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真性情的安徽人(之净空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56:23
几个真性情的安徽人(之净空法师)(2009-02-03 12:26:58) 标签:宗教 真命题 真性情 安徽人 净空法师 文化  分类:学佛散记

1

其五,净空法师。生于1927年2月15日,俗名徐业鸿,现年82岁。这位老先生是安徽庐江人,周瑜的老乡。庐江县,现属安徽巢湖。我知道有这么一号安徽人,是最近的事。2007年下半年,台湾一位朋友送来一箱书,有二三十种,不少是法鼓山圣严法师的。读了几种,感觉非常欢喜。机缘凑巧,又从一位自西藏归来的老先生那里得到一个大部头,是净空法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读时相当愉快。后来深圳的朋友又赠了几本净空法师的书。我在07年下半年,一口气粗粗读过一遍的,除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大部头的还有《了凡四训讲记》、《普贤行愿品讲记》、《学佛问答(二)》,还读了几本薄的,如《认识佛教》、《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等。2008年一月份,去云南鸡足山,呆了一周时间,很高兴见到净空法师本人。因为原来读过南怀瑾的书,感觉净空所讲与南怀瑾多有相互印证之处,所以2008年,我又买了一套《南怀瑾选集》,五大本,16开的那种,每本都是五百页、六百页,粗粗通读一遍。

 

2

我说说为什么推崇净空法师。一个重要的问题,正弦曲线的问题。中国,自乾隆皇帝驾崩,也即是1799年以后,一个跟头栽下来,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相当不堪的状态下走了150年。1949年到今天,2009年,又过了一个甲子,60年整。这个两百一十年,中国人的心灵,与乾隆皇帝的那个心理状态,与之前中国人的心理状态、精神家园,大相径庭,大异其趣。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解决如何面对未来,以及如何面对历史的问题;还有,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世界。也即是说,正如《金刚经》所说,“应云何住?”(或:“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我们,中国人,如何安心?我们的心应该住在哪里?我们曾经全面打倒、全盘否定、全部破坏的那些东西,当真就那样断绝关系了?就像离家出走的儿女,当真永远不认自己的爹娘了?读了净空法师和南怀瑾的书,我感觉传统的血脉仿佛可以重新接通。

我虽不才,也曾受到一两位人文社科名家稍许的熏染,但在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上给予重要和根本启迪的,还是这两位老先生。这两位老先生不同于其他所有老师之处,在于他们通达旧学,又贯穿新学;而其他老师,则只有新学,并无旧学。在年龄上,也有一番计较。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人,净空徐业鸿先生1927年生人,其他老师则均是1936年以后出生。八十多岁,九十多岁,博学鸿儒,通达古今,又能倾囊以授、诲人不倦的,实在是稀有难得,硕果仅存。也因此,很好理解世人对他们二位所做的崇高譬喻:南怀瑾是当代的维摩诘居士,是在家佛;净空法师是当代的释迦牟尼,是出家佛。两者同时示现,同时讲经说法,相互印证,一起度化众生。

做个简单比喻,可以更好地理解净空法师所做一切努力的意义。华佗临死之前,将他的所有医术秘诀,写成一本《青囊经》,希望通过狱吏流传下来,但狱吏怕曹操知道,受到牵连,不敢接受,华佗仰天一叹,将它烧掉。净空法师所做的工作,好比那个狱吏:如果大胆一点,麻沸散的方子也好,还是其他所有医科秘诀,就会因此流布天下,泽被无数黎民。为什么这样比方?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经典,确实提供了一套完整学说,与现代科学所描绘的世界、人生的景象有所不同。比如佛家说到生命的永恒,确实与当前流行并起主宰作用的无神论不同。读这些书,确实会改变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当下的心境。使人从容自在,豁然敞亮。我的体验,了解两种生命学说,比了解一种要好。多个选择多条路,自由的维度增加了一维。信不信则是另外一回事。然而,由于最近210年来,尤其是60年来,我们要探索民族的新路,必得矫枉过正,因而导致整个五千年的传统智慧,像《青囊经》一样被烧掉。固然,经典都还在,但是,如果不能以全景的形式,完整地展示给我们,那是一点用也没有,跟烧掉没有两样。

我相信,通宗通儒、融会古今的学者远远不止是南怀瑾先生和净空法师,一定还有许多“大隐”。但是我不主张站在大隐、大圣、大贤,或者佛祖、上帝、真主的角度说话,这些主体全知全能、今在永在,掌握着真理,见证着永恒。我主张站在像我这样愚痴、无能、无福、贫贱者的角度,谁能撒点甘露给我我就感谢他,推崇他,说他好。这个符合价值原理。真理就是如此,真理是今在永在的,不用任何人去揭示和证明。你揭示和证明真理,并不产生一个价值——除了你自己成佛作祖、证得永恒之外。真理产生价值的方式,和妓女产生价值的方式是一模一样的——你服务一个人,就产生一个价值;服务一次,就产生一次价值。这个符合工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原理,即便和艺术品产生价值的方式也不矛盾。

艺术品的价值,在于独一无二。但是为什么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名画名作转手最多?因为艺术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用来标记谁是当前最有钱的几个人,起一个标签的作用。艺术品本身要有价值,梵高怎么会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穷光蛋,为什么会贫困潦倒一生,并且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当然,梵高的画,确实曾给他创造了价值——为他标记精神家园。人不光有个肚子,有个性器官,还有个精神家园。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终其一生生活在肚子里,有的生活在性器官当中,还有的生活在精神家园里。梵高的画,最终产生价值的方式,其实是脱离了作为标签的原作或者说真迹,而在于他的画作通过传播、评论使艺术理念获得突破,撞击了许多人的心灵。一次撞击,便产生一个价值。

南怀瑾和净空法师都提到汤恩比的一个意见:“解决21世纪人类的问题,非东方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不可!”60年来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学者,都处在正弦曲线的同一波段,对孔孟学说、大乘佛教的了解与评价,也属于同一个波段——了解少,评价低。现在,历史走进另一个波段,迹象显著:近年来,关于传统文化的出版事业日渐繁荣,于丹这样的学者正在走红,健康行业中像曲黎敏等解读《黄帝内经》的学者广受欢迎。在中国与西方日益融为一体之后,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问题日渐成为一个真问题。至于世界人民是否都要到中国找归宿,我倒不以为然。

经典永远在那里,但是,没有解读,就没有复兴;没有融会贯通,就无法解读得圆融自洽、如鱼得水;只有知识、没有践行,就无法融会贯通。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如何成为21世界中国及世界人类精神家园的一个选择?需要对其了解多、评价高的人做接引、当介绍人。佛学文化,如果不是博学鸿儒、巨匠宗师,如果不能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如果不能一以贯之、长期浸润,它就不可能有效教化、滴水穿石、移风易俗。一般大学教授,多是六十岁退休。只有做到院士,才得以终生不退,长期发出光和热。净空以80多岁高龄,每天坚持讲经数小时,数十年下来,诲人不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我想我是做不到。

要做到把佛学推入世间,必得具备两个本事:一个是学问,一个是入世。或者说,一个要有庙堂之高,一个要有江湖之远。已知有两个安徽人分别把这两个本事做到了极致。一个是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赵朴老的学问会有问题吗?我想一定是没有问题。庙堂之高也没有问题,介绍中说,“赵朴初同志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另一个是释永信,俗姓刘,名应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颖上人。这些年,他带着少林寺满世界跑,影响很大,在“江湖”上名头很响,显然不是那种讲究清修的佛门弟子。但是,就佛学的传播、信仰的教化而言,这两位大德的成就显然不及净空法师。

10 

净空法师把两者结合起来了:有学问,入世深;高入庙堂,远涉江湖。这一条路,远远不是坐在一个寺庙里清修能走出来的,完全不能。为什么说他高入庙堂?并不是说他当了官,或者有什么背景,而是他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真命题,不是一个假命题——信仰的问题,是一个假命题吗?有一个说法,中国十三亿人,其中一亿信各种宗教,一亿信共产主义,余下十一亿,将如之何?所以信仰决不是一个假问题,或假命题。按李扁理解,人有三种基本欲望:食、色,之后是脑欲。信仰问题是脑欲问题。脑欲问题是信息需求问题。人的信息消耗当中有一类,是关于确定性、命运、生命意义、死亡及永恒的范畴。所以,新中国建国以来60年,或者说,改革开放30年以来,递次解决的是食欲问题(已经解决),性欲问题(正在解决),脑欲及信仰问题(正在被认识)。

11 

提得出真命题的人有真性情。没有真性情的人提不出真命题。真性情的人不一定很聪明,但是有智慧。为什么特别把净空法师提出来说半天,因为我认为他触及到一个真命题,有大智慧。并且,随着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东西方文明进一步交汇,下面这些问题将愈益真实和突出:其一,科学和宗教,如何统一?其二,生存和死亡,如何统一?死亡的问题,平常是不受重视、不被正视的,但是随着年龄增加、智慧增长,每个人都会越来越意识到死亡的真实性——死亡是假的吗?太阳虽远,并非虚假;佛陀虽久,并非虚妄;死亡虽远,岂非真实?其三,生命意义究竟何在?不知道往哪里跑的人跑得最快。当代人每天都在“进步”,按我的说法,是深受“进步综合症”的困扰。活在当下,这个意思,连理解起来都很难,又如何能做到?其四,统一的帝国,必有统一的宗教。科技发展,已经使地球村变成事实,各大宗教如何对话和共处,决非一个假问题。一个上帝,各自表述;不同宗教,和平共处。净空法师提出的解决之道,即便不是最终方案,也已经相当圆满了。对这几个问题,净空法师的书籍,均提供了很好的解答。

12 

据说,净空法师在全球的信徒,已经有三亿之众;据说他每天讲经,都通过专门的电视台播出,海内外固定观众有三百万人。由此也很好理解为何针对净空法师的攻击、毁谤也很多。道理如此: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梁启超对于李鸿章的评价,用在净空法师身上,刚好合适:“誉满天下者未必不为乡怨,谤满天下者未必不为伟人。合肥(或:净空)其人,誉满天下,谤亦满天下”。净空招谤,无非是在这样几个事情上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不建寺庙,也反对别人建寺庙;广泛流通他的书籍、光盘,造成了过大的影响力;直白揭露僧团的堕落、黑暗;信众过多,获得了过多的“供养”,抢了同行的饭碗;另外,出身问题,不是在正规、有名的大寺庙里出的家,就好像不是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毕业的,却执掌国家教育之牛耳一样不协调。

13 

一个人取得过高的成就,或者有太大的影响力,一定遭谤,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十多年前,听学术报告,我们科学院里有个教授介绍他的工作,论证肿瘤里头也有神经组织。这个问题干系重大:要是真有这种组织,就几乎找到攻克肿瘤的根本路径了。我旁边的一位同学兴奋地轻声对我说:“要是假的就好了!”我很诧异地问他:“应该说要是真的就好了,为什么是假的就好了?”后来省悟:为什么远来的和尚好念经。一般人决没有自己创造奇迹的信心,也不能容忍身边的人取得突破。突破就像地雷,要爆炸最好离自己远一点。而离自己远的人取得再大的突破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不在现场,就伤不着。在现场的话,你没赢,那只能是输了。所以,一般人的心态,总希望自己和身边的人,大家保持平衡,都很平庸就好了。同行,同学,或者同乡,取得远远超出我的成就,必然导致我背一个包袱,消化不良。向恶性方面发展,就成为巨大嫉恨,甚至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巴不得他被车撞死、遭恶疾而死。甚者,千方百计去加害他,这种事情并不个别。

14 

世俗学问中说,人类有三种负面情绪:恐惧、仇恨、嫉妒。嫉妒产生的原理,在于某现象的出现,否定了“我”的存在合理性、唯一性、独特性。他伟大,是我渺小的证据。他的成功,随时在提醒我的不成功。他的永恒,昭示着我的速朽。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现实当中,我一定要想办法摆平这件事。他倒霉了,我就高兴了。有一个成语说得好:天妒英才。据说,伟人死亡,天上的石头也会掉下来。他人的失败,则会使我心中一块石头落下地。如果用佛家的话来说,这个属于愚痴、“我执”。正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人们不难想象,在大学里头,在科学院里头,在研究所里头,那些个教授、研究员、博士、硕士、技术员、实验师,为什么活得那么累。人文生态很恶劣,不是人呆的地方。所以,自杀、长肿瘤、劳累过度、英年早逝,都是情有可原,其来有自。

15 

已逝之人好写,活在之人难评。对于净空法师说得多了些。对于他的一整套学说,我在相当拜伏、准备努力学习之外,有两点不同意见:其一是性的问题。我的看法,性是民族生机与活力的象征,净空法师的学说自然是主张清心寡欲。我认为,他在这一点上没有说透,所说也与时代潮流不合。我以为,“看破”也罢,“放下”也罢,“清净”也罢,并非一定要禁欲。对于轮回,我另有观点:轮回有两个层面,一个机体内部的轮回,一个是机体之间的轮回。前者是这一辈子的事情,后者是这一辈子和下一辈子之间的事情。一个叫世间,一个叫出世间。对大多数人来说,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是世间的事,是第一个层次的轮回问题。

16 

详细解释一下我所谓第一个层次的轮回。活在的机体,乃是轮回的集合。轮回,即是各种周期性的生命活动,如心律、呼吸、睡眠、月经,又如吃饭、拉屎,都是周期性轮回。有哪一个轮回出了问题,整个轮回的集合就都要受累。人体的设计,就是为着这些轮回在交替、穿插、合作的过程中不出纰漏。举个例子,膀胱,或者说尿胞,就是为了避免每分钟去尿尿,诚如是就麻烦了。性,也是其中一个轮回。如果这个轮回独独出了差错,其他所有轮回也都跟着受累。这个问题,不论是落后民族,还是发达国家,都比我们今天解决得好。这是说到性。其二是民主的问题,净空法师一再宣称他反对民主,认为专制更好。为什么专制更好呢?因为是专制者他们家的,所以会更尽心尽力。我看这个事情不尽然,难道非要举例吗?当然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此处也不再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