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提问的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3:23
时间: 2008-12-17 16:06:41 |[<<][>>]
浅谈记者提问的技巧
桐梓县广播电视台  曾学强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让对方开口。记者提问技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采访方案、报道意图能否顺利实现。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开掘新闻事实的价值,使其报道的思想观点得以具体化、深刻化。因此,提高记者提问的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
然而,在我们的工作实践当中,一些记者提问不讲究技巧,我归纳为以下几种:
1、提出的问题目的不明确、没有突出重点。这样的提问多数表现出一种“大而全”的特点。例如:一记者问:“××领导,请你谈一下我县今年的财政收入情况”,“ ××,请问蔬菜种植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某某,请你谈一下对我们这个地方的印象”等。这样的提问只会得到同样“大而全”的回答,甚至是毫无条理的回答。忽略了被采访对象的感受。
2、提问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例如:“××,你与对手相比,优势很明显,主要有哪些?”、“贵企业的做法一定会成功,目标是什么?”此类提问带有记者的主观意识,诱导被采访对象回答片面的问题,其真实性值得怀疑,而且及易给观众带来反感。
3、陈述式的提问。这样的提问往往是生怕对方不了解事情的背景或不清楚自己的提问,在提问时用大量的时间和语言去陈述,拐弯抹角兜圈子、拖泥带水,结果浪费了采访的时间。甚至连问题都作了解答,那提问还存在什么意义。
4、还有一种我称之为蹩脚的提问。这类提问往往是因为记者准备不充分,对自己要报道的事情了解太少,提的问题跑题。例如:某记者在一个企业开工仪式上去问一个学文科的领导,“××领导,请问即将动工的×企业有哪些技术特点”,得到的结果往往是领导哑然,尴尬回避。这样的提问除了会暴露自己的无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对方对回答失去兴趣,随便敷衍几句,拒绝透露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得采访失败。
以上几种缺乏技巧的提问,在我们的工作实践当中,经常都会出现,这就暴露出了我们的记者当中,特别是基层记者当中,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浅谈一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将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 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在于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具体事实及材料和观点,因此其提问切忌笼统抽象。因为面对笼统抽象的问题,采访对象往往不知从何谈起,只好应付其事,很难深入下去。因为在采访的过程当中,记者的提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即你如何提问,人家就会如何作答,提问不当则自然影响到回答问题的质量。例如:“××领导,今年的财政收入中,哪一个税种占据主导地位”、“××,种植蔬菜农民一年能挣多少钱”。 这些问题很具体,针对性强,采访对象感到有话可说,也乐意作答。
2、提问时切忌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应当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使用正当的提问来诱导对方说出事情的实际情况。因为被采访对象是有自己的主张的,不管回答的情况如何,都是对方自己的意愿,具有真实性。例如:“××,你与对手相比,谁更具有优势?”、“贵企业采取这样的做法,目标是什么?”。这样的提问就去除了记者本人的主观意愿,使采访对象也能从实际出发,而不会因记者的诱导而故意说出对自己有利的话来,从而得到更加真实的答案。
3、提问尽量做到简捷明了,关键在于要提被采访对象能回答的问题,记者在采访时要努力从采访对象身上去寻求独特之处,从提问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提出采访对象能作回答的问题。在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时,记者应当灵活运用提问技巧,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深度和内容的问题,避免采访的对象对记者的提问一知半解,并适当的诱导对方说出你想要得到的信息。
4、对于重大题材的采访,记者应当事前做好足够的功课,对即将采访的事件和人物作适当的了解,这样才能有问题可问,才能很好地驾御所要采访报道的题材。避免选错采访对象或者问错问题的事情发生。
记者除了应当是一名思维敏捷的提问高手之外,还应当是一名善于交际的高手。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很多是第一次接触。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怎样使得采访对象对自己这个陌生人开口说出心里话,这是每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几乎都会遇上的问题。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不要急于提问,而是先努力同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将提问融入到交谈之中。人都是乐于交谈的,因为与人谈话往往表现出是对采访对象的一种尊重。有的人沉默寡言,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说话,而是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一问一答”式的采访,记者居高临下,采访对象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然没有回答问题的热情。因此,记者在作提问时切忌只顾自己发问,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而应该是与采访对象作交谈,乐意倾听其谈话,消除其对于媒体的戒备心理,将提问融入到谈话的过程之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样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