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还山于民 还林于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01:30:14

图为福建永安林业要素市场林权拍卖现场。林萱 供稿
“以往山民财源少,如今林农富路多。往日造林无甜头,今朝植树有奔头。”如今,像这样朗朗上口、反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山增绿、民增收变化的谚语,在我国南方一些集体林区,到处可以听到,令人无比亲切喜悦。
近年来,一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发的绿色变革,在福建、江西、浙江和辽宁轰轰烈烈展开,给这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林权改革 众望所归
江西省是我国南方的一个重点林业省。2/3的国土面积是山区,2/3的人口在山区农村,2/3的县是重点林业县。但是,由于林业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占全省林地面积85%的集体山林,长期产权归属不清、权利责任不明、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失调、林农负担过重,广大林农没有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林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守着“绿色银行”却不能提现,林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让耕者有其山。还山于民,还林于民。惟有实行林权改革,林业才会有希望。终于,一场以明晰产权、减免税费、放活经营和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赣鄱大地拉开了序幕。2004年9月,崇义、遂川、铜鼓等7个林业重点县先行试点,2005年4月全省全面铺开。2006年6月,全省转入配套改革阶段。截至目前,全省林地总面积的85%以上已通过改革明晰产权,其中分山到户率达到80%以上。
辽宁省2005年上半年在本溪市开展试点工作,下半年在全省推开。目前,全省林改势头强劲,成效十分明显。
福建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认真落实“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顺利推进改革。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已有11700多个村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占有改革任务村总数的97%;明晰产权面积7800多万亩,占集体商品林应改革面积的96%;完成集体商品林林权登记7000万亩。在前期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基础上,南平、三明两市积极开展林改“回头看”,不断完善改革成果,巩固改革成效,共完成“回头看”面积2413万亩。
把山当田耕 把树当菜种
过去,山林归集体统一经营,表面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林改使山林回到了林农家,山林资源变成了真正的资本,广大林农“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护山营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林业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使林业经营者对林木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解除了林农的后顾之忧。通过林木林地流转,盘活了林木林地资产,解决了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效益兑现慢、生产风险大的问题,提高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实践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发展活力大大增强,社会投资造林持续升温。各地造林营林投入逐步由过去的集体为主、国家补助,向外资、个体、联合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并举的多元化格局转变。福建全省新造林中非公有制比重已超过50%。南平市个人造林比重从1998年的不足25%提高到去年的65.6%。龙岩市新罗区和漳州市南靖县今春造林个人的比重都在90%以上。
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些林,改前改后两重天。永安市龙共村的竹农杨国松说“20年前竹山就分到户了,但每亩竹山平均产值仅150元,而林改后每亩产值达1000多元,最高的达3000多元,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以前分到户不等于就是自己的,说变就变,而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法律的保障,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产。”“人无恒产,就无恒心,有了恒产,才有恒心”,所以他们敢于投入、舍得投入,这就是老百姓说的:“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
改革后,各地森林资源管护力量大大增强,管护面积大大扩展,盗砍滥伐林木现象得到较好遏制;林农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投入也明显增加,群众自发开展森林防火积极性显著提高。一些长期从事林业管理工作的干部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森林资源是少数人在看管,现在则是千家万户在监督。过去森林火灾是“干部打火、群众观火、领导恼火”,现在是群众一见山火,就主动往山上冲。如尤溪县,群众自发成立了护林防火协会,每年每亩按0.2元交纳联防费,专项用于森林火灾的扑救开支。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林改破解了困扰林业发展多年的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也吸引了更多人力、物力、资金等要素向林业聚集。2004年江西省林业总产值达307.1亿元,2005年增加到383.72亿元,今年1—5月就达到210.6亿元,预计全年可达480亿元。
配套改革 让利于民
林业产权制度是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建设的综合体现,新的林业产权制度的建立,必然需要一系列新的配套政策措施来保障。其中,最主要的是物权保护、抵押、评估、资产变现等制度措施建设。浙江省在建德市试点了区域性的山林流转交易市场,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设立了流转交易平台。近年来。全省山林流转出现了承包、租赁、股份制和合作经营以及拍卖、反租倒包、转让、外商外资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全省林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5万多亩。
福建省在林权改革中建立了12个林权拍卖中心,年交易额上亿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一些传统的林业行政管理方式逐步被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所取代。永安市成立了林权登记管理中心,集林权登记、产权交易、市场信息服务于一体,与市林业局人、财、物脱钩,自负盈亏,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使林权管理与产权交易实现了规范有序运作。改革也使林权证的内在价值得到了体现。尤溪县成立了森信林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目前,已受理林木抵押担保贷款24笔,发放贷款470万元,为扩大林业经营规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过去林农税费负担重,林农没有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改伊始,试点地区就把减轻税费作为林改工作的切入点,减轻税费,全面取消了除育林基金、检疫费以外的一切涉林收费项目,让林农在林改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仅2004年,江西全省林改政策性让利就达7.52亿元,2005年让利11.27亿元,2006年可让利14.61亿元。
林改初战告捷,但是改革仍任重道远。下一步,各地将全面深入推进配套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林农积极性,解放发展林业生产力。
林改,得民心、顺民意。将使青山更绿,让百姓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