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多少灵感 多少诗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5:49:29

新课程  多少灵感  多少诗情

02年秋天,我奔赴南方。江南的城市较之于北方更细腻与灵秀,江南的秋景较之于北方更温婉与润泽,江南的学校较之于北方更古朴与厚重,江南的课堂较之于北方更清新与活跃。金陵中学的诗歌课展现品味与创造,扬州中学的古文课在训诂中探求国学魅力,南昌一中的写作课透露舍我其谁的论争,白鹭洲中学的散文课则是 “三山半落青天外”的空灵与飘逸。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让课堂成为创作的基地——“石破天惊逗秋雨”。心满意足的我仿佛在江南的婉约中走近了新课程。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新课程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青春年少的头脑里蕴藏着无穷的财富。生活的经验,知识的储备,情感的积淀,哲理的思考样样都是鲜活的课程资源。

不信你看,学生们在“从句子的仿写到诗歌的写作”一课中,在做“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时会有多少新的创造。如“快乐是你无限仰慕的那朵天山雪莲,忧愁正是那崎岖坎坷的路”“快乐是你梦寐以求的那颗开心果,忧愁便是那层包裹在外的坚硬的壳”“快乐是你用心冲泡的那杯浓香的咖啡,忧愁正是那幽淡苦涩的味”。这些仿写源自他们的生活经验。再如“快乐是你仰头思慕的遥远月宫,忧愁正是那凄冷萧瑟的寒风”“快乐是你仰头欣赏的那钩弯月,忧愁正是那郁郁寡欢的寒星”“快乐是你用心浇灌的那株梧桐,忧愁正是那缠绵悱恻的晦雨”。这些仿写源自他们文化知识的储备。不仅如此,还有他们创作的诗篇。《泪》里有多少情感,《枕头》里有多少思辨,《湖》里有多少人生况味的参禅,你只有打开心扉,才会发现。

当杜郎口中学环墙皆是黑板,学生均可为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你还会猜疑学生的手中会缺乏动人的诗篇?

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学生的头脑中有动人的诗篇,教师该激发创作的灵感。新课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对新课程的开发,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课程内容加以整合、创造,从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从语文学科角度讲,个性化解读是关键。张华民老师说,没有个性化解读就没有“祥林嫂的生活里没有春天”的论断,没有个性化解读就没有整部《红楼梦》中没有林黛玉服饰描写的发现。南开大学徐江教授说,没有个性化解读,你怎么会从时、空角度剖析《记念刘和珍君》中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上午”才知道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四十个青年遇害的噩耗,反动政府杀人是多么暴虐,瞬息间生灵被涂炭。而这就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执政府门前”,如何不让人汗颜?没有个性化解读,我说,你就读不出《小狗包弟》中这段景物描写透露出的凄惨。“绿草如茵”变成“衰草一片”,“竹子篱笆”成了“无缝的砖墙”,“葡萄架垮塌”,“葡萄藤被挖”“化粪池”迁来,那树再也开不出芬芳的花,“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动乱中弃我而去,留下“满身的创伤的我”在这颠倒了黑与白、善与恶、美与丑的社会中熬煎。

有个性化解读,才会有个性化创造。就像我针对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韩国人对孔子顶礼膜拜,引入我们对文化的保护与继承,由此来导读名著《论语》。让学生从《论语》的只言片语中来了解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人、贤人、学者、智者和胸怀大志的人。走进经典,走近圣贤,明晰一种人生的信条与观念。我相信这堂导读课唯我独有。

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教学过程对话的过程,是共建的过程,是生成的过程,是情感和思想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期待合作与探究,期待预设与生成,期待沟通与共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我以上的课例均有体现。再举一例“从句子的仿写到诗歌”一课中我自己的探究与创造:

我是一把多弦的琴/伴着你童年的笑语欢声/我是一面劲疾的鼓/为你的青春擂出斗士的威风/我是一双温柔纤细的手/抚去你中年不惑的泪水/我是一只甩也甩不掉的叭儿狗/哼哼唧唧地咬着你苍老的拐杖前行

我是你脚下深厚的土地/用我的血把你染成殷红/我是你胸中无边的大海啊/用我的情推涌你怒涛穿空

这难道是永恒的爱?/我是永无休止的风         

(《我是风》节选)

预设与生成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目的与过程的关系。预设求实际,生成莫虚伪。女儿把她从麦当劳得到的手镯剪断了,当她醒悟后就再次撒赖地向我求取,父女战争后,女儿睡着了,梦中还念叨着手镯。我一边平息愤怒,一边用五彩丝线为她接起了一段段的手镯。精美的手镯再现的时候,我发现了我在缝制着爱。一堂“写身边事抒心中情”的作文课就这样诞生了。在师生的讲述、对话后,我们也看到了诸如《诗意的人生》作文中那个因为大女儿出嫁而把眼睛哭得像核桃的父亲,也见到了那夕阳、竹林、黄犬以及我和父亲的温情画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共鸣是我们的期盼。教材中苏武引刀自裁,现实中卢武铉跳崖自杀,在师生对古今中外两件事进行审视、深思后,我们都认识到,苏武与卢武铉的自杀不是丧失了生之希望,不是破灭了童话中的理想,而是为了尊严,为了名节,甚至是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气节。

最有谨以“老人与海”一课的结束诗篇做结。

老人与海

蓝蓝天空

飞鸟与白云为伴

茫茫海水

漂浮着我面粉袋子缝补的帆

青灰色的海岸线

茅棚  男孩   许多可爱的乡邻

把我牵念

 

大马林鱼啊

我的心肝

是你把我拖得如此深远

我们同看太阳落下

共度满天星斗的夜晚

凶猛刚健的鲨鱼啊

我崇拜你的美艳

纵使你只给我留下大鱼的残骸

仅剩磷光点点

 

茫茫海水

蓝蓝的天

还有那青灰色的海岸线

茅棚  男孩  可爱的乡邻

他们依然期盼

又一个旭日清风的早晨

我再一次升起了面粉袋子织补的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