点荣誉那点知识那点郁闷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我在天涯上常常看到《为了工作,我抛弃了尊严》这样的文章,我都不知道现代人哪来那么多尊严,动不动就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这样活在社会上,很难。这,也是态度问题。
好与不好是个相对的概念,基本上是个人感觉的事情,就看你怎么看,同样一份工作,当你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看,就是一份好工作,当你以消极负面的态度去看,就是一份烂工作。人,还是要阳光一点。
总有人说我的说法太过理想,不现实。其实现实不现实是要针对概率来说的,买彩票中500万,是不现实的,因为概率太低,只有十万分之几。而追求自己的未来,追求一份相对不错而且快乐的工作,并不是一个很小概率的事情,根据最新的统计,目前中国的准中产阶级以上约有6000万人,把全中国的人都算上,也有(6000万/13亿)大约4.6%的概率,更何况这里的读者至少读过书,能上网,比起那些背着煤筐爬矿洞的不知道要大了多少赢面,怎么说最低也有 20-30%的概率吧,追求这样的概率,还不够现实么?如果这一点点努力和风险都不肯承担,那不是我不现实,是你太不勇敢,经历太少挫折。
普通人的爱国
我始终认为,普通人的爱国,要从手边的事情做起。国家的富强不是光靠打仗,光靠民族自豪感,还是要靠每个国民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好自己的本分。堵枪眼的是爱国,大刀砍鬼子的也是爱国,但大部分人没那个机会,真正的爱国,还是要从把手边的事情做好开始。手边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等着老天去做,等着政府去做,等着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批评,不负责做。
很多人批评社会浮躁,却热衷于浇灭别人心中的正直,批评社会黑暗,却热衷于鼓吹厚黑无耻的做法,批评别人做得不好,自己却不肯跳下来一起做。浇灭别人心中正直的何尝不是社会浮躁的参与者?提倡厚黑的人何尝不是社会黑暗的助威者?你们,难道是无辜的?
如果你有能力,请在这里留下你的宝贵经验,以供更多的人参考,如果你没有能力,也没关系,回去做好自己每天的事情。请不要,随意就去毁灭掉别人的希望和坚持,随意就去给努力向上的人一盆冷水。如果你不愿意建设,至少你可以不破坏。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在脑海里描绘一下,然后拿张纸记下来。然后再决定要干什么。越具体越好!
另外,我觉得别人强调你没有背景,你就觉得黄了,不应该呀,嫌货的才是买货的,他要不想用你,说这干啥,你应该趁热打铁,说明自己还有其他可取之处啊。
你放弃得有些太快了,面试的时候,有事后是专门设计给应聘者压力,然后看他反应的,太快放弃的自然就淘汰了。
你列举自己的特点,要具体,不要笼统,比如学习能力强,适应力,沟通能力强,这些说法都很笼统,10个面试的有9.5个会这么说,完全打动不了人。
怎么样才算具体呢?你可以说,我这个人对数字很敏感,在我的记忆里,我还没有对数字出过错,上一份工作,我帮老板发现许多数字上的小错误。比如……这个就很具体生动了,也比较容易在面试人员心中留下印象。再比如,你可以说,我有一双善于听的耳朵,我虽然话不多,但是别人表达的意思我会反复和他确认……具体到你,还是要靠你自己去想怎么样才能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优点。
很多优点,说了也没用,比如说我很能吃苦,可是大多数公司并不缺能吃苦的员工,有谁会说我娇生惯养,不能吃苦?
沟通能力强,是能够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让对方最直观最生动地理解。而且,要有特点,每天你看电视,有多少个广告能给你留下印象,恐怕不多,留下印象的都是有特点的。应聘的道理,也是一样。
面试,你要给面试的人一个跟老板汇报的理由,你总不想让他跟老板说“报告老板,我找了个没啥特点的人”。
入对行跟对人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快乐工作的建议,不是如何发大财的建议,我们只讨论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况。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比如,从前年开始,国家开始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其实医药行业的不景气是针对所有公司的,并非针对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时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数正规的医药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撑个两三年总是能撑的,大多数医药销售靠工资撑个两三年也是可以撑的,国家不可能永远捏着医药行业不放的,两三年以后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那个时候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那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励,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大,又如何谈得上快乐?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阳能这个东西至今还不能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但是中国已经有7 家和太阳能有关的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了,国美苏宁永乐其实是贸易型企业,也能上市,鲁泰纺织连续10年利润增长超过50%,卖茶的一茶一座,卖衣服的海澜之家都能上市……其实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关键是人。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大多数人都去炒股的时候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大家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数人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而房价涨的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变成功,发了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的。
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刚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我的公司是个不行贿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的员工也不理解,不过如今,我们是同行中最大的企业,客户乐意和我们打交道,尤其是在国家打击腐败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做生意不给钱的名声,都敢于和我们做生意。而勇于给钱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觉,人还是要看长远一点。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路,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路。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其实是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的,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领导,因为,中国的领导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领导,因为他坐领导的位置,所以他的话就比较有道理,这是传统观念官本位的误区,可能有大量的这种无知无能的领导,只是,这对于你其实是好事,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要超过他,你希望他比较聪明还是比较笨?相对来说这样的领导其实不难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而已。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帮不上你,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人生最大的投资,不是房子,不是股票,是人,跟什么人交往,跟随什么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其实就是你投资什么人,而这,是对人生影响最大的。钱不会给人机会,房子也不会,只有人会给人机会,当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人会帮人。
人生第二大的投资,是时间,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你拿这24小时做了什么,是你第二大的投资,你投资给了思考未来,还是投资给韩剧,还是投资给和人交往,自然会有不同的回报。如果你觉得社会黑暗做什么都没用,至少你可以投资时间去锻炼身体,把身体练好点,好歹你也有个不错的身体。
我想,你只是跑步跑到了中间那个难受的时候,过去了,就好了,人生的曲线总是曲折向上的,不会一帆风顺,总有平台期,很难突破,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不要急于求成,安心一些,成功可能只是因为你的一次不放弃。
美国有个45岁的拳王叫做福尔曼,他25岁的时候,横扫天下无敌手,把拳王阿里打败的人也败在他的手里,但是在25岁的时候他败给了阿里,那时的阿里已经连续两场败给无名之辈。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他其实在裁判数到8的时候就已经恢复了体力,但是他身心俱疲,而且阿里的声望如日中天,观众们都希望阿里获胜,他太累了,实在是不想坚持了,任由裁判数到10。“如果当时继续和阿里打下去,结果会是怎样?”20年来这个问题像条毒蛇一样始终纠缠噬咬着他的内心。20年以后,他再次拿回拳王,才完成了内心的救赎。
这个故事可以在《工作DNA 鸟、骆驼、鲸鱼的故事》这本书中看到,这是本对于初入职场的人非常好的书,浅显易懂,道理很实在。
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因此在谈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个话题。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 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文职里面比较容易出头的是财务,在后面的内容里会说到,500强的CEO销售出身最多,财务出身第二。公司小的时候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了财务主导公司。
其次是人力资源,其实人事是很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是中国的人事,照搬西方人事的东西,可是西方的人事那一套方法,是建立在西方的道德伦理观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的,应用到中国来,往往最后变成一个摆设,只能管管收发简历管管发工资。要不就是政工干部那一套谈心啊,家访啊之类的做法。
再次是行政与客服,其实很多人行政与客服当成杂务总管,认为行政就是订个机票,旅馆,会议室,没水了换水没纸了买纸。而客服则是处理投诉,专门接电话挨骂。其实不然,行政和客服也可以做得很出色。
我们拿足球队举例子,销售和市场就像前锋,总是被光环笼罩的,财务和人事就像中场,给前锋输送炮弹,并且控制比赛的节奏,而行政则是后卫,客服就是守门员,行政和客服做得好,公司管理井井有条,客户满意度很高,竞争对手自然难以攻破。
问题在于,现在的行政人员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他们缺乏和其他部门的沟通,而且自己错把自己定位为不重要的角色,认为自己每天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了,也从不把公司业绩当成自己的任务,你把自己当一个3000块薪水的人来对待,老板怎么会把你当10000块薪水的人来对待?你要问我你的未来,先想想自己能创造什么别人需要的,无法替代的价值,你的未来就有了。
与别人相处
如果你认为很多人都是SB,你认为人和人之间就像狗和狗一样不是你咬我就是我咬你,那么这一段不看也罢。
我们在社会里没办法不跟人打交道,也没办法自己一个人做成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要做成事情就要相互依靠。和你打交道的人,基本上你没得挑选,就像你的父母你也没得挑选,你只能面对现实,你再不喜欢也没办法,因为这些人上帝不是为你创造的。更让人沮丧的是,往往喜欢你的人对你的事业没啥帮助,而你讨厌的人却掌握着你需要的资源。你怎么办?怎样和别人发展成为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攻讦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情商的最大作用。要讨厌一个人很容易,要让人讨厌也很容易,反过来却很难。
你大概只有一种办法——让和你交往的人获得利益,前提是你也要获得利益,这个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双赢。你想获得利益,那么你必须让你的雇主获得利益,你的客户获得利益,你的下属获得利益,你的同事获得利益,大多数时候所谓关系好,就是利益平衡得好,所谓关系不好就是利益平衡得不好。“亲兄弟,明算账。”利益平衡得不好,亲兄弟也是会翻脸成仇的。你是领导是因为你会平衡利益,你不是领导是因为你不会。这一方面中国人是行家了,整篇的《三国演义》都是在讲这个故事。大多数情况下,最聪明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让大家都获利,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成本最高方法就是把其他人都干掉自己独得利益。
如果你想要双赢,你就要考虑对方要什么,比如找工作,员工也必须考虑一下公司要什么,要知道雇主并不欠你一份工作,只有你的产出大于雇主付你的薪水,雇主才会乐意雇用你。所以应聘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雇佣我对方能得到什么利益,而不是急于问薪水多少?急于问薪水给对方的信号就是,我只关心我想要什么,我不关心你想要什么,这样不可能双赢的。同样当你作为雇主或者领导的时候,不考虑员工想要什么,也不可能获得员工的全心投入,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和尚是成本最高的员工。
很多时候,你有求于人,而人无求于你,比如你要销售东西给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发现对方的需求就很重要了。发现需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倾听”,人长了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多听少说不是为了礼貌,而是为了弄清楚对方的需求。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人向你推销东西,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你却一点也不想听,只想快点打发他走,因为他不关心你的需求。根据我的观察,人都还是喜欢别人听自己讲些东西的,哪怕再沉默寡言的人也是希望有人听自己讲话的,之所以不讲是因为还不信任,这是人性。抛开了刚刚认识的紧张以后,人们还是比较喜欢说的。即使是国家主席也有需要和人分享的东西,无论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事情。肯听别人说,不去打断是个美德。人们往往也管不住自己的嘴,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了,这个时候才能抓住他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好的销售是会听的销售,不是会说的销售。而会平衡利益的人是会听别人需求的人,而不是会说自己需求的人。
和人相处很大程度上就像对着一面镜子,你对镜子愤怒,镜子里的人对你也愤怒,你对镜子微笑,镜子里的人对你也微笑。不少新人觉得人际关系不好处,记得这个道理就好了。你如果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别人自然看你的缺点,你如果看不上别人,别人也会看不上你。你伪装不了的,你的表情神态会告诉对方你究竟是怎么看待他的,所以,要搞好人际关系,先要从自己内心愿意和人打交道,愿意接触别人,愿意放开心扉,愿意接受别人的缺点,否则,很难。中国人有个道理,花花轿子人抬人,人在社会上要取得成就,需要相互抬举,而不是相互拆台。有些人的不成功就是因为他只会给别人拆台,不会抬举别人,比如击鼓骂曹的弥衡。要清高就别出来趟浑水,要趟浑水就别清高。
和人相处的最好武器就是“从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我听过一个例子,有个人要跳楼,劝他的人说“活着多好呀,生活多美好呀,不要跳楼。”这看上去是从跳楼者的角度来思考,实际上没有,对于要跳楼的人来说,他才不觉得生活美好,他正是因为觉得生活糟透了才要跳楼的。或许这个时候对他说“是的,我也觉得这个社会很tmd操蛋,但是你死了,你爸妈怎么办?妻子孩子怎么办?”会好一些。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我们替别人考虑了,其实我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而不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比如餐馆的服务员,总是说这个鱼翅比较好吃,这个老虎斑比较好吃,他们是站在自己要多赚钱的角度替顾客考虑的,并没有站在顾客要吃得实惠的立场上来替顾客考虑问题。
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会知道他要什么,什么是对他重要的,什么事不重要的,什么是他能够妥协的,什么是他会坚持的。了解着这些,他基本已经在你的掌控之中了,凡事总归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才是长久与人相处的办法。这种协调不见得是公平的,弱势的时候吃些亏,强势的时候占些便宜,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达到目的。成功的人控制别人,不成功的人被人控制。而控制别人不是靠官大靠命令,而是靠控制别人的利益和需求。
人和人个性不同,有人是天生好静的,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我看别人和你搭讪的意思不像是要打探你的生活,更像是想要和你交流,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可能因为你显得不太容易接近,所以别人选了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话题,如果你接着说,你们就可以聊聊天气,如果你不搭理,别人也可以不伤自尊。如果你安于和别人不交流,其实也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你想和别人交流,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容易接触,比方说,开朗些,多笑笑。
关于文职的转换角色,我前面大致描述了一下各个文职的特点。选择文职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企图心,或者说远大志向,而且不是以结果导向。这点其实是最致命的,老板往往不是不肯给文职人员机会,但是给了机会,文职人员往往松松垮垮,一旦碰到不松垮的,老板又忍不住让他去做销售市场了。
没有企图心的话,会丧失很多机会,有企图心的人会跑到前面,占了位置。没有企图心也就意味着自己不主动,你不主动,有人主动,你觉得机会会给谁呢?每一个高层的职位,包括行政经理,都是负责制的,也就是说要以结果为导向,对结果负责,没有结果,做得再多也是零,有结果,你每天上网打游戏也没关系。但是大多数行政人员并不这样要求自己,总是强调自己做了,并不强调做的结果。比如,有的行政人员会说“我已经给王经理打过电话了,他电话不通。”不通就一直打到通么,老板打不也是一样,你的意思是让老板自己打到通?打过有什么意义,打通才有用么,做了和做成是截然不同的。
上策是改变这两点,这两点不改变,终究是指标不治本的。
中策是跟一个有前途的人,因为人都是喜欢熟悉害怕陌生的,用熟了的行政就是好行政,省掉很多磨合的过程,如果跟对人,他会帶着你的。
下策是换职务,财务比较不容易被换掉,人事好些,行政最容易被换掉。好歹财务是有些技术含量在里面的,而且用熟了还是好用,要换人还要考虑新人多久能熟悉。
下下策是靠多加班,靠别人可怜,靠自己更节衣缩食。
选择职业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前两天听到有人说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我想,我们还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总是觉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团乱麻,工作也不会顺利。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紧的,要开心,我的两个销售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问他们,2年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工资不高,没有客户关系,没有业绩,处于被开的边缘,现在的你比那时条件好了很多,为什么现在却更加不开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开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工作?首先的首先,人还是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心态好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气质,更能包容……否则,看看镜子里的你,你满意么?
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那是人们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如果你还在动不动就会被老板炒掉的边缘,那么你当然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难道你还想每天去打高尔夫?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是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可以吧,有楼梯的时候走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个小时去健身房?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参加个什么音乐班,绘画班之类的可以吧,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交流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沟通
根据哈佛的研究资料,有70%的人工作中的不顺利是因为不善于沟通,不会和老板沟通就得不到支持,不会和客户沟通就得不到订单,不会和下属沟通就没人帮你做事,不会和平级同事沟通就会常常被其他部门打小报告。我们面临的绝大多数的矛盾误会其实是可以通过更有效地沟通解决的,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过错,开发部门的经理把责任推给了测试部门,于是测试部门觉得被排斥了,觉得只能辞职了。先假设事情真的如他所说,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以解决,测试部门的人可以私下找到开发部门的经理谈谈,请问他,如果测试部门的人都走了,你猜接下来公司里谁的日子最难过?你觉得多久老板能找齐新人?多久新人能真正上手?在此之前老板会自己多干些活还是让其他人来加班分担掉这些工作?有多大概率新人会不再和开发部发生矛盾?如果开发部门的经理是聪明人,他会知道怎么办好的。开发部和测试部是公司里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跑不了,跟自己的平级同事把共同利益沟通清楚,很多矛盾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爆发出来。
很多人觉得沟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听别人说话,写email,打电话,写帖子回帖子,不都是在和人沟通?是的,但说话是一回事,别人听懂是另一回事,别人听懂而且乐意照办就又是一回事。实际上沟通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脑子里想的事情如果是100,往往嘴巴里讲出来的是80,别人听到60,理解40。一件事情从一个人的脑子到另一个人的脑子,往往只剩下40%的内容和意思。见面的沟通和不见面的沟通又不一样,听得见声音的沟通和听不见声音的沟通又不一样。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口气说出来又不一样。关系好不好沟通的效果又不一样,往往你说的是A对方听的是B。
沟通的内容,不是这里能说清楚的,但是沟通的方法,却是可以讨论的。你可以在公司做这样一个试验,先画一张简单的图,比如一个方块加一个圆圈加一个三角,请一位你觉得最有沟通能力,口才最好的人,看着这张图然后背对大家描述他所看到的图形,请大家按照他描述的画出来,并且不允许提问。然后你可以让这个人转过身来面对大家,再描述一次,再让大家画一次。最后这个人接受所有人的提问,再让大家画一次。你会发现,第一次几乎没有人能画对,不是尺寸不对就是位置不对,就是形状不对,第二次还是很少有人能画对,但是比第一接近很多。第三次就几乎所有人都能画对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沟通是要有来有往的,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完成沟通的,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跟别人说得很清楚了,怎么别人还是做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单方面沟通的关系。公司里面一封email来就想让别人能够按照办理,这就像试验中的第一次,根本没有人能够做到。
沟通的时候,尽量把别人当成傻子,用最基本的词语来解释你的话,少说专业术语,有很多人说的话自己听得懂,别人听不懂,就因为说得不够简单。我要求我的销售找个不相关的人,比如他女朋友,跟他女朋友介绍产品,如果她听懂了,那么客户也能听懂,如果她听不懂,就要改进到她能听懂为止。如果找三个这种不想干的人都能说明白,那么介绍产品这一段算是过关了。
沟通要开放,不要预设立场,有些时候我们会事先觉得对方不会同意,或者觉得跟他说不通,我们沟通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一旦预设立场,别人可能只是问一句,在我们听起来都象刁难。一旦预设立场,我们满脑子都是防卫的念头,拼命找对方话里的问题,最后变成是面子之争,而非就事论事。以我的经验来看,至少有一半的机会,我们预设的立场是错误的。
沟通要形象生动,为什么我们要多媒体,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电视,为什么我们不喜欢看枯燥无味的理论书?只因为“形象生动”这四个字,我们必须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形象生动地表述给对方,而不是讲抽象的概念。什么是形象生动?就是你说完了,在对方的脑子里直观地出现了具体的形象,而不是仍旧空空如也。这是个必须持续练习的本事,有这种本事的人,不怕在社会上没饭吃。
沟通能力强的人,比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比较容易办成事情,比较容易不会引起误会,办事效率比较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因为你还不会很好地沟通。沟通,不仅仅要考虑自己脑袋里想的东西,还要考虑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如果你很了解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你离成功还会远么?
心魔
大多数情况下,困难并不是来自困难本身,而是来自不明白自己的心。生活当中的事情往往纠缠在一起像一团乱麻,让人很难理清楚头绪,更难明白自己的心绪。
我一直都很反感麦当劳等单位搞一些慈善活动,他们要求你捐款给什么机构,但钱是给他们的,最后也是以他们的名义捐给慈善机构。反感的原因是,且不说钱到底去了哪里,我的钱为什么要以麦当劳的名义来捐?麦当劳又凭什么拿别人的钱去做好人。突然有一天反省自己,如果我那么在意究竟是谁的名字捐的款,那么我究竟在意的是捐款助人本身,还是在意的是乐善好施的名声。如果捐款是为了其他目的,那似乎也就失去了慈善的本意了,只要钱能够真正起到作用,至于什么途径就不那么重要了。每一次弄明白自己的心,我都会变得快乐很多。
有个故事叫做“二桃杀三士”,齐王说,把桃子赐给齐国最勇敢的武士,就引得三位武士自相残杀。这种故事在现实中多得很,今天公司老板拿个主任的职务就能让兄弟反目姐妹翻脸,明天为了个经理的职务就能让员工自相猜忌勾心斗角,后天评个优秀员工又让人大喜大悲又哭又闹。不大的输赢,却让参与的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无论谁赢得桃子,大家都是输家,包括喜欢玩弄权术的老板。虽然看起来始作俑者并非参与者本人,但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在向悲剧的结果努力,参与角逐的,没有人是无辜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欲望的火焰,而又缺乏同等旺盛的智慧。常常我们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每个人都知道股市已经泡沫,但看着周围的人大把捞钱,总还是忍不住诱惑,自己告诉自己,没事的,不会那么巧正好轮到我。而一旦进去,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态,涨了想要更多,跌了还想翻本。泡沫总是会要破灭的,只是不知道谁赶上末班车,赶上的人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太贪婪么?不会,还是会觉得世道不好。在股市中的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我们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想,等我做了经理就好了,没想到做了经理却更不快乐,我们想等我们做了副总就好了,做了副总加倍不快乐,我们想做了老板就好了,结果发现,还是不快乐。一个月挣3000块的时候想一个月挣6000那多爽啊,挣了6000发现没啥感觉,挣12000大概会好些,挣12000的时候好像也没比挣3000的时候更开心,我们越来越不开朗,情绪越来越暴躁。似乎只有越来越强烈的物质刺激,才能暂时抚平我们的饥渴。
我们,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追求了半天的东西,却让我们越来越不快乐?
我想,大约是因为我们看不清楚,浮躁而充满诱惑的环境点燃了我们的贪婪,虚荣和傲慢,我们却要在这种状态下作判断和决定,就像坐一个不认识路的司机开的车,越走越远,越走越烦躁。我们的许多不快乐,都是来自自己的心魔。
如果,每天你都很烦躁,很愤怒,很苦恼,很疲惫,你觉得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么?你知道你应该学习,你嘴巴里也说你想学习,可你心里却学不进去,你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不同的意见你都急于反驳,看不惯的事情急于讽刺谩骂。你知道你应该正面积极,你嘴巴里也这么说,可是明天你就忍不住打击自己打击别人。自己买了马六觉得不错,忍不住有的时候还会跟亲戚朋友炫耀,但看到别人买悍马却恼火起来。或许,是心态已经扭曲了,不解掉心魔,什么都不能使你快乐起来。
道理听懂了并不会产生直接的改善,总归还要做起来才行,要么不要做,要做就要做成,下定决心的事情就做到底,做十件事不如做成一件事。成功是一种习惯,要培养。
前两天有人跟我说,我看不到希望,我说,看得到希望的话,是个人就能坚持下来。成功往往是属于那些看不到希望还能坚持的人。
下完决心要坚决,但下决心的时候要谨慎,多听听负面意见没有坏处,但很多时候,其实人自己想好了一件事情是听不太进负面意见的。我有一个朋友,他买车子和房子的时候别人都劝过他,他其实自己已经想好了,别人怎么劝他总能找到理由来反驳,结果,现在对他的车子房子后悔得很。如果有一天你下了一个决定,别人劝你的时候你总在找理由反驳,大多数情况下,你可能只是在争面子。听听,总不会有什么坏处,又不是一定要按别人说的做,看看自己有什么没想到的。
一些观念
其实一个国家的硬件改造速度是可以很快的,我们在用的手机,比美国人欧洲人在用的手机要好,上海陆家嘴的城市建设水平不比任何一个国际都市差。但是一个国家的软件——人的观念的改造速度却是很慢很慢的。有些观念受我们父辈的影响,还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前两天我站在街边过马路,正好赶上红灯,一个母亲拉着一个小女孩就要闯红灯,那个小女孩大约四五岁年纪,挣扎着,小声地说这样不好,还不时不好意思地看看我,那母亲大约和我差不多的年纪,却在大声地说“这又不要紧的咯”。我有些难过,不是为了这个母亲,是为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大以后会对她的孩子怎么说。
这里提几个我觉得工作中应该改变的观念:
一,我们的应聘者往往会想“我值多少钱?”其实老板关心的是“你做的事情值多少钱?”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值多少钱?”的意思是我只要每天到公司坐着哪怕不干活或者不努力干活你就应该给我多少钱,而如果我努力干活你应该再给我多少钱。而“你做的事情值多少钱?”的意思是,你如果不做事情,你一分钱也不值,我只对你做的事情付费。前一种想法多多少少带了点以前的大锅饭和铁饭碗的意思在里面,而后者则是干得越多得到越多。如果单纯地说“我值多少钱?”那么其实老板出1000多已经很慷慨了,如果说“我做的事情值多少钱?”那么我们讨论的薪水其实是没有上限的(至少针对大多数人追求的范围来说)。
天涯上时常有人会说“台巴子(或者小日本)很扣的,**工作才给**薪水”。其实,台企里面的台湾干部薪水很高,而且公司要负责健保、驻外补贴,定期返台的机票钱等很多福利费用。为什么会对大陆员工给得比较少?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大陆员工和台湾员工一样好用,老板为什么要多花10倍100倍的薪水去请台湾员工?他钱多得没处花了么?之所以薪酬不一样是因为做的事情不一样。
二,一个常常出现的怪现象是应聘者常常能和招聘者争执起来,这种情况在我面试人的时候也会偶尔发生。这实在是很奇怪的情况,其他交易的过程谈不成就算了,买卖双方不至于在谈的过程中就吵起来,你进个商店说随便看看,营业员也不会觉得受了莫大委屈,也不会因为你还价太低觉得是在侮辱他的人格从而出言不逊。很多企业的招聘人员并不会考虑应聘者的自尊心,对于他们来说,招聘的过程和去商场买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同,你有漫天要价的权利,我有落地还钱的权利,并不针对个人。如果应聘者很在意对方的态度,常常觉得自己受侮辱,那么应聘的确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换个位置思考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当了一个公司的招聘者,你会怎么看这个问题?你一定会耐心,努力发掘对方的优点,认真回答对方的每一个问题?没有一点脾气,哪怕你觉得对方是个小P孩?你会第一分钟就告诉对方你打算出多少工资?哪怕你还不知道对方能解决什么问题,不管你老板会不会骂你?你会据实诉说你公司的所有缺点,并且劝说应聘者你们公司可能比较烂,要来要小心?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把很多东西上纲上线到人格尊严的高度,随时准备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战。在我看,尊严这东西不是靠吵出来的,真正有尊严的人不需要也不会去和别人吵,美国从来不需要说自己很有尊严,就算别人拿他的自由女神开开玩笑也无所谓,谁都知道美国还是老大。倒是有不少同胞每天叫喊着尊严,到处找有没有辱华事件,一旦发现立刻如丧考妣,不是震撼就是震惊就是泪流满面,这样就有尊严了么。没有实力的时候,请先把尊严搁一边,再说别人也没侮辱你什么,是你神经过敏了,或者说,其实是你自卑。
三,劳资双方的矛盾,很多时候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老板都是吸血鬼都是吝啬鬼。在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人就会有矛盾,只要有利益就有争执,只是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一样,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处于正常状态的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问题,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干得少了,拿得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是对方的问题,员工觉得老板太扣,老板觉得员工上班的时候跟别人QQ聊天,员工觉得老板成天要人加班,老板觉得员工报销的时候占小便宜,员工觉得老板任人维亲,老板觉得员工常常偷偷去别家公司面试……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人的本性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面临这个情况,我们是要利用这个环境还是被这个环境左右?每天在天涯上骂老板有用么?好吧,没错,大部分老板会任人维亲,即使“不亲”很有才华,那么我们能怎么办呢?你就不能变成那个“亲”么?你可以主动去要求承担一件别人都不愿意承担的事情,你可以和老板常常沟通你都在做些什么,主动提交你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如果你的工作很好,你的客户会替你说好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和你老板都会把重点转移到工作本身,而不是谁对谁错上。
四,关于为什么本文不提那些黑暗面以及各种黑暗的操作方法(比如有人提到的厚脸皮,撒谎,诡辩,推卸责任等等),其实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大家都说那些成绩优秀的运动员都吃药,好吧,我承认,大部分专业运动员都吃违禁药品,即使不吃违禁药品也会吃一些能帮助提高成绩的药品。你说你也要吃,那是你的自由,但问题是,你吃违禁药品就能跑得过专业运动员了么?吃兴奋剂是要被抓的,即使有着丰富服药经验的专业运动员还时不时被抓到,你觉得你能不被抓到么?当你被抓的时候,你觉得教唆你吃兴奋剂的人还会像当初他教唆你的时候那样义正辞严么?还是会假装没看见?如果你还处在找工作或者工作没多久的阶段,那些非常手段对你真的帮助不大,还是要靠些真本事。有谁见过专业运动员是只靠吃兴奋剂而不需要努力训练的?我给你吃三倍的兴奋剂,你能跑得过刘翔?即使你用尽这些厚脸皮,撒谎,诡辩的手段,你搞得过在混了十年二十年的人?如果你只是要搞搞和你一样的可怜人,我无话可讲。
五,关于财务观念,很多时候,大家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个财务陷阱。我们在自己的财务上需要算笔账,比如买车,买一般的车要10万,加上各种费用12万(不在上海),如果打车,按照每天100元算,12万可以打4年,加上油钱,过路费,保险,装饰,修理,出事耽误的时间,可以打6年车。省去了停车的麻烦,省去了检修的麻烦,省去了事故处理的麻烦。实在需要辆车出游的时候租一辆就是了,没有必要在刚刚积攒起来一点钱的时候就去买一辆车。按照《穷爸爸富爸爸》里面的关点,要富有就要买进资产,而不是买进负债。买房子也一样,如果你买房子不是为了投资,那其实就是花费,从财务观念上是必须被控制的,在你还没有什么资金的时候,拿那么多钱去花费,现金流变得很糟糕,这些钱不能拿来产生更多的钱,被卡死在那里,原本这些钱可能经过3年的投资增长了40%,如今即使涨,也涨不到你的口袋里,如果你是炒房,那又另当别论。租房,对于财务状况还不那么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再比如买各种化妆品,拍婚纱照,频繁更新换代手机,给小孩买进口奶粉,这些都是财务陷阱,你为了一分的作用花了十分的代价,商家是赢家,而你,60岁还要工作。
六,不打车的时候,我们骑自行车也没觉得很苦,习惯打车以后就不想再骑自行车了,没车的时候我们走得很好,有了车即使出门只有500米,我们也懒得走。随着条件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成本会不断增加,这些成本不见得是钱,而是我们的耐受度降低而依赖度增加了,或者说我们变得更脆弱了。这实在是件让人担心的事情,我们在变老而且我们在变得脆弱,越来越害怕失去工作。或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控制一下这种成本,不要太轻易地让自己滑落到舒适和懒散中去,不要让自己对物质条件过度依赖,适度地让自己受点罪,以减缓这种成本增加的速度。
七,我们看了很多社会的新闻觉得很愤怒,我们看到女大学生为钱卖身,我们看到城管欺负小贩,我们看到街头卖艺的小孩,我们看到农村在没有房顶的屋子里上学的孩子,我们看到每年公款吃喝5000个亿,我们看到陈良宇人老心不老,我们看到被枪毙的药监局高官……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愤怒,当一代代愤怒的青年也成了既得利益者,却会和他们一样甚至更为下作。如果你只是看到别人吃肉泡妞因妒忌而愤怒,我鄙视你,如果你因爱你的国家,同情弱者的遭遇而愤怒,如果你真的想改变一些东西,请你和我一样,不要总盯着别人,先做好自己手边的事情,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做不了太了不起的事情,做好手边的事情是我们能对我们这个国家所做的最大的帮助。当每个人都能凭良心做好手边的事情,国家就会有希望。
越写到后来越了解其实自己还是不太懂,只有不懂的人才总喜欢说,懂的人就不说了。
立场
很多时候我们先选择立场,才选择做事情的方法。举个例子,天涯里总有关于上海人或者某地人的争论,在争论之前,其实大家已经泾渭分明地选好了立场,选择了上海人立场的,自然说外地人不好,上厕所不冲水,而选择了外地人立场的,自然说上海人装13。再举个例子,你认为每个FLG 信徒都完全相信他们的那套理论么,即使是那些摇旗呐喊的人?你觉得每个搞台独的人都那么理直气壮么,即使是陈水扁?你觉得每个养狗的人都认为养狗一点害处都没有么?之所以他们摇旗呐喊他们理直气壮他们跳出来争论,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立场,有很多时候,一旦选择了立场,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走到底了。
选择立场几乎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大多数人是害怕孤单的,于是总要一群人结成一伙,这是人性中对于安全的需求。选择了立场以后,对错是次等重要的,头等重要的是这个立场的输赢,因为这个立场输了可能意味着失去权利,失去地位,失去利益,甚至失去人身自由,人的安全感被动摇了。
在工作当中我们也常常选择立场,比如劳方和资方,一旦选择了劳方,自然会认为自己被剥削了,自己被压迫了,自己被不公平待遇了。一旦选择了资方,自然觉得自己一肚子委屈,换了人来可能还不如自己,眼里只看到员工的刁蛮偷懒了。再比如前面说到的开发部门和测试部门,一旦选择测试部门的立场,自然觉得开发部门怎么老是找茬,而选择了开发部门的,则认为测试部门的人都是阿甘么,怎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不定?我们会把自己列为这个领导的人,或者那个领导的人,于是两派甚至多派人明着不说,暗地里总有一些小动作。
在外界环境没有逼迫你选择立场的时候,我觉得不要轻易选择立场,也不要轻易地预设立场。比如你要在公司中提出一个方案,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预设公司中某人肯定不同意,基本上一旦预设了立场,那么你的沟通一定是负面的,容易激起矛盾的,因为心底里你本来就想验证“你看,我说吧,他一定会不同意。”前两天我面试的一个人,我问他你原来公司有什么问题,他罗列了一些,然后我问他你有没有尝试跟你老板沟通这些问题,他说,“跟他说不通的,我的老板是个想法很怪的人。”这个人其实在还没有沟通的时候就已经预设了立场,那么在沟通中他一定会表露出来诸如失望,鄙视,无奈等等情绪,甚至还会说狠话,如何指望能够说服老板呢。
即使已经选择立场了,还是要能从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能够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才能驱动别人去做帮你。争论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你可曾看到过争论的结果是一方放弃自己的立场去倒向另一方?比如夫妻吵架,丈夫说我每天在外面这么辛苦,妻子说我难道容易么,你工作我就不上班么?这样一说,一定吵起来。如果丈夫说,宝贝幸苦了,又上班又做家务,周末陪你逛街去,妻子不是乖乖去做家务?你是愿意大吵一架,还是周末花个两三小时陪老婆逛街?
我希望读者不要把我的文字当作答案来看待,我只是想起到一个启发的作用,如果我的想法能够让你开阔眼界,开拓思路,目的就达到了。在我们受到的教育影响下,我们很喜欢讨论对错,其实世上大多数事情,只是选择不同,结果不同,代价不同,没有绝然的对错。(全文完)
这是一家有规模相对不错的台资企业,但管理很乱,投资为500万美元,可是三年了,亏损严重,我们的老总是外贸出身,业务能力很强,可对内管理却是弱项, 当然这也应归于台资的管理模式,高层领导全是台湾人,年龄均在40以上,老牛拉破车,风雨飘摇.老总也忧心如焚,于是从杭州招了一个76年出生的年轻人, 当时我以为我看到了希望,在我进这家公司,财务同时走了三个人,主管、出纳、成本。当然在我进去之前又招了2个,由于公司的财务经理觉的其中一个经验还行,预备培养成主管的意思,可因她不懂税务这块,这时财务经理估计也无法改变现状,也辞职走人了,很机灵的她有点力不从心,3个月后,台湾财务经理招了我,我应聘的职位是财务主管,很遗憾的是我在前面几家公司做帐都是手工帐,没用过财务软件。来这家公司很高兴:上马ERP。一开这家公司,一个下马威是:公司一年的退税很混乱,报表与帐不符,退税于帐也不符,且相差的数字各不同,那段日子,我即想表现自已的实力,可又对如此混乱的帐面无从下手,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告诉你大致错在哪,一个月的凭证多到15本,我要查又何从查起?我每天将这些资料经过台湾的经理同意带回家研究,也带去让朋友帮我研究,终于在半个月后,我查到原因,公司的财务顾问却不屑一顾,因为她认为我用的时间太久了,当然在这期间,我忽略了顾问的地位,在我无从下手时,我请示台湾负责财务的经理:能否让财务顾问协同我查疑难问题,因为她是工厂一开始建立就是公司的顾问了,对这些事处理应该比我更得心应手.因而得罪了顾问,想想也是:人家是顾问,怎可能亲手做这种苦力的事啊.
在回到公司内部上,我应聘的是财务主管,可在此前进来的对报税不熟的试用主管,她是公司内部公认的未来主管,我是后进去的,也只有台湾财务经理私下里说要让我做主管的,财务经理回到台湾,她就是事实上的主管了,她可能也知道我进这家公司直接威胁到她的地位,毕竟我有10多年的财务经验,而她在经验上只能称臣,我们俩的工资是一样的,挂的厂牌都是储备干部.但有一点她强于我:那就是和财务顾问的关系好的如她是顾问的自家亲戚,所以顾问在总经理面前力挺她,当然她比我听说,如在一些问题上,她在请示顾问时,都是坚决执行,即使她也没弄明白为什么这样处理?而我会问如果那样处理和这样处理分别有什么利弊.总之,我给顾问的第一印象是:不是那种很好调教的下属.
当我的工作进入正规,她也知道我在实力上强于她,但她比我先进去,财务室的小姐妹也被她的糖衣炮弹收的服服贴贴,反正她们几个是不想做主管的,因为她们是毕业不几年的在经验实力上都没能胜任的小女生.当然想让她服从我也是不可能,虽然我在几件事情的处理上强于她.当难题来时,她解决不了时,她会说:XX,你也是储备干部哦,这件事你看要怎么处理.可真的我处理了,功劳是她的,因为台湾的财务经理是半年都难得来一次,而公司内部领导都认为她是主管.
老板从杭州招来的新任财务经理,虽是台湾人但考过了中国的会计师,刚开始来时,我也很惊喜,因为看到公司在充入年轻的新鲜血液,我们的公司应是良性循环.新官上任3把火,当然也烧到了,将我三个月的试用期缩减到2个月,可职位依然我和她一样是储备干部.
在后来的几个月,我却选择了走人,因为:公司新任的财务经理有事没事找她谈话,当然是了解公司的情况,天长日久,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于是,在工作中碰到难题,小主管让我解决时,我会支对抗,我不想我的劳动果实却成了别人的,于是她借财务经理的口让我去做.
一次,台湾公司要求和我公司对长达三年的帐,其实这件事,思路理清楚,不难,可小主管自已研究了几天,可能是做不出来,让财务经理出面让我做,可不是全部让我做,说让我们俩去对,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帐一人即可,两人就两个口径,自已都对不清怎么于外面公司去对?我一听就知道,他们又是想窃取劳动果实,因为此前,台湾公司曾派一个来我公司对帐,可此人也无从下手,来旅游了一趟,就回去了,而新任我公司年轻的财务经理为了表明自已的实力,在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去台湾对帐,当然是无功而返.所以这次台湾总公司的经理要求我们对清楚帐目.
当我提议,可以将我手上的事移给别人去做,我来专门对帐,小主管其实对我手上的报税事宜一窃不通,我当时也是想将她一军,别什么事都推给我,推给我,那就不想让别人插手,不然我是在替别人做嫁衣裳,想不到新任经理可能想摆出他的威信,居然说:我就是要你们俩去做.我说这样做事倍功半,没太大的意义,真要我只对销售,那很简单啊,导出每年的外销收入即可,其实主要是我们收款存在外债\投资\货款,而银行居然将我们的货款部份打到外债户去了,差点外管局出面干涉.
当看着经理一副坦护她的情景,我静下心想了想,我在这个公司估计永远是帮别人做嫁衣裳的了,于是,我辞职了,有时也想过,我不想去当什么主管,做税务这块,也挺好的,业余偷偷炒炒股,增加点外块何乐而不为,可想想人为一口气吧,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当我跟经理说我辞职时,他那时的表情很复杂,可能他想不到我用这种方法来抗议他的决定,他嗫嚅着说:工作都是有压力的嘛.我说:我不认为这是工作压力.片刻他恢复了自然,说好,同意了我的辞职.
谢谢你,你写的这个案例非常典型,不过既然你选择了离开,对于你,能说的只是祝福你在下一份工作中顺利了。只是我还希望能借用你这个案例来为其他人作一些分析,还请不要介意。
首先,这种情况非常非常普遍,即使是胡主席,你觉得他曾经经历的情形会比你经历的轻松么?大概不会。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的冲突,99.9%的人要在不那么理想的环境里获得成功,没有人能被所有人赏识和支持,所以基本上,不会碰到一个公司,什么都好。从你的文字里看,公司让你进入了核心层面,核心层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聪明才智而已。
其次,为什么他(她)能搞定财务的小姐妹,你不能?我想答案应该是不屑,这是第二个问题,即使是十分有才的人,也要花些功夫与人相处的,人既然活在社会里,就必须花功夫去和别人相处,没有人能够光凭聪明才智就获得成功的,绝顶才智而不会和人交往的人大多只有死后才会被人认可。你觉得你是绝顶聪明的那些人么?是不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她只能在能力上臣服?
第三,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是需要一个能和整个团队配合的一般人,还是一个不太合群的聪明人?聪明的老板大致都会选择前者,这大概也是你的经理表情复杂的原因,他既爱惜你的才干,又不愿意弄僵公司里的关系,大概还有些痛心,权衡下来,只能让你走了。
第四,你的文字里基本上都在说和小主管的斗争,其实,眼光放长远一点,你说的这个公司并不大,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即使让你做了财务主管,也不是太了不起的事情,为了这么一个不那么了不起的职务斗争,是不是有点小气?“千里家书为道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你要超越一个人,首先要能包容这个人,如果你还不能包容这个人,那么你也只能和他做对手了。
第五,如果你是那个小主管,你现在写下的东西会是怎样的一篇文字呢?人要给别人活下去的空间,别人才会给你空间,把别人逼到墙角的结果是有一天别人也把你逼到墙角。你要活得好,别人也要活得好,如果你活得好,别人就不能,别人能不和你拼命?再厉害的人,拼得过几个?
最后,看起来,没有人帮你说话,如果大家都觉得你有问题,你即使没有问题,也有问题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即使真理100%在你手上,你要么像伽利略一样,要么学会通融。
我不想打击你,但创业成功的概率是很低很低的,现在的创业环境也非常不理想,门槛比以往高了。
但如果你才大学毕业两年,可以去试试,因为你还承受得起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
没有哪一种人特别适合创业,也没有哪一种特别不适合,你看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可是千人一面?
如果你真的打算创业,请记得我下面说的几句话:
第一,少谈理念意识形态,注重结果,很多大学生都有的通病就是理论一大堆,执行力不强。
第二,不要做赔钱的事情,这句话是巴菲特说的,不是我说的。
第三,找对合作伙伴,同甘苦易,同享乐难,少有创业的合作伙伴能善始善终的,穷的时候只有一个饼可以给你一半,有钱了你多拿100块能找你拼命。
第四,管好你的钱,不要乱花一分钱。
最后,看对形势,人力,扭不过形势。
其实我觉得,井底之蛙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既然你不喜欢人和人之间的复杂,或许简单的人际关系就是你追求的生活方式。谁说一定要跃出水面?安心做个井底之蛙也不错啊,只是,你安心么?
如果你不安心,那么,跃出水面也不见得就很复杂很累,你被负面的宣传影响过多了,大多数人还是好的,大多数交往和交流还是健康的,和人打交道其实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不过,既然跃出水面,你肯定会受伤,只要记得,受伤只是让你成熟的必然过程,做什么事情都要交学费的,就把受伤当作交学费了。这是跃出水面的代价。
其实,你的情况和前面那位爱好英语的网友差不多,只是我觉得助理工作也可以做的不同凡响,认为助理工作就没有前途的,我觉得是一种误解,即使是屠夫也可以做到庖丁的水平。
行政助理的工作,最要紧的就是“做事的标准”,我来问几个问题,你就知道什么是“做事的标准”了。
1.你的每一份公文有没有固定的格式?你的excel表格有没有统一的字体,该黑体的地方黑体,该斜体的地方斜体,边框该粗的地方粗该细的地方细?有没有制表人,有没有含糊不清的地方,每一个容易让人迷惑的地方有没有说明?是不是一个不相关的人也能看得懂?
2.你安排会议有没有固定的流程,你有没有制定一套固定的流程,你有没有事先都会让所有参与的人都知道他们要准备什么,你有没有完善的会议记录,你有没有让所有需要配合的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比如财务什么时候该付场地费。
3.你有没有固定提供的报表,你知不知道每一份报表的作用是什么,你知不知道经理什么时候需要这个报表?还是你每次都等经理安排你做报表?
4.你有没有提供两个以上的选择给你的经理,你有没有告诉他每个选择的利和弊是什么?
5.你有没有计算过目前公司的这些日常花费是多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节省这些花费。你有没有注意哪台复印机不太好用了,哪台传真机常常出毛病?如果复印出来的东西黑乎乎一团,传真到了要用的时候常常卡纸,这很耽误事情。
……
一个好的助理是平时经理会忘记他(她)的存在的助理,因为没有吩咐,万事他都已经安排妥当,自然会忘了他的存在。如果经理常常喊这个助理去做这个,去做那个,那么这个助理的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如果一个经理常常对别人说,这个事你交给我助理办,那个事你交给我助理办,那么这个助理其实已经当了半个家,不会没有前途的。
让我来大致帮你描述一下未来,你就知道要怎么办了。
有10%的可能,你始终也没有找到满意的销售职务,直到有一天你决定认命了,就在这里继续下去吧,不管将来如何,你总有些遗憾当初怎么没出去闯闯。
有90%的可能,你找到了一个销售职务,然后又有如下可能:
有20%的可能这个公司很不规范,很快你就想要跳槽了,想想可能自己当初还是太冲动,原来好好的单位,干嘛来这里受罪。
有80%的可能你找到了一个还可以的销售工作,然后又有如下可能:
有30%的可能,你发现销售根本不是你喜欢做的事情,一段时间以后你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然后你开始明白那句“或许,最好的已经在身边。”
有70%的可能,你发现生活变得充实了,工作很有意思,然后又有如下可能:
有60%的可能,你在两到三年后虽然获得一定的成就,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觉得没有发展前途,想要换个行业。
有40%的可能,你获得了成功,并且稳步提升,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对的选择。
你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人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有些时候,大约只能承受。
如果你觉得心情郁闷,无法派遣,最好找个什么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如去旅游,或者去接个翻译项目干干,再或者拿点小钱炒炒股票,总之,转移注意力,不要让自己总想那些郁闷的事情,不打断自己前进方向的前提下,欣赏下路边的景色。
要求低并不能帮助你获得工作机会,因为很多人要求低,你总得生存,能低到哪里去?你要研究一下,究竟别人为什么要用你,你有什么利用价值可以给别人利用,如果你有历史那很好,如果没有,至少为每次求职准备充分一点。比如说简历,我看过大约几百份简历,大多数都留不下什么印象,甚至看不到什么闪光点。没有历史也可以,总要有些闪光点吧,比如你清华毕业,这是个闪光点,比如你是学生会主席,这也是一个,又比如你组织过什么大型的学生活动,也行。或者你说别人要听3遍才懂的东西你一遍就会了,这也行。不要在简历里面写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之类的话,大家都这么写,没用。
今天我又面试了一个人,应聘销售,我问他,你上一份工作里没有解决的难题,为什么这份工作里就能解决,他只说我能,并不告诉我如何能。我又问他,你的愿望是什么,他说在上海能买一套房子,我说,那么是多少钱?100万的话,你要怎么挣到这100万?假设你挣100万,那么你至少要帮公司挣200万公司才会给你100 万,200万净利大致相当于2000万营业额,2000万营业额你打算卖什么东西,在多久卖多少?有没有这么大市场?你要通过什么手段来销售?如果是通过经销商,那么经销商能得到什么?……有一个理想很简单,但是知道怎么去达到理想不容易,很多年轻人有理想,没方法,似乎在等别人给他未来,这样,并不会让雇主觉得应该把机会给他。
你是真的能力高强,还是只是你觉得自己能力高强,这一点,你要弄清楚。
我看你不如意最大的原因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位置,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能力普通的人,你还会这么愤怒么?你还会那么容易和人起冲突么?你的这种表现大约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得很明显,这个国家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心高气傲的年轻人,500强的面试官一看就知道能不能用了。
你为什么想要做人事?是你做过你觉得这份工作非常符合你的人生理想,还是你觉得听起来比较符合你的个性。你还不了解就抱定决心,是不是有点太着急?刚开始定个大方向就可以了,比方说和人事同属内勤类的工作都可以试试。刚刚毕业的学生我觉得都应该去试试看,试过以后才知道好不好,每个人至少有一两年时间可以试。试了,心定了,知道大概能追求什么目标,就要安心追求一个目标了。让你找到“正好最符合你”的那一个,概率太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和找对象有点差不多,你是设定一个标准一直到找到为止,还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找一个相对合适的?前者不见得不能成功,但代价太大,你大概干不了别的了。
不论你现在在什么样的企业,你至少可以学的一件事情就是搞明白自己的公司是如何获利的。我想大概很少有那种完全没有挣钱之道的企业,如今即使是大多数事业单位也在想办法挣钱。大多数公司能够存在必然有他能够存在的道理,弄清楚这个道理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觉得任何一个员工都应该了解自己的企业是如何获利的,弄清楚了这一点,就可以找到扩大获利的方法,自己能做些什么来扩大获利,也就有事情可以做了,老板不愿意扩大是另外一回事情。
每个员工都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扮演一个角色,有的角色比较重要,有的角色看起来没什么用,只是看起来,除了公家单位,没有人是愿意养闲人的,养一个人自然是为了企业的总体运转。搞清楚企业究竟如何运转,对于明确自己要干什么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也就能自发地去寻找有什么事情可以做,而不是等着上级去安排工作给你做。大部分时候,人们是因为某个人做得好而让他做领导,却并不考虑他有没有带动别人的能力,所以绝大多数上级虽然自己能做,却并没有帮人指出方向的能力,这个时候要靠自己了。很多人觉得工作中学不到东西,其实是感觉没有人教没有人带,这个情况并不能随着跳槽而改善,还是要靠自己去发现。
往往,当你非常渴望在你生命中出现一段感情的时候,它总是迟迟不来,当你已经放弃了这种渴望,那段感情却会鬼使神差地出现。你越是害怕寂寞的时候,寂寞越是会疯长。
当你总想脱离一种想法的时候,总是挥之不去,当你不再想要摆脱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不那么在意那些想法。有些想法,我们挣扎得越狠,缠绕得越紧。
这些话说给你,也说给我自己听。
我给你举个例子,一个饥饿的农民吃了一碗羊肉泡膜,一个皇帝吃了一碗鱼翅,你觉得哪个人更开心点?农民的开心是因为他昨天吃的是树皮,皇帝的未必开心是因为他刚刚吃的佛跳墙。为什么吃鱼翅的还没有吃羊肉泡膜的开心?
每个人都会面临最绝望的时候,只是这种的绝望不见得都是一样的表现形式,张国荣不会房租到期,不会口袋没钱,不会失业,还不是一样跳楼了?煤窑的童工连一口饱饭也没吃过,谈不上房租也谈不上事业,也没有去自杀。为什么?难道张国荣的痛,痛过煤窑童工的痛?为什么自杀的比例反而是有钱的阶层更高一些?
或许,我也不知道答案,只是,没有经历你描述的那些情况的人,未必就没有绝望的时刻,那些成功者哪个都经历过比你描述的更糟糕的心境。当最绝望的时候来临,你还是有选择的机会,你可以选择变得浮躁,也可以选择想办法改变现状。我们可以选择互相鼓励尝试走出困境,也可以选择一起抱怨摧毁旁人的希望让大家一起毁灭。
这个帖子不是来批评谁的生活态度的,也不是来争论对错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态度,只要清楚代价和结果就好,做马加爵也是一种选择。
我只是把我的思考方式告诉大家,觉得可以借鉴的,就去借鉴,觉得狗屁的,我也完全没有兴趣去反驳。
无论如何,我也不建议你对于你的历史撒谎,我倒建议你好好想想除了运气不好,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你前面的不顺利,如果你真的找到一些答案,如果我是面试的人,我会有兴趣听的。面试的人并不是不给人机会,只是,如果你错了还不知道自己怎么错的,麻烦就大了。
你写的几次离职,都有点随意,如果我是面试的人,你至少要说服我下一次你不会这么随意。
你大约还是需要想清楚自己的事情,否则,你不如去求菩萨,我没有那种一试就灵的办法帮你找到好工作。
首先我要说,你之前做得很好,现在的情形有点像蛇蜕皮,或者说凤凰涅磐,本身都是到了一个瓶颈,每跨过一个瓶颈都是一段极端痛苦的经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蛇蜕皮的样子,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极端痛苦”。跨过瓶颈的时间有长有短,传说玉皇大帝跨过一个瓶颈(他们叫做“劫”)要12万年。我唯有鼓励你继续坚持,相信“天道酬勤”,你坚持下来了,而别人坚持不下来,这就是你的资本。
然后你要不断进步,你做消防队员不错,但是你到过的岗位不能只是学习,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这样才能站稳脚跟,经过了“三年”你做事的水平应该和刚刚开始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有“激情”,没有 “结果”,这种人叫做“小白兔”,小白兔很可爱,但没用,团队领导不可能养一大堆小白兔。你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没用,要别人承认才行,喜欢你的人承认没用,要不喜欢你的人也承认才行。
这里举个例子来帮助你思考怎么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
我们就说通下水道,中国人的传统做法是找一根破铁丝通下水道,能够用一根破铁丝通开所有下水道的就是高手,然后其他人跟他学习用一根铁丝通开所有下水道的方法,并且用心体会他的那种手感,那种技巧。这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技术的标准传承模式。而西方人你打死他他也没办法用一根破铁丝通开所有下水道,但是个别的聪敏人会拆开下水道看个究竟,然后设计一个机器来通开所有的下水道,以后,就是一个白痴来也可以用这个机器来通下水道。中国的很多技术没有办法传承下来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一生就这么点时间,光学个通下水道就要体会20年,还能学什么其他东西?而且并不是总有领悟力高的人来传承的。
你在你手边的工作,是在做高手,还是能执行出一套你不在了也能非常好的运转的机制?甚至连高手都不是?
最后,对于不公平的现象,你能怎么办呢?愤怒,生气甚至自暴自弃只是在惩罚自己,让自己少活几年,那些不公平现象并不会有任何改变,社会已经不公平了,为什么还要惩罚自己?
请记得一点,言语是很锋利的刀子,言语的伤害就像木头上钉钉子,钉子可以拔掉,洞却留在那里了,永远要谨慎自己的言语,尤其是批评责怪别人的话语。
哪个经理人是一进社会就是管理层的?谁不是从小职员做起来的?你认为你和管理层的差别究竟是你不懂他们还是他们不懂你?
是你把职场想简单了,而且你对于职场来说,太脆弱。这里本来就是一个狼多肉少适者生存的环境,我写的就是怎么在这样的环境里活下去,活得更好。你当然要知道上司会抢你的功劳,就像狼知道狮子会抢他的食物,难道知道狮子会抢就应该变得“十分阴险且沮丧,基本失去信心?”,因为知道狮子会抢,所以狼从不单独行动,野生动物永远都是饥饿的,从来没有可以安逸的时候,即使吃到一块肉也很快就会笑话掉,这就是职场生活,你何时见它们丧失过信心?知道上司会抢功劳,你总归会有办法的。至于你的沮丧,是你要练习克服的。
5年前,我是全公司最好的销售,一个人做公司一半的业绩,我应该也是全行业最好的销售,单独从营业额上来说,大概没有对手。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干什么都可以,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喜欢过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我厌恶透了每天做的这些事情,我讨厌跟这些客户们的虚情假意。于是我辞职了,去做我认为自己“适合”而且“喜欢”的事情,结果一败涂地。后来我才发现,其实这辈子我只会以前做的这点事情,我也就能做好这点事情,应该安心做好。
乔丹曾经觉得自己做什么运动都可以,他去打棒球,打高尔夫球,一败涂地。最后回去打他的篮球。
……
我总归以为,当你迷茫的时候,手边的事情就是好事情,不要犹豫,不要觉得可能自己会错过什么,你犹豫的时候,手边的事情就没做好,最后这辈子啥也没得到。所谓三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做好一件事情比想做好三件事情可贵得多。
看起来你得到的选择都不错,有什么好犹豫的?你想得到“最”好的,其实,最后发现,你总会以为没得到的才是“最”好的,实际上,经历过的就是“最”好的。再好的公司里也有不快乐的员工,再烂的公司也有快乐的时光。
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历史教育出来的人有两个情结:
1.名牌情结
2.一技傍身情结
所谓情结,就是在潜意识中几乎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几乎是不讲道理的,你们两位的这种情结似乎就很明显。
情结一、名牌情结
从小就有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甚至同样的学校里还要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人为地把人分成几等,这种排序现象,一直是儒家思想骨子里追求的秩序。到了社会上,学生们也很自然地追求500强企业,外企等等。这个社会的秩序看起来很简单,大家要做的就是努力读书,努力进重点,进不了重点的人心里还是认为重点是好的。但问题是,或许这个道理在学校里行得通,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社会生活远比学校生活复杂得多。500强企业,除了名字,并不会有任何一份的好处,请想一下,有哪个成功企业家是在500强混出来的?有哪些成功的经理人是从500强混出来的?即使有500强出来的经理人,你记住的是他的名字还是他公司的名字?我认识一个人,在我介绍他名字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知道,但我介绍他是微软前中国区总裁,思科前中国区总裁,思科现在亚太总裁的时候,大家立刻就知道了。
有人会说,大公司比较正规,正规就好么?正规的往往也是古板的。有人说大公司能学到东西,整个社会随时都在教你东西,你有认真学么?如果没有,到大公司还不是一样?大公司有培训,培训的时候你是认真听课还是在开小差发短信?
我不是说小公司好过大公司,只是,不必刻意去追求进大公司,那里并没有金矿,对于能力一般的人,基本上前途比小公司还要渺茫些。只是追求虚名一直是中国人的热爱,什么时候能冷静下来先不考虑虚名了,才会看得清楚。
情结二,一技傍身情结
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修身”是十分热爱的,最喜欢一个人闷起来“修”,不跟人打交道。有的去修仙,有的闭关,有的隐居,有的在山洞里捡了本秘籍一个人照着修炼就能无敌于天下。基本上中国人希望集百艺于一身,然后一个人可以“治国平天下”。可惜,这只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而已,往往平天下的都不是知识分子。
职场是一种社会活动,最关键的是跟人打交道,而不是自己闷头修炼。为什么要“学”?因为要用,先要找到用处,再去学,很多人觉得学了一身本事,就能横行天下了,一身本事没用的话横行个鬼。前面有人想学英语,现在ooxc99要学财务,大致都是这种想法。如果用不到,你学它干吗?
有很多该学的东西,学校里从来不教,也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自己想学。比如,怎么让你周围的人喜欢你,这个东西随时随地有用,为什么不学?比如怎么管理你的财产,这个也随时随地有用,为什么不学?再比如,你们公司是怎么赚钱的,为什么不学着去了解?这远远比学一身财务的本事要有用的多。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而不要让自己脑子里被教育出来的那些固定模式来束缚自己的想法,你就能想明白了。
看过猪跑和吃过猪肉其实是两回事情,看懂一个道理和自己真正能按照道理去做还差得远。如果你还没有毕业,那么你操之过急了,有很多东西不是看书能看得懂的,必须去真正经历才能明白。你现在拿似懂非懂的道理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自然会有些迷惑。
感觉你给自己做的规划有点本末倒置,我觉得你应该先规划目标,而你却在规划方法,你应该先决定要去北京还是上海,然后再决定究竟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找一样真正能让你开心起来的事情,找一个你想为之努力的目标,而不是考虑我要坐头等舱还是火车硬座。你文字里提到的内容,无一不是方法,却没有一个目标。与其想那么多,不如只想一个事情,“究竟什么事情能让我高兴?”想到这个事情并不容易,可能要不少的时间,实在想不出来的情况下,因为你比较年轻,不妨找一个比较接近的目标先试试。
所谓“想好自己想要的”,并不是想好自己要做什么,而是想好自己要怎么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能让自己快乐,终究,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而非生活为了工作。所以最重要的是决定生活态度,而非决定职业。有些人觉得有钱很快乐,有些人觉得帮助别人很快乐,有些人觉得家庭幸福很快乐,有些人觉得不被人打扰很快乐,有些人觉得在虚拟社会里称王很快乐,有些人觉得独自旅行认识不同的人很快乐……一旦生活态度确定了,做什么并不重要,怎么做才重要。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世上没有什么好处都得的美事,少干活多拿钱处处公司报销,家庭幸福老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需要花时间陪而且坚贞如一,周围美女如云个个对你投怀送抱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工作环境轻松老板爱你如子下属敬你如父而你根本不需要思考他们在想什么,业余时间繁多想干点啥有兴趣的就干点啥……没有,这种,好事!不是你的东西,得到了也不是福气,总会要你付更大的代价。
想要什么,想清楚,选择,珍惜,一如对你的婚姻。
首先,我想你还是没有弄清楚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究竟是生活重要还是工作重要?我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如今的社会让大家觉得除了财富,其他都靠不住,所以工作变成了生活。但我还是建议你先搞清楚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否则可能不仅仅对于你的职业规划,甚至对于你未来的家庭幸福乃至身体健康都会有影响。
即使,你最终选择不管其他,工作最要紧。我前面说的“名牌情结”就是说给你听的,上名牌学校的学生一定有出息么?非常未必!500强的人一定比别人更有财富上的保障么?非常未必!在500强一定更有发展么?非常未必!你即使要把现在的公司和希望去的500强作比较,也不要这样比,要比真正对你有意义的事情,比方说,你到500强去的话,谁是你老板?很有可能,你到500强碰到一个非常倒胃口的老板,结果半年你就待不下去了。
“领导”要干什么?只有一件事情:“分配资源”
分配资源,你让什么人去干什么事,你给什么人多少钱,你让谁当官,你杀谁的头,你批评什么人称赞什么人,你给什么人多少关注……这些都是分配资源,你分配不好,就不适合领导,分配得好就适合,而适合不适合,一方面看结果,另一方面看别人满不满意,如果两个都没有,你就不适合了。
我很难一概而言地帮你作判断,如果要我说的话,对于工作,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利用价值”,如果你没有利用价值,你有一大堆经历学历或者证书或者资格,都没有用。如果为了这些学经历、资格证书企业要付更多的代价,很多企业是不肯的。不少企业至今还愿意用大专生不喜欢本科生就是这个道理。外企似乎表现得更注重这些学经历,但是进去以后没有“利用价值”最终还是要被抛弃的。
无论在哪个年龄,无论在哪个公司,你都要专注于发掘或者发展自己的“利用价值”,我们可以把利用价值分成三个档次:
第一个档次,忍别人不能忍的。
第二个档次,做别人不能做的。
第三个档次,想别人不能想的。
如果想要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请从这个角度去规划,而不是在自己的各种资格经历上下功夫。我并不是说这些东西完全没有用,至少对于一个小白领的职位要求来说或许已经够了,但是再往下就不够了。
首先我觉得你并不失败,你一直在做你想做的事情,不是挺好?只是我觉得你常常拿得起放不下,又想要这个又担心那个,要当贼就要有面临被抓的勇气,要赌博就要有倾家荡产的准备,要追求理想就要有承受失败的精神,要考虑下半辈子就要有适应环境的觉悟。你总是在悲观地看待问题,追求理想的时候想我下半辈子怎么办,追求物质的时候又觉得自己的个性受到了压抑。我们都是普通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什么都要,什么都得不到。
来,先从表述自己来改变起,你的两次表述自己都没有表述清楚,这和你说的为人含蓄害羞是符合的,不管你想要做什么工作,这是你可以第一步改善的,自信起来。
观察一下你前面说的内容,比较片断,每句话之间都不挨着,你的想法还没有让人家弄明白你嘴巴里就已经跳到下一个话题了。你要知道,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你脑子里的东西要变成我的脑子里的东西要花很多功夫,绝不是你写200字我就能明白的。如果你连自己的思想都表述不清楚,别人要怎么帮助你呢?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改善,不要尝试每次说很多事情,每次只说一件事情,把事情说清楚,等搞清楚了一件事情再说下一件。你可以找你的亲戚朋友练习一下,如果工作上的事情他们能够听懂,那么你要沟通的人也能够听懂了。每次都尝试跟完全不懂的人先去沟通,如果完全不懂的人能够听得懂,那么懂一点的人一定能听懂。
给自己一点信心,每天出门前照照镜子把自己打扮得英俊(漂亮)一点,遇到不顺利的时候先微笑,再思考,再反应,不要着急。
对于性格内向的人,不妨尝试说话慢一点,不要轻易被别人打断,即使被打断也要立刻回到原来的话题上。
做什么样的工作,取决于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误解,外向的人适合做销售市场类的工作,而内向的人则适合做内勤类的工作。如果你只是想混口饭吃,那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情,对得起你这一辈子,那么不一定。我见过很内向的好销售,也见过很外向的好内勤。比如说销售,销售的第一要旨是什么?“让所有人在交易里获利。” 这件事情和外向或者内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外向只是比较容易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但并不能解决事情的本质。所以我们看到家乐福的推销员口灿莲花,但很少有人买它的东西,而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其实在陌生人面前是沉默寡言的。
太多人在作决定的时候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想要让我给他们一条easy way,可我并不知道哪条是easy way,如果我知道哪个行业比较挣钱,我先告诉我们家亲戚,不会告诉你。事实上,每个行业只要认真做,都会成功。我能告诉你的就是,先想好自己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再决定要做什么事情,至于行业,并不重要,卖针头线脑也有亿万富翁,怎么做才比较重要。所以面临选择的时候,面前几条路对于你来说,都差不多,你不认真做,都做不好,你认真做了,都能成功。
你说得比较杂,我试着整理你的话:
1.你有过度加班的烦恼。
2.你有对于未来的忧虑。
年薪10万,几乎不用加班,有自己的私人时间,能照顾家庭,时常能好友聚聚或出去旅游个啥的。
这个目标,需要动一点脑筋。
对于加班,我认为大部分情况下你需要解决2个问题:
1.你有没有一个看人不加班就难过的上司?
2.你自己有没有考虑过如何才能不加班?
问题一虽然简单,但不好解决,要改变上司的这种想法是很难的,如果你甚至不能说服你自己,你还是换工作比较快。
问题二不简单,也不好解决。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然后是你的同事。
之所以说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因为你会常常告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别人都是这样做的”……之所以说然后是你的同事是因为工作不是一个人做的,同事们如果和你想法不一样,你也很难施为,甚至你提出这样的想法都有人会觉得你有病,因为他们不能相信他们自己很有问题。
我妻子也是做PM的,我后来发现她大量的工作是重复的,比如查错,具体做项目的人已经查了一次,但是依然会错,她必须自己再查一次,那么实际上公司里面有一份工作两个人甚至多个人在做,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做两件事情,一个建立奖励和惩罚制度,明确责任和主管能动性,其次是建立标准,很多的错误是因为做事情没有标准,每个人查错的方法都不一样,有的人这样做有的人那样做,有的人查两边有的人查一遍。PM总有人做得好的,他们往往有好的方法,找到好的方法,然后变成做事情的标准,这样才能提高,然后就会少花时间,然后就会少加班多加薪。
其实如果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这个水平,也就不会有对于未来的忧虑了。
再说一遍,英语啊,计算机啊,学历啊,会计师证书啊……这些都不能成为你的保障,忘掉它们,你已经有工作了不是么?进了公司以后,这些东西,基本没用,他们只是门坎而已,所以不要再提你的英语了。你需要的,是别人没有的东西,比如象前面说的那样思考。
人活在世界上,可以纯洁,但不能天真。你可以选择不接受你不喜欢的东西,但却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
你可以苦恼,可以愤怒,可以埋怨,但最终你要面对现实,冷静地面对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你想全职做公益救助,很好,但你得先能养活自己,做公益拿什么养活自己?如果你自己养活自己就要去工作,或者你指望别人养活你,我想如果你指望你老公养活你,你去做公益的话,很快你们的婚姻就会出问题的,这就是现实。
我不知道你想做公益是因为你的爱心泛滥,还是因为你想逃避,或者是你仍在学生般地梦想,但我觉得这应该不是你最成熟的想法。这个时候,与其抱怨生活并不合你的理想,还不如感谢生活给了你这种经历,让你早日明白现实。其实人生最重要的是人生经历本身,而非最后的那个梦想。
我不确定你等你想发成熟了你还是会很讨厌你的工作,如果是这样,那么告诉自己,工作就是工作,无所谓喜不喜欢,只是工作。
现在大多数人的职场生涯是很随意的,基本上都是走到哪算哪,往往成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失败的不知道为什么失败,没有什么明确的方法和想法,基本上靠概率在决定成功或失败。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是人,为什么刘翔能跑12秒88,为什么你大概连栏都跨不过去?最关键的是训练。如果你也经过同样的训练,就算跑不了12秒88,跑个14秒88总是能跑的,已经比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强了。职场的道理是一样的,其实在职场中要胜出并不难,这里几乎没有职业选手,绝大多数人都是随意工作着,你只要多花些心思,就不难超越他们。有一件事是你可以立即动手做的,就是建立自己做事情的标准,比如,你做出来的文件一般是什么格式,每次你和人谈话要说明什么问题,你会给别人什么样的回复,涵盖哪些内容,你多久之内给别人反应……当你开始动手给自己制定标准,就会发现自己从前是多么的随意。
你的情况大约是目前招聘中最常见的了,所以花点时间谈谈这个话题。
几乎每个招聘者都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招聘的时候面试的人就是看我顺眼,就给我高薪,不问过去,不问未来;或者我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对方觉得挖到金矿了,恨不得把我搬回去供起来。”面试不过关,大多和这种侥幸心理有关,太多人面试前不作准备,只想临场发挥,来之前什么也没有想过。
这种心理基本上是小说看太多了的后遗症,以为是个悬崖跳下去就有武功秘籍,却不知道跳悬崖的1000个人就一个人活了,1000个活下来的就一个捡到武功秘籍了。有这个概率的话,你不如去买彩票。我把这种心态叫做 “彩票心态”,现在的招聘者大多急于求成,不肯脚踏实地,希望靠两片嘴唇忽悠到一份高薪,这就是用买彩票的心态在找工作。
问题是,你不傻,招聘方也不傻,招你去给高薪可以,给高薪换来什么?给你高薪又说不出个理由,他如何向他的老板,他的董事交待?有些应聘的人希望别人对自己毫无原因的有信心,不需要任何理由,这又是彩票心态,看历史传奇故事看太多了,是有三顾茅庐的故事,但99.9999%的是寒窗苦读换不来一官半职的故事。
现在,抛掉你的彩票心态,回头看你的三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离开你原来的公司?事实上我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待遇差,我可以明说吗?
当然可以,喜欢钱并没有什么错,追求物质生活也没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因为待遇太差。
2、你在原来的公司薪水多少?你最希望应聘者给你怎样的回答,或说如何回答会让你满意?
这个你也可以据实以达,你也最好想好你想要什么样的薪水,问题是,说完了,答应了,你多半又觉得,还是要少了,想再要多一点。这种心态,往往会让人觉得出尔反尔,怀疑你的人品。
3、你有什么特长?这些问题都很让人头疼,因为我似乎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郁闷!
延续上两个问题,这个问题太顺理成章了,好了你要高薪,现在谈谈为什么要给你高薪,或者说,给你高薪我得到什么?你不知道?那我为什么要给你高薪?就因为你值这个价钱?笑话,你当现在还是大锅饭时代?拿钱要付代价的!没人会养你的,你一点建设性意见都没有,要别人怎么给你高薪?
总体来说,大声说出自己要高薪一点错都没有,问题是,你拿什么来交换?
很多大学生从小被别人养到大,已经习惯被人养了,总觉得自己到社会上也应该有人不计较一切地供养自己,这个梦该醒醒了,就算是幼苗是希望你也不能总在土里待着吧,20多岁的人了,还把自己当祖国的花朵就不对了。
我一直觉得,做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怎么做。卖瓜子还能卖出个巨富,卖汽水还能卖出个可口可乐,每件事情,只要认真做,总会有结果的。只是,没有人能作这样的保证,即使有人保证,你估计也不相信。人只能怀着这样的信念,去争取未来而已。
你心里是满的,又何必到我这里来讨教?装满水的杯子,再往里倒水,也并不能多装一分一毫。
没有认真准备不是你那么轻描淡写的一句承认就完事大吉的,你想要好工作,想要高薪,差就差别在这准备上了,你舍本逐末地问我问人家要钱怎么能多要又不让人家多想,我告诉你自己要作足够的准备你又不听。你不明白为什么干的活只值那几个钱,那么找个明白的问问,看看究竟什么活才值钱,这就是准备,而不是在这里抱怨,说自己也没办法。
你要赚钱就大大方方地赚,你如果只想猜对方给你的底线,那么多半拿不到高薪。不要听信有些人总是炫耀说多么容易拿到了高薪,把心踏实下来,认真准备,认真思考,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You make your choices then you live with them.
We can't always choose our circumstances, but we can choose how we handle them.
应该不能算宽容,只是生气和抱怨除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差并没有什么帮助,任何时候总还是有办法的,要么选择抱怨,要么选择行动,我选择后者。
“自视甚高,自命清高,厌恶奉承,讨厌虚伪”这些话,我觉得是有点中毒太深了,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刚直不阿,却不知道这世界上大多数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大多数事情是灰色的,你从来不占一点小便宜?没一点私心?大多数事情需要通融和协调。通融和协调不仅往往被等同于没有原则,丧失尊严,而且实际操作起来,要做得好反而比刚直要困难。你看不惯一些人和事,错的往往不是他们。
你说的情况还是不够踏实,销售就能解决问题了?写书,你踏实先写一本试试,先写本不能流传下去的,看看你能不能写完。没有恒心,没有行动,只有愿望,上帝也帮不了你。
我想你对销售工作有很大的误解,销售不是光靠嘴皮子,也不是光靠点头哈腰,那是最末流的销售干的事情。你不妨尝试一下,再下结论。
至于技术,你如果真想干技术,老想着学技术不是办法,没有一家公司会给你那种系统性的培训让你获得技术,再说,真有培训的时候,大多数人不是睡觉就是开小差。你要自己有爱好,有钻的精神,你得自己喜欢摆弄这些东西才行。那些美国黑客小孩,有谁教他们技术了?自己喜欢而已。如果你总等人来教,其实你并不喜欢搞技术。
你如果真的想要从头开始,那么耐得住最初的寂寞是必须承受的过程,比如你现在改行演戏,不还得从群众演员开始?最初的寂寞包括一开始不那么光彩的薪水和职位,只要你认定了一条路,你有勇气和坚持,你就会成功,吴士宏也是从清洁工做起来的。以我的经验,积累2-3年会有小成,4-8年会有中等成就,想要有大成,最少10年。而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不是外部的困难,而是你自己失去信心。
如果现在的环境不是你想要的,那么你究竟要什么,如果你不知道,别急着下车。你对于现在所处环境下结论太快了,首先你应该尝试在现有环境寻找你想要的方向。等你明确了究竟你想要什么,先尝试在现有环境里寻求达到你目标的方法,实在不行,再下车。珍惜现在在手中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如果你已经不年轻,这更加重要。
职场本来就是个弱肉强食的环境,变成强者或者顺从强者,你要做个选择。我没法从你的几句话中就判断那个名校硕士生究竟如何,也不知道问题究竟是在他身上还是在你身上。忍让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问题就要让问题早点爆发出来,否则问题自己爆发出来的时候,肯定是谁都不想接受的后果。
大胆尝试,小心体会。
有一点提醒,如果真要外资银行工作经验,一年半载可不够,最少三年,五年以上比较好,上到一个你爬不上去的高度再跳,一年半载就真的只是贴金装样子了,没学到东西,没啥大意思的,就算为此而提高你的待遇也十分有限,还不如直接进民营银行。
这个事情有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改变你的个性,变成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但是,这就是个难题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几十年的习惯你想靠看几本书就改掉?基本不可能,即使改得掉,当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经历的痛苦折磨,绝对是你所不愿经历的,也是绝不划算的。
第二种,发现你自己的长处,找到你自己长处对别人的用处,并且让自己不可代替。
对于27岁以后的人,我觉得个性基本已经定型了,要有大改变很难,与其改变缺点不如去发挥长处,当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短处就不那么明显了,而且发挥长处绝对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不要用尝试改变自己的弱点来折磨自己,不会有效果,而且很痛苦。好好想想,你有什么长处,这个长处如何对别人,尤其是你的老板有用处,找个机会发挥出来让大家看到。每个人都要有利用价值,如果没有利用价值,很快就被人抛弃了。你不如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为周围人服务的人,而不是一个受迫害的人,用你的长才来服务他们,惯坏他们,惯懒他们,先不要计较一时得失。等周围的人已经离不开你的服务,你就有朋友有地位有人脉了。
并不存在哪个行业特别适合你,即使真的存在,或许你也没有机会遇到。
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你快乐,最重要的并不是职业,而是你想要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很多人不快乐是因为想要的太多,常常都觉得没得到,得到以后却发现这只是当初自己的攀比心理,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人生走了一大圈却没找到自己的快乐。
究竟如何找到快乐,你还是要自己跳进去找,每个人有自己的快乐,我能做的只是告诉你不要犯那些大家常常犯的错误。那种职业适合哪种个性并不是很科学的说法,我见过很多优秀的销售,每个都不太一样,甚至差别很大,相反,那些普通人脑海中的销售的样子往往都不是什么好销售。
人生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你还是要踏下心来,耐心去经历,不要急躁,从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中去体会,人这辈子要过得认真一点。
就业形势就算再困难,人才总还是缺的。
大学学习的专业能够成为将来吃饭的本钱是好事,不能,也不是坏事。人,不能让尿憋死。不要把专业对口作为衡量工作的先提条件,我见过太多的人在不是自己的专业上做得很好。
你们投了这么多简历面试了这么多为什么没有结果,这是需要你们反思的。我大概看过几千份简历,能够给我留下印象的很少,能够让我决定要面试的更少,大多数简历是流水帐一样的公式化文件。简历就是一个人的广告,这个广告怎么做得让人有印象,你们需要思考一下。这一点上,你们可以参考一下专门的文章,切忌不要去编造简历,面对一个老练的面试官,是蒙混不过关的。
然后是面试,面试是另一次广告,一次面试最重要的是开始的三分钟,如果在开始的三分钟里你不能吸引住面试者,后面就基本是例行公事了。所以,形象很重要,面试以前,稍稍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然后就是你的言语,怎么说最能吸引人,需要下功夫研究,我总结的原则就是“生动具体”,具体怎么操作,你可以参考我前面给其他人的回复,记得一点,你要想想,前面进面试房间的100个人,和后面进来的100个人,他们会怎么说?如果你和他们说的一样,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我给你举个例子,《明朝那点事》的作者说,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那点事情,在他的笔下就不那么枯燥,而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就无味得紧。
做销售的人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把外部客户当客户,不把内部客户当客户。既然选择当销售,你工作中所有人都是你的客户,都是你要搞定的对象,工程师、老板、财务、物流、客服这些内部客户也是你的客户。外部和内部的客户,每个人都有他们的需求,你的工作就是平衡每个人的需求,你的存在就是让这些人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这是销售的“本”,而口才这些东西是销售的“末”,不能舍本逐末。
提高口才,大致要先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你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这个教起来能写一本书了。不过我要建议你的是,不要尝试去改变你的性格,如果你生性话不多,不见得是坏事,只要话能说到点子上,未必需要口灿莲花。
销售工作的本质,并非夸夸其谈,巧舌如簧,而是平衡一个交易中所有参与人的利益关系,这当中当然少不了沟通,能说的人往往在销售的初级阶段比较容易成功,所以人们误以为销售就是一张嘴。每一件交易的完成都有背后的利益驱动在起作用,利益驱动并不一定是金钱,做一个好销售要能看穿每个人背后对于利益的需求。送你一句话“不要关心他们说了什么,而去关心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当有人教你忽悠人或者报销作弊或者弄虚作假,千万,不要跟他们走!这绝不是一条捷径。
你的情况,我看你还是不要去当医生,你太不甘寂寞了,出去闯闯吧,并且,记得不要后悔。
还有,那些市场营销的课和书基本上都是书生之见,写书的那些人自己往往是搞不好营销的,要学真本事,自己跳到海里游吧,向成功的人学习,观察他们的为人处世,而不是跟大学教授学习。
我选择相信你所说的效率,我相信智力和统筹力突出的人,可以一个人比几个人的效率高。不过,一般来说,500强这样的公司并不需要超级员工,原因有很多:
1.如果业务很依靠超级员工,如果超级员工选择走人,那怎么办?
2.超级员工可遇而不可求,下一个超级员工上哪里去找?
3.超级员工对于别的员工的影响究竟是正面的多还是负面的多?
4.如果上司能力上不如超级员工,要怎么管理超级员工?
5.超级员工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一个人包打天下,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超级员工是否能够和团队很好相处?
你效率很高,并不代表你可以做管理,你会管理事情,但你会管理心情么?你一个人替整个部门把活全做了,这个部门就厉害了么?你能把你的手下带到和你一样出色么?别人跟着你会有更好的未来,还是彻底失去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你身边,还是有东西可以学习的。
第一条,销售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论坛上写销售的帖子不少,但是说到本质的不多,甚至还有不少教唆人报销作弊之类的文章。
我觉得销售本质是平衡利益,对你本人,对公司,对客户来说,一个交易的完成都表示着一段利益的重新分配。你要想完成一个交易,那么就要让每一个参与交易的人觉得合适,或者相对合适,否则就有人要反对。那么现在你能做的事情是,分析一下,对于大客户,他的利益是什么,对于你所在的公司,利益是什么,对于具体经手的人,比如你本人,大客户的主管,每个个人的利益又是什么,你有些什么资源,怎么样分配这些资源才能让所有人满意?这里面还要小心一点的是,有些利益看起来是矛盾的,比如大客户的利益和大客户主管的利益,不一定是统一的,你公司的利益和你老板的利益也未必是一致的。不仅要有算账的本事,还要有分析人性的能力,才能把这个分配做好。
第二条,销售的未来是什么?
做销售的人,未来的出路是什么,就像你说的,你也跑累了,总不能一辈子跑下去。其实有两种出路,一种是继续做一个好销售,另一种是做管理。先说继续做一个好销售,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领导的,有时候继续做销售其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不想继续跑了,你就需要有一些积累,什么积累呢?比如有几个稳定的大客户,有一些同行朋友,有一些名声。另一种选择是做管理,但做管理其实是要会带人的,而不是管人的,中国的管理者最坏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管人,花钱雇一大堆人来不让他们自己发挥,反而花很多时间精力去管他们。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带人的才能,不妨往这个地方去试试,不过,你也是要积累,积累些什么呢?有些人愿意跟着你,有些经验和做法可以让别人效率更高,有一定的威信和公信力。这和你平时在公司里的为人是有关系的。
无论是客户,还是公司里的同事,都是人,而你的未来,就和这些人有关系,我前面的回帖里说过,这一辈子最大的投资,就是人,认识什么样的人,结交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相处,如何相处,花多少时间精力在人的身上,这是你这辈子最要精心计算的事情。
关于出国:
如果你<26岁,去吧,趁着年轻抓紧机会。有梦有时间的时候,就去追吧,免得以后后悔。
如果>26岁,现实一点吧,等你回来28岁29岁了,一点工作经历没有,怎么找工作啊?海归现在都海待了,不好找工作的。
关于学东西:
学是为了用,年纪小的时候可以说学习为重,工作了以后再说想要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就是书读太多了。你已经离开学校了,先看看你需要学什么,再去学不迟,不要为了学而学。
关于你想要的
前面有一段写选择目标里面提到,目标要具体,越是具体的目标越容易达到,“我希望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有健康有成就感一些,家庭温馨,这样就很好了,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请问什么是比较好?什么是有成就感,什么是家庭温馨,你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就永远达不到。相比灾民的生活,你的生活已经比较好了,但是你满意么?
关于做公务员
“了解别人发挥别人特长,激励别人为自己工作的能力。”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请问你一天花多少时间了解别人,激励别人?如果你真的有志于此,你每天做的最多的,应该是去了解别人激励别人。我见过那种每天从来不和下属交流的领导,不知道他们究竟怎么去了解别人激励别人。
包容,耐心以及等待。
第一步先面对现实,人生总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落到低谷不要光顾着去回首后悔,当初怎么没抓住那个机会,有一点可以保证你的是,即使当初你走了另一条路,99%的可能未必会比现在的境遇好些。既然已经如此了,先面对现实吧。
第二步承认现实后寻找在目前这个情况下你能做好什么,或许把初中教育作为一个事业来做也是件不错的事,我上初中的时候就觉得好看的书不多,这世界总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给你机会来做些事情。
想要追求发展是好事,但你的动力却是错的,你的动力是攀比,人生是不能拿来攀比的,别人想要的未必是你想要的,别人得到的也未必是你想得到的,你得到了也未必觉得快乐。花了很多努力,放弃了很多事情,去追求别人的梦想,不值得。
你似乎还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想法,你只是看到了马云史玉柱的光环,自己也想要那光环而已,你想做经理人,请问你几个问题:
1.做经理人的什么吸引了你,让你想做经理人?
2.为什么要让你管理别人,而不是让别人来管理你?
3.你有什么优势能管好别人?
管理是个很理性的事情,而你似乎在用一种很感性的方式在追求,你的分析中充满了感情,却没有理性的分析。不如先不要看那么高,先从手边能做好的事情做起。
“所以这么多年个人感觉没有积累什么”这是你这些年经历中最要命的地方,而不是你说的“因为文凭低”,销售是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职业,不是以学历为导向的职业。从你继续读书的行为上看,你是想做技术,实际上你又想做销售,你的行为是矛盾的。你有很多可以学的,比如你怎么积累你的销售关系,为什么却要去学英语呢?30岁的人从零做起是有点困难了,但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果这次要从零开始,你知道你该学些什么了么?
想要去追求梦想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人生时刻,如果你23岁,我会建议你去尝试一下,就算耽误个两年也还来得及,人不轻狂枉少年。如果你27岁,我觉得你应该认命了。这辈子就是手边这些事,就是身边这些人了,就在这里把面临的问题解决掉。
请问一下,你喜欢什么工作,我估计你也无法准确描述,或者仅仅是“你认为”你“可能会”喜欢。你有把握换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么?
既然你已经辞职了,只有一句话送你,接下来最要紧的是定下心来做好一件事,不要期待“正好”适合你的工作,不要今天想做这个,明天又觉得自己不适合那个。
你说“现在再让我考一个文凭我是没那个心静下来的”,这个就是你的毛病,你现在的问题是心不定,又太着急想要脱离现状,期待那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像一只在蜘蛛网上挣扎的小虫,越挣扎,被缠得越紧。虽然你有生存的压力,我还是要劝你,安心下来,其实大多数工作都是不错的工作,只要你安心去做,开车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安心,认真,耐心……只有这些能帮助你,否则,你还是去求菩萨保佑吧。
为什么上一份工作“习惯性地背黑锅”?这里面有没有你自己的原因,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你有没有尝试去和同事,领导,乃至领导的领导沟通?沟通完以后能不能改善?
每一份工作做好了都是“能让自己有所追求的,能持续得到发展的,将来前途比较好的,年龄大了以后有一定经验资本能维持生活的。”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工作?不知道你喜欢做什么工作?
一个老板要听很多个好点子,要听很多有道理的话,每1000个好点子里,最后大约只有不到10个能变成现实,好点子其实对企业来说并不太缺乏,能把好点子变成现实的人才比较缺乏。你能把好点子变成现实么?你能让一群人去想办法实现你的好点子么?
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这份工作。
连雷曼兄弟公司都倒掉了,这世界上还有稳定的工作么?
你的想法是等你有了稳定有前途的工作再安心工作,但现实是,只有你安心工作,才会有机会找到稳定有前途的工作。
第一,关于“三分钟热度”,你首先要找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或者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坚持比较久,比如坚持长跑,每次跑完给自己一个奖励。然后找人监督,我公司有个人戒烟,告诉大家,看见他吸烟一次每人奖励100元,一定程度上有效果。最重要的,要自己下点狠心,改变一个习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吃点苦,改不了的。
第二,如果你做事认真细心踏实,我很难想象你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搞技术的人需要认真细心踏实,但认真细心踏实的人未必都适合搞技术,至于财务,你工作以后才开始学可能有点晚了,除非你拿出毅然的恒心,否则难有所成。既然认真踏实细心,不如做一些数据分析之类的工作,比如销售报表。但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你的问题其实不是做什么,是你想要做什么,你想做的事情你自然会去动脑筋,想办法,你不想做的事情,再有前途你也觉得压抑无聊,结果当然会不一样。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想做什么,至少想办法让自己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兴趣起来。
未整理版
故事先从昨天下午的一次面试说起,来面试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85年的,男生。一见面印象就不太好,稀疏的胡子长长短短地留着,脸上很油,头发窝在脑袋上,看不出发型,眼镜片上乌蒙蒙的,我非常怀疑他能不能看得清我,好在从头到尾他都没看我一眼。他的表情一直让我摸不透,好像是那种不太高兴的表情,微皱着眉头,常常有那种“这我也没办法”的表情。
按耐下有些不愉快的心情,我还是开始正常给他面试,对于刚刚进社会的大学生,我也没报太高期望,但几个问题的问答还是迅速让我对他失去了兴趣。
“你说你在XX单位实习过对么?”其实简历上写了他在三家单位实习过。
“恩,对。”
“那YY单位呢?”
“恩……”不知道他为什么开始支支吾吾。
“你到底有没有在YY单位实习过?”
“有,就是讲去离子水的制备,他们都跟我们讲的。”
“哪个科室的人和你讲的?”
“………………很多科室的。”
“那究竟是哪些呢?”
“我也搞不清楚。”
“……”
“好吧,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特长是什么,也就是你凭什么在这社会上安身立命?”
“……没什么,……我体育比较好……恩,对了我电脑比较好……”
“好吧,说说你对我们公司有用的特长。”
“……其他也没什么了,我大概责任心比较强。”
“你责任心强表现在什么地方?”
“反正,交给我做的事情我都会尽力去做。”
“交给你做的是你尽力去做不是应该的么?难道交给你做的事情你不尽力才是正常的?”
“……”
到了这里我已经失去了耐性,问他他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于是他开始和我谈薪水的事情。
“你们公司的薪水一般是多少?”
“这,相差比较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那象我这样的呢?”
“你能做什么呢?我总要根据你能做什么来考虑薪水吧?”
“反正应聘这个职位的应该总有个大概的薪水吧?”
“这个岗位,我们刚入职的员工从一千多到三千多都有的,情况不同。”
“一千多,大学本科的太低了吧?”
“我说也有三千多的,可是大学本科并不代表更多薪水哦。”
“你们是不是都喜欢选专科的?我去应聘会上,大多数公司都喜欢选专科的。”
“他们选专科的自然有他们的理由。”
“他们都觉得专科的比较能吃苦,我觉得这是不一定的。”
……
零七八碎还说了些其他的,只是我已经没有心情听下去了,最终我告诉他准备得太不够充分,很快就打发他走了。
没有经验的应聘者,他大约是一个典型了,几乎能犯的错误全犯了。
1.外表和表情,虽然基本上外表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可是第一印象非常糟糕,让我没太有和他仔细对话的兴趣。而且我很难想象象他这个样子跑到我的客户那里,我的客户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我们公司要开不下去了?而且看起来精神面貌很差,一点都没有活力,只想离他远点,免得被他搞坏了一天的心情。至少看了他的表情我不会太高兴。
2.对于自己的经历语焉不详,究竟做过些什么也说不清楚,这很让人怀疑他说的话的真实性,说实话,我认为他就是实习的时候每天去混的。至于他说什么学过这个学过那个就都没有什么可信程度了。
3.不了解自己,说不出自己有什么特长,又不是在谈朋友,体育特长对公司有用么?电脑好对这个职务有用么?至于他说的有责任心第一并不让人信服,第二也不具体,或许他是很有责任心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我没有义务来帮他发掘他的特长。
4.没有从招聘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不是大学毕业社会就欠自己一份工作,要一份工作首先要考虑能给雇主带来什么,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就谈薪水,而且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就应该拿多少薪水,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正因为有这样的一厢情愿,所以大多数公司才喜欢用大专生多过本科生。
5.不自信,从头到尾,没有正眼看我,不是在看地板就是在看天花板,支支吾吾,说起他为什么这个样子就会对自己的学校一大堆牢骚,我总觉得他好像有很多怨念,好像让学校给害了,其实他那个学校还算不错,而且原来一个专科学校刚刚被合并变成本科,不知道有什么不好。
总而言之,没有准备充分,在我看来,所谓准备充分,就是要反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并且找到答案。
1.我对这家公司有什么用?
2.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是这家公司能提供的么?
3.我想要的东西和我能提供的东西对等么?
前面碰到的这种应聘人员应该属于比较特别的,我也记不得我曾经面试过多少这样的人了,总有很多无奈。写下这些文字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帮上这些人,以此对社会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罢了。
其实,我总觉得,应聘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基本上,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一生中最大的一部分都是花在了工作上面,最终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受到工作很大的影响。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 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至少有一半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 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看待工作,至少要看15年,基本上,15年以后,再重新开始的机会不大。剩下的20年基本上只能在原来十五年的基础上保持或者缓慢增长了。所以,40岁以后你做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刚开始找工作的人,生活还没什么压力,上面的老人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但是到了40 岁,老人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要还房贷,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
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我们也可以发现,外企公司少有中国员工在40岁以上的。进外企的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没声音了,而且是在陈天桥手里没声音了。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我想,一个人应该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如果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
基本上从职业规划来说,人还是要从长远来考虑,刚刚开始的一时一地的得失,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我老婆在一家美国的IT公司工作,是家跨国公司,当初她进这家公司的时候,人事经理说“能进到我们这种公司工作,是件很Lucky的事情。”必须要说当时他们的福利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很好。除了一切应有的福利,公司免费供应早餐和饮料,车贴,饭补,取暖费,13个月工资,很多外语培训的机会……薪水应该说也不低,至少在外企也是中上水平。可是,这样的一家公司,人员流动率非常高,常常有人辞职,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奇怪,既然是这么Lucky地加入公司,为什么还有人想走?后来发现,这个公司加班很频繁,加班到7、8点算正常,有的时候会加班到半夜。
常常加班的日子偶尔过过还能忍受,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就会很让人难受了,大约没有很多人能够持久加班的。所以加班频繁的公司,人员基本也待不久,最多3年,大多还是要走的。开始的时候我老婆也觉得加班很正常,我一直不同意她过多加班,倒不是因为要她顾家。我认为一份正常的工作应该能够在上班时间内完成,如果上班时间完不成,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工作方法有问题,另一种是工作太多,第一种是自己的问题,必须找到问题的所在。第二种是工作的安排不合理,必须和老板沟通调整,否则人就是在干耗精力。在我看来,除了工作狂,大多数人需要正常的休息和休闲,才能保证工作效率,否则,反而容易夭折。
我老婆开始的时候也很不理解,认为大家都加班,我不加班那不是显得很哪个?我说你应该把时间花在让自己如何不加班就完成工作,而不是花在加班上面。很多人刚刚进公司的时候很有干劲,也希望用这种诚意来表达自己是很努力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加班多的人,人在心不在,其实能力也没有提高,工作质量也没有提高,时间长了,产生厌恶工作的情绪,干不了多久就辞职了。
之前我说,人生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很多人跑了一半就跑不动了。上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我常常告诉我老婆,路还长着呢,这个时候不用急,虽然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急于表现,急于成功,没有关系,一两年之后他们就坚持不住了,那个时候,你还跑得正轻松,他们却已经退出比赛了。正如我所预言的,当初和她资历相当甚至表现突出的,大多辞职了,没辞职的也每日过的苦不堪言。大多数人辞职都是因为不快乐,而加班不是唯一的不快乐的理由。
要让自己在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首先要让自己工作得快乐,如果一份工作让你觉得不快乐,甚至很受罪,那么你就是那个坚持不到终点的选手,即使你坚持到终点了,这样的人生有意思么?
工作好不好并不一定是完全按照赚钱多少来衡量的,看每个人追求不同,不一定大家要一样的价值取向。有的人喜欢挑战,有的人喜欢稳定,有的人喜欢安逸,有些人喜欢忙碌,有的人喜欢管人,有的人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有的人喜欢在外企,有的人喜欢自己创业……最关键的是,“你”喜欢什么?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每每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追捧热门,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向哪里,过了一阵才发现,其实追求的东西自己其实并不喜欢。比如说出国,大家都觉得有机会出国当然好,可真正出了国的,就真的开心满足了么?未必见得。再比如学英语,英语是很重要,可如果不用,忘得比学得还快,每天痛苦得要死得去背单词,结果却用不上,除了折磨自己,并帮不上自己什么忙。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的。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有这样几个理论,我并没有证据来验证我的这些理论,我只能把他们称作假设。
1.所谓普通人,就是说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必须相信概率。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0岁,我们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很可能会最后翻脸朋友都没得做……很多判断,必须基于概率的考虑。
2.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决定,我可以在这篇文章里少写两行,也可以多写两行,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做件事情更用心,我可以多为别人考虑一点,你可以选择就这样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决定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3.态度决定很多事情,你可以悲观地看待事情,然后用悲观的做法,把自己的悲观带给别人,也可以乐观地看待事情,用乐观的做法,让别人也乐观起来。往往,成功的人,大多是乐观的。我们也必须相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历史环境,既不是特别好,也不是特别差,我们的周围的人和环境,既不是特别差,也不是特别好。我们没什么好抱怨的,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外界的环境。把责任推给别人很简单,但这并不能帮助我们什么,相反养成遇到失败就找理由的习惯。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永远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一种人从不解释,因为他不是已经成功就是花时间在研究如何成功,没时间解释。
4.有80%的人成功是因为情商而不是智商,如果你对于某件事情感到愤怒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你要改变的不是做法,而是想法。
5.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贪婪、懒惰、怯懦、放纵、虚荣、不愿承担责任……这些是正常状态,而向上、努力、宽容、克制、勇于承担责任……这些是激发态,学过大学化学的知道所谓激发态就是需要很大能量的状态。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同事,我们的老板,这些人往往都处于正常状态,其实我们自己也往往都处于正常状态。
6.很多时候,大家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个财务陷阱。我们在自己的财务上需要算笔账,比如买车,买一般的车要10万,加上各种费用12万(不在上海),如果打车,按照每天100元算,12万可以打4年,加上油钱,过路费,保险,装饰,修理,出事耽误的时间,可以打6年车。省去了停车的麻烦,省去了检修的麻烦,省去了事故处理的麻烦。实在需要辆车出游的时候租一辆就是了,没有必要在刚刚积攒起来一点钱的时候就去买一辆车。按照《穷爸爸富爸爸》里面的关点,要富有就要买进资产,而不是买进负债。
一份好的工作,必然是一份员工和公司双赢的工作,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必然导致工作的不愉快。在这个帖子里我们仅从员工的角度来讨论,事实上,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问题,99.9%的人一旦发生问题必然先从别人或者环境的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们觉得别人都有问题,那么同理就知到,别人一样会觉得我们有问题。
这个版里有一篇文章谈到某人在面试的时候把对方的人事经理给痛斥了,事情的对错先不去管,至少从对方人事经理的角度来看,并不一定会觉得自己有问题,某人虽然在天涯上发了个帖子泄愤,但人家还是人事经理,而某人仍然没有工作,事情并没有解决。这其实是比较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做法,我未曾见过那个成功的人是因为痛斥别人的缺点而成功的,而多见的成功者总是得到各种不同的人的支持,赞美别人的优点,激发别人的热情,这并不是只有做了领导以后才有的品质。这里额外提一句,如果做了领导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上下级关系是不会融洽的。
如果要员工和公司双赢,那么员工也必须考虑一下公司需要什么,要知道公司并不欠你一份工作,只有你的产出大于公司付你的薪水,公司才会乐意雇用你。否则,赔本生意,你自己会做么?所以应聘者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对于第一次找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第一次找工作的人往往不清楚自己有什么用。如果真是这样,不妨先听听对方把需求说清楚,然后再想想自己能不能做,而不是急于问薪水多少?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知到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5年以后重来一次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打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面对这种我们改变不了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抱怨,也可以选择面对,可以选择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也可以选择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一直是不太喜欢负面悲观的态度的,很多人总是喜欢把目光放在社会的黑暗面,似乎自己的所有不幸都是这个社会的错。这样的心态对自己一点帮助也没有,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糟糕,更何况,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至少大多数人没有像前外.交.部.长那样的挨饿的经历。戴尔(Dell的老板)年轻的时候在一家公司打工做最基层的销售,他每天和一些社会底层的人打交道,他自己也很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他并没有抱怨,他告诉自己如果他要摆脱现在这个环境,只有在现在这个环境里做得更好,然后才会得到提升,脱离这个环境,否则跳槽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是从一个底层换到另一个底层罢了。有人说我是哪个公司的HR,我从来都没有管过人事,相反我是从销售做起的,有人说我有着稳定高薪的工作,也许算吧,但是我想我最初的状况应该比这个版里的大多数人要差,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租住在一个6平米的地下室里,地下室里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我所有的资产不到1000元,还是向同学借的,我没有电视机没有一套西装,我每天花两个小时骑着一辆50元买来的自行车上下班,那一年我24岁,我没有抱怨过。我想我能做到的事情,你应该也能。
我并不是在谈实现理想,我只是想让寻找工作的人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你可以找张纸,把自己要的东西写下来,越具体越好,因为目标越是具体,就越容易达到。我们举个例子,环游地球这个目标很不具体,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实现,如果我把这个目标具体化,今年去东南亚旅游,明年去日本澳大利亚,后年中东,大后年美国加拿大,然后是南非和摩洛哥,这样的安排并不难做到,到东南亚预算5000一周时间,日本澳大利亚30000两周时间,中东20000一周时间,美国加拿大再加上墨西哥40000两周时间,非洲40000两周时间,总共需要135000,加上2个月的假期,一个最基本的环游世界过程,通过5年时间来实现并不那么困难。
当你把想要的东西写在了纸上,就请你坚持去追求这个目标,直到实现。你有了个目标,也有了一条基本可以实行的达成这个目标的路,接下来按着路走就是了。但实际上,很多人会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诱惑引偏了目标,最终自己都不知道要追求什么了。比如上面的那个目标,可能,有人突然觉得朋友们都开辆车挺酷,决定还是买辆车,可能觉得买个房子让自己舒服一点也不错,决定买房子,可能过两年觉得还是现实一点,大家做啥我也做啥吧,最终没有去坚持。
绝大多数时候,成功与不成功,只是差那坚持的一步而已。很多时候的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太艰苦,而是因为目标的不明确。譬如赶夜路,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如果前面有一盏清晰的明灯,是不是比较容易走到?如果前面有很多闪烁不定的灯光,或者什么亮光也没有,那么你该往哪里走呢?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现在碰到的这些事情算什么事情,相对我们这些人来说∑=0,那个时候我们是很不服气的,觉得老头在倚老卖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果然,学校里那点经历那点荣誉那点知识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我在天涯上常常看到《为了工作,我抛弃了尊严》这样的文章,我都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哪来那么多尊严,动不动就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这样活在社会上,很难。
很多朋友希望我给与一些职业生涯上的建议,我只能说,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来当上帝给标准答案的,我也不知道什么答案适合你,何况社会学范畴里这世界上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自己找到自己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会拿出一个答案给你,这样对你也不负责,我只能告诉你应该怎么想这个问题。而且我总是觉得,大多数时候选择什么并不要紧,大多数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要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精卫
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做女娃,在东海游玩,被淹死了。女娃死了以后,气愤难平,化身作鸟,书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陶渊明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我总是被祖先身上这股子执著劲感动,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执著而是行动。精卫气愤之下没有上论坛发一篇帖子,把东海一通臭骂,然后控诉天下的黑暗世事的不公,而是立刻动手,化身为鸟开始填海。不知道后来东海被她填平了没有,但是相信总有一天会被她填平的。
“人因梦想而伟大。”有了梦想还是要动手去做的,无论梦想得多么好,永远停留在梦想上最终不过是做梦而已。精卫的办法虽然笨了点,好在马上就动手做,也许做起来以后她会发觉这个方法效率不好,然后想办法改进,但是如果不动手去做,永远也实现不了梦想。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愚公是也。愚公想好了就动手做,换作现代网络人,一定是发一帖子《论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然后有人回《十个理由驳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双方开始论战,又发文《看看人家河曲智叟是如何对待门前大山的》,开始那人回曰《坚决反对智叟文化对我传统文化的侵蚀》,还有人说“这世界就是这样,要么你摆平别人,要么别人摆平你,要么妥协。生活就是政治,政治也是生活,当然也包括工作,如果你不能象政治家一样无耻,和高超推脱责任的技巧以及强大的巧辩能力在任何社会都是失败者。”高帽子大理论满天飞舞,简直可以出一本论文集。最后一路论战到《从门前的大山看社会的黑暗和神仙的腐败》,责问为何天帝不过问此事,难道天帝是白吃供奉的么?门前的大山虽然是小事,但是神仙的责任不就是照护天下百姓么?岂能因善小而不为?众人一通感慨,是啊,是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愿有圣人出,平乱世,大庇我等寒士俱欢颜。感概完毕,大家回家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第二天就当这事情从来没发生过。
天下多有志高之士,亦多好大言之士,想当初看见始皇帝出游,霸王说“彼可取而代之。”汉王说“大丈夫生当如此。”我想参观始皇帝道队的人群之中,有类似如此想法的可能还大有人在,只是当真动手反了的,却不多。不少人笑刘邦不是英雄,笑他出身不好,原本只是一个亭长,芝麻大小一个官,也敢造反?可人家基础这么差的怎么就把事情做成了呢?批评的这些人,自己又动手做成了什么事情呢?
生活中人们总是有着很多美好的想法和计划,可是大多数只是睡觉前躺在床上想想而已,总是想“等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去做,岂知,若不动手开始做,这“什么时候”永远也不会到来,因此就只能总是做梦了。生活中并不会平白跳出一段空白的时间,即使有了这样的空白时间,大多数人也是在想办法找事情打发时间,看看电视,上上网,而从不把这时间当作“什么时候”。
欢乐人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靠自己去创造,不能坐在那里等,做就比不做好,按照电影《霸王别姬》里面说的,“人得自己成全自己。”开始的时候可能做得不好,没什么关系,有谁是一开始就会的,不会学起来就是了。要做事情就免不了别人的评论,如果是建设性的评论,是为了帮忙把事情做好,听听无妨。若是只是在一边挑三拣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砖头砸得砰砰响,也不必理会,因为这种人最终也只能拿嘴巴安慰自己而已,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人生苦短,没时间浪费在跟这些人争执上,有这时间,多干点事情要紧。而且国人的争执很少能够正直公允,动不动就开始讨论别人的血统问题,以前流行说别人大奸大恶,现在流行说别人汉奸奴才,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做事情不像开灯,一拨开关,灯就亮了,再一拨灯就灭了。没这么简单容易,往往就和锻炼身体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很多努力才能积累起一点点来,而这一点点,稍稍放纵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不可能有那么一天,突然想做就做成了,一定是不断积累,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也没有那种特效药,只要一个方法事情就做成了,不会有的。越早开始动手,积累的东西越多,越早碰到失败越接近成功。所以,不要等到那“什么时候”。
人们说“什么时候”的时候,大多也就是说“没有时候”的意思,以前做销售的时候,如果我的客户对我说“什么时候”,我就知道他不想跟我做生意了,他如果想,他一定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
国人中,清谈者多而实干者少,而网络的出现在中国居然把这种清谈风气滋生得越发猖狂和轻佻,隐隐约约让我看到了那个自大的派人去和金人夹击契丹的宋徽宗的影子。每月挣不到三千大元也敢妄谈富强?天天坐在电脑前手无缚鸡之力,也敢谈恢复汉唐雄风?足不出户从没见过农村什么样子也敢谈农民问题?看过几本四书五经?就敢评说中西文化的高下?头发不理胡子不刮,衣服邋遢,随地吐痰,也敢谈什么叫做高雅?谈谈野蛮人还差不多。
要不怎么说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力气全花在嘴巴上了,真正事情没有人去做。虽然并不赞成那些去抗议台湾歌星的,或者去揣日本大使馆汽车的,但是却佩服这些人的实干精神,至少这事让对方知道咱们不满意了,好过在论坛里乱喊乱叫要和日本人的母亲发生性关系的,日本人又看不着,平白污了国人的眼睛。前两天看一文章,里面提到电影学院招生,问道如何发展中国电影,答什么的都有,有说要学习好莱坞的,有说要加大投入多拍片的,有说要更加商业化的,惟独一女士答曰“应该每星期去看一次电影。”这,才是国人缺乏的实干精神。
看人家精卫,一句废话没有,心里气,立刻动手。人生也是如此,最终回首自己这一辈子,总是问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或者想了什么。
应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销售的过程,只不过,这次你要销售的东西是自己。所以,和所有的销售过程一样,卖出去不是目的,获利才是目的,这次的获利实际上就是你想要得到什么。
我觉得有不少人误会我说的想要什么是指想从事什么行业或者什么职业,其实不是,想要什么是指的对整个人生的理想,比方说想要财富,想要家庭幸福,想要生活安定,想要挑战自我,想要成名成家……只有决定了你对人生的一个大目标,才能确定这份工作究竟怎样才适合你。如果你想要一个安静的生活,可以有比较稳定的私人时间,那么你大概不适合去做销售或者市场的工作。如果你追求财富,可能从销售开始做起比较容易成功。人大概不能要求太多,你总要挑个自己最想要的,什么都想要的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即使有人得到了,那也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命里的事情我帮不上忙。
销售的过程必须是双赢的过程,也就是说买家和卖家都觉得合适才行,尤其是这种长期的雇佣关系,如果你自己觉得没有得到应得的,或者是你的雇主觉得你不值这个价钱,这样的销售过程就持续不下去,就会中止。当你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接下来就要想自己有什么,又如何能满足别人的需求。我见过很多销售是夸夸其谈的能手,那些并不能算好销售,对于好销售来说,耳朵的作用远远超过嘴巴,人长了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多听少说不是为了礼貌,而是为了弄清楚对方的需求。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人向你推销东西,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你却一点也不想听,只想快点打发他走。
很多时候,招聘者的想法也是这样的,因为应聘者说的对他来说毫无兴趣。这绝对不是招聘者的责任,就像有人推销向你推销牙刷,你觉得你有责任发现这个牙刷究竟有什么优点么?展现自己的优点完全是应聘者自己的责任。
并不是所有的优点别人都感兴趣,比方前面说的牙刷,你说这把牙刷造型奇特还能兼做痒痒挠,估计没有人会感兴趣。我必须知道自己的优点究竟对于雇主来说有什么用。让被销售的人多说些,这是销售中很好的方法,基本上,人都是喜欢找个人说说,喜欢有人肯听自己唠叨的,即使是国家主席也有需要和人分享的东西,无论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事情。肯听别人说,不去打断是个美德。人们往往也管不住自己的嘴,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了。这个时候才能抓住他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买家还有什么其它选择也是销售者必须考虑的,针对他们招聘的这个职位,给的这个待遇,你必须能够估算得出来他们还有多少选择,打个比方,上海,招聘的是个初级的销售,月薪2000,需要有经验,大本,这个薪水想要找到有经验的好人很难,大部分来应聘的应该都是刚刚进社会的年轻人或者是在第一份工作中乏善可陈甚至多次跳槽的人,如果真要这份工作,那么自己比那些人有些什么优势,有些什么劣势大致也是必须清楚的。
凡是销售方面有所建树的人大概都能够体会,只有你关心客户的问题,客户才会关心你的问题,如果你不关心客户的问题,客户自然不会关心你的问题。曾经看到一个案例,美国有个非常好的汽车销售,有一次他差点谈成一桩买卖,但是到了最后客户却决定不买了,晚上这个销售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于是他打电话给那个客户,恳请那位客户告诉他究竟为什么最后决定不买了。客户告诉他,曾经提到自己的儿子最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自己又是多么以自己的儿子为荣,实际上这部车子是买给儿子的。但是在他说这段内容的时候这位销售完全没有反应。
好吧,现在你关心的问题是,你想要不错的薪水好的福利待遇,而雇主关心的问题是你能为我做些什么。如果你想解决你的问题,你必须先解决他的问题,否则雇主不会有兴趣和你谈的。之前有些人提到的工作上或者求职上的困惑,实际上就是纠葛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谈判,始终关注“我该要多少薪水”。有些人小说看多了,还往往喜欢用一些强辩的口才来显示自己的才智,期望雇主被自己的才智所折服,从而给出比较出人意料的薪水(这种小说里常见的白痴桥段是不能拿到生活里来应用的),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在打这样的注意,早就了无新意见怪不怪了,你就是文曲星转世也先告诉我你能干什么再说。如果应聘者能够厚道一点,多从招聘者的角度来思考一下问题,可能,情况会好很多。求职的过程和学校里的生活不一样,雇主只是要找个干活的人,至于你的机智和口才等熟悉一点以后再发挥吧。
天涯上时常有人会说“台巴子(或者小日本)很扣的,**工作才给**薪水”。其实,台企里面的台湾干部薪水很高,而且公司要负责健保、驻外补贴,定期返台的机票钱等很多福利费用。为什么会对大陆员工给得比较少?很多人第一反应会认为是歧视大陆员工,其实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大陆员工和台湾员工一样好用,老板为什么要多花10倍100倍的薪水去请台湾员工?他钱多得没处花了么?之所以薪酬不一样是因为做的事情不一样,是因为那个人带来的利益远大于这些薪水。
我们的应聘者往往会想“我值多少钱?”其实老板关心的是“你做的事情值多少钱?”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值多少钱?”的意思是我不干活或者不努力干活你就应该给我多少钱,而如果我努力干活你应该再给我多少钱。而“你做的事情值多少钱?”的意思是,你如果不做事情,你一分钱也不值,我只对你做的事情付费。前一种想法多多少少带了点以前的大锅饭和铁饭碗的意思在里面,而后者则是干得越多得到越多。如果单纯地说“我值多少钱?”那么其实老板出1000多已经很慷慨了,如果说“我做的事情值多少钱?”那么我们讨论的薪水其实是没有上限的(至少针对大多数人追求的范围来说)。当然有些职位是例外,比如司机、保安、服务员、前台……这些职位,应聘的时候老板并不会讨论“这个的人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而是“这个职位大约行情是多少钱?”因此这些职位也都是吃青春饭的,在一个单位一般干不了多久就会辞退的,因为不可能一直给这种职位加薪。
我前面说这个社会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糟糕,但也不远不是人间天堂,这还是个很现实的社会,人必须识时务,内心充满热情的同时,做法必须现实而且脚踏实地。
在此再声明一下这篇文章的立意。
1.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太黑暗,你的一切不幸都是外界原因造成的,如果你觉得一切都不公平,那么这篇文章不适合你,这篇文章适合那些对于生活还有希望,并且能够面临最惨痛的失败仍不泯灭那一点希望的人。
2.如果你想不劳而获,你觉得通过什么样轻松的手段或者什么立竿见影的窍门就能够获得高薪高福利,这篇文章也不适合你,因为我只会用笨办法获得成功,我认为一切取巧的方式或许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总有一天会让人付出代价的,而你不能控制付代价的时间和大小。
3.这篇文章也不适合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整个社会的人,如果你是那样的人,应该写篇文章给我看,而不是来看我的文章,至少我还不太了解我所处的这个社会,很多时候我也会迷茫。
4.这篇文章也不适合没有经历过失败或者在失败中打滚不肯爬起来的人,人生当中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失败,每一次失败中我们不断成熟起来,要想成功,只能擦干眼泪咬着牙继续上路。
5.我不会教你具体怎么做(不是不教而是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我只会说可能你应该这样想,答案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不在我的手里。
6.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我们的老板或者公司领导也是普通人,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并不是特别恶劣的想要骗人的阴险家伙(当然他们也不是圣人),等我们当了领导或许我们还不如他们,当我们觉得他们恶劣的时候,问题不一定全在他们身上,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这篇文章也不适合你。
一个常常出现的怪现象是应聘者常常能和招聘者争执起来,这种情况在我面试人的时候也会偶尔发生。这实在是很奇怪的情况,其他东西的销售谈不成就算了,买卖双方不至于在谈的过程中就吵起来,你进个商店说随便看看,营业员也不会觉得受了莫大委屈,也不会因为你还价太低觉得是在侮辱他的人格从而出言不逊。很多企业的招聘人员并不会考虑应聘者的自尊心,对于他们来说,招聘的过程和去商场买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同,你有漫天要价的权利,我有落地还钱的权利,并不针对个人。如果应聘者很在意对方的态度,常常觉得自己受侮辱,那么应聘的确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换个位置思考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当了一个公司的招聘者,你会怎么看这个问题?你一定会耐心,努力发掘对方的优点,认真回答对方的每一个问题?没有一点脾气,哪怕你觉得对方是个小P孩?你会第一分钟就告诉对方你打算出多少工资?哪怕你还不知道对方能解决什么问题?你会据实诉说你公司的所有缺点,并且劝说应聘者你们公司可能比较烂,要来要小心?你说你会?好吧,你小时候还说你长大要当解放军,现在呢?
传统文化里知识分子希望雇主像刘备请诸葛亮一样来再三请自己上班,但事实上,诸葛亮还有两个很有力的推荐人徐庶和司马徽,你有什么?
劳资双方的矛盾,很多时候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老板都是吸血鬼都是吝啬鬼。在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人就会有矛盾,只要有利益就有争执,只是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一样,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处于正常状态的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问题,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干得少了,拿得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是对方的问题,员工觉得老板太扣,老板觉得员工上班的时候跟别人QQ聊天,员工觉得老板成天要人加班,老板觉得员工报销的时候占小便宜,员工觉得老板任人维亲,老板觉得员工常常偷偷去别家公司面试……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人的本性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面临这个情况,我们是要利用这个环境还是被这个环境左右?每天在天涯上骂老板有用么?好吧,没错,大部分老板会任人维亲,即使“不亲”很有才华,那么我们能怎么办呢?你就不能变成那个“亲”么?你可以主动去要求承担一件别人都不愿意承担的事情,你可以和老板常常沟通你都在做些什么,主动提交你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如果你的工作很好,你的客户会替你说好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和你老板都会把重点转移到工作本身,而不是谁对谁错上。
有人会说,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狗腿?别的同事会怎么看?
第一,这是在养家糊口,究竟面子重要还是结果重要?你是来跟老板较劲的还是来争取未来的?
第二,别的同事怎么看有什么关系?你是愿意显得很酷但是你很失败,还是愿意有些人觉得你很狗腿但是你很成功?
第三,主动汇报工作并不是拍马屁,能够得到老板的信任他才会支持你,你才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虽然我不赞成过多关注人际关系,但除了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里的人打交道也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那种只要我做好工作其他不用管的想法是书呆子的想法。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对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 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要么是白痴,要么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其实是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的,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也获得不了下属的心。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这里有一点需要补充,千万不要找那种保姆式的领导,对个人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他把一切事情都想到了,你还有什么用?在他手底下虽然轻松,但你能跟他一辈子?一旦他不在了,你又没锻炼出来,你怎么办?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快乐工作的建议,不是如何发大财的建议,我们只讨论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况。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比如,从前年开始,国家开始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其实医药行业的不景气是针对所有公司的,并非针对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时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危机就是转机,大家都跑掉的时候也是竞争最少的时候。大多数正规的医药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撑个两三年总是能撑的,大多数医药销售靠工资撑个两三年也是可以撑的,国家不可能永远捏着医药行业不放的,两三年以后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那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而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列,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大,又如何谈得上快乐?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大多数人都去炒股的时候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大家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数人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而房价涨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变成功,发了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80%的人是销售出身,19%的人是财务出身,1%是人事出身。现代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后来他们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销售就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则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有些生意从风险上来看,就不值得做,运营成本也变高,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民才不管你客户是不是最近出国,最近是不是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个时候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我想,我们还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总是觉得生活的各方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生活本身一团乱麻,工作也不会顺利。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
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那是人们把目标设定太高的缘故,如果你还在动不动就会被老板炒掉的边缘,那么你当然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难道你还想每天去打高尔夫?你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是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可以吧,有楼梯的时候走走楼梯不走电梯可以吧?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拿出每天2个小时?你没时间社交,每月参加郊游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参加个什么音乐班,绘画班之类的可以吧,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和他们找机会交流工作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每天工作得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打车打惯了的人要他再回头去挤公共汽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曾经在火车上站了15个小时去外地出差,那一年的夏天天气非常热,最高到了40度,而那时我没有空调,只有一台电风扇要给我父亲用,我自己连个扇子都没有,还是过来了,现在,我承认我做不到了。随着收入和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换句话说,虽然赚的钱多了,但是要花的钱也多了,所以并没有明显的结余的增加。这两天天气都在三十八九度,我还是选择了坐地铁然后从地铁站走到客户那里,是的,天很热,我知道打车会好受很多,也可以叫公司的车送我去,只是我不想让自己太舒服,因为对自己放松要求很容易,再要回到艰苦的条件就难了。前天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要创业,他39岁,我只是跟他说,如果你放不下现在舒适的生活,你最好还是不要创业了,35岁以后的人创业和20多岁的人创业不同,他们有不少的资源,但是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很难再回到当初那种打拼的时候了,打工的时候他们可以轻巧地闪避腾挪,但是自己创业的时候,没有地方可以闪避了。
随着条件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成本会不断增加,这些成本不见得是钱,而是我们的耐受度降低而依赖度增加了,或者说我们变得更脆弱了。这实在是件让人担心的事情,我们在变老而且我们在变得脆弱,越来越害怕失去工作。或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控制一下这种成本,不要太轻易地让自己滑落到舒适和懒散中去,不要让自己对物质条件过度依赖,适度地让自己受点罪,以减缓这种成本增加的速度。
其实这不仅仅是减低自己的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控制自己”,这世界上最难控制的人其实是自己,有很强自控能力的人都是厉害的人,最好和这些人成为朋友,如果和他们成为敌人,这将是非常可怕的对手。我见过两个成功的人,他们各自有一个自控的故事,其中一个把自己的无名指和中指拿线绑在一起,长达大半年的时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不需要绑紧,开始的时候不会觉得难受,但是超过2个小时,你就会觉得很不舒服,绑了一天你就会觉得别扭死了,一周后你就会恨死这样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必须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还有一个人,原来是右手拿筷子吃饭的,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和下属说有件事情需要改变做法,下属说不可能,那个人说你觉得我在1个月内从右手拿筷子变成左手拿筷子可不可能?下属说不可能,于是他就用了1个月的时间,改成了左手拿筷子,那下属也心悦诚服地按照他的想法去改了。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情商这个词出现有不短的时间了,究竟是什么意思却众说纷纭,以下要说的是我的版本的“情商”。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指环王》,指环王的故事其实是一个讲述成功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角弗雷多,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侏儒,他既不会打架,也不聪明,家里也没有什么势力,比之同行的其他几个角色,他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也和他一样,我们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没有人肯挑起护送魔戒的任务,即使是那些强有力的精灵和矮人,因为大家都不傻,都知道这是有来无回的买卖,每个人都在计算自己的得失,但却都在批评别人不去承担责任。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弗雷多站了出来,或许他并不知道前途有多么艰险,但是他站出来了。毕竟世界上还是有负责任的人的,虽然不多,因此,另外5个勇士愿意追随他。我们要讲的情商第一条,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有句话叫做“爱拼才会赢”,毛主席有句话“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我想这都是一个意思,我们知道前途艰险,也知道害怕,但我们必须战胜害怕去迎接挑战。我有一些同学,始终害怕进入社会,总是在不停地读书,从本科念到研究生,念到博士生,念到博士后,再当两年访问学者,只想躲在象牙塔里不想进入社会。他们应该学学弗雷多,勇敢一点,面对未来。常常我们都会面临新的挑战,未知的世界让我们不安,不熟悉的环境让我们紧张,第一步先让我们怀着一颗勇敢的心坦然面对。
有一颗勇敢的心,这一点不论你的家庭出身,不论你的学历,不论你身在何处,你都能够做到。
护送魔戒的历程是充满辛苦的,魔王的实力是强大的,强大到所有人都已经绝望了,甚至连精灵王都已经打定主意要脚底抹油,护送魔戒这一行人的力量看起来是那么的渺小,这一群人不是没有动摇过,弗雷多也不是没有动摇过,他们有太多理由放弃,他们可以说“生存最要紧,其他都顾不上了。”也可以说“别拿哄小孩的故事来哄我,我不是傻子。”或者“你们不就是要我们去送死,你们自己却在后面享福。”但是他们没有,似乎他们越来越没有希望,最后只有两个小侏儒自己跑到魔王的领地去完成任务,即使如此,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过,没有放弃他们的目标,没有放弃他们的队友。这是我们要讲的情商第二条,不放弃(或者现实一点不轻易放弃)。
轻松愉快的时候当然没有人会放弃,每每到了放弃的边缘一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迫不得已的理由,你有100个理由让自己放弃,但只要找一个理由让自己不放弃,你就接近成功了。放弃,然后找理由,这会变成一种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的人,从此再也懒得去坚持,因为“放弃”要简单得多。在我们的工作当中,遇到困难是注定的,于是你常常会面临“放弃”还是“坚持”的选择。每一次的选择,都在决定未来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觉得辛苦,当你觉得绝望,当你觉得愤怒,请记得,生活没有放弃你,他给了你选择的权利,唯一能否放弃你的人,是你自己。
不放弃,这一点不论你的家庭出身,不论你的学历,不论你的处境,不论你身在何处,你都能做到。
洛汗的国王被萨鲁曼所控制,又被甘道夫所救,可是当他们一行人希望洛汗能够站出来抵抗魔王的时候,国王退缩了,国王也认为没有希望,于是他选择退到了最后的堡垒。虽然国王的选择可以理解,但是还是有那么点不够意思,我想很多人,对此不太可能心中没有芥蒂的。但是这一行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国王,而是帮助他守住了圣盔谷。在随后的第三级中,国王在明知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派兵支援了冈多,并且战死在冈多保卫战中。这一行人在国王退到圣盔谷的时候,可以选择不管,反正他们已经救了国王一次,已经仁至义尽了。但他们选择了原谅,否则,估计国王也不会在后来帮助他们。这是情商的第三条,永远积极正面地面对问题,不被情绪所控制。
可能这个世界伤害了你,可能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装作没看见,甚至落井下石,当你好意做了件事情,却有人说你别有用心,有的时候你会遭遇不公平,有的时候你会被冤枉。你可以以牙还牙,甚至更激烈地报复,你也可以怨天尤人,或者诅咒谩骂。你的情绪得到纾缓了,但事情并没有变得更好,被你报复谩骂的人,如果和你的想法一样,必然更激烈地报复谩骂回来,你的情绪再次失控,只有更强烈的刺激才能让你体会到报复的快感。于是你红了眼,对错对于你已经不重要了,你只想看到对方受罪,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
或许,你还有一种选择,选择积极正面地面对问题,尝试着不去把别人想象得那么坏,尝试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问题。或许那个面试你的人并没有侮辱你的意思,他应该没有那么闲,专门把人叫来侮辱。或许你的领导需要你的帮助,只是这个时候他放不下面子,难道要他来求你?一个小领导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很可怜的。比如坐飞机,突然飞机出故障了,摇摇摆摆,你必须相信驾驶员和你一样想活下去,他们不会没事把你骗上飞机来害你。公司也是一样,大多数人不会闲得没事害人玩,他们和你一样,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应付工作还来不及,哪里有时间来专门和你斗气。部门里面出问题,不仅仅是对于你不利,对于别人本身也不利,他为什么没事要给自己找那么多麻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别人正面积极地对待自己,就要先正面积极地对待别人,人和人之间的的关系就像面镜子,你对着镜子骂,镜子里的人也骂你,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对你笑。
冈多的王死了,冈多的摄政王的儿子和国王的儿子同在这个护送魔戒的队伍中,摄政王政掌管着冈多,而王子只是在流浪,照理说,他们之间免不了常常有关于王位的争论,可是冈多的王子似乎忘记了这件事情,一次也没有提出来。冈多的王子在被洛汗的国王教训的时候,什么话也没说,冈多的王子当亡灵部队遵守了诺言便释放了他们,虽然实际上他还非常需要他们。这位冈多的王子实际上是位情商很好的人,他总能分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什么是情绪,能够就事论事,不陷入无畏的争执,人们也愿意和他合作。
情商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与人相处,我们不可能活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总要和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就会有矛盾,有了矛盾究竟是转化为对抗还是转化为协调,这是情商高低的一个判断标准。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我听过一个例子,有个人要跳楼,劝他的人说“活着多好呀,生活多美好呀,不要跳楼。”这看上去是从跳楼者的角度来思考,实际上没有,对于要跳楼的人来说,他才不觉得生活美好,他正是因为觉得生活糟透了才要跳楼的。或许这个时候对他说“是的,我也觉得这个社会很tmd操蛋,但是你死了,你爸妈怎么办?老婆孩子怎么办?”会好一些。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我们替别人考虑了,其实我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而不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比如餐馆的服务员,总是说这个鱼翅比较好吃,这个老虎斑比较好吃,他们是站在自己要多赚钱的角度替顾客考虑的,并没有站在顾客要吃得实惠的立场上来替顾客考虑问题。
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会知道他要什么,什么是对他重要的,什么事不重要的,什么是他能够妥协的,什么是他会坚持的。了解着这些,他基本已经在你的掌控之中了,总归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才是长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协调不见得是公平的,弱势的时候吃些亏,强势的时候占些便宜,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达到目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和对方斗争到底,可是代价太大,在事业上,是讲究求财不求气的。如果你觉得“与人斗其乐无穷”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以前有人教过我,当你做事情象个总经理的时候,你就可以当总经理了。我一直认为,不是屁股决定脑袋,坐了总经理的位置以后才象总经理一样做事情,而是脑袋决定屁股,先象总经理一样思考问题做事情,别人才会给你做总经理。“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但问题是,大家都想当元帅,元帅就一个,给谁当不给谁当?一个人之所以是总经理,并不是因为他的名片上印着总经理,而是因为他象个总经理一样思考,象个总经理一样做事情。在很多人抱怨没有机会得到提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在现在位置的表现,有没有表现得像你想要获得的那个职务所应该表现的?有些人觉得领导就应该相信自己,可是如果没有表现出什么特质,为什么要相信你?请问你相信我把你的钱都给我,我保证给你超过30%的获利,你会给我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来自长期相处,而不象有些小说里写的那样,别人看你就顺眼,立刻没条件相信你,把身家性命连带两个闺女全托付给你。
有人说第一次工作哪能说得出有什么特长,根本没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面试本身就是一次机会。很多的面试人员问你有什么特长的时候,并不指望你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能耐来,只是想看看你的思路,想看看你究竟有没有认真准备,如果你对去面试都不认真,对自己的未来都不认真,怎么能指望他给你一个好工作?谁应该无条件相信你?除了技术性的问题,面试的问题应该都没有标准答案的,微软有个面试的题目“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题目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是让人表现的。同样的道理“你说说你有什么特长?”其实是看看你这个人对于自己的了解。的确有很多的hr并不专业,他们自己都不理解这个问题的含义,但不代表你不能表现自己。我在面试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总是让他们把他们觉得得意的事情拿出来说,以观察这个人的人格特质,每个闪亮点其实我都有兴趣。如果你不说,要我怎么办?
有人说工作中自己根本没有机会表现,不是有人在抱怨别人给了自己原本不是自己的工作么?你不妨这样想“那有什么了不起?等我当了总经理,还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的事情?”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表现的机会,如果你认为只有老板问你“你是要当副总经理呢还是技术总监?”这才叫机会的话,那么机会的确不多。当有机会多做些事情,当有机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当有机会对同事更耐心细致,当有机会为客户考虑得更周到,你怎么做呢?如果你把这些机会都放过去了,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我觉得,只有愿不愿意相信的问题,没有能不能相信的问题,FLG都有人信,还有什么理论没人相信?你之所以不相信不是我不能说服你,而是你不愿意相信。对于坚信自己的不幸都是社会或者别人造成的,我不再进一步回应了,只有最后这些话送给你们。
在年轻的时候遇到失败或者挫折,是一件好事情,你应该庆幸没有在你老了发生这种事情,面对失败和挫折,承认自己的不足则是一种勇敢,有了这种勇敢才会进步,才会不常常面对失败和挫折。谩骂埋怨说别人幼稚书呆子,对事情不会有任何帮助。
有人愿意指出自己的不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自己往往最难找到自己的不足,别人帮忙你找到不足还不收任何报酬,这是何等划算的买卖。
几乎每个人都和人沟通,但真正“会”和人沟通的,却少之又少。很多人觉得沟通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听别人说话,写email,打电话,写帖子回帖子,不都是在和人沟通?是的,但说话是一回事,别人听懂是另一回事,别人听懂而且乐意照办就又是一回事。
你可以在公司做这样一个试验,先画一张简单的图,比如一个方块加一个圆圈加一个三角,请一位你觉得最有沟通能力,口才最好的人,看着这张图然后背对大家描述他所看到的图形,请大家按照他描述的画出来,并且不允许提问。然后你可以让这个人转过身来面对大家,再描述一次,再让大家画一次。最后这个人接受所有人的提问,再让大家画一次。你会发现,第一次几乎没有人能画对,不是尺寸不对就是位置不对,就是形状不对,第二次还是很少有人能画对,但是比第一接近很多。第三次就几乎所有人都能画对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沟通是要有来有往的,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完成沟通的,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跟别人说得很清楚了,怎么别人还是做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单方面沟通的关系。公司里面一封email发来就想让别人能够按照办理,这就像试验中的第一次,根本没有人能够做到。
沟通能力强的人,比较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比较容易办成事情,比较容易不会引起误会,办事效率比较高。但实际上沟通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脑子里想的事情如果是100,往往嘴巴里讲出来的是80,别人听到60,理解40。一件事情从一个人的脑子到另一个人的脑子,往往只剩下40%的内容和意思。见面的沟通和不见面的沟通又不一样,听得见声音的沟通和听不见声音的沟通又不一样。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口气说出来又不一样。往往你说的是A对方听的是B。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因为你还不会很好地沟通。沟通,不仅仅要考虑自己脑袋里想的东西,还要考虑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如果你很了解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你离成功还会远么?沟通需要很多的练习,而练习沟通的过程本身就会让你学会想别人脑袋里的东西。
电影《冒牌天神2》里面演上帝的有段很妙的台词“如果你向上帝乞求财富,你觉得上帝是会直接给你一叠钞票,还是给你一个能够通过努力获得财富的机会?如果你向上帝乞求获得耐心,上帝是会直接给你耐心,还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自己去锻炼耐心?”好吧,你想了解别人的想法,练习沟通就是你的机会。
根据哈佛的研究资料,有70%的人工作中的不顺利是因为不善于沟通,不会和老板沟通就得不到支持,不会和客户沟通就得不到订单,不会和下属沟通就没人帮你做事,不会和平级同事沟通就会常常被其他部门打小报告。我们面临的绝大多数的矛盾误会其实是可以通过更有效地沟通解决的,前面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过错,开发部门的经理把责任推给了测试部门,于是测试部门觉得被排斥了,觉得只能辞职了。先假设事情真的如这个hatechina(顺便说一声,我很讨厌这个名字)所说,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以解决,测试部门的人可以私下找到开发部门的经理,请问他,如果测试部门的人都走了,你猜接下来公司里谁的日子最难过?你觉得多久老板能找齐新人?多久新人能真正上手?在此之前老板会自己多干些活还是让其他人来加班分担掉这些工作?有多大概率新人会不再和开发部发生矛盾?如果开发部门的经理是聪明人,他会知道怎么办好的。开发部和测试部是公司里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跑不了,跟自己的平级同事把共同利益沟通清楚,很多矛盾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爆发出来。
小时候常常做的一件事情是某天下定决心今天开始要好好学习了,然后开始想究竟要怎么办,想来想去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于是尝试了几次以后就放弃了。工作前几年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某一个下午,坐在办公室开始想“今年究竟要如何达成销售指标”,一时思绪万千,却好像一个头绪也抓不到,想得天昏地暗的,不一会就想睡觉了。
这个帖子里要人思考的事情很多,但是很多人会觉得想不下去,想来想去还不是那点事情!想,有用么?
想要一次想明白一个大的命题,其实是一件自欺欺人的事情。像“今年要如何达成销售指标”这种问题,绝对不是一个下午能够像明白的。要想清楚这个事情,先要把这个问题细化成几个小问题,比如“代理商体系要如何建立”“销售人员要什么时候招聘到位,什么时间培训完成”等等。这些问题可能还是没有办法一次想明白,那就继续细化,直到细化成一个个一次能够想明白的小问题。
我之前的文字语焉不详地提出了一些需要人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人会觉得一下子想不到答案,人们更希望我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法。其实,只要掌握了思考的方法,自己想也不难。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非常有难度的题目,否则很快就会有挫折感,很快就会让自己失掉信心。很多事情做不下去就是因为开始的时候给自己设立了过高的目标。
电子一般都是运行(实际上不能叫运行,为了通俗起见先就这么说)在能量比较低的轨道,当电子获得更大的能量以后会运行在能量比较高的轨道。前者叫作常态,而后者叫作激发态。航天器也是一样的,速度比较慢的航天器只能在近地轨道运行,而速度比较快的航天器则可以在远离地球的轨道运行。人,其实,也是这个样子的。当人受到激励鼓舞,内心充满了动力想要做很多事情,想法也变得高尚起来,这种情况是激发态。但激发态是不稳定的,能量很快就会消失,最终无论是人还是电子,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处于常态。常态的人们懒惰、自私、贪婪、好逸恶劳,想法也比较负面。
总归会有我们看不惯的人,因为上帝不是为我们创造的别人,究竟要如何跟别人打交道成为我们能否工作顺利的一个大问题。工作当中,我们要预设别人是出于常态而不是激发态的,也就是说,先假设他们是自私的,贪婪的,会推卸责任的,会偷懒的,然后看要如何和这样的一群人打交道。举个例子,上班上到无聊的时候上个网上上QQ是常态,很多领导会三令五申要求上班的时候不能上网,不能QQ聊天,其实,这是猫抓老鼠的游戏,而且70年代以后出生的领导,自己大概也往往做不到。其实我也是不赞成QQ聊天的,因为你刚刚工作到一半,QQ响了,聊了几句回来工作,嗯我刚才想到哪里来着?刚刚没干几分钟,QQ又响了,如此重复,本来一个小时能干完的干了一个半小时。但是单纯地禁止上网聊QQ,而不去解决为什么他会有时间聊QQ,员工自然会去找个其他的消极怠工的办法,比如“连连看”,员工也会把这种禁令当作形式主义。所以不如不要下这样的规定,而是给他一定的时间,一定的任务量,当然要有一些挑战,如果能够高质量完成,他就是聊聊QQ我也不管(当然绝不鼓励),如果不能,就能就事论事地谈谈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或许是QQ的问题,或许不是。抓住QQ不放,不见得抓住了问题,也不见得能让员工心服口服。
大约有60%的人跟自己的直接上司搞不好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期望很高,觉得自己才高八斗的人事更甚。我们还是首先要假设对方是常态的,有了功劳他上,有了责任你扛,有的时候他把领导当奴隶主,觉得可以对你呼来喝去,有的时候他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却打压你的方法……如果我们以激发态来要求自己的直接领导,后果可想而知,巨大的落差带来巨大的失落感,觉得这公司真糟糕,怎么会让这么个烂人做领导?巨大到原来可能他只有20分坏而在我们的强大失落和愤懑中感觉有 80分。如果你原来就预计他有40分坏,结果他只有20分坏,反而你会觉得这份工作还不错,没你预期的那么糟糕。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工作中心态上会好很多。
如果你都已经知道他会抢功劳,推责任,拍老板马屁,那么你还想不出办法来避免这些事情么?事先还是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的,就像你明明知道马路上会有人抢你,你还被他抢到,这就是你的问题了。这是这样做的第二个好处,准备最坏的结果,不论结果怎样,都是惊喜。这点上我不想多谈,因为真正发生直接上司无可救药的情况大约只有很少的比例,之所以人们都这样觉得,是因为人们自己也处于常态,我不想教唆人用非常的手段来搞掉自己的直接领导。你大约还是要想办法去适应他,而不是搞掉他。对于直接领导其实你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就是把他推上去,他坐了更高的位置你的位置自然就上去了,还有一种选择是干掉他,你做他的位置。成功的人大多都是选择前一种做法。
有很多时候如果你选择了一样东西,也就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很多其他的东西,你选择事业的发达,那么你就没有选择跟谁做朋友喜欢谁不喜欢谁的权利了,你的客户你喜欢也得喜欢,不喜欢也得喜欢,你基本上没有选择的权利,你非要张扬个性,要么你还是不要选择事业发达,要么等你有资本了再说。这不是对错的问题,是成本的问题。成功永远是有成本的,一年挣一百万和一百年挣一百万,前者叫作成功,后者叫做普通。你的时间有限,只有15-20年时间,而建立一个人的交情却要花掉好几年的时间,好吧你算算在你干掉你的直接领导之前你要花多少时间和他相处,干掉之后你要花多少时前再建立一个同样的人脉?你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做无用功?接受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往往比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的成本低得很多。从历史上看,成功者无一不是懂得权衡的精明商人,而完美主义者,只能当当艺术家或者在一个宽容的老板的羽翼之下发展。唐太宗每次听完魏征的话总是要出去散步,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怕我一怒之下把魏征给杀了。”魏征,若不是在唐太宗手下,不知死了多少回了。
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耐不住寂寞,纷繁杂乱之中一不小心就迷失了方向。由于信息的发达,如今社会的诱惑比原来多了很多,原来的社会没有那么多诱惑,立个长志比较容易,而如今的浮躁社会要让人安心追求一样东西,不受外界干扰,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全然不接受诱惑估计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即使能够做到,那种像苦行僧一样的日子,也决不是我所倡导的。让每个人去拒绝诱惑就像让青少年不要早恋一样,我倒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一两年的时间去尝试诱惑,尝试过了,心也就要定了。应该会有个别人甚至发现,其实这次尝试走对方向了。基本上20多岁的时候,你只要没有生看不起的大病,没有坐牢,没有欠下还不起的巨债,就没有什么太了不起的问题。
除掉专业的科研和技术人员,我们的工作不会需要那么多的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层面的事情,基本上在2-3年之内就解决了,大部分行业的人2-3年就会成为一个熟手,那剩下的20多年职业生涯要做什么?不停换工作么?其实到复赛的层面,人和人的差别就在做选择的能力,选对人,选对事,选对方法,选对立场,选对时间地点……对于没有经验的人这种选择像赌博押宝一样听天由命看手气,而有经验的人靠长期积累和练习能够摸到一些正确的方法。当一个人成为行业里的熟手,选择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选择一个手下,选择做什么产品,选择营销手段,选择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效率和质量……作出选择并且权衡利弊,这个时候,不知不觉中,比赛才刚刚开始。
变成熟手以后,大多数人面临一个选择,究竟要不要做管理?正常的公司会给熟手管人的机会,以期能够负担起更多的事情。虽然管人一般代表职务的提升,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管理。
管人并不见的是件快乐的事情,首先是自己的个性适不适合,要管人就没有朋友(不是你朋友的人就会不服气),要管人就要被别人提高要求(领导自然应该更如何如何),要管人就要被别人怀疑(没好处谁做领导啊,做领导肯定占大便宜了),要管人就要知道很多事情(其实知道太多事情并不是件快乐的事情,越是在权力核心的人,知道得越多,比方说你不小心知道了你很爱护的一个下属在另外一个主管面前说你的坏话,或许他也只是逢场作戏,但你心里会平衡么)……如果不能承受这些,最好还是不要做管理,赚钱的办法很多,成就名声的方法也很多,不见得一定要做管理。
其次是自己是不是个好的老师?自己会做和教会别人做是两码事,最好的教练不见得是最好的运动员,最好的运动员也不见得能成为好教练。从更高的层面来说,不会教人不见得不能做好管理,因为会用人更重要。但是在刚刚开始做管理的阶段,公司总是希望能够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给你管的人却多半还是半生不熟的菜鸟,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教人的本事,公司很容易会怀疑你的管理能力。
我以前有个同事,每年年初的时候都会有20多个人的一个队伍,而到年底的时候每次都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我既不觉得他缺乏业务能力,又不觉得他缺乏教人的能力,事实上他忽悠人的能力很强。但作为管理者需要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人为什么要跟着我?”如果你找不到一个过硬的理由,那么人都跑掉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人不是生来被人管的,他们愿意跟随一个领导,必然有一个原因,或者跟着这个领导能学到东西,或者在这个领导手下做事很顺心,或者跟着这个领导能比跟着别人做得更多更好,或者跟着这个领导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如果你一样也给不了别人,别人干嘛要跟你?如果你想做管理,那你打算给跟着你的人一些什么呢?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是有道理的,往往公司换了一个主要干部以后就会换一批人,这个人往往会用自己的人换掉老人,一方面有巩固自己地位的目的,另一方面,用自己的人省掉了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能够更快上手。那么,有了几年工作经验以后,你是要做换掉别人的人,还是被别人换掉的人,甚至是那个带来自己人马的人?
如果你要做管理,就做那个带来自己人马的人,每个能干的管理者必定有一群能干的手下,我不相信一个人能够自己单打独斗空降到一个地方然后很快取得成绩。不要过分迷信自己的技巧,以前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靠积累,而不是靠技巧,在一个环境或者一个职务能够做得好的人,到了另一个环境另一个职务,不一定能做好。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得到提升以后,热衷于把自己的手下也提升起来,重新带一群新人,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如果你打算做管理,那么积累一批愿意跟随自己做事业的人是很有必要的,长期合作的伙伴,即使能力不是最强,但是配合度,默契程度,往往是最好的。不过,别人为什么要跟随你?这个问题,是必须思考的。
如果你不打算做管理,大概也要选择个可以跟随的人,除非你是个能够做到财务自由的人,如果工作还是你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是没法避免的选择。否则换了个老板你的职务就不保,其实是一件很不保险的事较有发展,比较可以跟随的领导。他总是会帮你想到出路的,因为他的出路也需要自己的人。不过,他为什么要罩你?这个问题也是必须思考的,同情,是最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