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第一部分)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57:14
运筹帷幄——诸葛亮兵法(第一部分)
作者:普颖华、华名良 主编
兵  权
原文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
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
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译文
所谓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它是将帅建立自己的威信的关键。将帅掌握
了兵权,就抓住了统领军队的要点,好象一只猛虎,插上了双翼一般,不仅有威势而且
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况都能灵活应变,占据主动。反之,将帅如果失去了这个权力,
不能指挥军队,就好象鱼、龙离开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游的自由,在浪涛中奔
驰嬉戏,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为将当帅的首要问题——带兵用兵的权威。
文章首先给兵权下了定义:“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接着指出掌握这个权力的重
要:“这是将帅建立自己指挥权威的关键。”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突出,单刀直入,一
下子抓住了要害问题,十分突出地摆出了为将统兵的根本问题、必要前提——权威。
文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有力地加以论证。诸葛亮先用了这样
一个比喻:“掌握了兵权,就好象一只猛虎,插上了双翅,可以翱翔于四海,应变自
如。”言简意明地论述了兵权对于将帅的重要。接着,诸葛亮又用“鱼龙离开江河湖
泊”,比喻失去权威的将领,非常准确精彩地说明了没有权威的将领的窘困。谁都知道,
鱼龙在水中可以自由遨游,能够搏击风浪,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但是,鱼龙一旦离开了
河湖,失去了水,就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一员将领,如果失
去了按自己意志指挥军队的权威,上受种种挟制,自己只有虚名,或者下面不听指挥,
命令不能下达贯彻,指挥不动,那不就和离开河湖的鱼龙一样了吗!任你有多么高的才
能,也无从施展,也只能毫无作为。
文章仅用七十九个字,就准确、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为将当帅的根本问题。
拓例
周亚夫严明军令
公元前158年,匈奴结集了重兵,大规模地进犯汉朝北部边境。汉文帝任命宗正
(官名)刘札为将军,驻军灞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命令河内郡守周
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命令他们分别守卫京城长安附近三个战略据点,防备匈奴进攻。
后来,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来到灞上和棘门军营的时候,劳军的车驾都是长驱直
入,毫无阻拦,将军以下的军官都骑着马迎进送出。但文帝来到细柳军营,情况就大不
一样:军官和士兵都披着铠甲,手里拿着擦得雪亮的刀枪,张开了弩搭上箭,真是戒备
森严。
文帝的先行官吏来到营门,门卫不让他们进去。那些先行官吏说:“皇上就要到
了!”守卫营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上的命令’”。
过一会儿,文帝的车驾到了,也照样被挡住不能进去。于是,文帝派使者拿了符节凭证
进营去向将军周亚夫传诏令:“我要进军营慰劳将士。”这时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
放车驾进来。进去的时候,守卫营门的军官郑重地对文帝的随从人员说:“将军有规定,
军营内,车马不许奔跑。”文帝听了,只好吩咐放松马的僵绳,慢慢地走着。
文帝来到中军营帐,只见将军周亚夫全副戎装,手执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
他见了文帝,只拱手表示欢迎,说:“戎装在身,例不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朝见皇
上。”文帝听了,大为震动,在车上严肃地进行答礼。
慰劳完毕,文帝离开军营。出了细柳军营门,随从的官员都感到十分惊讶,文帝却
赞叹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前些时候,,我看到灞上和棘门两处的队伍,就像儿
戏一般!”
过了一个多月,情况好转,这三路大军都撤除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为中尉、负责
京城的治安。
逐  恶
原文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
三曰,虚垮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
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译文
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人需要对之注意,他们是国家、军队混乱的祸患。这
五种人是: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讥毁、打击有才德的人;在衣服上奢侈、浪费、
穿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服饰、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不切实际地夸大盅感民众人,
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专门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非常在意自
己的个人得失,暗中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这五种虚伪奸诈、德行败坏的小人,对他
们只能远离而不可亲近。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的是将领用人的问题。当然,诸葛亮论述的标准,既可作为将领使用
部下的标准,也可以作为选用将领的标准,广而言之,更可做为各行各业用人的标准。
文章直截了当地指出,在治国治军中,有五种人能导致军队或国家毁灭。他们是:
成群结党,诽谤能者的人;穿着引人注目的华美衣服的人;妖言惑众,诡言神道的人;
无视法律规则,爱煽动民心的人;专门计较自己利害得失或暗中与敌人相勾结的人。这
五种类型的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奸诈、虚伪、道德败坏的小人。应疏远他们,不可和他们
接近。根据这个道理,做为将帅应当细心观察,要疏远而不能亲近,早日除掉组织内部
的害群之马,来维持组织内部的团结和生命力。
诸葛亮专文指出用人之忌,实在是很有见地,很重要的。诸葛亮在正面论述将领应
有的品德修养之前,先提出这个反面问题,更可说是匠心独具,值得人们深思。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由于不能及时识别这类人,或者因某种原因而任用这类人的现
象并不少见,造成的祸患常常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拓例
牧童驱逐害群之马
远古的时候,轩辕黄帝要到具茨山去寻找一位叫大隗的“完人”,向他请教治理天
下的良策。
出发前,黄帝请了一些很有经验的人做向导和随从。可是,当他们行至襄城郊外时,
还是迷了路,绕来绕去总是找不到出路。黄帝一行正在万分着急的时候,忽然看见空旷
的野地里有个牧马的男孩,黄帝就赶快过去问他:“你知道去具茨山的方向吗?”男孩
说:“当然知道。”黄帝心中大喜,连忙又问:“那你知道大隗住在什么地方吗?”男
孩看了看黄帝说:“知道。我什么都知道。”黄帝见他果然聪明伶俐,于是逗他说:
“你的口气真大,既然什么都知道,那我问问你,如何治理天下,你知道吗?”男孩爽
快地回答说:“那有什么难的。”说完男孩却跳上马背要走开。黄帝拉住男孩再问,于
是男孩回答说:“治理天下,与牧马相比有什么不同吗?只不过是要把危害马群的坏马
驱逐出去而已。”男孩说完,骑马离去。
黄帝闻听此言,茅塞顿开,连向牧童离去的方向叩头拜谢,然后驱车打道返回。
知 人 性
原文
夫知人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
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占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译文
世界上没有比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善、恶程度不同,
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一的。有的人外貌温良却行为奸诈,有的人情态恭谦却心怀欺骗,
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而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似乎已竭尽全力但实际上却另有图谋。
然而,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是有七条办法的:用离间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
察他的志向、立场;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应变的能力;就某个
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
勇气;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
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信任。
解析
本篇论述识人问题。文章一开头指出:“了解人的本性并不是一件难事。”这种欲
仰先抑的说法,恰恰说明,善于认识人,了解人,是为将之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
员将领如果连这点本领都没有,又何谈用人,何谈带兵?更不用说克敌致胜了!
这篇文章的精妙在于,不但指出了四种表里不一的人,更提出了七种识别办法,这
对于为将之人,可说是珍贵的参考资料,认真研读,肯定会大有帮助。
作者在这里明确指出四种表里不一的人,一再提醒担负重任的将领警惕各种小人,
教给他们看人的诀要:不但要看外在方面,更要考察其本性,而不被表面现象迷惑。从
现实情况看,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认识人的“本
性”是多么不易。
诸葛亮不仅让人警惕四种表里不一的人,还提出了七种考察识别方法,这就是他高
明和独到之处。这七种方法都是很实际,很具体,有实用价值。当然,这七种方法在当
今社会并不一定都适用,例如,用利去引诱人,从而考察人,以及把人灌醉,考察其本
性等方法,我们不应该用。但从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看,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认识人
必须多方面考察,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仅在正常情况下考察,还应在特殊情
况下考察,总之,要“知人性”。识人是用人的前提,用人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
拓例
李世民清整吏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颇有政绩的一位开明皇帝。他的许多为政之道,为后
来者称赞借鉴并仿效。
李世民非常厌恶官吏受贿,他处分受贿官吏的方法颇为独到。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了
别人的赠绢,事情败露,在朝廷上,李世民却赏赐他几十匹绢。许多大臣不解,以为是
在助长贪欲。李世民却说:“如果他尚有廉耻,我赐他绢,那耻辱比受刑还要难受。如
果他不知羞愧,不过是禽兽而已,杀也无益。”果然,长孙顺德万分羞愧,众臣也深有
感触。
在重用和尊敬功臣的同时,李世民还非常注意对他们的统辖,决不允许他们居功自
傲。尉迟敬德为李氏江山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但他经常盛
气凌人,骄纵无比。一次酒宴之上,尉迟敬德竟然殴打任城王李道宗。见敬德如此放肆,
李世民十分不悦。决心教训他一下,以示君威。他对敬德说:“朕要与你同享富贵,而
你却居官自傲。你可知汉朝韩信、彭越为何被杀?那并不是汉高祖刘邦的过错。”敬德
这才害怕,从此大有收敛。李世民是一位马上得来天下皇帝,却深得治国之法。
“贞观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盛世,出现在李世民手下绝非偶然。李世
民坚持以诚待人,以礼警人,是他能大得臣民之心的重要原因。
将  材
原文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
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唇,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
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
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
场,长於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
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
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译文
根据不同的将帅不同的才干,可以把将帅分为九种类型:一是用自己的德行教育部
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对部下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与部下同甘共苦,这种将帅
是仁将。二是做事能不只图眼前消灾去难,还有长远打算,一丝不苟,不被利益所诱惑,
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是义将。三是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
绩卓著又不骄傲自大,贤德而不清高,谦让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个性刚直又能包客他人,
这样的将帅是礼将。四是运用战术高深莫测,足智多谋,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
险又知逢凶化吉,这样的将帅是智将。五是忠诚信实,对有功之人以重赏,以有过之人
以重罚,赏罚分明,奖赏时不拖延,惩罚时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是信将。
六是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慨豪壮,斗志昂扬能胜千夫,善于保卫国家,
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是步将。七是能攀高山,走险地,驰马如风,身先士卒,锐不
可挡,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抵挡敌兵掩护他人,这样的将帅是骑将。八是气盖三军,所向
无敌,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不马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是猛将。
九是遇见贤者虚心请教,对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能广开言路,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
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是大将。
解析
本篇文章提出了为将之人应有的品质修养,也就是指出了成为一员优秀将领所必须
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才干。作者一共提出了九条,逐条说明了内容和要求,十分具体。这
九条
要求,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我们常说的“德”和“才”。作者提出的道德
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共有六条,简单说来就是仁、义、礼、智、信以及一员“大将”应
有的胸怀和修养;而就军事才干来说,要求是三条,要求领兵将领武艺精熟,骑射步战
均有过人之处,而且要“气凌三军”,勇气过人,临战身先士卒,有压倒强敌的气慨,
堪称全军楷模。
诸葛亮能提出这么全面、具体的规范要求,述说这么细致,看来是他多年军事实践
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些标准作为选拔将领的标准和将领自我修养的规范是很必要,很
恰当的。按照这九条标准,要求将领做到德才兼备,才能造就出优秀将领。
拓例
祁黄羊荐贤无私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缺个县官,你看谁当合适?”祁黄羊说:“解狐最合适。”
晋平公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做官?”祁黄羊答道:“您
只问我谁能当县官,并没问我谁是仇人。”于是解狐就被派去做了南阳的县官。他在南
阳做了一些好事,得到了百姓的称赞。
又有一天,晋平公问祁黄羊:“朝廷里缺个法官,你看谁当合适?”祁黄羊说:
“祁午合适。”晋平公又奇怪了:“祁午不是你儿子吗,你不怕别人说你为儿子走后门
吗?”祁黄羊答道:“您问的是谁可以当法官,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儿子。”祁午做
了法官,能秉公执法,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这两件事后来传了出去,知道的人都说:“祁黄羊这人可真不错,无论是自己的仇
人还是自己的儿子,只要是有德有才的,他都能推荐。这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呢!”
将  器
原文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基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寝,
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
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
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枧如
室家,此天下之将。
译文
将帅的气质、气度有不同,其本领、作用有大小之分。如果能察觉他人的奸诈,看
到事物潜伏的危害、祸端,被部下所信服,这种将领为十夫之将,可以统领十人的队伍。
如果早起晚睡,整日为公事操劳,言辞谨慎小心,能倾听部下的心声,这种将领为百夫
之将,可以统领百人的队伍。为人耿直又深谋远虑,勇猛善战,这样的将领是千夫之将,
可以统领千人的队伍。外表威武,内心蕴藏着丰富的感情,个性光明磊落,能了解别人
的努力和辛苦,又能关心他人的饥寒情况,这种将领为万夫之将,可以统领万人的部队。
能举贤能之人,进德修业不断充实自己,连续不断,为人忠诚、可信、宽容、大度,善
于治理乱世,这样的将领为十万人之将,可以统领十万人的部队。能以仁爱之心待部下,
又能使领国信服,晓天文,善处人际关系,知识地理,放眼四海之内,治家如同治国,
治国如同治家,和谐圆满,这样的将领是天下之将,可以治理整个天下。
解析
本篇文章说明了各级指挥人员必须具备的素养和才干。作者写得很细致,从“十夫之
将”、“百夫之将”,直写到“、十万人之将”以至“天下之将”,逐级加以述说。对
于为将之人选拔任用部下,各级将领规范自我,很有参考价值。
我们还可看出,诸葛亮理想的最高境界是“天下之将”,作者说,这种将领普施仁
爱于天下,讲信义而让四邻邦国信服,善于识人用人,懂得天文地理,并且四海为家,
以天下为已任。这种人当然不是一般领兵打仗的将领,而是统率三军的帅才,治国安邦
的栋梁人物。这种人才自然十分难得,但一个国家要强大,要长治久安,要兴旺发达,
就必须得选拔和造就出这样的人才。
诸葛亮本人可算是这类人物的典型。刘备在得到他之前,尽管也有关公、张飞、赵
云等等无敌猛将,却无立足之地,成不了气候。只是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之后,
才得以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建立了蜀国。
一个国家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将是国家幸甚,人民幸甚了。
拓例
唐太宗封赏不私亲
李氏灭隋兴唐后,又经过数年征讨,到李世民称帝时,才算彻底平定天下。李世民
封赏有功之臣,房玄龄、杜如海等人都受到了重用,被视耿股肱之臣。但李世民大封天
下,却引起了许多旧部的不满。其中他的叔父李神通最为不悦。
淮安王李神通说:“我起兵关西,最先拥戴高祖。如今,连房玄齿、杜如海这样的
人都位居我上,我是李氏家族的长辈,这让我怎么能够服气?”李神通此言一出,立刻
得到反响。那些没有得到升迁的秦王府的旧人,也纷纷抱怨起来。见此情景,李世民对
李神通说:“叔父是我的至亲,我非常尊重您。但您虽首倡义军,却无功于国家。起兵
是为了避患,您先在山东全军覆没,后在刘黑闼作战时望风而逃。如果没有房玄齿等的
辅佐,我早就被敌人打败了。我不能因为您是我的叔父,就把您和开国元勋同功论赏。”
一席话说得李神通面红耳赤,闭口无言。李世民又说:“为政之道,只有无私才能让天
下人心服。行赏只能按功而论,任用有用之才。秦王府的人虽是我的旧部,但有的人却
缺德少才,只会空发怨言,这哪是治国安邦的大计呢?”
听了李世民的一番言辞,众将心悦诚服,纷纷说:“陛下如此大公无私,对至亲的
叔父和旧部没有一点私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一点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唯有尽
力报效国家了。”
将  弊
原文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
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译文
身为将帅有八种弊病,是将帅用兵的大忌:一是对财、物的需求永远不满足,贪得
无厌;二是对贤德有才能的人妒嫉强烈;三是听信谗信,亲近能说会道、巧言谄媚的小
人;四是只能分析敌情,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五是遇事犹豫不决;六是沉迷于
酒色而不能自拔;七是为人虚伪奸诈而自己又胆怯懦弱;八是狡猾巧辨而又傲慢无礼,
不按制度办事。
解析
本篇文章指出了为将之人应该力戒的“八弊”。这“八弊”和《孙膑兵法》提的
“十五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更概括,更精炼突出,是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
这“八弊”切中要害,当将之人,以至于任何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应把诸葛亮
提的“八弊”引为警钟、戒律。这八弊中的任何一弊都是为害极大的毛病,犯了任何一
弊都会导致失败,甚至全军覆没,而个人则会身败名裂,直至送掉性命。
拓例
宋太宗诫吏慎刑
古时候,由于法律允许体罚,刑讯往往成为主要的取供手段。“捶楚之下,何求而
不得”,办案人过于依赖刑讯的结果,致使冤、假、错案层出不穷。一些明智的统治者,
意识到了滥施刑罚的危害,便想出各种办法,力图杜绝执法官吏的枉法事件。据《宋史
·太宗本纪》记载,宋太宗赵光义曾经设计警告下级办案官吏,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
滥用酷刑的危害和慎刑的必要。
宋代太国兴平年间,京都汴梁街头有许多乞丐,他们往往肆意胡为,成了民间的祸
患。一次,一名恶丐到一家大户门前,索要赏钱,态度十分强横。由于要求未能满足,
便开始大吵大嚷,骂不绝口,围观的人很多,大家都有些愤愤不平。因为怕恶丐邀集同
伙进行报复,众人都敢怒不敢言。就在这时,从人群后面走过来一名军官,见此情景怒
不可遏,从人丛中跳出来,抽出佩刀,挥手将恶丐刺死。杀人之后,军官便将刀放在地
上,若无其事地走了。在场的众人见此人这样凶猛,谁也不敢上前捉拿。
街上巡逻的士卒将此事报告官府,官府没法抓到杀人凶手,就判定大户犯了杀人罪,
将军官留下的那把刀作为脏物,连同人犯的口供收录在案。后来,这件案子被报到朝廷,
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审理,问罪犯说:“你服罪吗?”罪犯说:“我服罪。”宋太宗要来
杀人凶刀,拿到办案的官吏面前,对官吏说:“这是我的刀,那人也是我杀的,你为什
么冤枉好人呢?由此可知,重刑之下,哪有不屈打成招的?看来制造冤狱,不一定在大
乱之世啊。”于是下令释放那个大户,并告谕执法衙门:“从今天起,再审案子,务必
慎重,切不可乱来。”
将  志
原文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
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译文
兵器是一种凶器,统兵为将是一种重大的责任。兵器刚硬,容易缺损,将领任务重
大所以有风险。因此,真正的将帅不以自己的部队强大有威势做靠山,当他受到君主的
宠爱时不得意忘形,当他受到别人的诽谤污辱时,也不惧怕、退缩,看到利益时不起贪
念,见到美女时更不心生邪念,只知全心全意,保家卫国,以身殉职。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领的修养。文章开门见山,以兵器作比喻,提出“器刚则欠”的
论点,说明担负重任的将领,必须戒骄戒躁的道理。为免于“欠”,即免招“损”,为
将之人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为此,诸葛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禁戒,即不恃强,不怙势,
不恃宠,不惧辱,不贪利,不贪淫,而要求将领之志“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诸葛亮这个标准相当高,按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要做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自己
的一切奉献给人民,奉献给国家。但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身负重任的人,必须有这
样的品德修养,才能不辜负委以重托的人。
诸葛亮自身足为典范,他一生谨慎,忠心耿耿,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受到后人钦敬效法,流芳千古。
拓例
郭子仪示以无私
唐末藩镇割据,君臣互相猜忌,文臣武将皆感自危,甚至连私下的交往都深觉恐惧。
一些人为怕引起别人的怀疑,恨不得一入深宅,便与世隔绝,和谁也不相往来。在众臣
子中,唯有汾阳王郭子仪与众不同。郭府每天大门敞开,任人出入,他竟不闻不问。
有一次,他麾下一将军离京赴职,前来告辞,看见他在夫人和孩子面前,有如仆人
一样随便,甚感惊讶。郭子仪的儿子们也觉得父亲做的太过分了,劝他说:“您功业显
赫,但不尊重自己,不管贵贱都随便进入你的卧室。古代的圣人和权臣也不会这样做。”
郭子仪笑着对儿子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用意。我有马500匹,部属仆从千人。如
果我一向修筑高墙,关闭门户,和朝廷内外不相往来,倘若与人结下私怨,再有嫉贤妒
能之人挑唆,那我们全家的大祸也就不远了。现在我坦荡无邪,四门洞开,纵有人谗言
污我,也找不到借口加害。”
郭子仪不但在家中如此,在朝中也处处表现得坦荡无私。鱼朝恩曾请他同游,有人
告诉郭子仪,说鱼朝恩准备害他。当时有将士三百,纷纷要求随同保护。但郭子仪临行
时,却只带几名家僮。鱼朝恩感到奇怪,郭子仪便以实言相告。鱼朝恩抚胸流涕,惶恐
地说:“像郭公这样的长者,谁还能怀疑呢!”
郭子仪开门揖客对人不防,对一切都不存戒心的做法,果然令唐代宗非常钦佩,对
他深信不疑。
将  善
原文
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
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胃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译文
对将帅的军事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五善四欲”。五善是指: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
署,擅长正确地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擅长利用对自
己一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是指:作战时出奇制胜,谋划
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文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抗战。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领素养。文章采用直述方法,直截了当,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五善
四欲的要求。其中“五善”是对将领军事素养方面和知识才能上的要求,而“四欲”则
是在指挥才能和修养上的要求。
这些要求对一员优秀将领来说,不算荷求,只有做到“五善”和“四欲”,才能指
挥自如,战无不胜。诸葛亮效力的蜀国,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他却能左右三国形势,
让蜀国屹立不动,正是由于他做到了“五善”、“四欲”,而能屡战屡胜,甚至败中求
胜。
当然,真正做到“五善”、“四欲”很不容易,必须博学多识,肯于研究,善于总
结,注重修养。要想成为一员杰出将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却是非做到不可。有志者
应以此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磨砺自己。
拓例
吕蒙读书献妙计
三国时代,吴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军,名叫吕蒙。他出身行伍,没有机会读书习字,
幼时家境贫寒,除了苦练武功之外,没有接触到诸子百家的著作。
有一天,吴主孙权把吕蒙请来,关心地对他说:“如今你是朝廷既有名望又有权势
的人,不能没有知识呀,只讲武战是不够的,应该多读点书,增加一些见识,才不负众
望哟!”
吕蒙窘迫地辩解说:“我整日在军营里忙碌,有处理不完的军务,哪里还有空看书
呢?”
“不对呀,”孙权耐心地开导他,“以军务忙为借口就不读书是说不过去的,我难
道不忙吗?朝廷上下,内政外交,哪一项不让我操心,但我还是抽出时间来读书。当然
我也不是叫你整日埋头在书籍里,不问军务,而只是想让你看看前人留下的经验,扩大
些眼界,充实一下自己,这样对你日后领导军队是极有益处的……”
“您说得对,我听说光武皇帝也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人,他在兵荒马乱的军旅生活中,
手一直没有离开过书本……我要以他为榜样,下苦功夫读书呀!”
吕蒙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将军,从那以后果然坚持天天读书,有时读到深夜。书读得
多了,见识也提高了许多。
不久,鲁肃代替了都督周瑜的职位,两人经常讨论国家的军政要事。一天,鲁肃到
吕蒙的驻地去看望他,吕蒙盛情款待。席间吕蒙问鲁肃:“您受朝廷重任,驻防陆口,
与关羽为邻,有何谋略以防不测?”鲁肃随便答道:“哦,到时候再说吧!”吕蒙站起
身,一本正经地说:“关羽如同熊虎,厉害得很,不能不防呀!我这里有五条妙计,愿
意奉献给您……”
鲁肃听罢吕蒙五条密策,不禁惊喜万分,高兴地说:“我以前只知道你有武功,现
在才知道你还有广博的学识。你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阿蒙喽!”
吕蒙也大笑起来:“士别三日,就该刮目相待嘛,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将  刚
原文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
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长。
译文
好的将帅应该具备的性格是刚强、刚烈,但不固执己见,温和、柔和但不软弱无力,
即通常听说的刚柔相济。单纯一味的柔和、软弱,就会使自己的力量被削减,以至失败,
单纯一味的刚烈、刚强又会导致刚愎自用也注定要灭亡。所以,不柔不刚,刚柔并济才
是最理想的性格特点,才是最佳的状态。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领的修养。文章提了一个刚柔相济的要求,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
论述,说明“纯柔”和“纯刚”都不行,必须刚柔相济。
传统观念上,武将都是刚强的男子汉,大丈夫,似乎和“柔”不沾边。有的人讲
“柔能克刚”。这些都是片面的,只说了一个方面。诸葛亮指出:“善将者,其刚不可
折,其柔不可卷。”说得非常准确,一员将领,该刚时要坚强无比;该柔时,可以委曲
求全。要依据需要,该刚则刚,该柔则柔,应付自如。诸葛亮的结论是:“不柔不刚,
合道之常。”确实很有见地,是符合辩证法的真知灼见。
当然,要真正做到刚柔相济,刚柔适度,是很不容易的,要善于审时度势,恰当应
对。但是,一员良将,甚至一个普通人,为人处世,要立于不败之地,又必须学会刚柔
相济,刚柔适度。
拓例
张良刚柔并用
张良给刘邦筹划过许多关系大业成败的重要谋略,其中以弱制强、刚柔并用之例颇
多。如:当秦军主力与项羽会战时,刘邦决定由南阳入武关攻秦,张良反对硬拼,劝刘
邦以重宝招降秦将贾竖。而当贾竖同意投降时,张良又恐士卒不从,乘敌懈怠之机,一
举破之。结果直下咸阳,擒秦王子婴。后来楚汉相争,汉弱楚强,张良劝刘邦处处退让,
以柔制刚,不但避开了鸿门之宴的生命危险,而且取得了汉中、巴蜀之地。接着,又火
烧栈道,使项羽屡屡上当。刘邦转弱为强,终于以布衣取天下。张良的高明谋略,据说
来自黄石公所授的三略。三略并不是一味只讲以弱制强,而强调刚柔强弱都要得当,作
到“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将  骄
原文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
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
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己”。
译文
做将帅的切勿骄傲自大,如果骄傲自大,待人接物就会有不周道的地方,有失礼之
处,一朝失礼就会众叛亲离,人心愤懑相怨。身为将领,也不能小气吝啬,如果吝惜吝
啬必然不愿奖赏部下,奖赏不行,部下必定不肯在战斗中尽最大努力以拼死作战,这样
下去,则在战争中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成果,国家的实力也就会因此虚弱下去,自己国家
实力下降就是表示敌人正在强大起来。因此孔子说:“一个人尽管具备象周公那样的德
才,但是却骄傲吝啬,那么即使他能做出一定的贡献,也不值得人们去评价称道”。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领修养。但集中论述的却是“骄”和“奢”两个方面,把这两条
列为带兵的大忌。文章详细列举了“骄”和“奢”的严重危害,最后还引用孔老夫子的
圣言加以证明,进一步突出了“骄”和“奢”的严重后果,从而大大加强了文章的论辩
力。这篇文章论述非常充分,道理说得很透,足以为将领们敲响警钟。
拓例
趾高气扬遭灭亡
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将,叫屈瑕。屈瑕是个骄傲自大的人。
楚武王派屈瑕带兵攻打罗国。出师之前,楚国大夫斗伯比为他送行,屈瑕喝了几杯
酒后就说:“你看我们的军队多壮大强盛啊,罗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我一定会顺利
地打败他。”饯行之后,屈瑕率领人马意气飞扬地出发了。
斗伯比回来的路上对驾车的人说:“屈瑕这次是打败了,你看走路把脚抬得高高的,
多神气,他轻视敌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怎能不打败仗啊!”
于是,斗伯比马上去见楚武王,说:“你赶快派兵援助屈瑕吧!”武王没有听斗伯
比的意见。
屈瑕率领军队来到罗国边境,他没有认真组织作战,而罗国早就订下夹击楚军的计
划。屈瑕因轻敌而没有防备,结果楚军大败。
武王回到宫中,把斗伯比的意见跟夫人邓曼说了。邓曼是个聪明的女子,她告诉武
王斗伯比是说屈瑕自高自大,必然失败,应该告诫他。于是武王马上派军援助,可是已
经来不及了。楚军已经全军覆没。屈瑕一个人跑到山谷里自杀了。
将  强
原文
将有五强八恶。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客众,力
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
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译文
将帅的品德修养标准是五强八恶。五强是指五种必须的德性:高风亮节可以勉励世
俗,友爱孝悌可以名扬海内,信义忠诚可以获得友谊,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可以容忍他
人,身体力行可以建功立业。八恶是八种在德性上的缺陷: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明辨是
非,不能礼贤下士,更不能任用贤良之人,施政时有法不依,无法引导社会风俗,不能
慷慨施惠,不肯救济穷困,不能防患于未燃,智慧不足,不能深思远虑,也不能防微杜
渐,不能在声誉显达时推荐自己所熟悉的贤能之士,不能在战败时,毫无怨言,负担全
部责任。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领的修养。但侧重点却在将领的道德品质的方面。文章从正反两
个两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为将之人应有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事应有的修养。诸葛亮首先
从正面提出了“五强”,即高节、孝悌、信义、深虑、力行,这和孙子兵法倡导的智、
仁、勇、信、严是一致的。当然,不同的社会可以赋予这五方面以不同的内涵,当今不
能完全照搬,但是,从这五个方面规范人的道德品质,却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尤其
是肩负重任的人,更应该在这五个方面规范自己。
作者在正面论述“五强”后,又从反面提出了“八恶”,作为将领修养的戒律。这
“八恶”都是为将统兵之人应该力戒的,有了其中任何一“恶”,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杰
出将领或者卓越的政治家。作者提出这入条戒律,是对正面论述的有力补充,使论述更
全面,更周密,更深刻。看来,诸葛亮很喜欢,也很善于从正反两面论述,从而把问题
说得更透彻。本篇文章提的“五强”、“八恶”,和前面几篇论述交领修养的文章可以
互为补充,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将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规范将领和一切政要
的品德和行为很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拓例
闻鸡起舞勤练武
西晋时期,朝廷昏庸腐败,国家虚弱,北方异族乘机骚扰,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当时有两个青年,祖逖和刘琨,他俩是好朋友,经常住在一起。他们面对腐朽黑暗
的社会现实,感到无限忧虑和悲愤。
一天夜里,祖逖和刘琨同床而眠,但是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祖逖在想,怎样才能
出本领,保卫和治理好国家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由此得到启发。决心
今后要奋发图强,起早贪黑,抓紧时间,练一身过硬本领,报效国家。他推醒刘琨,谈
了自己的想法,刘琨非常赞同。于是,二人起床到院子里去练习武艺。祖逖手持长剑,
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两个热血青年认真地挥舞起来。
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二人,无论是凛冽的严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也无论是刮风,
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俩立刻起身练武,舞动刀剑。由于他们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所以两人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了奋威将军,他率领部队,日夜操练。在战斗中,他的队伍纪律严明、
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因而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出  师
原文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斋三曰,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铖
于君。君持铖柄以授将,曰:“以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
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
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日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
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
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
男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译文
从古至今,大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会选拔贤德之人作将帅以解救国难。出征前,
斋戒三日,进至太庙告祭列祖列宗,国君面南而站,将帅面北而立,太师双手奉上大斧
(权力的象征),国君接过大斧,手持斧柄授给将帅说:“从现在开始,部队由您指
挥。”然后,国君接着说:“作战时,见敌人势弱则进击,见敌人实力强固则以退为主。
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而听不进部下的意见,不
可以凭借自己功绩显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质。部下还没有坐下来休息时,身为将帅
不能自己先坐下来休息,部下还没有吃饭时,身为将帅也不要首先进餐,应该与部下同
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做到了这一切,手下的将士必会竭尽全力,敌人也一
定会被打败”。将帅听完国君的训命后,宣誓效忠,然后亲自打开凶门,率军出征。国
君把出征的军队送到北门,向将帅乘用的车马跪拜同时又说:“将在外,不受君命。从
今天起,军队中的一切行动都由您来决策”。这样,将帅就具有了绝对的权威,也可以
使智谋之人为之献策,使勇犯之人为之效命沙场。由此,可以百战百胜,立下汗马功劳,
也能扬名于后世,福泽恩及子孙。
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将帅统兵打仗应有的行为准则。文章借叙述古代帝王向将帅授权仪
式上,君臣间的一段对答,说出了将帅统兵打仗应有的行为准则。将帅的答词正是将帅
的行为准则,这里既讲了临战指挥问题,也讲了用人、律已和决策问题,讲述十分详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将帅当着君王的面说出了:“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
将出。”接着,诸葛亮又充分论述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可见诸葛亮在将帅行为准则诸方
面中,特别重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兵权问题,这和他在《将苑》中,把
《兵权》一文放在最前面,首先论述将领的权威问题的用意一样,在于着重说明兵权问
题是将帅统兵打仗最根本的问题,必须充分授权,才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
后世,福流于子孙。”
诸葛亮借将军之口说出这一切,没有空洞说教的味道,让人感到亲切可信,易于接
受。确实高明。
拓例
田穰苴重权立威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征战不休。有一年齐国连吃败仗,齐景公很着急,很想找到一
位得力的将领能够扭转局面。
齐景公根据正卿晏婴的推荐,决定令田穰苴为将军,领兵开赴前线回击敌军。田穰
苴原来只是一名下级官吏,他拜谢景公后,诚恳地提出一条请求,说:“君王,我一向
地位卑微,现在您一下子把我从卒伍之间提拔到将军之位,我担心士卒们不听我的,百
官不信我的,这是因为人微权轻。我请求您派一位高尊的大臣,做我的监军,以助士
气。”
齐景公说:“这好办。”当即派他的宠臣庄贾走一趟。田穰苴与庄贾约定好第二天
中午在军门外会合出发。
第二天,田穰苴很早就带领部队来到军门外,列好队伍,等侯庄贾。可是到了傍晚,
庄贾才大摇大摆地来到军门。田穰苴很生气地厉声喝问:“庄大人为什么这么晚才来?”
庄贾因受景公宠爱,一向狂妄骄横,他哪里把小小的田穰苴放在眼里,就傲慢地说:
“亲朋饯行,多饮了几杯……”田穰苴说:“眼下敌军入侵,大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士卒战死在边境,百姓的性命难保,你却为酒宴而违犯军法……”庄贾毫不在乎地说:
“你不要太神气,才当了几天将军就教训起我来了。”田穰苴毫不示弱,厉声吼道:
“违犯军法该当何罪?当斩!”说时迟,那时快,田穰苴刚刚下令,庄贾的脑袋就被砍
了下来。
田穰苴的举动,威震三军,将士们俯首贴耳地听从他的指挥。
几个月后,击退了敌人,田穰苴率军凯旋,齐景公亲自迎接,后提升他为大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