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毛之争成就林彪政治上的“第一桶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59:07
 朱毛之争成就林彪政治上的“第一桶金” 
     1、最早发现林彪才能的是朱德
    1928年1月,朱德率部在湖南南部举行起义,连克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2月29日,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后勤辎重赶往耒阳,途中遭遇民团堵截,军用物资被抢一空。林彪决心复仇,朱德批准了他的计划。
    3月3日早晨,林彪带领一批人马化装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向小水铺开来,驻扎在此的谭孜生立即设宴款待,酒过三巡,林彪不动声色地把酒杯举,大厅里的20余名“国军”一起开火,把谭孜生和众头目打成血筛。经此一仗,林彪不仅夺回了被抢全部辎重,还俘虏了几百团丁。
    接着几件事,更令朱德对林彪刮目相看。3月9日,李宜煊带领国民党部队将起义军赶出耒阳城。林彪主动请战,他说:“现在耒阳城内敌人多在领功请赏,戒备松懈,我军应趁其不备,大举反攻。”
    耒阳一战,起义军消灭敌军百人,俘虏80余人,可谓大获全胜。
    一口气还未喘匀,林彪又找到朱德,提出我军应一鼓作气将耒阳境内敌军全部歼灭。朱德再次采纳了林彪的建议,最终打败了敌人。
    经此三战,朱德发现林彪沉默寡言的外表隐含着过人的才华:此人聪明绝顶,遇乱不慌,沉的住气,是个做大事的材料。1928年3月,朱德提拔林彪为二营营长。对于这个任命,军中颇有怨言,比他经验多、资厉深的干部有的是。如果没有朱德的赏识,林彪的军事才能不可能发现的那么早。可惜,对于发现他的“伯乐”,林彪的感激之情只保持了很短的时间。

    2、得到毛泽东的赏识
    1928年4月28日,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个神圣的日子。这天,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了。会师后,林彪调任为一营营长。
    在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中,特别是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三打永新和龙源口激战中,林彪机智灵活、善用疑兵的战术风格赢得了毛泽东的赏识。毛泽东开始注意这位年仅21岁的营长。
    1928年夏,湘赣边界遭受了著名的“八月失败”。但“八月失败”却给林彪带来了机遇。
    这年7月下旬,红四军向湖南行进。8月28日,第二营营长袁崇全率部投敌叛变。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单枪匹马追赶袁崇全。王尔琢赶上二营后高声喊话,劝二营的士兵不要受蒙蔽。袁崇全恼羞成怒,举枪对准王尔琢就是一梭子,王尔琢当场牺牲。
    王尔琢在红四军中是仅次于毛泽东、朱德、陈毅的第四号人物,他的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毛泽东、朱德思虑再三,决定由林彪接任王尔琢的职务,担任28团团长的重任。
    28团有1900多人,战斗力最强,是红四军中有名的“钢铁团”。委派年轻的林彪任此重职,表明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器重和希望。
    严格地说,从林彪担任红28团团长始,他才开始了和毛泽东形影不离、“紧跟”毛泽东的历史。毛泽东用人的重要原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放手,纵横自由。他欣赏林彪,放手使用林彪,林彪也能充分发挥聪明智,创造出一流成绩。
    1929年春,红四军重新整编,下分三个纵队,林彪担任主力纵队--第一纵队司令,与伍中豪、黄公略并称毛泽东手下的“三骁将”,深受毛泽东器重。这年,林彪才22岁。

    3、毛泽东身处困境,林彪支持了他
    1929年春,在红四军高级干部中发生了一场波及全军、异常激烈的争论。争论主要在毛泽东与朱德之间展开。
    朱毛会师后在红四军中前委和军委一直并存,军委置于前委领导之下,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9年5月以后,前委书记由毛泽东担任,刘安恭任军委书记。刘安恭是从苏联学成归来的年轻干部,他生搬硬套苏联红军的一些法,推行首长负责制。在他的主持下,军委会议作出决定:前委只讨论红四军的行动问题,不要管军队的其他事情。
    对刘安恭的做法,朱德表示赞同,他认为军委与前委彼此的职权范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毛泽东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分劝问题,而是从根本危及党对红军的领导的重大原则问题。朱毛两人的对立态度导致争论进一步升级。在这场争论中,林彪表现出鲜明的立场,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
    这时,红四军准备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召开前林彪派人给毛泽东送了一封信,信中说:“现在四军里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展。他们利用各种封建形式结成派别,专门吹牛皮攻击别的同志。这种现象是破坏党的团结一致的,是不利于革命的。”另外,林彪还用了“政客手段”““卑污行为”““阴谋”等语言,矛头直指朱德。
    会议开始时,毛泽东公开了林彪的信,一下子将林彪置于众目暌暌之下。林彪毫不含糊地声明,自己这封信是专为军委问题而写的。刘安恭与林彪发生激烈争论,并把 朱毛这两位红四军的创始人逼到不得不表态的悬崖边。宽厚待人的朱德想缓和一下会场上剑拔弩张的气氛,他耐心地解释道:“有人说我放大炮,说大话,我说过要红遍福建、江西,打到武汉、南京,解放全中国。这不叫‘吹牛皮’,这是为了鼓舞革命斗志。有人说我拉拢下层,常和官兵混在一起,搞所谓的小组织活动,这是为了和下级打成一片,便于了解情况。”
    在原则问题上毛泽东从来就不让步。他说:“从机构上看,军委与前委不仅重复,而且是同前委分权,更为重要的是动摇了党管理一切的最高原则…现在前委陷入了不生不死的状况,我不愿在不生不死的前委工作。我提出辞职!”
    毛泽东此举,使大部分与会者对军委与刘安恭的作法很不满意。在投票表决中,大家以36票赞成、5票反对的压倒多数,决定撤消军委。这样一来刘安恭的军委书记一职自然不复存在,他改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
    此次会议虽然撤消了军委,但争论范围还在继续延伸,毛泽东再次萌生离开前委的想法,林彪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希望他有决心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6月22日红四军召开七次党代会,由陈毅主持。会议认为,毛泽东是前委书记对争论应多负些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党代会改选了前委,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居然落选,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
    会后,毛泽东离开了他一手拉扯大的红四军,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
    红四军党内的争论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陈毅奉命赴沪汇报。在上海,周恩来、陈毅起草了《九月来信》,要求派人请毛泽东重新回来主持红四军的工作。朱德与同志们联名写信给毛泽东,请他病愈后回红四军前委工作。
    朱毛之争不过是毛泽东与朱德漫长合作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但是在 朱毛之争中,林彪却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毛泽东对林彪在患难时挺身而出,全力支持自己十分感激,他更加信任和重用林彪了。

    4、毛泽东为林彪配搭档大伤脑筋
    1930年2月,红军武装扩编成立红一军团,朱德、毛泽东就任军团首长。在毛泽东的提携下,23岁的林彪出任红四军军长,假如红军最高领导层。
    为了把林彪培养成博击长空的雄鹰,毛泽东耗尽心血。他不仅要为林彪讲解自己关于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还要精心为林彪挑选合适的副手。在这方面,毛泽东流露出一种明显的偏爱,甚至袒护。
    林彪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用聂荣臻的话讲,林彪“独断专行,排挤同级政工干部,当连长时看不起营长,当营长又反对团长,有非常浓厚的个人主义”。从林彪担任28团团长起,他偏狭古怪、猜忌疑心的脾气同历任党代表搞不好关系,难以共事。下井冈山时,28团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后因林彪不予理睬、抛下不管而惨遭敌人杀害。28团改任第一纵队后,党代表由谢唯俊继任。
林彪对谢唯俊也看不顺眼,经常到毛泽东那里告状,把谢唯俊挤走。
    派谁给林彪当政委呢?毛泽东颇觉困难。他考虑,红四军政委除具有丰富的政工经验外,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容人的度量,以利于搞好和林彪的关系。挑来挑去,毛泽东看中了罗荣桓。
    罗荣桓出任红四军政委后,把军中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军事训练和后勤保卫等各项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连林彪也觉得无可挑剔。因此,林彪除了负责指挥打仗和钻研战术外,对部队日常工作索性不管了。一时间,林罗之间倒也相安无事。毛泽东得悉这些情况,十分高兴,他对身边的同志说:“谁说林彪难缠? 罗荣桓在四军不是跟林彪团结的很好吗?”
    对毛泽东这的这番话,罗荣桓可不敢苟同。罗荣桓曾这样形容与林彪共事,“和林彪共事等于判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