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雜貨鋪之圖像雜繪部-吉卜力工作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10:55








原文 / 鈴木敏夫
特別感謝:lordaaa翻譯Studio Ghibli的文章

在1984年「風之谷」上映之後,不論是票房表現或影片的水準方面均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於是,在德間書店的支持下,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了。
同年,吉卜力開始製作「天空之城」,自此以後,吉卜力工作室成為一個專為宮崎駿和高 火田 勳製作動畫的工作室。
「吉卜力(GHIBLI)」這個名字事實上本意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熱風」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義大利空軍飛行員將他們的偵察機也命名為「吉卜力」。
宮崎駿是個飛行器狂,當然也知道這件事,於是決定用「吉卜力」作為他們工作室的名字。而在這個名字的背後,還有一層含意,也就是希望這個工作室能在日本動畫界掀起一陣旋風!!
吉卜力工作室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團體,不論在日本國內或是國際間都是一樣。因為吉卜力工作室原則上只製作由原著改編,劇場放映用的動畫。由於製作劇場版的動畫必須冒相當大的票房風險,所以一般的工作室通常都以製作TV版動畫為主,雖然偶爾會製作一些劇場動畫,但是大多數也是由著名的TV版動畫改編而成的。
(這裡還有提到,日本平均每週製作超過40部的新TV版動畫!!真驚人!!)接下來談到吉卜力的歷史。
30年前,名叫宮崎駿和高 火田 勳的兩個年輕人相遇了。那時他們一起在一個叫「東映動畫」的工作室裡工作。這個工作室原本也是只製作電影動畫的,但是在時代潮流的影響之下,他們無可選擇地還是做了一部TV的動畫「阿爾卑斯的少女海蒂(台譯:小天使)」,於1974年播出,由宮崎駿製作,高 火田 勳導演。這部卡通在全世界都廣受歡迎。
然而,在製作這部卡通的同時,宮崎駿和高 火田 勳逐漸領悟到,透過電視版這種製作時間和成本都大受限制的動畫形式,是沒有辦法達到表現他們心中真正追求的境界的。他們所追求的,是純綷而高品質的動畫,是能真正深入人心,刻畫人們生命中喜悅與悲傷的動畫。這一股信念,正是他們在「風之谷」成功之後,毅然成立「吉卜力」工作室的根本動機。他們的理想,是將全副精力都灌注在他們的每一部作品之中,絕不犧牲品質向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妥協。每一部作品都將由宮崎駿和高 火田 勳製作導演,一切的指示都由導演來下達,導演的決定擁有最高的優先權。吉卜力工作室這十年以來,一直都堅持著這樣的理念,而這可說是宮崎駿和高 火田 勳這兩位出類拔粹的導演和全工作室人員努力的成果。
吉卜力工作室的成員們,從來都沒想過這個工作室竟然能一直存活到現在。「我們製作一部電影,如果它成功了,就再做下一部。如果失敗了,那這個工作室就得結束生命。」吉卜力成員們當初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出發的。為了使風險減到最低,他們沒雇用半個全職的工作人員。在製作一部影片的時候,他們大約會召募70個左右的人員組成小組,當電影完工之後,小組即自動解散。他們工作的地方,就只有位於東京市郊一間房子中的一層樓而已,而且還是租來的。一切的管理決策都由高 火田 勳一手包辦,在他的良好經營之下,吉卜力工作室才得已順利地完成「天空之城」的製作,並在1986年上映,成功地吸引了775,000位觀眾到電影院觀賞,同時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吉卜力工作室接下來的兩部電影是「龍貓」和「螢火蟲之墓」,負責導演的分別是宮崎駿和高 火田 勳。當時兩部電影的製作時同時進行的,整個製作過程簡直是一片混亂。而令人驚嘆的是,即使是同時製作兩部電影,品質卻絲毫沒有降低的跡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吉卜力做到了,他們的政策方針是將製作良好的影片擺在第一位,公司的經營和成長則是其次。這就是吉卜力和其他的工作室不同的地方。如果沒有這樣的政策,想製作這兩部電影根本是不可能的。
談到吉卜力工作室的歷史時,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到的,他就是德間康快,吉卜力的總裁。同時,他也是德間書店的總裁,除了負責發行業務之外,他也參與了一些公司發展及其他的事務。另外,他也擁有一個名叫Daiei的影片工作室,此工作室一向以製作大導演溝口健二的影片聞名。
德間康快很少來吉卜力的工作室,因為他原則上希望吉卜力工作室能自由地發展,自由地做決定。但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他總是站在第一線幫忙。當初將宮崎駿的漫畫風之谷搬上螢幕,正是出自他的決定,同時,吉卜力工作室也是由他一手創建的。
要將「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電影付諸發行上映,吉卜力工作室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因為這兩部電影和他們的之前的幾部電影相較,顯得相當的「沈悶」(原文是用quiet)。當時,德間康快自己不惜風塵僕僕地游走於發行片商之間,為這兩部片拼命地爭取發行上映的機會。最後在他的努力之下,終於說服了片商。如果缺少了他的任何一點努力奉獻,吉卜力工作室現在早已不在了。
「龍貓」和「螢火蟲之墓」的票房表現並不如預期,這可能是由於錯過了上映時間的關係,也就是說,這兩部片並沒能在暑假這個電影旺季上映。不過,它們超卓的品質卻獲得了各界一致的讚賞。那一年,「龍貓」幾乎包辦了日本所有的電影大獎,甚至還包括了最佳攝影獎。而「螢火蟲之墓」則被盛讚為「真正的藝術」。藉著這兩部片,吉卜力工作室在日本電影界打響了極大的名氣。另外,「龍貓」也為吉卜力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龍貓布娃娃竟然大受歡迎。為什麼說是「意想不到」呢?因為龍貓布偶的上市距離影片上映差不多已有兩年之久了,而且他們創造龍貓當初也並不是為了想促進票房。事實上,是有一家布偶製造商看上了龍貓,覺得龍貓這個「人物」不做成布偶實在太可惜了,於是極力央求吉卜力工作室讓他製作布偶。
總而言之,感謝龍貓產品的銷售成果,吉卜力工作室才能夠慢慢地補回製作費造成的大筆赤字。龍貓被來還被吉卜力當成工作室的標誌。目前吉卜力正在計畫成立一個專門負責銷售電影角色週邊商品的部門。當然,吉卜力的方針仍是以製作電影為第一優先,周邊商品的收益只是一個額外的成果而已。吉卜力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為了考慮周邊商品的價值,而改變影片的任何一個部份。

嗯,我們再回來談談吉卜力的歷史。
第一部為吉卜力創下極佳票房的電影,是1989年由宮崎駿導演的「魔女宅急便」。「魔女宅急便」吸引了大約264,000,000名的觀眾,同時,它也成為日本全年度最賣座的電影。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收益及票房,超過了所有吉卜力工作室之前所作的每一部電影。然而,在這次大成功的背後,吉卜力遇上了另一個問題:吉卜力倒底該怎麼運作比較好呢?尤其是在僱傭關係、工作人員的召募和工作室的發展方面,更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日本的動畫電影界,一般都是按照所畫的張數來計算員工的薪資,這也是吉卜力給付它的員工薪資的計算方法。然而,「魔女宅急便」的工作小組所得到的薪水卻嚴重偏低,差不多只有日本平均薪資的一半。於是,宮崎駿做了兩個建議:
1. 改用全職的僱傭制度以及固定的薪資系統,將工作小組的薪資加倍。
2. 固定規律地召募新員工,並且加強訓練制度。
雖然吉卜力工作室的經濟狀況現在有了改善,但是當時全日本的動畫界卻是處在低迷狀況。因此,想在這樣的環境下仍能維持製作的水準,宮崎駿認為吉卜力需要一個固定的工作總部,用來建立堅固的組織系統、實現全職員工制度的理想、同時實行工作人員的訓練和擴增的計劃。所以可以說,吉卜力的管理經營策略有了很大的轉變,自此之後,吉卜力進入了第二個時期。
(底下一段是作者在敘述自己加入吉卜力的經過,我想大概不用翻了....^_^)
繼「魔女宅急便」之後,吉卜力的下一部作品是「兒時點點滴滴」,導演是高 火田 勳(原文寫宮崎駿,應該是寫錯了)。在這部電影製作工作進行的同時,1990年的十一月,全職制度實施了,而且吉卜力也開始推行動畫訓練的課程,每年固定招收新員工的制度也實現了。
「兒時點點滴滴」這部電影在1991年公開上映,也創下了極佳的票房。和「魔女宅急便」一樣,它也成為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不過,最讓我們高興的是,宮崎駿的兩個建議全都實現了:加倍的薪水和固定招收新員工。但,這兩個方案付諸實行的同時,也產生另一個新的問題:影片製作成本的大幅提高。這是吉卜力早已預料到的結果,既然動畫製作的成本有80%是來自人力,那麼薪水提高兩倍的結果當然會造成成本大為提高。
所以在這個時期,吉卜力的新政策是--在廣告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並希望藉此來提升票房。如果製作成本的增加是無法避免的話,那唯一的解決之道,就只有利用策略性的手段來提高票房一途了。吉卜力工作室之前並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只不過是在「兒時點點滴滴」之後,他們才真正想到要在廣告方面下功夫。
大約就在那個時候,吉卜力的總執行長(反正就是一個很大的職位就是了)指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3Hs」狀況。「3Hs」就是指「High Cost」、「High Return」和「High Return」。要製作最高品質的電影,就必須投注很高的製作成本,同時雖然這樣做會有很高的風險,但是得到報酬收益卻是很大的。這大概就是「3Hs」的意義。從這之後到現在已經過了4年,吉卜力仍然維持著這樣的原則。不過,雖然報酬收益很高,卻全部又投注在下一部電影的製作上面了,所以吉卜力到現在還是窮光蛋.....^_^。
僱用全職員工的意義,就是吉卜力必須每個月給付員工薪水。吉卜力對這個情況的應變方法,是維持一種不斷工作的狀態,也就是不斷地製作新的電影,現在這已成了吉卜力的宿命了。所以,吉卜力工作室不得不開始「紅豬」的製作,而當時「兒時點點滴滴」的製作還尚未完工呢!吉卜力第一次遇上這種兩部電影製作時間重疊的情況,當時「兒時點點滴滴」正在接近完工、最忙碌的階段。在這種非常時節,吉卜力根本不可能撥出員工來製作「紅豬」。結果呢,在紅豬製作剛開始的時候,可憐的宮崎駿竟然必須自己單槍匹馬地工作。當然,宮崎駿很不高興,「什麼?你是說我必須自己一個人包辦製作、導演和所有的助手角色?...」
雖然他苦苦哀求(^_^,原文不是這樣的....),但是殘酷的吉卜力仍然.......

呵....第四篇沒有在講什麼,小弟我也不想逐字翻譯了(應該不會被打吧^_^)大概說一下內容就好了。
宮崎駿在接下了紅豬的工作之後,不知是為了消解壓力還是什麼的,提出了一個建議:「嘿!我們來蓋一座新的工作室吧!」這就是宮崎駿一貫的方式:當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就製造一個更大的問題作為解決的方法!!不過宮崎駿的理由倒是很充分:「如果吉卜力想吸引最好的人才,一間租來的辦公室未免太寒酸了吧!」所以啦,吉卜力工作室的新家終於開始興建啦!(中間還經過了一段感人的小故事,不過小弟看不太懂,呵呵....^_^)
那一年的宮崎駿真是個天才,在製作「紅豬」的同時,他也一個人畫好了新工作室的藍圖,親自和建造商接洽,要求工作室完成時能儘量接近他理想的樣子。一年之後,「紅豬」和新的工作室幾乎同時完成。「紅豬」一上映,吉卜力就高高興興地搬到新家去啦!!
新的工作室一共有三層樓,整座建築物最特別的地方大概是休息室了。雖然吉卜力裡的女性員工只有男性的一半,但是女生的休息室卻比男生大了兩倍,而且設備也比較好。可能這是我們偉大的建築師宮崎駿,在表現他對女性主義的支持吧!!另外,新工作室的綠地也非常多,而停車的空間被宮崎駿刻意弄得比較小了......呵
回到主題。1992年的夏天,「紅豬」上映了,又成為年度票房最佳的電影,甚至連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虎克船長」和迪士尼的「美女與野獸」都不是對手。

嗯,底下是第五篇的內容。小弟第一段看不太懂,可能要請各位大大幫忙一下了翻錯的地方請不吝指正
1993年,吉卜力購進了兩部大型的電腦化攝影機,同時也設立了吉卜力渴望已久的攝影部門。新增了這個部門之後,吉卜力終於成長為一個具備動畫部門、美術部門、tracing/painting(怎麼翻啊??)部門,及攝影部門的工作室了。這和日本動畫工業界的發展方向完全相反,日本動畫界一般是強調分工要極度精細的。而吉卜力採用相反發展方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大家在一個屋簷下,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樣對達到高品質工作是很重要的。
1993年,吉卜力製作了他們的第一部TV動畫,「海潮之聲」。負責導演的是望月智充,時年34歲。他是第一位除了宮崎駿和高 火田 勳以外,和吉卜力合作執導影片的導演。這部影片的製作群都非常年輕,大部份由20多歲到30多歲的人組成。他們的工作信條是「快速、便宜而又有品質的製片」。
這部70分鐘長的電視特別節目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但是在預算及製作時間方面,卻超出了計畫中所預期的。所以,電視是吉卜力未來仍需發展的領域。
1994年由高 火田 勳所導演的「平成狸合戰」(Pon Poco,不知有沒有翻錯)也成為年度日本國產片的第一名。在這部動畫中,大部份的動畫部份都是由「兒時點點滴滴」之後新加入吉卜力、在吉卜力成熟的年輕成員完成的,而他們也為「平成狸合戰」這部影片下了非常大的努力。在「平成狸合戰」中,吉卜力第一次使用電腦作畫(CG)。雖然只有3個cut有使用CG,但以後只要有需要,他們會用得更多。
吉卜力現在總共有99個成員了:動畫46,tracing/painting 8,美術12,攝影4,導演及製作12,出版及行銷5,管理12。就如這些數字所顯示的,吉卜力大部份的工作成員都是負責動畫部份的。全體工作成員的平均年齡是29歲。
前面有提過,吉卜力的影片製作費可能會比其他的工作室來得高。但是從吉卜力的組織架構來看,大部份的經費都花在影片上面了。這就是吉卜力特別的地方。吉卜力之所以能夠這樣做,就是因為他們和其他的公司比起來,花在支撐各個部門的費用要少太多了。
在宮崎駿的哲學中,他認為日本應該自己來創造他們想讓日本小孩看的東西。所以,遵循宮崎駿哲學的吉卜力,從未向海外其他國家的工作室請求任何的援助。

呼....小弟終於功成圓滿,現在該引退江湖了......:)
我們現在來談談吉卜力在國外的活動吧!!
到現在為止,吉卜力的作品主要僅限於在亞洲地區發行,也就是香港和台灣兩地。大約在兩年前,這樣的情形漸漸有了改變。首先是「龍貓」在美國的上映。很快地福斯公司取得了發行「龍貓」家用錄影帶的版權,並且銷售量達到560,000捲。在美國的電影界,日本片能有這樣的成績是很驚人的。另外,「平成狸合戰」還被選為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呢!
大家可能也知道,在法國「紅豬」曾在六十多個戲院上映,負責配波哥的是一位著名的演員尚雷諾Jane Reno。事實上,宮崎駿本人恰好是Jane Reno的影迷,他非常喜歡Jane Reno在「碧海藍天Gran Bleu(Great Blue)」這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安索Enzo。所以啦,宮崎駿對尚雷諾Jane Reno能在紅豬中參加出當然是非常高興的。
吉卜力希望在未來能將作品推廣到歐洲和北美,只要是有建設性且合理的提案,他們都會很高興地採納。身為動畫的創作師,能讓更多的觀眾欣賞自己創作的影片,並給大家帶來快樂,吉卜力會很高興的,不管觀眾的種族或國籍為何都是一樣。但是為了要將作品在國外發行,吉卜力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他們所收到的很多提案,都是只希望將影片錄成家用錄影帶,或是只想在電視上放映而已。但吉卜力卻希望他們的電影能以在戲院上映為優先,必竟電影本來就是為了在電影院放映而製作的。
當然,吉卜力絕不允許任何人修改他們的作品。然而很不幸的,由於他們經驗和思慮的不足,在「風之谷」製作的時候,有人將它改成較短的版本,然後以「Warriors of the Wind」的名字在美國及其他地區上映。假如大家曾經看過這個版本,吉卜力建議您就當做沒看過吧!
有一點是仍需強調的,吉卜力從未(今後也是一樣)為了市場的考量,而製作一部適合多國市場的影片。吉卜力將會維持一貫的風格,單純只為日本的觀眾製作影片。如果情況允許的話,他們才會朝其他的國家發展。

在1995年夏天上映的「心之谷」中,吉卜力嘗試了一個新的製作群組合。宮崎駿負責製作、編劇、繪分鏡表(continuity??小弟不知是什麼,博英社的VCD上寫原畫,可是記得以前問過其他網友說是分鏡表),而曾在「螢火蟲之墓」、「魔女宅急便」及「兒時點點滴滴」中擔任動畫導演的近藤喜文,則出馬挑戰導演一職。此外,吉卜力也試著在影片中的各個部份加入了最近的數位技術。在「心之谷」完成之後,吉卜力開始著手製作他們的第十一部影片,「魔法公主」,此片將在1997年上映。這部由宮崎駿執導的電影將會應用非常多的電腦科技,這是吉卜力的一大挑戰。為了應付這個新的挑戰,吉卜力設立了一個專門的CG小組,也購置了一切CG所需的設備。同時,他們也邀請了一位Nippon
Television Network的CG導演加入「魔法公主」製作小組,這位導演以前也曾在「平成狸合戰」中參加製作。
光是影片製作的第一年,吉卜力就在更新系統上投資了一億日元。在「心之谷」中表現優秀的電腦技術將會在「魔法公主」中大量地使用。電腦技術將會使原來只有2D的平面影像變得更加有深度(景深吧....)。
在1995年的四月,吉卜力創立了一座「東小金井動畫學院」(小金井是吉卜力所在的一座市鎮),希望能挖掘出並培養更多像近藤這樣的新導演人才。學校的校長是高 火田 勳。(不知為何,突然想到江田島平八.......呵)沒人能保證吉卜力工作室能繼續像這樣順利地發展下去。吉卜力從來沒有忘記,每一部電影對他們來說都是個新的挑戰。持續地在品質、技術及人才培育方面不斷創新,這就是吉卜力工作室存在的理由。
譯者感言:願台灣也能有第二個吉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