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那封信,好惊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20:58
天涯杂谈』张军那封信,好惊悚
作者:李承鹏 提交日期:2009-11-13 14:38:00 访问:142892 回复:888 


  夜深深,来了MSN。韩寒在MSN里给我一个链接,《一封信》,这封信,问我是否同意他的分析。

  一开始我觉得他多虑了,钓头有点文化是可以的,捕头、蛇头以及龙头也可以,而且汉语写作是有偶然性的,更依仗的是对方块字的解构和句意组合,不像西语还有阴阳格和时态,所以农民兄弟的信天游也可弄得技惊四座;更何况那些执法队这次栽了场子,心中忿忿,他们现在又不能耍过去擅长的办法,就装低调装煽情,这如同打架,退到墙根后其实防守面积小,进攻更富针对性。
  
  还有就是有关部门的人不会干这种无聊的事,我倒觉得,很多时候他们做事并没有仔细计算效率、结果、目标,他只是想这么做,这么做他就爽,否则我们也不会看到马路修了又挖,挖了又修,或者脱口而出你究竟代表党,还是代表老百姓。通常他们都不是大奸臣,只是小笨蛋。所以这也可能是执法队长的队副、马仔见老大郁郁寡欢,马仔就找来马仔的马仔写信一封,对张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而写匿名信威胁又是这个国家几千年文化的必然产物,大家摸起来轻车熟路,兴之所致,信之所致。

  可后来我发现其实是我多虑了,表面看这封信是一个罗生门,钓头、执法队、法院、律师、记者、路人甲甚至张军本人都有可能,但中间还是有概率大小,钓头、执法队、法院写信就是小概率事件,因为他们现在是希望事情早点过去,钓头因为所处生存链条较末端想打击报复,率先出手是可能的,但现在的情况是钓头其实前所未有的被官员控制着,因为官员不想再惹事,打击报复即使不等十年也得等十个月。执法队内心也是想写这封信的,可一是他们没那么文艺,二是这次伤亡实在惨重,要是再被媒体抓住了,浆糊捣来捣去就很不好看。法院也是同理。

  总之一句话,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其实是越来越少,让钓头以炮灰的可怜状写这封信就是损人不利己,不仅达不到预期而且炮灰可能成为引线,形成下一轮网络攻势。记者和路人甲的概率就更小,因为这太绕了。

  让我们换个思路,其实写这封信的人,就是能从这封信得到最大好处的人,谁能得到最大好处?我碰巧看了一个郝劲松接受人物周刊的采访。人物周刊:可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你以为有人在背后支持你,推你,可是真的发生什么动真格的事情,你回头一看,身后没有人,你一个人在孤军奋战。郝劲松: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这种感受,每次我身后的人都巨多。我研究二战时候的一些战役,德军为了打断盟军,就开展“狼群战术”,在大西洋分布了上百艘潜艇,神出鬼没,击毁了大量盟军的运输船,盟军也采取了相应对策。这种“狼群战术”有时是非常管用的,网民就是我的狼群!

  看得出郝劲松是非常明白网民的力量的,这件事对他的好处是最大的,而这件事渐渐冷下去是郝劲松最不愿意看到的,毫不讳言郝律师是一个维权斗士,他是很想推动中国法律向前的一个积极份子,如果此事继续热下去,他的理想就可持续发展,所以他想制作出一封信来再次发动狼群。这样看很武断,我也不相信这是郝劲松干的,但如果是郝律师干的,就确实太刺激太有深意了,如果真是郝劲松,那就真是好惊悚。

  从这封信看得出钓头是在软威胁张军,也看得出钓头及其弟兄有铤而走险的可能。这封信公布出来其实对钓头方是十分不利的,而促使外界继续支持张军。所以,谁写的这封信,这个人一定是熟知网络传媒好处而且很有欲望有野心地利用舆论来达到某个目的,虽然他相达到的这个目的看上去并不坏。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真相,而不是真理,我们需要正常,而不是正确。郝律师无疑是代表善的,可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喜欢用善与恶,来代表着法律,我们都有善恶观,但没有法律观。

  所以上海钓鱼执法不是简单的一个非法执法队面对一些弱势,荆州打捞也不止是一个黑心船老大面对三个大学生,它们是,但不止是,这个国家骨子里有些东西是很可怕的,说吃人也惊悚了一些,但几千年来肯定有两个字,骗人。中华人民币共和国,不仅是执法队和船老大,我们自己,每天,也在这样干。

  调查这封信的出处其实很简单,比如制作过程中肯定有指纹,在办理二代身份证时我们的指纹早已悄悄入库,如果指纹被抹去了,就更证明那不是钓头们干的,这么细腻就不是钓头而是捕头了;还比如询问张军,这事张军也可能知道一些风声,像《风声》那样依稀感觉得到谁可能是老鬼。

  所以未来的时间还会有一些行动的,以上仅是案情分析,不代表我的观点,我也不敢认为是郝劲松,如是郝劲松,那才好惊悚。这古怪的国家,和司法,和律师,和一切……

  
  以上,答韩寒。
  
  


附:韩寒博文  
   
  恕我直言和一家之见,我认为此信并非出自钓头之手,这封信逻辑强大,言简意赅,甚至前面一段身世简介还带有一定文学性,主题潜伏极深,属于从上往下式的控制,也就是说,信的作者一直是在以控制的笔法写这封信,断句比较短,逗号比较多,说明作者想靠打散长句来竭力掩饰自己平时写作的风格。  
  钓头这样的职业群,本来就有很大的流动性,这件事情干不了了,一般来说就去想别的出路了,因为大势已去,他们对那些车主们也都没有什么普遍爱恨,对于这个职业也没有什么留恋,不会傻等着去重操旧业的。这样文绉绉的写一封信,当下并不会取得任何的效果,对于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比较看重眼前利益的钓头或者钓鱼群体来说,是等不及去寄信或者等待其发挥其长远效果的。而且信的逻辑是,威胁你的家人,除非你不向政府追究这件事情了。但这是私人的A和官方的B的事情,他一个连合同工都轮不上的C是没有必要进行威胁的。他们也没有必要反复提及律师姓名和用比较大的篇幅去刻意的贬低,我相信,对于这群人来说,是哪个律师在打官司他们都未必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去想那么多。文中对于郝律师的贬低太过于刻意,语气略带台词感,在阅读的时候有比较大的脱离。这点让我觉得有点莫名。  
  所有的怀疑都将再一次集中到了官方,但是这次,我觉得官方也不会做类似的事情的。首先,官方其实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敏感,往往我们觉得天大的事情,很多官方部门都不知道。官方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的处理方式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这件事情面对的是官方的几个大的部门,部门中包括当地政府,运管局等相关部门直到法院,这些都是大的单位。而写信是个人的行为。如果不是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挂钩,而仅仅是单位的名誉或者利益受损,没有哪个在其中供职的公务员会这么多管闲事的。公务员遇事一般都采取推脱的态度,这样富有激情往上冲的并非公务员行为。公务员一般来讲并不那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热爱自己的待遇,冒着被查出违法的危险,不沾亲带故,他何必呢。  
  于是,还有可能就是更上一层政府行为。但是这点说实话我也是不相信的,因为政府深知这次栽在了舆论上,尤其是网络舆论,这样的一封信,其结果势必就是再被放在网络上,他们再笨也不会这么笨,他们再无聊也不会这么无聊,这是莫名其妙给自己找事。而且如果是政府行为,那么这件事情就势必不止一个人知道,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愿意冒这个莫名其妙的风险的。尤其是在没有利益和目的驱动的情况,因为对于政府来说,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从舆论处理的角度来讲也已经冷却了,这是政府最愿意看见的情况。政府处理类似事情的方式一般是找到当事人和当事人亲人的单位的领导,让其单位给其做思想工作并进行软威胁。写一封威胁信是不会的,总得有人执行,你让哪个部门出面?  
  另外的疑点有1:如果有人能把另外一个人的家庭查的那么清楚进行威胁,那么他不可能对自己介绍的那么详细。  
  疑点2:如果是其他地方的人写信,想把矛头引向钓头,那么他不会给钓头加那么多深情表白。  
  疑点3:如果我收到了这封信,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家人的担忧,第二反应就是报警请求查证和对家人的保护,而不是率先公开此信寻求舆论支持并对这些人进行大胆的指责,除非我知道,家人其实没有危险。  
  那么这份信是谁写的呢?他可能是最不愿意让这件事情过去的人。他可能真的是个有文化的钓头。他可能对于使用舆论有一定的心得和野心的人。他可能是可以通过这样一封信获益最多的人。他也可能是个看热闹的人。他可能是一个想再推动一下此事的热血公民。可能是一个受了气的政府工作文员。他可能是法官。他也可能是律师。他可能是原告。他可能是被告。太刺激了,他到底是谁啊。欢迎大家参与破案。警方不是查言论那么利索么,网络上发个言都能分分钟追到人家家里,邮筒里塞一封信还不赶紧去查查。大家都是好人,出于好心,希望所有的好人都站在光明磊落的地方,否则和他们有何区别呢。无论如何,希望张军和郝律师可以将官司打到底,虽然在我国,法院是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但他们都应该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