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请记住“11.21”的上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30:01
历史,请记住“11.21”的上海
汪新波
我得承认,对于死亡的新闻我已经麻木了,每次矿难不都死个百八十号人吗?强拆、洪水、火灾、爆炸、坍塌各种天灾人祸不是每天都在夺取无辜者的性命吗?所以,这次上海火灾我只是一个旁观者,58个生命,和其他事故相比,并不是一个多大的数目,我只把它视为众多公共安全事故之一。总不能因为它发生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就有所不同吧,难道上海人的生命比矿工和农民的生命更值钱?
然而,我错了。11月21日,星期日,上海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让世界记住了上海。这一天,正值是上海11·15特大火灾发生的第七天,按照传统习俗,亡者的魂魄于“头七”这天返家。10万民众自发地为亡灵吊唁默哀,用庄严的秩序、白色的花海为58位(到目前为止的统计)亡灵铺就了一条回家的道路。这一刻,生者和死者不再遥远,陌生人之间不再遥远;这一刻,上海胶州路显得如此庄严美丽,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这一刻,10万个人头自发聚集在一起,10万颗心按照同样的节奏跳动,表达着对陌生逝者的哀思,捍卫着生命的尊严。“上海,请不要哭泣”,这是一种力量,一种震撼,是集体意识的觉醒,是公民精神的诉求。白色的花朵、井然的秩序、庄严的沉默,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股力量的洪流:公民社会的力量,爱与正义的力量。
我不曾因50多个死去的亡魂而落泪,但不能不为这难得一见的公民友谊和自发秩序而震撼。如此宏大的场景让无数个弱小的良知不再孤独,这一刻,我们都是上海人。
说到上海人,我的脑海里经常显现出在电影小说中描述的那种把“钞票”放在首位的精明算计的“小市民”形象,“上海人”,或许只是那种崇拜洋人、把国人当作“乡巴佬”、具有莫名其妙优越感的少数中国人,他们具有中国人特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漠态度。但事实上,我错了,开放和流动早已改变了上海人,他们用传统的中国殡葬仪式送别亡魂,也用美国人纪念9.11死难同胞的方式来表达集体归属感和公民责任,这种自发井然的秩序和理性的表达体现了上海人特有的高素质,代表了未来公民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绝望中的希望。
事实上,上海火灾引起的这场轩然大波并不是偶然的。上海胶州路也地处最繁华城市的最繁华地段,这里聚集着一批具有开放意识和现代文明观念的中产阶层和上流人物,但各种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使这些社会中的中产、上中产或者上流社会也难幸免。城市这个公共空间将贫者与富者聚集在一起,共享一个空间,赋予每个人共同的名字“公民”。没有一个安全的公共秩序和公共空间,再厚的围墙、再严密的保安也挡不住灾难。幸好,上海人懂得这一点,事发之后,各种调查真相的舆论压力接踵而至,而目前虽然离真相还有很大距离,但工程腐败、转包、劣质材料、消防不力、事后的推诿等无不折射出中国现行制度中的毒瘤。
是的,生命是平等的,但要靠公民集体捍卫。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处,如刚刚“被上楼”的农村,那里已经发生了数不清的自焚事件,或者发生在不知名的二三线城市,可能结果会大不一样。因为那里没有集体行动,即使有,也是“群体事件”,发泄和破坏之后,一切照旧。但是,上海不一样,他们用集体行动和自发秩序表达着公民精神和公共诉求,是对这个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当下制度的有力补充,这种自发的力量如果能够成为主流,那么中国离现代文明将不远。
历史,请记住“11.21”的上海,因为她代表中国社会的希望。
资料来源:财经网·汪新波的个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