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国大业》到《风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3:07
大约10几年前,有一部电影叫《开国大典》,讲毛万岁的登基大典。电影中,蒋介石一出场就满脸悲情,音乐哀婉,毛万岁一出场,就喜气洋洋,音乐欢快。在电影这种东西完全官方化的体制下,这种歌功颂德的行为是政治献媚的上进表现,就好比新闻联播上冠冕堂皇的假话,再多也不嫌多。所以也就会有热剩饭的《建国大业》。
开国也罢,建国也罢,意思是以前我们没有国家。而实际上有,中华民国。真实历史中,毛和他的武装分子只是颠覆了政府而已。在《建国大业》中,大量的镜头是毛派对李济深、张澜、宋庆龄、冯玉祥等所谓民主派政客的拉拢。在《共同纲领》中,毛和他的党似乎只控制政府的一半权力。与其说是共党的胜利,还不如说是民主的胜利。当腐败专制拒绝改正和流动时,历史会强制其改正和流动,这是规律。
毛和他的党利用执政的国民党的无能腐败专制等弊端,依靠对中间派和正直知识分子的拉拢,赢得了对这个国家的执政权,但仍处于其他民主党派的监督之下,就如同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同样被这些中间政客监督臧否一样。
《共同纲领》为中国描绘了一幅正义公平的前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士农工商,劳有所得,公正文明。可惜,那只是一出戏,只是狗肉店门口挂着的羊头。随后的土改将无数农村精英迫害清除,镇反运动将所有前政府的公务员军人流放,土地、企业、财产等等均被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强行霸占……
反右针对民间和民主,文革针对体制内,一轮轮的人肉大清洗过后,残存的还有几人?龙云怎么死的?章伯钧怎么死的?彭德怀怎么死的?贺龙怎么死的?刘少奇怎么死的?……斯大林说过,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而胜利者是不受批判的。
最近看过一部不错的电影《罪恶之城》,布鲁斯威利斯演的。片中,邪恶的政治领袖说:“权力不是来自手枪或警徽,权力来自于谎言,扯个弥天大谎,全世界都会随你起舞。只要人们相信了你,你就控制了他们。”这个电影还有一句话让人难忘:“有时候,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永远知道真相就好。”
一般电影最后都会用字幕交代主要人物的结局,而《建国大业》却无法也不敢这样做,《梅兰芳》同样也没有这种说明。中国电影就如同中国红光满面的太监一样,总是少那么一点,最重要的一点。
《建国大业》中,蒋介石说:惩治腐败要亡党,不惩治要亡国。这话似乎是胡影帝要说的。国是不会亡的,因为国不是蒋介石一人的,国是所有中国人的,而党是一小撮人的……亡的只是人,国是永远的。
《建国大业》是用喜剧的方式在演绎一部民族悲剧。当前政府试图用偷偷摸摸的暗杀来维持稳定时,新政府直接采用了光天化日明火执仗的全民大屠杀。闻一多像一只拂晓的公鸡,为鸣而死,而后来的知识分子却被集体阉割,变成了傻鸡和肉鸡。或许,这部电影叫做《一个国家的分裂》更为合适,让我们看看这个国家的芸芸众生是如何为两个人的权力之争付出生命和尊严……
范伟为了让大人物吃上一顿美味的早餐不惜献上自己的生命,这让我想起易牙为了满足齐桓公的胃口而烹了自己的儿子。2000多年后,中国人的人格仍低贱如此。
这或许可以从电影《集结号》和《斗牛》中得到细节放大:中国不过是一群流氓土匪野心家冒险家的斗殴场,中国农民就是他们的猎物、食物、炮灰、掩体和祭品。
独夫民贼——比起那个基督徒独裁者蒋介石来,满脑子皇帝梦的毛万岁更加崇拜暴力,也更加邪恶和暴戾。民国38年之后,中国不仅国土分裂,而且也精神分裂。用民众鲜血染红的中国陷入了全民癫痫的灾难,沦为世界的笑柄。
60年后的今天,当《建国大业》携八国联军的明星阵容和官方高大正确的形象横扫中国人的眼球时,北京正是彩排前的一片风声鹤唳。
电影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呐喊中结束,明星们拿好印满毛万岁的钞票各回各自的新祖国——“中国是我们的,中国也是你们的,说到底中国还是他们的。”
《风声》是中国风格的类型片。西方有许多《杀人游戏》这样的类型片,日本的《BR猎杀》也是这种类型片。
《杀人游戏》一般是在封闭的地方按游戏规则自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获胜,操纵者扮演看客的身份。《风声》则是在封闭的地方互相栽赃陷害出卖,有一个生杀予夺的掌控者扮演着仲裁者的角色,没有看客,一切都悄悄进行。
《杀人游戏》类的电影非常多,内容大差不差,基本是在规则之内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但电影总要以人性战胜暴力为结束,即扶弱抗暴不惜自我牺牲。《风声》则以阴谋见长,强调的是阴谋,每个人都遭遇暴力威胁,这种暴力来自垄断权力的仲裁者,每个人为了苟活使尽浑身解数,撕咬出卖诬陷。而暴力的可怕在于对人性的摧残和伤害,包括人的身体和家人。
或许西方文化中比较讲求规则和平等,即使暴力也是如此。而中国文化中则多韬晦之术,以城府见长,出卖诬陷阴谋等等,这里没有规则和公平,也没有底线,只有权力和暴力,只有不择手段。当然,相对西方的开放,中国要封闭得多。
《风声》暴露了中国的不同,可以继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型片模式,就好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样。只是,一般电影前面都会注明“本片纯属虚构”之类的说明,而《风声》却没有。
以《风声》的内容和情节,我觉得放在汪时期有点勉强,倒是将电影置于毛万岁的反右或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定显得很切贴。那个时期出卖栽赃陷害诬告阴谋都是家常便饭,每个中国人都被囚禁在一个叫“单位”的集中营里……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奥威尔在《1984》中说的一句话:老大哥在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