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带来了什么?(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6:48
“我们谈论的Web2.0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可读写的网络,这种可读写的网络表现于用户是一种双通道的交流模式,也就是说网页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传统的“Push”模式演变成双向交流的“Two- Way Communication”的模式。而对于Web服务的开发者来说,Web2.0带来的理念是服务的亲和力,可操作性,用户体验以及可用性。”[OwenBaCKpACK-体验可读写的Web服务]

 

- web 2.0是一种可以被分发的信息概述,web文档被格式化成了web数据。我们不会再看到不同旧地信息,现在我们所注意到是一种聚合、再混合内容的工具。”[songzhen:也说Web 2.0的翻译]

 

- “从这些应用中可以看到:如果基于传统的HTML,同样的功能实现将变得非常复杂和不稳定,数据的再生产和交换成本是很高的。所以:RSS这个标准最终要的贡献就是使得互联网的大部分网站变得可编程:类似的例子还有Blog中的:TrackBack Ping等机制,这些机制都是依赖XML/RPC实现的。当初为Lucene设计一个RSS/XML的接口也是为了这个初衷,它使得全文检索服务可以轻松的嵌入到各种应用中,通过关键词将各种内容之间实现更丰富的关联(Well Referenced)。”[车东:RSS,简单协议使得互联网可编程]

 

- “聚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聚合(通常来说,更好的聚合应该基于个人知识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很显然应该成为新一代或者说web2.0架构的核心之一。还有,你会重新发现,恰好是分散带动了聚合,聚合促进了分散,通过聚合的思维,互联网的网络状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密集,web2.0就变得越来越有趣味,它将web1.0时代的硕大节点即门户网站不断消解,去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自然网络图谱。”[Horserss,聚合的无数可能]

 

- “新的web2.0网站都依赖于用户参与、用户主导、用户建设”。[HorseWeb 2.0这个词]

 

- KesoWeb 1.0Web 2.0的区别

 

- “表面上看,Bloglines取代了门户,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但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门户是只读的,它带有某种锁定的性质。你可以离开门户,但你无法带走门户的内容。Bloglines则完全不同,你觉得它好用,就会继续使用,有一天你不再喜欢Bloglines,你完全可以导出你的OPML,到另一个 RSS订阅网站,或者干脆用客户端软件浏览同样的内容。所以,像Bloglines这样的网站,是可写的,你可以导入,也可以导出。就像你对信息拥有选择权,对服务提供商也同样拥有选择权,没有人可以锁定你,主动权在你自己手上。”[Keso:再说信息选择权]

 

- Flickrdel.icio.usBloglinesWeb 2.0服务,通过开放API获得了很多有趣、有用的想法,并借助外部的力量,让用户获得了更好的体验。更多大公司也加入到开放API的潮流中,GoogleYahoo!AmazonSkypeGoogle桌面搜索今年3月才开放API,很快就产生了大量的创造,大大扩充了可搜索的文件格式。”[Keso:开放API]]

 

- “归纳:web1.0天天谈门户,web2.0谈个人化;web1.0谈内容,web2.0谈应用;web1.0商业模式,web2.0谈服务;web1.0谈密闭、大而全,web2.0大家谈开放、谈联合;web1.0网站中心化,web2.0谈个人中心化;web1.0一对一,web2.0谈社会性网络;web1.0不知道你是狗,web2.0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我一清二楚甚至想要干什么呢。。。”[van_wuchanghua:发现了N.HOOLYWOOD,我还知道你今年夏天要干什么]

 

 

Web2.0的理论基础包括:六度分隔、xmlajax

 

所谓六度分隔,又称为六度关系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心理学家米格兰姆(Stanley Milgram)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由此推论出,最多通过六个人,人们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隔”理论表明了社交关系具有网络化的特点,并在很多领域得到验证,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许多社会学上的深入研究也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这一特征不只是特例,在一般情形下也存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瓦茨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互联网对这一理论做了一次非常直观的试验。他们建立了一个网站,每一个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在网站上注册,然后通过这个网站把电子邮件发给最可能实现任务的亲友。 这场互联网接力赛的终点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18个人,包括纽约的一位作家、澳大利亚的一名警察以及巴黎的一位图书管理员等等。在1年多时间里,来自166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多名志愿者在网站上注册、参与这项实验。结果,大部分电子邮件大约只花了57步就传递到了目标,这正是“六度分隔”理论一个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