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分子为什么大都“优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9:38
本土的腐败分子有个“特点”,不管其人多么恶劣,权钱、权色交易也好,官黑勾结、欺男霸女也罢,几乎头上都顶有各种各样耀眼的荣誉,都是“优秀分子”。这方面的例子不用去举,常常会扑面而来。这不,前不久涉嫌巨额受贿的武汉大学常务副书记龙小乐,2006年被中组部授予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重庆“首届十佳女律师”胡燕瑜,乃重庆市涉黑官员、原市高级法院执行局局长乌小青的情妇,两人勾结捞得盆满钵盈。如果有心人能统计一下,我估计一定能验证我的这种判断。

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这样一句留言:“社会评价系统的全面崩溃。”此语令人一惊,不能不佩服讲者的入木三分和画龙点睛。但是,放在主流语境里,这样说至少是太偏激了。不过,它却给人提供了一种思路,从而解释腐败分子为什么大都“优秀”。评价体系的错乱和标准的异化是根本原因。其一,权力说了算。稍微有点经历的人都知道,谁是优秀谁不是优秀,谁当代表谁不当代表,整个运作流程基本上都是权力是老大。假如一地的最高当权者想让张三当优秀或代表,即使张三是个王八蛋恐怕也照样能如愿以偿,甚至轻而易举。试想,假如让胡建学、张二江、文强这些人去拍板优秀,优秀是些什么人也就可想而知了。公权的腐烂是社会腐烂之源,自然也就包括“优秀”在内。需要警惕的是,如今的有些“优秀”已开始用民意来包装了。

其二,被“替谁说话”论所左右。“替谁说话”论是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的一大“发明”,即“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此“论”原本应是个“潜规则”,但却被逯某一语道破。事实上,它是衡量孰“优”孰“劣”的一条铁律。凡是“替党说话”的,表明政治上合格,这就具备了成为优秀的大前提;凡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就会沦为政治上不合格,也就失去了成为优秀的资格。孙大午在当地的草根层享有盛誉,但因为他不“替党说话”,不但没有被徐水当局树为优秀,而且还被送进了监狱。张志新、顾准、彭德怀乃当代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故不能去“感动中国”。相反,

只要“替党说话”,“政治上合格”,往往能一“俊”遮百丑成为“优秀”。而腐败分子最擅长的就是“替党说话”,故而很多贪官乃至下三滥能成为“全×十佳公仆”、“全×人民最满意的公务员”之类,也就“理”所当然了。至于这里“人民”的因素有多大,一句话: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因为其机制基本上无需民意的参与。说到这,特别需要澄清一个概念,以免授人以柄。此处的“替党说话”的“党”,并不是党章中的那个“党”,而是某个人,某个常以党的化身自居的“一把手”或“土皇帝”。所谓“替党说话”云云,实际上就是唯其马头是瞻,再加家丁式的忠诚和令人肉麻的吹捧。如此而已。

其三,贵官贱民,贵上贱下。这是目前优秀评选机制的一个特质。首先是贵官贱民。比如在一场大的救灾中,如果牺牲了一个官,牺牲了体制内某一特殊队伍的一个人,评价系统会迅速亢奋,此人会在一夜之间天下皆知,备享殊荣。而如果牺牲了一个大头百姓,牺牲了一个志愿者,“待遇”就会大为降低,甚至无影无踪。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女民警为灾民的婴儿喂奶,由此成为了英雄,其人也从普通的干警被提拔为县公安局的副政委。假如此时喂奶的是一位农村的大嫂,很可能上之荣誉都会化为乌有。这里同样需要说明:我并不是反对表彰官吏,而是反对官、民比较下的不平等。其次是贵上贱下。以乘公共汽车为例,市长乘了一次可能会成为当地报纸的头条新闻;一个科级官员乘了一次可能还会在一定范围内受到表扬;而老百姓天天乘那就是理所当然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当然,这一条与“腐败分子为什么大都‘优秀’”关系不大。但是,它却与另一条紧密联系着:为什么“优秀”中多缺少民间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