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笑口常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4:12
在穿梭的人群中,如果有个陌生人朝你微笑,你会有什么反应?是漠然相视,还是回报以微笑?
据《新周刊》报道,上海市杨浦区200多名中小学生近日走上街头,进行了一场颇有创意的“采集微笑”活动。按计划,20多个活动小组每组至少采集100个微笑,然而,很多小组没有完成任务。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的苏琰所在的小组在两个小时里送出了120多次微笑,可愿意留下微笑的人不足70人。六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刘逸轩和华逸诚半个小时里只拍下了两名路人的微笑。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多数被访者对孩子们的“微笑”请求不屑一顾,让纯真的孩子遭遇尴尬,甚至失望呢?
看看今天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吧:一幢幢大厦的电梯间,小小的空间里,人们一个个面无表情,正襟危站;一辆辆公交车里,人们肩并肩,面对面,却大都漠然相向;居民小区的楼道上,来回的人们各自低头走路,侧身擦肩而过;办公室、工作间,同事便是竞争者,很难听到真诚的银铃般爽朗的笑声。献出一脸微笑,就像喊一声“同志”一样,变得越来越难了。微笑,似乎只是服务行业、推销人员的职业要求,微笑,离我们真是越来越远了。
有社会学家说:“设防不仅对陌生人,在同事朋友间也无处不在。虽然看起来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让人们交际变得更便捷,但心理上的熟人圈在慢慢变小。人们之间相互太多猜疑,为了安全,只好采取最简单的策略,那就是拒绝交往,不说话,不微笑。”这种不轻易献出微笑的自闭作法,这种不与陌生人说话的社交准则,这种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传统心理,已经沉淀为人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赋予人一种本能的警觉。面对陌生人的微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企图,而将其友好的一面忘却了。由此,“微笑”便成了不和谐的行为,成了某种有意图的工具。
微笑的匮乏,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病。患了这种病,亲朋逐步疏远,生活逐步封闭。一个集体缺少了微笑,和谐就缺少了一种润滑剂;一个人缺少了微笑,便也缺少了对事物,对他人的热情。
有专家指出,我们还应该在倡导道德、诚信、和谐的同时,倡导友好和幽默。目前,许多城市的街头、公共场合、电视,充斥着太多的商业味的符号,我们的生活中还缺少一种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符号。在人类社会的生态链中,一个微笑也许能唤起一片善意,如果每个人都展露笑容,和谐友好也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表情。事实上,你给别人以微笑,别人回报以友情,你只付出一个表情,却得到了一份珍贵的感情馈赠。
斯提德说得极为精彩:微笑无须成本,却创造出许多价值。微笑使得到它的人们富有,却并不使献出它的人们变穷。微笑,使陌生人感到亲切,使朋友感到安慰,使亲人感到愉悦。微笑,是人类的春天。
在当今纷繁的社会生态链中,让我们笑口常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