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大明殉国之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3:12:45

我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人于地下——曾记否?大明殉国之天子

 

 

 

  遥念这些为国殉国之皇帝,不禁想问:现代人之精神品德比之如何?最可宝贵的精神品德在这些皇帝身上体现,尤其值得尊重。做为个人来讲,凡有血性者,亦应学习这种精神,纪念这些品德,追忆这些最可爱的人!

  

  曾记否?大明崇祯帝之死

  

  崇祯上吊殉国 

  

  《崇祯忠节录》卷四:宫人魏氏闻逆贼李自成将清宫,狂走前后,大呼曰:贼入大内,必清宫,吾辈定遭其辱。有志者当早从吾死,免受谣污。语毕,即跃入玉(御)河死之。宫人从之投水者,顷刻有四五百人。

  

  崇祯严肃地对周皇后说:国破就在眼前。你身为国母,理当殉国。

  

  崇祯留着眼泪望着长平公主叹息着说:你何故生在帝王之家?

  

  崇祯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旧历1644年三月十九日的晚上,崇祯帝在杀了自己的皇后和女儿(长平公主未死。)后,在大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来到煤山(现在的景山)的寿皇亭自缢于一棵树下,年仅三十五岁。崇祯皇帝死后,王承恩也上吊自杀。另有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殉国者数十人。

  

  曾记否?大明隆武帝之死

  

  隆武帝为清军乱箭射死

  

  公元1646年8月21日,朱聿键逃出延平,到汀州城外时被清军追上,他带着曾皇后和忠诚伯周之藩等躲入关帝庙。清兵在门前厉声呼喝:朱聿键出来。忽然,一个人手持钢刀跳出庙门,高喝:我就是隆武帝,挥刀杀向清兵,清兵急忙发乱箭将他射死,原来此人是周之藩,他舍身掩护朱聿键脱险,堪为忠臣义士。清兵也怀疑他不是隆武帝,进庙搜查,只见后门洞开,庙内空无一人,知朱聿键和曾皇后已从后门逃入汀州城内。隆武帝在汀州刚刚歇过一口气,转天凌晨,就有大队身穿明军军服的人叩汀州城门,声言护驾。守门士兵不知是计,城门一开,原来都是李成栋这个叛徒(这个人对大明灭亡应负很大责任。)派出的化了装的清军。隆武帝闻乱惊起,持刀刚入府堂,为清军乱箭射杀,同时遇难的还有其皇后曾氏和不满月的皇子。谁说大明无陆秀夫?此种污蔑之语,不攻自破也!

  

  曾记否?大明绍武帝之死

  

  绍武帝自缢而死

  

  绍武帝说:我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人于地下!

  

  公元1646年12月,大明叛逃李成栋乘唐、桂两王互相攻伐的机会,从福建攻入广东潮惠地区,当地腐败官僚都纷纷背叛大明,李成栋就命令他们仍然按时向广州绍武帝报告民情,使绍武帝还不知潮惠地区已经落入满清之手。正当绍武和一班臣子草率登场之时,叛将李成栋却引着大兵已下惠潮,长吏皆降附,即用其印移牒广州,对清兵暗经惠州、潮州移师广州之举,愈益昏瞀的苏观生却全然不知。当李成栋用惠、潮官署旧印派人向绍武诈作无警之报时,观生信之。过了两天,正当聿钅粤视学,百僚咸集之时,突然急报大兵已逼,苏观生等还不信,并叱之曰:潮州昨尚有报,安得遽至此。妄言惑众,斩之。如是者三。同年12月14日,李成栋派三百精骑兵从惠州出发,连夜西行,从增城潜入广州北。十二月十五日早晨,绍武帝正在教场上检阅习射时,大兵已自东门入,观生始召兵战。兵精者皆西出,仓卒不能集。绍武官军还来不及抵抗,广州经已陷落!清兵杀入城门,绍武帝朱聿擙的主力部队因调去和桂王作战,无力抵抗,只得慌忙逃到大臣王应华宅弟躲避。汉奸梁烘为了降清而骗苏观生自缢后,又自告奋勇带领清兵闯入王应华宅弟,搜得绍武帝朱聿擙,关押于东察院。清兵送来饭食,绍武帝朱聿擙说:我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人于地下!坚决绝食,当天晚上,趁守兵不防备,他解下腰带自缢殉国而死。他死后,在广州的明朝皇族24人,都被清兵捕获杀害。据嘉兴藏本《庐山天然禅师语录》中所说:丙戌(1646年)清兵入粤,诸王孙多几疑被戮,尸横于野,师启遍检骸骨,别建冢以瘗之,不封不树。后有议闻于行在者(即永历帝),师止之曰:吾尽吾心耳,复何图哉。’”在国难当头,却自树内鲠的南明王朝,无疑是自食恶果。清兵进城后,公然放赏三天,放纵士兵奸淫杀掠,使广州人民遭受了一次血腥浩劫。

  

  说明:朱聿钅粤、苏观生及一些大臣(一说15人,不可考)自杀后,时人为纪念他们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将他们的遗骸丛葬于城北流花桥畔。乾隆以后,有人为他们修墓立碑,称君臣冢。此墓原在象岗山北麓,1954年迁越秀山木壳冈,1981年再迁南秀湖畔。1963年3月,公布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记否?大明永历帝之死

  

  永历被绞死并焚尸扬灰

  

  将军新朝之勋臣,亦旧朝之重镇也。世膺爵秩,封藩外疆,烈皇帝之于将军,可谓厚矣。国家不造,闯贼肆恶,覆我京城,灭我社稷,逼我先帝,戮我人民,将军志兴楚国,饮泣秦庭,缟素誓师,提兵问罪,当日之初衷,固未泯也。奈何遂凭大国,狐假虎威,外施复仇之名,阴作新朝之佐?逆贼既诛,而南方土宇,非复先朝有矣。诸臣不忍宗社之颠覆,迎立南阳,枕席未安,干戈猝至,弘光北狩,隆武被弑,仆于此时,几不欲生,犹暇为社稷计乎?诸臣强之再三,谬承先绪,自是以来,楚地失,粤东亡,惊窜流离,不可胜数。犹赖李定国迎我贵州,接我南安,自谓与人无患,与世无争矣。而将军忘君父之大德,图开创之丰功,提师入滇,覆我巢穴,由是仆渡荒漠,聊借缅人以固我圉,山遥水长,言笑谁欢,只益悲矣。既失山河,苟全微息,亦自息矣。乃将军不避阻险,请命远来,提数十万之众,穷追逆旅,何以视天下之不广哉?岂天覆地载之中,犹不容仆一人乎?抑封王赐爵之后,犹欲歼仆以徼功乎?既毁我室,又取我子,读鸱鸮之章,能不惨然心恻乎?将军犹是世禄之裔,即不为仆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列祖列宗乎?即不念列祖列宗,独不念己之祖若父乎?不知大清何恩何德于将军,仆又何仇何怨于将军也?将军自以为智,适成其愚,自以为厚,适成其薄,千载而下,史有传,书有载,当以将军为何如也?仆今日兵衰力弱,茕茕之命,悬于将军之手矣,如必欲仆首领,则虽粉骨碎身,所不敢辞;若其转祸为福,或以遐方寸土,仍存三恪,更非敢望,苟得与太平草木,同沾雨露于新朝,纵有亿万之众,亦当付于将军矣。惟将军命之!

  

  ——永历帝致吴逆三桂的信

  

  永历十六年(1662年),永历帝一家老小在云南被吴三桂杀害,南明亡,跟随皇上的歌女阿红逃回肇庆,入龙岩洞凭吊龙床后在洞内投水自尽。

  

  对于永历王朝的灭亡,清初著名学者,广东番禺人屈大均深情地作《淡黄柳》词一首:

  

  萧条郡廨,曾作芙蓉殿。谁记池头蒙赐宴?来去茨菇叶畔,长与君王旧凫雁。

  

  共肠断,龙髯已零乱。剩垂柳,欲攀遍。御沟西,可有残红片?乳燕窥人,但衔春至,巢向空梁莫管。

  

  点评:就综合来讲,大明实为我国史上历朝第三,就骨气论,实为我国史上第一。大明四位天子殉国,是古今中外很罕见的现象,这种精神是万古长青的。因此之故,上述四位天子,应为当代和后世炎黄子孙学习之榜样,亦应被我炎黄子孙永远追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