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观之五味调和:季节与五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6:31
时间:2009-05-06 18:1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查看:259次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中具体介绍了季节与五脏及五味的关系,原文为[1]“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中医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与人的生理、病理相联系,用五行学说贯穿起来,五行学说将一年分为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将饮食之味分为五大类,即酸、苦、甘、辛、咸。

用现代医学来分析,一年四季发生的疾病有其规律性,也有其客观原因。如能随着时节科学地搭配饮食,就能提高抗病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的危害。
1 春天:省酸增甘
春天万物生长茂盛,人的肝气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应条达舒展,所以在春日到野外踏青游玩,有益于肝气的舒放,有慢性肝病的人更应注重此时节的保养。在春天饮食保健上,很早就有“省酸增甘”的说法,即少吃酸食,多增加些甘味的食物。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不利于肝气的舒展;甘味食物多属温性,有滋养补益的作用。春天阳气初升,食甘味能滋养人体的阳气,有利于人体在春日旺盛的新陈代谢。在五行上,可以看出多食甘味食物,如大枣、栗子、花生等可以健脾益气,防止肝气过盛,避免因“木乘土”造成的肝气犯胃等疾病。
春季饮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1 早春时期
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气候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等,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越。主要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同时,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
1.2 春季中期(仲春)
古人云,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中医学认为,肝亢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因此,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该时期应适当增加野生蔬菜的摄入,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又因此时为天气变化较大,气温骤冷骤热,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