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并非只有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19:04
盐城并非只有盐 

                                      赵晓晨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运河流域,东倚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南北广袤,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北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辖2市 5县 2 区,面积 1.5 万平方千米,有582.0千米长的海岸线,有45.7万公顷广阔、平坦、蒿草丛生的滩涂,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这里无霜期长,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年均气温14℃,属宜人的海洋性暖湿气候;这里的地面海拔比海平面高出5米左右,海岸线长,肥水沃土,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以“产盐名城”和“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名扬四海!
     盐城人文荟萃,诞生过东汉“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南宋以身殉国的左丞相陆秀夫、吴王张士诚、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诗人吴嘉纪、当代理论家胡乔木、外交家乔冠华以及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裔宇航员王赣骏等一批杰出人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流传“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语。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当今,我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馆即建在这里。


                 我国海盐文化的缩影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纂修的《盐城县志》记:“为民生利,乃城海上,环城皆盐场,故名盐城。”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这样描述它:“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时至今日,与盐有关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碑刻、塔、民居、桥、堰、闸等物质文化遗产多达860处(件);带灶、堰、冈、仓、团、盘、圩、滩、垛、荡等与盐业有关的乡镇地名,如南团、西团、卞团、头灶、三灶、四灶、一总、二总、三总等海盐文化非物质遗产最为鲜活的符号,到处可见。在这里,吴越文化与楚汉文化兼容并蓄,是我国唯一地一座国字号“中国海盐博物馆”所在地,展示着华夏“海盐文化”的丰厚内涵。
     早在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 时代,盐城就有“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的“煮海为盐”胜景。西汉时,吴濞“煮海兴利、穿渠通运”,“鼎盛之时,吴、越、楚等地盐廪数千,积盐2万余石”。汉武帝元狩 4 年(公元前 119 年),这里是“海中之洲,长百六十里,洲上有盐亭百二十三”,“民众煎盐,刈草供煎,燃热盘铁,昼夜可产盐千斤”,故取运盐的河流(渎)之意,而设立盐渎县。唐宝应年间,全国设“四场十监”,其中即有海陵、盐城二监:“海陵监岁煮盐六十万石”、“盐城监每岁煮盐四十五万石”。那时的制盐工艺,已发展到了“开沟引潮,铺设亭场,晒灰淋卤,撇煎锅熬”。宋代《通州煮海录》上说:“煎制海盐过程,分为碎场、晒灰、淋卤、试莲、煎盐、采花等六道工序”;《明史· 食货志》上记:“淮南之盐煎,淮北之盐晒”。可见,早在500年前,淮盐就采用了煮(煎)海为盐和日晒制盐两种工艺,而且已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海盐制作是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利用海边滩涂出现的白色之咸泥或灰土泥,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盐卤,经过火煎或日晒、风吹而结晶成原盐。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开辟滩场、制灰土、制卤、 结晶、堆坨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其中,结晶方法有:设泥灶,用铁盘或篾盘、铁锅置其上,注卤水入内加热,将皂角末和半糠搅沸卤中,顷刻成盐的煎煮法;择盐田适中地段,围成方格(每格50~100平方米不等),格内土压实,铺上碎缸片,中分数格,注入鲜卤,利用阳光与风力,使卤浓缩结晶成盐的坦晒法。该套古老的工艺流程,蕴含着丰富的、古朴的、地区特征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盐业试验成功了“塑料薄膜苫盖结晶池新技术”——即雨前将薄膜覆盖在结晶池卤水液面上,雨后排除膜上积水,天晴收起薄膜继续晒盐,实行长期结晶,常年生产,年蒸发量可利用80~85%,年降雨量可排除85%以上,产盐量相应增加。为多雨地区实行海盐常年生产,长期结晶,盐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扬水、制卤、收盐、运输机械化创造了优越条件。该项技术得到国际制盐专家的肯定,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
     盐城东部沿海,保存着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海涂湿地,总面积 45 万公顷。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 和 25% 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西部里下河地区的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千米,是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被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盐城滩涂湿地拥有的河、海、滩、岛、泉、林、沙洲等自然景观,其丰度和密度俱佳,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植物有芦苇、白茅、罗布麻、水飞蓟、大米草、水杉、刺杉等;动物有对虾、梭子蟹、文蛤、泥螺、竹蛏、海葵、黄鱼、鳗鱼以及野鸡、野兔、獐、黑嘴鸥,以及国家级野生珍稀动物麋鹿和丹顶鹤。
    麋鹿,角似鹿、颈似驼、蹄似牛、尾似驴,俗名“四不象”。喜爱潮湿,耐寒,可安全度过零下15℃——18℃的冷冬。夏季常栖息于沼泽地中,避暑降温,避开吸血昆虫的叮咬。这种食草兽,胆小怕人,多群居,善于奔跑。每年换两次皮毛,夏季毛为棕色,冬季毛呈灰褐色。雄鹿体形较大,有角,雌鹿体形较雄鹿小,无角。雄鹿每年元旦前后脱角生茸一次,角和茸,皆具极高药用价值。
    据《山海经》记,我国的麋鹿,曾纵横驰骋,来去如风,足迹遍及东北、华北、华南、华东各地。西晋史学家张华的《博物志》中有:“海陵抚江接海,多麋兽,千万为群”的记载。原产于我国的这种世界珍惜动物,却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战祸中惨遭灭顶之灾。直到1986年8月,才由英国伦敦动物园无偿的提供了39头重返我国,放养在盐城大丰市滩涂湿地,1997年12月创建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今,这里的麋鹿野生种群,已增殖到1100多头,其种总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
     丹顶鹤,属鹤形目、鹤科,为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鸟,是我国一类重点保护鸟类。其幼鸟为早成雏,成体体羽洁白,尾羽黑色,头部裸露部赤红色,眼前大都被羽,后趾形小而位高,和其他三趾不在一个平面上。其气管特别长,而且穿入胸骨内,盘曲多圈,这种结构在鸟类中是罕见的。因其体形秀美、大方、娴雅、洒脱,自古为我国人民视为吉祥、长寿、忠贞的象征,誉之为“仙鹤”。有唐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在盐城市,以射阳县为核心(包括响水县、滨海县、大丰市、东台市),面积约1。73万公顷的沿海滩涂,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基地。1993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被生态学家誉为“禽鸟王国”。每年金秋10月,数百只、上千只的丹顶鹤,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成群结队飞到此地,与450种植物,45种两栖爬行类动物,281种鱼类,47种哺乳类动物,379种鸟类,共同创建和维护着这方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据悉,这里栖息的鸟类种群占我国现有鸟种的33%,“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规定的227种保护乌种,这里就有160种。其中,即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鸟种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遗鸥、大鸨、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等;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类野生鸟种黑脸琵鹭、大天鹅、小青脚鹬、鸳鸯、灰鹤、鹊鹞等,真乃洋洋大观也!


            沧桑变迁蕴宝藏
    盐城地居苏北——南黄海盆地内,为次一级的陆上断陷地堑。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该地堑产生了众多的断裂构造,其甚者,切割了各代、纪、世、期的所有地层,被称其为深(大)断裂。据地质调查获悉,从古生代下寒武纪开始地堑几经沉浮,发生过多次海浸海退,沉积有一套完整的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地层。其中,赋存有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二叠系栖霞组、上三叠统——侏罗系诸海相石灰岩,河湖相砂页岩、煤层等高成熟腐泥型源岩。这些高成熟源岩的裂解产物通过断裂构造向上运移,渐渐聚集在上覆盖层完整,密封度较好,埋藏深度小于1 000 米的早第三纪晚期——晚第三纪被称之为盐城组的地层中,形成了周庄和溪桥两个天然气田。经勘查预测,高成熟源岩的裂解产物主要来源于以阜宁组一段底部砂岩为主的构造气藏、以泰州组较致密砂岩和玄武岩为主的岩性气藏、以中——古生代为主的构造、岩性气藏3个成气层段。
    从中更新世早期开始到距今10000年的全新世,在这里,大的海陆变迁至少又进行过三次。第四纪沉积物的厚度从淮阴50m向东到建湖一带递增为200m,再到东南部的盐城、大丰一带增到了240~360m。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从早更新世时的粗粒砂石及粗粒砂砾石等陆相沉积特征,逐渐演变到晚更新世时的细粒砂层、亚粘土夹细砂层,含多种Ca、Fe、Mn质结核等海陆交替相特征。距今15000~50000年的晚更新世末期,全球气侯变的干燥寒冷,进入地史上的大理冰期,盐城地区随东部沿海大陆架一起上升,脱离海水,发生了大规模海退。到了全新世,发生了又一次大规模海进,几乎殃及到整个淮河三角洲。沉积了以粉砂与亚砂土互层为主,加有淤泥质亚粘土的地层,并由东向西厚度逐渐变薄而趋于尖灭;由浅海相的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夹粉细砂,过渡到海陆交互相。海相地层中富含介形虫、有孔虫等微体古化石。
   现代的湿地滩涂地表,广布着淮河水系携带来的冲淤积泥沙层,土沃水肥,非常适合水生植物蘆、蒲、菱角、雞頭、水銀荷藕、水浮蓮、海草、岡草等,水産魚、甲殼、爬行、貝殼等類的生殖和繁衍。其地下,成生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赋存于海陆交互、厚度百余米的滨海相沉积层,是古卤水资源储藏的理想之所。这些来源于海水,生成于各海侵期的海退阶段,后经蒸发浓缩、聚集和海陆变迁而埋藏于地下,矿化度大于50克/升的地下水,其盐分浓度比海水高2~6倍,是一种液态沉积矿藏。是从海水滩晒制盐,逐渐转向利用地下卤水“井滩晒盐”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盐城这座盛产海盐的名城,将更名副其实,誉满全世界!
  载于《百科知识》杂志 2009。3月下半月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