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恋也有幸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10:58

单恋也有幸福感

已有 21 次阅读  2009-11-17 13:39   标签:  完美生活  【用户推荐日志】来源: 侯虹斌     

越发觉得徐静蕾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艺人。看她拍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很容易就有这种感觉。

什么叫拯救?从没有指望的爱情中回头就叫幸福么?坚持爱情不要尊严并痛苦着是一种活法,放弃爱情拣回尊严并痛苦着是另一种活法,我看不出谁比谁更高明些,如何谈得上用这一种活法来拯救这一种活法?

 

事关单恋的幸福感

 

多年前,有一首老歌,叫“幸福在哪里”。今年春节,央视曾有一个电视专题片,很长,记者在青海、上海、西安、北京……满街抓人随机采访两个问题:一、你觉得幸福吗?二、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在那些人迷惘的回答中,“幸福在哪里”的歌声,就从四面八方横无涯际地冲出来,刹也刹不住。

这个调查,无疑巩固了“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的结论。幸福与城市、阶层、职业、贫富几乎没有必然联系,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福,还有一些人,其实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

说着说着,就想起了徐静蕾的新片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孩,从13岁的少女时代起,就暗恋上住在隔壁的作家;青年时代偶而与之发生一夜情,悄悄把孩子生下来,而后为了养孩子当上交际花,与作家再遇。她的这位爱人却没有认出她,又把她当作新女人勾搭上了。可是孩子死了,她也决定赴死,临时前给这位作家一封信,一封来自陌生女人的信。

“自从我从童年觉醒过了以后,我这整个的一生无非就是等待,等待着你的意志。”只剩余无穷无尽的深蓝色的悲恸,留给女人。——“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那个过着非正常生活的洪晃担任了该片的营销总监,如是说。七八十年前的乱世成了一个背景,我们在老北平里的重读这段被优美化了的苦恋。

演痴情女的是徐静蕾,演负心汉的是姜文,一次又一次,姜文都没把当了交际花徐静蕾认出来,而还是惯常的优雅、调笑、呵护、殷勤,在一夜缠绵之后,悄悄地把钱塞到了她的暖手筒里。徐静蕾在镜子里看到了,她慢慢地匀着脂粉,慢慢地别上耳环,慢慢地转身。她什么也没说,顺从地披上大衣,一直都是微笑着的。直到她出了门,看见了从前的仆人:仆人显然认出了她,嚅嗫着。徐静蕾只是深深地凝视着这位老人,把钱放在他手里,快步走了出去。背影是哽咽着的,她依然没有流泪,可是,我们看的人都流泪了。她的爱情,让她的终生的灵魂都在燃烧、擅抖,陪上了她的一生,留下了他的孩子,而他,竟然完全认不得。被他遗忘了还不够,还要受这样的侮辱!

——可是,剧中人说了,只要能看见他,只要能依偎在他怀里,自尊算什么?

这部电影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茨威格其实还挺喜欢来这种决绝的,这种意象就与《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颇为接近。在徐静蕾改编后,少了惊涛赅浪的心理挣扎,但更接近涅槃。这种强烈的爱意经过多年的沉积,越发深厚却不轻易爆破。我以为,这位徐花旦对女性的把握越发精准了。有两个细节的处理可以看出来。一是两人在一个聚会中被介绍相识,作家没认出这位交际花,交际花也礼貌而极其潦草地拉一下手,和女伴自顾自地热情洋溢地聊天;二是交际花坐在包厢里看戏,远远看见作家,她痛苦、暴燥,而无法克制,只好匆匆退场。人也无非如此,前者作为社会角色,后者是作为自我角色:压抑时可以极为克制,然而一旦面对自我时,便悲恸得不堪忍受了。

这个女人,一辈子都在吮吸这份爱情,她在浓烈的爱情里出生、成长、衰老,巨大的幸福和巨大的痛苦滋养了她。爱,却不需要被爱,她内心无比强大。而那个花花公子,却永远没有这种爱的机会了。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单恋的故事,它不是苦涩而是怨毒,不是青涩的微甘的苦瓜味,而是掺着砒霜的剜心的毒。看得旁人都心酸不已:醒醒吧,赶快嫁人了事吧,别犯贱了。只是,当犯贱也变成一种内心的快乐的时候,当受伤害已经滋养成一种受虐癖的时候,她们根本就不想被拯救。——话又说回来,什么叫拯救?从没有指望的爱情中回头就叫幸福么?坚持爱情不要尊严并痛苦着是一种活法,放弃爱情拣回尊严并痛苦着是另一种活法,我看不出谁比谁更高明些,如何谈得上用这一种活法来拯救这一种活法?

幸和不幸,原本是相对论。命运给了什么,就去享受什么吧。

人只要低下去、低下去就好了,低到尘埃里,吃灰。然后,觉得一切都好,不缺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