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贪腐举报网络”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5:34

作者:陈庆之 2009-10-30 11:53:17 发表于:博客中国

不久前,中纪委监察部开通了一个贪腐举报网站,中国的网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此新闻被多方媒体转载,一时间,该举报网站流量大增,以致因访问量过大,而一度瘫痪。

即日的新闻是此般说的,我没有去点击该网站,怕会误了那些要“申冤”人的事。煌煌一个政府行为,一个官家网站,竟会因为访问的人过多而瘫痪,事情的本身就是该问责的。初,设此网站的目的即是为了举报贪污,大约操作人对于中国目前“贪腐”之现象,太为乐观,其服务器可能也就是个“中小企业用户型”的。中国之大,百姓之多,贪腐之厉,举报之无门,诸多不可承受之重,迫于一网站的举报信息平台,如此大江大河之水,汇于一狭隘瓶颈,不瘫痪才是怪事罢。

瘫痪之事,乃细枝末节,真正要评估的,是对于举报贪污后执行力度,以及怎样保护举报人的安全。中纪委监察部作为中国反腐的高级权力部门,采用网络举报制,直接听取民意,接受老百姓的“告御状”,其实并不是什么创举,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据可查的,只是古时没有网络罢了,但类于此的方式,很多,现在拿来谈,权当借鉴罢。如唐武则天时,曾设立“铜匦制度”,这就是一个面向基层,面向老百姓的“大举报箱”。据《资治通鉴》载:“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武则天命人用铜浇铸,一匦四口,其东曰“延恩”,献赋颁、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此“铜匦”设立之后,“反腐”之作用立刻彰显,不过史书上对于此制度“诋毁”甚多,认为它不过是武则天打击政敌,搞专制的把戏。其实不管武则天初衷如何,这种“直达天听”的反腐举报机制,对于腐败还是有“威慑”作用的。纵观武则天执政的十余年,整个朝廷的“吏治清廉”情况,在中国的古代来说,还是较好的。史书载:自“铜匦”制后,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辄与家人诀曰:“未知复相见否?”

后代很多史学界人士说这是政治上的黑暗,我则不全这么看。诚然,与武则天有隙的官员,有可能因此受到迫害,但被举报的贪腐官员,也应有不少被严惩了。毕竟武则天不是昏聩的君主,她还不至于昏聩到眼见“贪腐”而不惩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抛开“政治迫害”不谈,武则天的“铜匦”举报制度,对于打击腐败,确是有过功绩的,我们不能否认该举报制度之后的执行力度。一个封建帝王,打击腐败能尽量做到不包庇、不手软,能广泛地相信老百姓的举报,给予反腐举报这样的平台,这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希望,我们的政府,设此网络举报平台,也能够“取信于民”、“得信于民”、“还信于民”。

继续要谈的,是对于举报人的保护。网络时代,信息是共享的,网络举报人的安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试想一下,有人在网站上举报父母官,而以父母官的权限,通过网络的方式查到此人,也是易如反掌的,于是“因言获罪”、“跨省”、甚至“人身迫害”的事便发生了。这样的事很多,就不例举了。依旧以唐武则天的“铜匦”制度为例,据史书载,“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这个告密者,其中很多就是贪腐的“检举者”。何谓“五品食”?《唐·六典》曰:“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盐、豉、葱、姜、葵、韭之属各有差。”在古代,这可是非常优厚的待遇了。今,我们无须要求政府给予贪腐举报者多高的待遇,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因为老百姓对“贪腐”已是“深恶痛绝”,不然也不会出现湖南道县老百姓“热烈庆祝道县历史上最腐败分子被双规”的横幅。我们应着重注意的是“臣下不得问”这五个字。什么是“臣下不得问”?意思是说,非反贪的最高执行者或执行机构,不能过问举报人的情况、以及被举报者的情况,这就有利地杜绝了“涉嫌官员对于举报者的打击报复”。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今天我们的“贪腐举报网站”,也应切实地将此一条纳入组织法则,这样才能真正达成通过网络获取民意,检举打击腐败之目的。

末了,还有一点须说,武则天的铜匦举报制中,有这么一句话:“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不次除官”意思是说,举报属实,能当官。而“无实者不问”,意思是说,如果举报经查不属实,举报人不受惩处。不知,我们今天的网络反腐举报制度中,是否有这样的条款呢?给官当就不必了,只要能“真心反腐,倾心待民”,相信,今所谓的中国之盛世会更完美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