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 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34:20

慈  善

说起慈善,心里便油然而生敬意。

一位做慈善工作的朋友,多次要我写点关于慈善的文章,由于工作较忙,生性又比较懒散,加上才疏学浅,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但平常读书时,经常为书本中慈善的事例所感染;日常生活中,又常常为所接触的人们的善心、善意与善举所感动,不期而有着写一写慈善文章的冲动,便凑合了这段文字,算是对慈善工作者们的敬意。

慈善,本来是分开的两个字。慈者,爱矣;旧时母亲就称慈。善者,心地与言行对人好、自己也好。慈是老子提倡的人生“三宝”之一;慈,也是佛家四无量心之一,就是愿人得乐;善是儒家内心修养主要内容。慈善合一起,就是发自内心地爱人、同情人、帮助人。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人一生下来,就有善心、爱心,如果得以弘扬,就能广而推之。就是俗话说的:做人要乐施好善。慈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一生追求仁爱,他为把自己对人世、对世人的大善大爱,推广至天下,不论经受怎样的颠沛流离,无论世人怎么地不理解他,直到晚年都不改初衷,不辞辛劳,周游列国,弘扬慈善大业。

做慈善,既要出于至诚心;又要不求回报;更不能贬低人家。至诚心就是慈善要从内心发出,不夹杂任何私念;你给别人一点帮助,不是因为他与自己粘亲带故,不是因为他有权有势,也不是因为他将来能有出息,也不是因为你想炫耀自己,总之是出于内心的善念,即使帮助或者施于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其意义都是善莫大也。

行善不求回报,才是真行善。老子说:“善行无辙迹。”行善要不留痕迹。佛家提倡“三轮体空”布施,布施的同时要空掉布施的人、布施物与受施者,才是真布施,才是慈善。如果给别人一些帮助,就永远记在心里,时时想着回报,这就把帮助当成了投资,对自己不但没好处,而且会带来烦恼,还不如不帮助。经常听到这样的情况,某某人做生意发了,旁边就有人会说,他啊以前怎么困难,受了我什么帮助;或说没有我当初帮助哪有今天。说这种话,就是轻视、贬低受助者,已失去帮助的意义,已不是行善了。行善应该做过即忘,快快乐乐,从不思量:帮前不思量、帮时不思量、帮后更不能思量,帮助是出于自然的善心。这样,对自己的身心、对他人都有大好处、大利益。美国纽约市健康增进学院曾对1700多名,经常做义工的妇女进行分析,发现她们为别人提供帮助时,自己的生理、心理疾病减轻甚至消失。调查显示,有88%的义工感觉自己安全、健康、舒畅、幸福;她们说做完义工后,觉得平静自在,很有价值感。心理学家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助人者的快感”产生原因,是大脑分泌出的内吗啡呔在起作用,这种化学物质令人兴奋,感到无名的快乐、平静、满足,还可以使全身细胞减少氧化,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如果一定要讲回报,这样令人身体好,快乐幸福,不就是行善的最好回报吗?

慈善事业是阳光的、幸福的、高尚的。做慈善,帮了别人也成就自己。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春秋时期越国范蠡(后改名陶朱公),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经商,三次赚到富可敌国,三次倾财赈民、做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致富助人的楷模,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被誉为“商圣”。唐代大诗人李白,虽然他自己不很富裕,却乐于仗义助人。他慨叹:“千金散尽还复来。”世界上许多有成就的实业家,最后都走向慈善,把自己毕生的钱都用在了慈善事业上。美国经营大王洛克菲洛、电脑奇才比尔·盖茨等有巨大成就的实业家,事业成功后,都把自己的经营收入,大部分用于慈善事业。人们这样评论洛克菲洛:勤勉、努力,有着敏锐的商业触觉,贪婪、狡诈甚至吝啬,但从事慈善事业时却又慷慨大方。我们国内的实业家,热爱慈善的更是不胜枚举;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后,且不说有多少企业家争相捐钱、捐物、捐药;更有无数义工不计任何回报,冒着生命危险,自带干粮来到灾区,以自己的爱抚慰灾民的心灵,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们做好灾后恢复自救,早日从灾难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来自仙居县的义工小鱼,她关掉自己创办的广告公司,带着准备做嫁妆用的十几万元钱,只身赴灾区做义工,一呆就是100多天,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帮助数不清失亲孩子联系结对帮扶的家庭,使他们重新树起生活信心。这样的慈善精神,怎么不令人感动,怎么不催人泪下呢?

每个人一辈子,做一两件帮助人的事,不算难,难的是心里保持一颗慈善的常心。慈善不在于你捐钱多少,不在于你做多么轰轰烈烈的善事,而在于平凡的爱。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时代发展到今天,慈善事业已不断为人们所推崇。从城市到乡村,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纷纷行动,加入到帮助他人的义工行列。毛主席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就是大爱,就是不夹杂任何私心。慈善,就是全心全意帮人爱人,置自己于度外,做一个快乐的奉献者。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做慈善,为人造福,自己也一定获得幸福。马克思说:“一个人只为自己而活着,他的生活是黯淡的;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幸福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具有健康色彩而有意义。”善行,不仅是完善自我的催化剂,而且是养生健身的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