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三线建设决策前后的中央分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2:43:16
[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贴    点击数:128    文章录入:海狼 ]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
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
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
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
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4年三线建设决策前后,中 央高层曾经产生过不同的认识分歧。三
十七年过去,这些分歧因何而生?仍然鲜为人知,即使是当年参与建设部署的
许多高级干部也未闻其详[1]。本文试图对其来龙去脉作出初步的钩勒与评析
,为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教训。
 
一、“三五”计划指导思想由“吃穿用”向战备转变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开始进行。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
:害造成了经济困难局面,不得不进行调整,毛泽东提出从1966年起再搞“
三五”计划。
最早提出计划要“抓吃穿用”的是陈云。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
上,毛泽东要陈云讲话,他因为不摸底没有讲。2月,中 央召开讨论如何克服
严重困难的西楼会议,陈云讲话指出:“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
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3月7日,陈云在
央财经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又说:“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
骨’,”“痛痛快快地下来”。周恩來高兴地插话说:可以写一幅对联,上联
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大家
建议将陈云讲话作为中 央文件发给全党,指导调整。刘少奇有些担心毛泽东能
否接受,于是亲自赴武汉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没有表示反对。刘少奇一回北
京,就给秘书打电话说:“毛主席同意了,多好啊!”但毛泽东当时内心对这
个讲话是不满意的。这样,在制订“三五”计划前,中 央已形成了抓“吃
穿用”的共识。
1963年初,由李富春等人组成中 央计划领导小组向中 央提出:三五计
划的奋斗目标,应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邓小平主持中 央
书记处同意了这个设想。他还提出:“三五”计划要建设五亿亩稳产高产农田,
第二步再搞五亿亩。并再次肯定说:“‘三五’期间就是要努力解决吃穿用问题。”
年底,李富春在全国工交工作会议上为了扭转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工业的倾
向,比喻说:“各级计委必须克服屁股坐在工业上的毛病,要首先抓农业发计
划和支援农业的计划。”
1964年4月下旬,国家计委提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
(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简称“初步设想”),规定基本任务是
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二、适当加强国防建设
,努力突破尖端技术;三、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用
;~8RC 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一农业,二国防,三基础工业。农业投资提高到总投资
额的20%,大大高于前两个五年计划的7.1%和11.3%。
 
4月29日,邓小平主持中共中 央书记处听取关于“初步设想”的汇报,
周恩來也参加。李富春最后提到:为了抓农业,国防和工业交通的一些项目没
有安排上。这是由国家捉襟见肘的财力制约的。负责国防的罗瑞卿表示理解说
只能够如此安排,将来不够,另想办法解决。
 
邓小平最后总结说:工业还是首先为农业服务,为吃穿用服务,为兼顾国
}
防服务。方针提得好。农业问题,再有几年可以做到粮食不进口,以便腾出外
汇进口一些新技术,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大的节约,可以促进自力更生。整个国 家粮食情况究竟怎样,要把问题摆出来,供大家讨论,这是真刀真枪。
 
确实,“大跃进”后饿死大批人的惨状刚刚过去两年,记忆犹新。当时刘
少奇看到下面送来的饿死人报告,潸然泪下:“我当国家主席的时候 ,饿死这么多人,这在过去皇帝要下罪己诏、写进史书的啊!”
 
5月10日,国家计委领导小组向毛泽东汇报“三五”计划“初步设想”
毛泽东做了重要插话。当汇报到钢只搞质量好并合需要的产品时,毛泽东说
“搞工业干什么?搞钢铁干什么?它又不能吃,又不能穿。”汇报到铁路建
设只能上有限的几段时,毛泽东说:“酒泉和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
'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他还反问:“张家口--白城子铁路是不是
只是军事上需要?经济上也有价值。”
 
当李富春说到基础工业、交通还比较薄弱时,毛泽东插话说:“没有坐稳
,没有站稳,是要跌跤子的。两个拳头--农业、国防工业;一个屁股--基
础工业;要摆好。要把基础工业适当搞上去,其他方面不能太多,要相适应。
”毛泽东的“屁股”比喻,显然和李富春不一样,是指基础工业,而不是农业。
 
汇报到关于逐年减少进口粮食、增加新技术进口的意见时,毛泽东深表赞
同,但是对邓小平集中投资搞四亿五千万亩高产稳产农田的主张,不以为然地
说:“已有二亿四千万亩了,再搞一亿六千万亩就是四亿亩,也很好嘛,不要
套四亿五千万亩、五亿亩那个框子。”
第二、三天继续汇报,毛泽东又对对外引进和投资农业发表看法说:“还
是靠自力更生,事情总是起变化的。(有人说)‘只要有利,向魔鬼借钱也可
以。’我们不走这条路。魔鬼不给我们贷款,很好,要贷给我们,我们也不要
。”“工业上要从外国引进一些,比如尖端技术,要搞一些,但不宣传。”
“要像大寨那样,他也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发展农业,要靠发
扬陈家庄(在山东曲阜)、大寨的精神。”[4]
显然,毛泽东的思路和“初步设想”指导思想有差别,但因为当时中国遭
到封锁,没有外援,所以是否应该贷款并不成为实际争论问题,总的看法还算
是一致的。于是,5月15日至6月17日,中 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
议程之一,就是讨论“初步设想”。
5月18日,李富春在会上说明:还是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搞4.5亿亩
高产稳产田;一些重要铁路“或者安排不上,或者修不通”[5];小而全的国防
工业体系仍然安排争取1972年完成,不提前;毛泽东特别重视的酒泉、
攀枝花钢铁基地也只安排为“要积极准备条件”,暂不上马[6]。
毛泽东显然对维持原计划安排不满意。5月27日,他找来刘少奇、周恩
来、邓小平、李富春、彭真、罗瑞卿等人谈了他的一些看法。他从存在着战争
严重威胁的估计出发,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要
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
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他特别强调应该在四川的攀枝花建立钢铁生产基地[7]。
毛泽东说:大家如果不赞成,我就到成都、西昌开会。搞攀枝花没有钱,
我把工资拿出来。前一个时期,我们忽视利用原有的沿海基地,后来经过提醒
,注意了,最近这几年又忽视屁股和后方了。
毛泽东的态度迅速扭转了大家的认识。第二天,各人发言陆续表态。
李富春检查说:“还有两个战略布局问题我们在计划中注意不够”,“一
个是工业布局的纵深配备问题。现在是原子时代,我们整个工业的战略布局,
必须要真正重视建设后方,搞纵深配备,战略展开”。“可是我们在计划中间
对西南的建设就注意不够。比如铁路修建,成昆路没有安排,湘黔路只安排了
一半”[8]。
周恩來批评“初步设想”说:“这个计划一看就看得出来,不仅成昆铁路
跟张家口到白城子的铁路没有列上,就是拿整个运输力量跟整个生产量的对比凤
来计算也能看出,交通运输方面的安排是通不过的”。“这就是说,这个布局
是不完全的。基础工业上不来,怎么能够支援农业跟照顾国防呢?”[9]
刘少奇着重讲了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他说:“昨天在主席那里谈的基本的
一点,就是搞四川这个第三线,现在要准备,要着手。现在不着手,耽误了时
间,将来不利。”他又说:“最近的确是有这样一个苗头,一放松大家就放手
去干,这个苗头继续发展下去,就又要发生过去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等问题。”
“酒泉似乎也可以慢一点”[10]。
经过讨论,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决定把毛泽东的意见和“初步设想”
结合起来,在逐步解决吃穿用问题的同时,加强三线建设。邓小平说:“这
次计划按农轻重、解决吃穿用和两个拳头、一个屁股进行安排,是建设的完整
方针。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第三个五年计划打基础。”
但是,毛泽东仍然感到不满意。6月6日,他在中 央工作会议上讲了两个
问题。首先,他更明确地提出三线建设的主张说:“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
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
点军事工业。”“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其次,他批
评制定计划的方法说:“过去制定计划的方法基本上是学苏联的”,“这是摇
计算机的办法,不符合实际,行不通。这样计算,把老天爷计算不进去,天灾
来了,偏不给你那么多粮食,城市人口不增加那么多,别的就落空。打仗计划
不进去,国际援助也计划不进去。”[11]他认为,在分配投资时,要重点考
虑基础工业、国防工业,然后才是农业。这和“初步设想”的投资次序是不同的。
毛泽东的讲话激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认为,应该迅速展开三凤
线建设,加强战备。从此,抓战备的气氛日趋浓厚。
作者:陈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