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不可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32:17

寒窗苦读不可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以此来观察今天的学生和教育,使人忧虑重重。学校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切心理,不再提倡“寒窗苦读”,推出了“保姆式”的管理.营造了“公寓式”的住宅,提供了“营养餐”,上学放学“专车接送”……家长始终坚持“学而优则仕”和“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变卖家产,甚至卖血,也要满足子女的读书要求。近期媒体披露了西部一大学生的父母四年内卖血总量超过两大油桶,苦撑着送孩子上大学,而该“纨绔少男”在大学校园内以“包工头富家之子”的身份挥霍父母的“血”钱,荒废学业,补考、留级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这一切.在校园内冠之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或“以学生为上帝”;在社会和家庭中名之曰“教育投资或教育消费”。学生在生活中的这种得天独厚、养尊处优,使得他们患上了“富贵病”,不读书,不做工,不务农,不经商,被称为“四不青年”。这些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心中惟有自我,无视他人,旺指气使,集霸气、娇气于一身,他们得之容易,享之奢靡,弃之如草芥.没有体验到贫寒、饥饿、磨难和委屈后产生的幸福感,因而变得冷漠,不近人情,缺少最基本的同情心。正应了伟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一句话“过分的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残酷的毁灭”。学校、家长“奉之弥富”.学生们“享之愈贫”的现象令人忧患。缺少“寒窗苦读”的另一种表现是学生磨难不够,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表扬,少批评”已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尚方宝剑”,把“学校教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理解为“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忽略这一“中心”的前提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应该把生活权、生存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点挫折,多一点磨难,多一点苦寒,多—点责任感。因为“富而易污”、“富而尖义”、“富而损志”.他们成年后,就很难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很难以独立的人格迎接生活的挑战。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价值12. 5美元的玻璃踢碎了。孩子的父亲说,既然是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磨难。如果缺少磨难.在面临挫折时,或是束手无策,或是惊惶失措,或是怨天尤人,无法正视磨难,更不能想方设法去战胜磨难。前不久,我国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去一所重点名牌大学招聘毕业生,优先考虑贫困生。该公司认为,贫困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明显高于“富家子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忍心让孩子们去“寒窗苦读”,作为学生,应该明白“寒窗苦读”是自己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

 

 

 

http://www.zsjz.com/tc/yy/Mysite/Gonwu/Gw0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