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都当官不是社会合理分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59:53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招考仍然“高烧不退”,104万的报名者争抢1.5万个工作岗位,成功者如同中彩票一样困难。“千里挑一”、“数千挑一”录取现实说明,一批优秀人才甚至具有专业特长的精英人士又将被政府吸纳。这对于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素质,提升政务工作水平是有益处,但从全社会层面掐尖遴选,将各种各样社会精英人才选进“衙门”从事政务,却也不是理想化的社会分工。物尽其才,人尽其用,精英们绝不是为做官而生,还应有其他的社会使命。
为什么人们对公务员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公务员工作稳定、工资不菲、医有保障、老有所养,再加上风光体面的社会地位和隐性的福利补偿,这些都成为人们争着“为人民服务”的诱因。但反观众多企业,境遇却是两重天地,尤其是多数中小企业,缘于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很少得到社会精英们垂青。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企业动辄减薪裁员,与公务员的工作稳定和薪酬丰厚更是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国考”炙手可热,也就不足为奇了。资料显示,报考国家公务员人数逐年看涨,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仅为8.7万,此后这一数字逐年飙升,去年为77.5万,今年则突破了百万大关。
社会化的公务员热,正是让人忧虑的。诚然,政府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的需求,但是当众多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优秀专业人才通过这道门槛,变身为公务员,参与坐机关、写材料、下通知、跑腿办事等这些相对简单的一般政务工作时,这是不是一种人才浪费呢?让顶尖人才从事一个大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所学特长发挥不出来的同时,也抹煞了其经过多年教育而获得的社会创造力。高昂的教育成本换来的是才不尽用,从社会功用角度说,这是种损毁。一方面科研院所或者企业急需专业人才的补充创新,另一方面,优厚的公务员待遇现实地瓦解了这种人才应有的贡献价值。
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前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期,急需一大批专业人才的革新创业、勇于创新,但“国考”热却让我们焦虑的看到一批批有专业特长、有创造能力的人混迹于仕途,消磨于机关。这显然不利于各领域专业研究水平的提高,长远看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清华大学校友曾昭奋在回母校参加校庆时,看到一群五六十年代毕业的校友,流连细语于校内王国维先生纪念碑左右,结果发现“在碑前瞻仰徘徊、拍照留念的中年人中,有好几位是市长副市长、部长副部长,也许是级别更高的高级干部,却不大见到学术界中的名家和大师”。他不由地感叹:“四十多年来清华大学出了很多大官,但是不出大学问家、大艺术家。”而已故的大师钱学森留有遗愿,“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如今看到蜂拥而上的“国考”热,疑问再次铅压心头。
政府提供的是公共服务,而这种服务是以消耗社会资源为代价的。人人都想安逸的消耗,都不想去艰苦的创造,这种择业观往往导致懒惰型社会的形成,挫伤众多社会创新因子的积极性。应当说,以牺牲某些社会创造力为代价,吸引各种各样的社会精英进入公务员序列,打破了合理的社会分工生态,势必会加重社会结构不均衡性。
政府需要精英,社会更需要精英。我们需要高素质的政务服务,也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创造力来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所以,从个人择业观来看,成为公务员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从整个社会层面看,从政过热却不是人尽其用的最佳选择,尤其从社会创造力层面看,热考公务员绝非社会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