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有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05:50
2009-03-18 14:50
如何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把握好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是教师的艺术。本人就“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除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外,还有情感的对流”。教学活动就是在知识与情感的两条对流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进行并完成的。情感的渗透对认知目标的实现起着催化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教师的关怀、期望、信任等情感信号对学生就有着激励、督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唤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象。 “你说呢?”“你的观点呢” “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再想想?”等亲切用语,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很好!”“有新意!”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在教学中注重了渲染学生情感,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程度。通过情感交流,不仅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通过察其颜、听其言、观其行,达到了“洞其心”的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验中,“重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取向,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为此,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创造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其次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观点即使不妥,也不要轻易否定,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要充分意识到这些所谓“偶发事件”、“课堂事件”,正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一种更能展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是能体现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更是培养学生主动性、探究性学习,激活学生思维的极佳时机。
三、实验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快乐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促进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方式的合作学习模式。比如某个知识内容学习时,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采取课前协作式,可事先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子任务,由各小组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通过汇总来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在高中地理教材的“课后活动”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调查学习活动,如果采用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真实材料的背景下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他们会更投入,并且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但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更多的是采用课内讨论式,也就是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例如“大气温室效应原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等以及高中地理教材后“活动”中的辩论题均可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这样的课堂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共同参与,又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样的课堂建立了“立体化”的学习网络,既有师生间的纵向交互的信息传输,又有生生间的横向信息的交流。当然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究、去实验,如合作学习小组如何组合、如何分工?合作学习活动如何来组织?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合作学习的结果如何评价?……
四、贴近学生实际,感受时代气息
乡土地理是最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学生耳闻目睹,贴近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感性材料,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学习季风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土壤、工农业生产等内容时,都可随时把学生所熟悉的乡土材料作为案例来分析,学生易懂易记。再如冬季寒潮、夏秋的台风过境时,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归纳。通过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不仅易懂,而且会觉得这些知识离自己很近,并不陌生,听起来很亲切,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了。与之具有异曲同工之效的还有就是及时查找新闻热点,补充最新地理信息。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是校园,对于发生在校门外的大事他们倍感新鲜。地理课堂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对最新地理信息作适当的补充和说明,引用国内外最新的各种资料加以辅证,不仅使课堂更有说服力,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代气息,这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逐渐对地理学科产生亲切感,喜欢学地理。
五、实施开放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实际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因此组织好课内活动,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各种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让学生体验知识创新的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条件允许下还应带领学生走向实际。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每一课的后面都设有“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来精心组织和安排这些活动。给学生留下“活动”思维的广阔时空,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实际,鼓励他们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到的问题,甚至是偶然遇到或发生的现象都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