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巴马医改受挫谈中国医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2:41
■幸福感指数黯然失色
【byb.cn  上医治未病】 国庆放假这几天,除了浏览各大网站有关国庆阅兵的报道,再就是被赵本山突发脑溢血住院的新闻吸引,连续写了两篇文章,反响极其强烈。其实,两方面并不相干的新闻,让我产生了诸多的联想。无论从事实上,还是感觉上,我们都在感受到国家的强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我们的幸福感指数却在下降,而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疾病。

奥巴马医改受挫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那什么是幸福感指数呢?英文名称:Happiness Index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它包括了三个方面:①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②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③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现在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所以近年来,人们也普遍认为:幸福指数,是体现老百姓幸福感的“无须调查统计的”反应:是挂在人民群众脸上“指数”。
但是,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是,国人心里或多或少的有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幸福感指数在下降,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沉重的医疗费开支。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家庭、身边、周围的人,有完全身心健康的人吗?我想基本没有。我自己家的亲戚,一个妈因癌症晚期在医院住着,已经无法进食,就是靠输营养液维持,一个月自费的费用加在一起有10万;一个妈因帕金森晚期,喉管已经切开在医院住着,自费要8万。还好,这两家还有点家底,还能耗的起,毕竟孩子事业有成,老母养育了一辈子,无论如何,砸锅卖铁也要让母亲多活一天是一天,但是,这无疑是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病人没有生活质量,但又有强烈的求生愿望;另一方面,孩子和老伴谁也不想让病人死,但又要承受着高额的医疗费用。
那位问了,难道他们没有医保吗?对,真的还让你说着了,一个有,一个没有。但是,无论有没有,自费每个月都要这么多钱,为什么呢?因为医生告诉你,这个药好,但是自费,不报销,作为孩子、配偶,你说是花不花这钱呢?我想,但凡是家里有过病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赵本山住院的情况,仅房费一天就要1400元,当然这对赵本山数亿的资产来说,可能是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但是,即使如此,恐怕老赵也不愿意在医院里多呆一天。赵本山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呢?
想必每一个人都希望等有一天自己病了的时候,能住进好的医院,有好的医生治疗,就像治疗赵本山那样,几天病就OK了,同时,也不需要自己花费,所有的费用全是由医保出,其实这个愿望不仅是在中国,美国人也一样,这不奥巴马正在推行他的全民医保政策,但是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支持率节节降低,面临着政治上的滑铁泸。下面我们来看看奥巴马的医改是怎么一回事,对我国的医改有什么影响和借鉴。
■奥巴马医改三大目标
奥巴马演讲阐述医改三大目标 让人人都能享医保
2009年9月10日 奥巴马再次力促推进医疗保健体系改革 9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白宫行政楼与美国护士协会代表会见时再次力促推进医疗保健体系改革,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就医保改革发表了45分钟的演讲。他认为美国医保的“现状不可接受”,并表示,他不是“第一个主张医保改革的总统,但决心成为最后一个”。

奥巴马力推医改,势在必得
目标之一:人人享受医保
奥巴马医保改革目标之一是给已有医疗保险的人提供安全感,这将通过对保险公司的严格立法实现。奥巴马表示,新的计划只会使目前的医疗保险方案更加出色。因为在新的改革方案下,保险公司因为投保人有既往病史而拒绝赔付,或因投保人生病而取消其保险计划或限制他们的保险范围均是违法行为。病人自费的额度将受到限制,因为“没有人应该因为生病而破产”。
目标之二:给无保险的人提供医保
新的医保计划要求每个人都有保险,这是权利,也是责任。对于那些没有医保的人,政府将创建一个新的保险市场,让个人和小企业能够以有竞争力的价格购买医疗保险,而且不会因为失业或换工作而失去保险。如果个人和小企业负担不起现有的最低价格保险,政府将按照所需数额提供税收抵免。这个系统将在2013年成型。
目标之三:减低美国家庭、企业和政府医疗成本上涨的速度
医保改革可能增加政府财政赤字,这是许多民众的担心,也是民主党内保守派反对改革的关键原因。 奥巴马9日为其改革计划所贴的价格标签是10年9000亿美元。他同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一议案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为政府的财政赤字再增加哪怕10美分,医保改革的绝大部分资金将来自减少现行医保体系中浪费和滥用的资金,其他费用则来自医药和保险公司的税收。奥巴马称,如果能够将医疗费用的增长每年降低1%,长期而言就可减少4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但是奥巴马的雄心勃勃的医改计划,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奥巴马医改困难重重
那么奥巴马这个良好的医改,面临着哪些困难呢?下面我们来看这一段新闻:
最近,奥巴马有点烦心。面对医改进程可能出现倒退和失败的危险,他亲自上阵,在国会两院发表了医改演说。然而,就在他演讲几天后,保守势力发动了华盛顿的示威大游行。最后两党究竟能够在什么程度上达成妥协,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医改方案,这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自从1994年克林顿夫妇的医改方案遭受惨败之后,在美国,没有哪个政客再敢轻易地将自己的政治资本押在医改这个“烫山芋”上。然而,经过十几年的疗养伤痛,加上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给整个经济带来日益沉重的压力,16%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口还在经济危机中继续增加,这都使得医改又成为近来美国的核心话题之一。
通过刺激经济计划,在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后,并在美国经济危机开始出现缓解迹象的形势下,奥巴马更加一不做二不休,试图在医改领域中大刀阔斧地乘胜推进。然而,最近美国医改的立法过程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历史是否会又一次轮回,医改是否会又一次成为民主党总统的“滑铁卢”?

你撒谎!
当奥巴马说到改革后的医疗保险将不会覆盖非法移民时,南卡罗来纳州议员乔·威尔逊突然大叫:“你撒谎!”
如何能够使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不受到明显损害,从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这是美国医改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奥巴马医改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实行全民医保,二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由于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很难不触动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这为共和党阻击奥巴马医改创造了机会。
吸取了克林顿医改失败的教训,奥巴马医改一开始便注意扩大统一战线,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争取医生、药厂、医疗保险、企业、工会和老年人组织等重要利益集团的支持。尽管这样,对于奥巴马医改的阻击战仍然在经济、政治和道德情感三个层面上展开。
①首先,医改争论的第一个层面是在经济形态上展开的。国会提出的医改方案,估计医改费用10年增加一万亿美元。共和党认为,医改费用超出了经济可行性和政府预算的可承受性。钱的来源无非是开源与节流,开源便需要增税,向谁增税便成为争论的焦点。奥巴马竞选的重要纲领之一便是不向中产阶级增税,因此医改的增税来源是高收入人群。由于医改费用的争论更多涉及到技术层面,所以一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没有引起老百姓太多的关注。
②医改争论的第二个层面是在意识形态上展开的,其聚焦点围绕着是否要建立一个政府主办的新医疗保险计划。民主党认为,只有通过政府医保与私人医疗保险竞争,才能保证实现全民医保,同时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共和党认为,尽管政府医保在老人、穷人等特殊人群领域内发挥作用,但一旦政府涉足一般人群的医保领域,将会打败私人医保,最终导致政府医保一统天下。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历来是美国两党政治中斗争的核心焦点。奥巴马政府在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推进了一系列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措施,已经引起了反对派和社会舆论对于政府势力扩张的警惕,因此在医改中政府力量的继续扩张便触及到意识形态争论的底线。鉴于此,奥巴马和民主党内部在政府医保的问题上开始出现动摇和反复,考虑是否用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的医保计划来替代。
③医改争论的第三个层面是在道德情感上展开的,其触发点便是轰动一时的“死亡判决”。在众议院通过的医改方案中有一条,要求向临终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方面的咨询,给病人提供选择姑息治疗的机会,从而使临终病人不再局限于采用拖延生命的治疗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医疗资源。

奥巴马医改引200万美国人上街抗议
然而,共和党人将临终关怀咨询称之为“死亡判决”,即由政府来决定临终病人是否应当放弃治疗。去年参加总统竞选的共和党副总统竞选人佩琳跳了出来,以一个残疾儿童母亲的身份,宣称“死亡判决”是一个对临终病人和残疾人非人道的政策。道德情感的打动力一下子将医改争论推向一个转折点,许多原来对医改争论并不关心的老百姓由此产生不满情绪,使得奥巴马医改的推进突然出现了逆转。结果,参议院的医改方案马上放弃了类似内容,民主党在许多争议问题上也马上降低了调门。
那么,我们来看看奥巴马医改最大的麻烦是什么,下面我们摘一段博客文章给大家看看:
美国估计到2012年每年有4.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4)花在医疗上,这显然已经失控,改革刻不容缓,问题是该如何改革。
医疗产品本质上是一种稀缺的刚性商品,说它刚性因为人人都需要,稀缺是无论是合格的医生还是患者需要的先进疗法都不可能应市场需求无限制生产。对于这种商品,只会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国家包办保证惠及每个人,另一种是交给市场。前者的缺点是效率低下。例如我有个在英国的朋友牙痛,结果被告知手术要排队一年。后者则会造成价格大幅度上涨(类似于香港的房地产市场)。
奥巴马的医改政策本质上是向前者靠拢,但他知道很难直接说服崇尚竞争和市场的美国人,于是又开始了他竞选时屡试不爽的包装手法:把医改方案说成能够惠及全民,又能削减成本,还不压抑创新。但这次,美国人民似乎并不买账。
美国医保有个重大问题,就是不向雇主替员工支付医疗保险征税,这听上去还不错。但在实际上操作中,由于雇员不是从自己工资中掏出医保费用,就不会慎重考虑控制成本,于是工会不断要求雇主提高医保福利去购买更高端的保险,等于和保险公司形成一种唱和共谋关系。雇主在工会的压力和可以减少税负成本的诱惑下很容易退让,最终导致医保成本的增加大大快于工资和经济的增长。通用汽车宣布破产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医疗保险和养老金负担太重。
对这个问题,麦凯恩的解决办法是把福利工资化并且要征税,但是奥巴马既不愿意太得罪工会,又想削减成本。于是他的方案是对保险公司的高端保险征税,认为这样可以增加高端保险成本,让工会放弃一味追逐更好的保险。问题是这一方案本质上并没有打破工会和保险公司的共谋关系,同时又对愿意付钱购买高端保险的高收入人群不公平,因为这个方案等于在给他们加税。
奥巴马方案中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模仿欧洲的办法大幅削减医保中个人承担的比例,甚至是一个很小的固定费用。这种办法就会造成患者、医院都不关心医疗费支出。可能随便一个小病,医院都会把核磁共振等等昂贵的手段用上以便谋求更高的利润。
奥巴马曾在演讲中慷慨激昂地说:“美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怎么能够容忍有三千万人没有保险!”问题是在美国现在的财富实力下,教会和私人慈善机构已经能够向这三千万没有医疗保险的人群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而且,美国法律规定:任何医院不得拒绝急诊病人,这也确保无论患者有无医保,重急病都可以得到医治。
另外,奥巴马医疗改革最主要问题就是他面对关键性争议不敢做出断然决定,希望能够用妥协方案讨好各个方面。过度依赖包装去煽动群众支持,而不是理性说服民众。这可能也是他执政的风格,但这次也许就是他失败的开始。
了解了美国的情况,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医改,同样也是困难重重,步履维坚。
■破解中国医改的难题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美国医改。因为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被人诟病之一的也是医改。既然美国人现在医改遇到了如此多的问题,那么中国现在和将来也必然也会遇到,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医改做到实处,否则无休止的医疗负担,势必严重影响到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速度,同时大大地降低了国民的幸福感指数。在文章前面,我们已经提及了我家亲戚的两个病例,想必很多家里有病人的朋友一定感同身受。因为,它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人财两空,而谋利的只有医生和医院。
中国医改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什么?没错,是看病难,看病贵。那为什么会看病难,看病贵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我们的病人太多,尤其是慢性病,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等,这些都是生活方式病,而病人数不断以几何级数增长,天天涌入各大医院,造成既要看病,也治不好的局面,这看病能不难吗?第二是我们过度地将医疗市场化了。如果医院和医生天天想着从病人身上挣钱,你觉得看病能不贵吗?来个病人都让你做一个CT,做一个核磁,每做一项检查,医生都能提成数百元,你觉得在既得利益面前,医生该如何考虑呢?
那么中国的医改应该向何处去呢?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分两步走,开展全民养生教育。
第一步,在所有的小学、中学、大学中,将《黄帝内经》纳入语文课本,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古文之时,又可以学习养生之道。等这些学生长大成人以后,他们就会知道人该吃什么、该如何工作、该如何休息,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减少他们发生生活方式病的可能性。
第二步,在所有享受医保的成年人当中,将接受健康教育作为参保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每年不接受多少小时的健康教育,并且考试合格,医保费用将因此而浮动,就像机动车保险一样,出过险的和没有出过险的,一定要有不同。
第二、对于企业要有税收返还,调动企业积极性。
现在企业、事业单位用人基本都是往死了用,改革开放以前,医疗费还是单位出,因此,很多单位还重视员工的健康,定期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而现在,加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一旦某人身体垮了,立刻将此人推向社会,他将面临着既失业又有病的状态。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返还一部分税收,让企业有积极性来帮助员工做好日常的保健工作,以调动企业合理用工,关爱员工身体健康的积极性。
第三、恢复中医行医的合法地位,让民间中医率先在农村活跃起来。
这几天看了萧宏慈的书《医行天下》,很有感触。作者过去是从事金融行业的,40岁才转而弃商从医,只经过几年时间,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医术。而且他治病的方法非常的简单,基本都是中医的外治手法,包括拉筋、正骨、点穴、针炙等,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费用极低,无副作用。在多年云游四川、湖北、西藏等地过程中,他为数千人治好过病,深受大家的欢迎。因此,国家应该把自己老祖宗多年留下的宝贵遗产好好继承下来,让那些偏远地区的人,有病早治,省得有重病了都往大城市跑,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我想,国家可以先让中医在农村试点,等积累了经验,再在城市普及,当年的赤脚医生制度,还是解决了不少老少边穷地区人的医疗保健问题。

巧妙回避降价药
不要试图在基本医疗药品中打降价的主意,因为,哪怕你将药降到免费,到了医院,用不用这药的决定权,完全是在医生手里。医生一句话,自费药好,你看哪个病人不愿意用?这一做法就很巧妙地回避了以药养医的根本问题。

旧药一换包装就变成了新药
其实,奥巴马遇到的问题,中国也一样会遇到。美国人手中只有一样武器,就是西医。而我们手上却还有中医的另一项武器。媒体和专业机构普遍认为,中国将在明年GDP总量超日本,成为世界老二,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老大。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经济可持续发展,靠的是人,而目前中国人的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了我们无法回避的大问题,不解决好此问题,改革开放的成果将大打折扣,国民的幸福感指数将大幅度降低,试想想,现在老百姓拼命挣钱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以后能有钱看得起病,年青是拿命换钱,年老了,拿钱换命,这是中国现实社会人们心态的一个真实写照。但是,无数的例子都证明,钱是换不回命的,要不然,名人们就不会一个接一个的O掉了。
预防胜于治疗,尤其是对于生活方式病,如果学会养生,是完全不用去医院的。看病难看贵的问题由此解决。国民幸福感指数由此大幅度提升,中国经济必将步入可持续高速发展的轨道。
文章来源:http://www.byb.cn/doc_1096-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