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提问奥巴马被指不够“带劲”(国际先驱导报 2009-11-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33:26
中国青年提问奥巴马被指不够“带劲”http://news.QQ.com  2009年11月19日10:45   新华网    我要评论(0)

11月16日,奥巴马对中国青年施展魅力。路透社

1998年6月29日,克林顿在北大演讲。路透社

2002年2月22日,小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路透社

影响中国青年的美国观,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贯做法。而每一次美国总统与中国青年的对话甚至交锋,都折射出了中美关系成长的轨迹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 11月16日,上海新科技馆四楼的圆形大厅,中美国旗交相辉映,几百名中国青年围绕演讲台而坐。当美国总统奥巴马走上台时,场面顿时安静下来。片刻之后,话筒里传来一句“侬好!”的问候,奥巴马用这句不太标准的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举座皆笑,随即鼓掌。

美国白宫官方网站播出了全程的现场视频,众多美国网民上网浏览“美国总统如何在中国青年前施展魅力”,美国媒体则把奥巴马总统与中国青年面对面定位为“美国着眼于下一代的美中关系”。

这一点在此次中美联合声明中得到了体现:美方将接受更多中国留学人员赴美学习,并表示今后四年将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

期待影响中国青年的美国观,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惯例。11年前,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访华时,首次开启了美国总统与中国青年的对话,此后,“与中国青年对话”便成为每届总统访华的重头戏。而每一次美国总统与中国青年的对话甚至交锋,都折射了中美关系成长的轨迹。中国青年的表现,也往往成为美国观察中国未来走向的一个窗口。

与奥巴马对话不够“带劲”

奥巴马是一个演讲天才,身上还拥有明星般的个人魅力。当天在上海科技馆的圆形大厅,奥巴马做了15分钟的开场白后,开始接受中国青年的提问。

第一个问题很客气。“你采取什么措施来加深美国和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你是否会参加上海世博会呢?”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女生陈曦以上海与芝加哥为姐妹城市为由,提出了第一个提问。陈曦事后说,自己的提问主要是想让奥巴马感到亲切,因为芝加哥是奥巴马的故乡。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张新提到了“台湾问题”,但措词温和而委婉,转述互联网上一位台湾商人的话,美国想向台湾售武的时候,他们非常担心,因为这样会破坏两岸关系。“总统先生,我想知道您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

其他的问题涉及阿富汗战争、诺贝尔和平奖等。正如对话主持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开场时所说:“今天我们将用一种非常轻松、自由的方式,而且我相信也将会是愉快的方式,奥巴马总统将和大家一起讨论中美关系问题。”

不过大家的问题并没有激起奥巴马的演讲冲动。这位善于掌握对话主动权的总统,中间有意发起话题,并不忘让他的驻华大使洪博培转述互联网上的网民提问,希望激起中国青年的讨论情绪。但在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中,讨论的气氛始终保持在“彬彬有礼”的程度。

这一点,美国媒体也敏锐地感觉到了,并拿奥巴马前两任克林顿、小布什与中国青年当年交流的情形做比较,认为奥巴马此次与中国青年的对话缺少火花。

美国媒体失望的,是奥巴马没有传递出足够的美国价值。而这样的对话气氛一度让部分中国网民感到失望,觉得没有讨论足够“带劲”的问题,有网民因此说“奥巴马只是在做一场表演秀”。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希望借助这种美式‘市政厅风格’的会面,拉近美国总统与中国青年的距离,同时把美国的价值观传达出去。”金灿荣教授认为,与以往对话相比,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的形式没有变化,但中美关系的背景已变化,“双方力量对比更加平衡,中国方面也更加自信。”一位网民因此总结说,“那些总是以政治杠杆为话头的时代终于过去。”

“炮轰”布什,“质问”克林顿

中国网民认为“带劲”的提问,曾出现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及小布什访华期间,当年的中美关系处于碰撞波动时期,那时中国青年的提问自然要显得更加尖锐和激动。

2002年,小布什访问中国并与中国青年交流时,当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张璟有幸提了一个问题。如今在盖茨基金会工作的张璟向本报回忆说,当时跟美国同学接触时,发现美国人很不了解中国,美国的媒体总是误解中国,而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程度要深刻得多,这让自己感到震惊。因此,张璟当时的提问就针对了美国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并向小布什请教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张璟的同学黄瑞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则更直截了当,当时气氛还略显紧张。“我想问总统先生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是否还牢记对中国人民的承诺?那就是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个提问当时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清华学生提出的最尖锐问题之一”,香港媒体则在报道此事用了“炮轰”一词。

黄瑞事后说,布什演讲中一直在推销美国的价值观,并且十分巧妙地提到了一些让中国人听来不舒服的事情,比如婉转批评中国的教科书对美国有歪曲,回答有关台湾的问题时闪烁其辞。“我并不认为我的问题尖锐,我想我表达了很多同胞的心声。”

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高度评价了当时清华学子的提问,他认为同学们的提问不仅体现了“和为贵”的气氛,而且绵里藏针,柔中有刚。

相比克林顿1998年与北大学子交锋的情景,其实小布什并没有遭遇太多的尴尬。那年,当克林顿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北京大学演讲大堂时,有着丰富辩论经验的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会面临一次强有力的挑战。在前30分钟的演讲里,克林顿挂着笑容,说着优美词句铺陈的演讲稿,滔滔不绝地讲着美国的自由、民主,还引用胡适的话,国家的解放、民族的解放不应该以牺牲个人自由作为代价,意在指责中国缺乏民主和自由。

只是让克林顿没有料到的是,接下来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一度令他脸红到难以招架。

“如果中国在夏威夷驻军,如果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安全条约对付美国,美国是否会同意这种行为?”

“您的微笑之后是不是还隐藏了其他什么话?”

“您是不是有遏制中国的企图?”

“美国在人权与民主等方面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

每一个提问,都会引来台下学子一阵潮水般的掌声。

“我们的学生问得真好啊!”时隔多年,北大前校长陈佳洱忆起克林顿访华与北大学子交锋的往事,仍对学生的表现赞赏有佳。据陈佳洱回忆,当听到第一个问题时,克林顿的脸当时唰的一下就红了。当听到台下响起的掌声时,克林顿的表情越来越严肃。“他拿起桌上的矿泉水就喝。”

演讲结束后,克林顿对陈佳洱说:“你的学生很出色,我走过世界这么多国家,从没有哪个学校的学生能够提出今天这样的问题!”

中国学子美国观的变迁

当年北大中文系学生马楠就是尖锐提问者之一,她驳斥了克林顿演讲中有关自由、民主的说法,之后克林顿也不得不用“自由止于别人鼻尖”的美国名言来自我解嘲。

正是这一提问,让马楠在互联网上有了“反美先锋”的称号。但后来具有戏剧效应的是,马楠毕业后嫁给了一个美国人。用当事网民的话说,她从反美走向了“媚美”。直到多年后,马楠向媒体澄清网上的种种传言,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但让人深思的是,为何一次对外国元首的提问会引发如此多的风波。

而与小布什总统对话的张璟,毕业后到美国《华盛顿邮报》驻北京记者站工作了四年。这段工作经历让她越来越意识到这些驻华的美国媒体就是美国民众看中国的眼睛,“这些报纸反映我们什么样,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就是什么样。”

这份工作让张璟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尽管我当时的提问还是有些肤浅,但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很重要,其实中国对美国的理解也不一定很深。”

后来,张璟到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留学,接触到很多美国人,“这些人都是美国未来的政治家,在那里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互相了解对消除误解有多重要。”

马楠、张璟后来都与美国有了或多或少的渊源,她们对当前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她们看待美国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

现代中国青年美国观日趋成熟

面对此次奥巴马总统与中国青年学子的对话,很多网民甚是怀念以前的“交锋”,甚至悲观地认为,现在的青年更为“媚美”了,失去了当年的锐气。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小东并不完全认同。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这次对话只是小范围的,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青年的美国观。尽管如此,但还是说明了中国年轻人对美国的心态更为平和了。

反CNN网站负责人饶谨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们这代青年对美国的认识是一种平视的眼光了。”饶谨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会向奥巴马这样提问:“美国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的友好上,‘口惠而实不至’已经让中国青年越来越反感。我们需要看到的不是他迷人的微笑,而是美国真正做出有利于中美两国间的事。”

饶谨的话背后显露的是中国青年人对美国的自信。不过,王小东还是认为,尽管比过去好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存在把美国天使化的心态,要真正平视美国还需要时间。

王小东指出,过去,我们把美国妖魔化,而改革开放后,我们把美国神化,认为美国人很单纯、不存在勾心斗角等,这完全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相对而言,现在的中国青年既不盲目崇拜美国,也不会一概否定美国,他们的美国观正在走向成熟。”(国际先驱导报)

http://news.qq.com/a/20091119/000998.htm 奥巴马东京演讲迷倒日本人http://news.QQ.com  2009年11月19日11:41   中国日报网    我要评论(1)

Japan's Obama town ecstatic over presidential mention

"I Love Obama" poster is seen in Obama city, western Japan. The ancient fishing town of 30,000, about 400 kilometres (250 miles) from Tokyo, has long supported its White House namesake, and some of its residents even went to Tokyo to steal a glimpse of the president.(Agencies)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charmed his Tokyo audience on Saturday with references to green tea ice cream, Japanese traditional hospitality and, of course, the small town that bears his name.

"I could not come here without sending my greetings and my gratitude to the citizens of Obama, Japan," said the president to the delight of the western Japan town that has turned its accidental fame into a cottage industry.

The ancient fishing town of 30,000, about 400 kilometres (250 miles) from Tokyo, has long supported its White House namesake, and some of its residents were in Tokyo to steal a glimpse of the president.

Wearing "I Love Obama" T-shirts, a small delegation bravedrainy weather on a Tokyo sidewalk and waved as the presidential motorcadepassed by.

"The president clearly looked at us and recognised us," said an excited Seiji Fujihara, who leads a dance troupe that on Friday performed a hula dancein honour of the president, who was born in Hawaii.

"I was so touched when President Obama mentioned our town," Fujihara gushed. "I felt goose bumps."

Obama in his speech Saturday recalled a childhood visit to Kamakura, a temple-studded town near Tokyo, where he "looked up at that centuries-old symbol of peace and tranquility, the great bronze Amida Buddha."

Then he quipped: "As a child, I was more focused on the matcha (green tea) ice cream. But I have never forgotten the warmth and hospitality that the Japanese people showed a young American far from home."

Obamania was alive and well among the audience -- where many hailed his personal charm and wide knowledge about the region.

"His voice was good. He spoke naturally. He has something that attracts people," said Yasuko Maki, a 60-year-old housewife.

Her husband, Akihiro, 66, agreed: "He covered every subject and explained how America will handle it. He intends to work as our partner. He is different from former US presidents."

(Agencies)

上周六,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东京发表的演讲让他的日本听众们为之倾倒,奥巴马在演讲中提到绿茶冰激凌、日本人传统的热情与好客,当然,还有那个与他同名的小镇。

奥巴马说:“既然来到日本,就不能不向小滨(Obama)镇的人们表达我的问候和感激之情。”这番话让小滨镇的人们欣喜若狂。这座位于日本西部的小镇利用与奥巴马同名的契机,已发展成为奥巴马主题产业之乡。

这个古老的渔镇拥有3万人口,距离东京大约400公里(250英里)。这个同名小镇(自奥巴马竞选总统以来)就一直支持他,镇上的有些居民还专程前往东京,只为一睹奥巴马的风采。

当天,一个小型代表团身穿统一的带有“我爱奥巴马”字样的T恤,冒雨站在东京的人行道上,向经过的总统车队挥手致意。

一个名叫藤原小泽的代表团成员激动地说:“总统明显是在看我们并且认出了我们。”上周五,藤原小泽带领的舞蹈团为出生于夏威夷的奥巴马献上了草裙舞表演。

藤原激动地说:“当总统提到我们小镇的时候,我太感动了,感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在上周六的演讲中,奥巴马回忆了他童年时期造访位于东京附近的、拥有众多寺庙的镰仓镇的经历,他在那儿“瞻仰象征和平和宁静的百年青铜大佛”。

接着他打趣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更感兴趣的是抹茶(绿茶)冰激凌。但我从未忘记日本人对一个远离家乡的美国孩子所表现出的热情和好客。”

奥巴马的演讲让他的日本听众们为之倾倒,很多人大赞他的个人魅力和对他对于日本的了解。

60岁的家庭主妇真木靖子的说:“他的声音很好听。说话很自然。他具有某种吸引人的魅力。”

她的丈夫,66岁的佐藤同意她的看法:“他的演讲涉及了各个主题,并解释了美国将如何应对。他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他和以前的美国总统不一样。”

Vocabulary:

cottage industry:a usually small-scale industry carried on at home by family members using their own equipment 家庭手工业

brave:to undergo or face courageously 勇敢地面对(They braved the storm to rescue their sheep. 他们冒着暴风雨抢救羊群。)

motorcade: a procession of motor vehicles, as in a parade 汽车行列;车队

hula dance:traditional Hawaiian dance usually performed standing with symbolically descriptive arm and hand movements and gracefully sensual undulations of the hips; it is also done in a sitting position 草裙舞

gush:to act or utter in an overeffusive, affected, or sentimental manner 动情地说,滔滔不绝地说(Everyone gushed over the new baby. 大家都滔滔不绝地谈论这个刚出生的婴儿。)

quip:to make a clever, witty remark 说俏皮话

http://news.qq.com/a/20091119/001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