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平均工资增长不等于社会总福利增加(中国青年报 2007-7-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34:27
平均工资增长不等于社会总福利增加 2007-07-03 郭松民     “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分别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7月2日中国新闻网)——这条正面新闻,却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从各大门户网站的留言看,几乎所有的网友都对这条新闻嗤之以鼻,讥之为“真实的谎言”者有之,认为“不涨反降”者有之,质疑“是不是又在放卫星”者亦有之。

    如果说,网友的发言尚不具有统计意义的话,那么上个月《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杂志就职工对当前工资的满意度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就应该能够说明问题了。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工资状况不满意的人达96.5%。

    我倒不认为这条新闻是“真实的谎言”,但为什么民众不买账呢?原因就在于“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多数普通职工实际收入的增长,如果这些“增长”分配得很不公平的话,反而有可能意味着他们相对收入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到不满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如果数据显示是“增长”,而大多数人又没有感受到“增长”,那么这些“增长”都流向哪里去了呢?我认为主要流向了两个方向:

    一是流向垄断行业。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显然,这些行业是工资增长的“蓄水池”,吸收了大部分“增长”。

    二是流向了管理层。不同的研究机构用不同的方式所进行的调查都表明,目前有些行业管理层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达15倍,高的甚至达到了30多倍。因此即便是在垄断行业,普通职工也没有从这些“增长”分得多少份额。以北京网通、北京电信为例,有媒体曾披露,一线装机职工的月工资都在七八百元左右,与2006年7月实行的北京最低工资640元相差无几。

    至于私营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长期徘徊不前,就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不少私营企业主甚至径直将当地的最低工资规定为职工最高工资,使得他们的收入大大低于当地的职工平均收入水平。

    福利经济学认为,增加同样数量的金钱,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收入越低的人,会感到自己的福利增加的越多,收入越高的人,会感到自己的福利增加的越少。因此,在财富总额既定的情况下,使低收入的人群增加收入,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总福利。

    社会总福利的不断增加才意味着我们在不断地接近和谐社会——从这个角度来看,笼统的“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对社会和谐没有太大意义。

郭松民:平均工资增长不等于社会总福利增加(中国青年报 2007-7-3) 郭松民:平均工资增长不等于社会总福利增加(中国青年报 2007-7-3) 邓海建:我为何对“平均工资涨幅”心存犹疑(中国青年报 2007-7-3) 邓海建:我为何对“平均工资涨幅”心存犹疑(中国青年报 2007-7-3) 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中国新闻网 2007-7-2) “和谐”不等于“高福利” “和谐”不等于“高福利” “和谐”不等于“高福利” 坚持党的领导不等于盲从党委主要负责人(中国青年报 2009-3-8) 康劲:让富人多纳税改善穷人福利还不现实(中国青年报 2007-3-29) 2007年我国个税增加近3成 印花税增长约10倍 社论:平均工资惹争议贫富分化被遮蔽(南方都市报 2007-7-3) 四川平均工资上涨 今年退休养老金将增加 孙立平:重建社会的基础秩序(中国青年报 2007-3-28) 调查显示平均工资两位数增长受益者是少数人 调查显示平均工资两位数增长受益者是少数人 法国,福利社会的是是非非 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应达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 吴睿鸫:税负痛苦应变成国民福利(中国青年报 2007-12-4) 吴睿鸫:税负痛苦应变成国民福利(中国青年报 2007-12-4) 老百姓错了不等于政府对了【社会】 专家:高福利社会未必和谐 全民福利不符合国情 资本支出增加促进日本经济增长 美国穷人占其总人口比例1/7 一年增加4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