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之城,混乱之夏 - 戈多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27:13

混血之城,混乱之夏

文学类   2009-09-09 17:34   阅读97   评论0   字号:    

 

混血之城,混乱之夏

一、

每天这座城市都是人来人往,在拥挤的街道带着所有的年轻气盛飞翔。

每天这座城市都会有破旧的老楼被推倒,夷平了故事与历史留下灰白的土地。

每天都会有人在安静的会场告诉镜头:这里将会繁荣,城市会接受所有愿意到来的人。

南门至大小西门,再继续前行到明园铁路局,从海德一直到喜来登,从辰野至美美,一路繁华喧嚣。妆容细致的女孩快步绕开躺在路边的流浪汉,也有人停留于干净整洁的弹琴老人前细细聆听,掏出钱为艺术买单。

二道桥至山西巷,高高的伊斯兰圆顶,屋顶弯弯的月亮如这城市的眼,注视这片土地千年,从过去一直到将来。每日,无数的旅游大巴将全世界的游客汇聚到国际大巴扎的广场,拥挤着在那几头快要掉毛的骆驼面前合照,取景框内总会是有很多人的背影。夜幕降临之时,地面的塔顶的聚光灯全部打开,向四方放射它的光芒。在八九月好运的游客可以免费观赏到达瓦斯的表演。音乐,舞蹈,艺术品,民俗风情遍布每平方米的土地。

这是一座都市,充斥着现代与时尚。

这是一座城堡,包含着所有的古典。

这里是东方与西方的交汇,浪漫与传统融合。

这里是伊斯兰的世界也曾是佛的国度,这里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

这里对于我们是崭新的,同样也意味着冰冷和陌生。

我们在这里生存,渺小而又开心的奔跑,仿佛青春的太阳悬在天下永不下落。

当我从高楼的缝隙里看见蓝天,除去冬季的铁灰色,那样的湛蓝总似乎触手可及,似乎再站高一点点就可以抓住。

曾经它叫迪化,现在它叫乌鲁木齐,也有人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混血之城。这里的小伙很帅这里的姑娘很美,这里的生活很自在。

 

二、

零六年的夏天,当我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时我背着行囊来到这座城市。从温润的江南来到俊冷的西北。三年的时间我爱上这片土地,包括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将一生停留在这片土地,因为我觉得它值得这么做,因为这里充满希望。我和我的朋友们会为这里的未来一直努力,不管是在乌鲁木齐还是去遥远的南疆。我们不仅仅是像志愿者的宣传口号那样只讲生命的几十分之一献给它。

三年时间,我和朋友们时常背着包徒步旅行在我们想去的地方,那里有蓝天有雪山有触手可及的白云。有学姐在旅行时说,新疆的山是男儿江南的山是女儿,如果选择我们更爱这里的雪山大漠。这些异样的风情也成为全世界的游客来此的理由。所有热爱生命的人都会爱上这里都会祝福这里。而不是去毁灭一切的美好,不是去践踏一代人付出一生换来的和平。

我们听说过暴乱听说过三股势力,我们知道他们的罪行,但我和我的同学我的朋友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那日的上午,学校团委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人民广场会有大型聚会示威,缘由是广州韶关事件。让我们学联社联注意学生动向,不参与不鼓动。没有人相信这一切会发展到如今的态势,那日的下午在水房洗衣服的我听到爆炸声听到同学说事件的爆发,我仍以为是一句谣言,直至看到黑烟的升起和火光的闪现;直至学校门口的汽车开始燃烧;直至乱民冲到宿舍楼下叫嚣着口号;直至我们的女生宿舍女孩们的惊叫响起。烧杀打砸抢,燃烧的汽车,城市里黑色的烟雾,一声声的爆炸声,这不是巴格达每日上演的话剧,这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中东,这是在中国,在新疆,在乌鲁木齐,在我们的身边。这些恐惧和噩梦从七月五号开始伴随着乌鲁木齐的人民。这一夜很多人无法入睡,有爆炸声有直升机盘旋在头顶有警笛在整个城市呼啸。那晚很多人在枪声中不安的入眠。那晚网络还没有来得及被封,但手机电话和短信已经静默了。而这样的断网禁短信隔绝联系的状态已经延续了两个月。

七月六日的天不再晴朗,那天的上午我们还有一门考试,大家犹豫着是否该走出宿舍楼,因为在学校也不能让我们感到安全。主干道上同学很少,大家都是行色匆匆,维族同学似乎走路比以前更悠闲,而我们则警惕地看着他们。我们学院的考试继续了,外院则由于学生太少取消考试。那门课是马克思基本原理,我们不知道他老人家在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做。考试前从校门口经过时看到校门外烧的焦黑的汽车,校门内两辆被砸碎掀翻的轿车,学校不让拍照,我们也只能远观。让人安慰的是校门口的绿军装,看到他们我们知道没有被遗忘,当然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新疆大学是重点保护单位,新疆的领导阶层包括主席都是新大的校友,但暴徒的首脑也有不少是在这里接收的国家高等教育。

那两天人心惶惶,我们都在待在宿舍里,或者学校通知我们去教室学习,这时候还在讲的是和谐。我们都理解都可以忍受,因为我们不想要更大的混乱,我们也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好的。但维族同学们似乎还很气愤,他们认为他们的“和平请愿”被政府镇压!和平请愿会杀害老人妇女小孩?和平请愿会将汉族一家活活烧死?在忍受几日之后七月七日汉族开始组织自卫,游行,请愿,当然也有当街击杀还胆敢冒出来的暴徒。当然铁路局一带也有亲人被杀害的汉族失去理智打砸了部分维族商店。但请那些在其他城市里大讲克制大谈仇恨不该延续的先生们想一下,换作是你,你的未婚妻被杀害,你的母亲被烧死,你的妻儿失踪,欢乐的家庭就身下你一个人,你怎么办,你会不会很理智的说宽恕?!那几日我们都只有靠收音机了解这个城市的官方解释,政府呼吁汉族保持最大的克制。汉族一向是很听话的,只想安分过几天生活,广场的集会散去了,但小区里自我保护还是延续下来。那几日我们听说的暴行我们乌市走读的同学所见的事实我们不想太多形容,只能说禽兽不如!各位可以想象,太过血腥场面官方是不予报道的,而央视敢于报道的画面都已接近少儿不宜的级别。

三、

在混乱之后,七月九日,我斗胆走出了校园,我斗胆到附近的几条街市看了一圈,城市很安静但也死气沉沉,失去了繁华失去了欢笑失去了信任。这已不是原来的混血之城,这里遭受了太多的创伤。我们听说了暴徒被逮捕我们欢欣鼓舞,我们听到维族女孩救助汉族同胞的事迹我们感恩戴德。可是我们也听到了暴徒逮捕后释放,打砸抢轻微者坦白者安然回家,重罪者竟不足百人?!祸首逍遥法外!我们开始不明白,不足百人的真正恶徒是怎样杀死几百汉族是怎样打伤上千名群众?他们都是武林高手?都能以一敌十?究竟有多少暴徒逍遥法外我们不知道,我们等待我们的政府给出答案。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失踪的汉族群众他们的家属没有赔偿,他们还可能活着回家?我们还不明白当年的毒贩当年的疆独分子热比娅为什么可以出国就医?为什么相信一个禽兽的谎言?

隐瞒只会使群众更加迷惑,迷惑导致恐惧,恐惧导致愤怒,愤怒丧失理智。之后便是仇恨。信息必须透明公开,暴徒必须严惩。既然法律是公正的,民族是平等的那请不要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而伤害汉族人的利益。罪行确证后,暴徒应该以生命来偿还罪行,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敌人,宽恕他们是对人民的犯罪和背叛。混乱之后的城市伤痕累累,这里的人民需要同胞的支持,可惜总有人粉饰太平,说一切已经恢复正常。我不敢想象,失去父母的孩童怎样平复伤痕,失去情人的恋人们怎样回忆过去,失去孩子的父母怎样的肝肠寸断,失去家人的百姓怎样孤独终老!

我们的之前的某些父母官,对某些罪犯宽恕的时候你们看到大湾高挂的头颅了么?你们看到因为被肢解而无法辨明身份的无名尸体了么?你们看到疯癫的遗孀,哭已无泪的孤儿了么?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你们可以让她安宁祥和么?我们只想安安静静上学。不是我们搞民族情绪,是他们用暴行血洗了我们的信任宽容和好感。那些所谓的暴徒中,只有少数是头子,是他们所谓的精英分子,其他的都是地痞流氓,还有一些是他们花一天20块钱从南疆的贫困县雇佣过来的。这些“雇佣军”的雇佣条件不过是:往返火车票票、一天20块钱,包吃住,抢来的东西归自己,干的坏事拍好照片,发奖励。至于为什么接受这么低廉甚至是雇佣乞丐一样的价钱呢?这些人拿着国家每年发给他们的粮食、牛羊,不想着养家糊口,反而卖掉,拿去赌钱,国家免费包给他们的土地,他们自己不种再转包给别人,这样好吃懒做的人有什么好怜悯的么?宽容的美德是给勤劳善良的人民的,他们玷污了民族的形象,自己毁去了自己的将来。

九月十日,我准备离开乌鲁木齐,哥们来送我,我们想找地方吃顿饭。往日校门口热闹的饭馆只剩下一地碎玻璃和燃烧后的烟熏色。后来我们又斗胆一回进一家维族饭馆吃了顿大盘鸡,匆匆吃完匆匆离开。在校门口搭上一辆车,师傅说他也是今天才敢出来做生意的,命比钱重要。到了火车站,通过层层检验才踏上东归的列车,隔着车窗我看到站列的武警看到带着皖字编号的特警,有他们在这个城市暂时安稳了,可是他们会走,走了以后这里怎么办?在我的家乡在沿海很多人眼里乌鲁木齐也许早已名声扫地,这里偏远,这里落后,这里野蛮,这里暴乱,可是这里有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快乐时光,我们都明白这里也是现代的都市。请内地的同胞们,收起你们看新疆人异样的眼光,现在的新疆不是所谓的毡房、骑马、高考考射箭,这里也是一个充满都市喧嚣的世界。这里的汉族和你们都拥有共同的祖先,忘记根源就等于忘记自己。

(扎针时间因暑假回家未曾经历,所以不妄加评论。在前往乌鲁木齐之前写下这篇日志,祝愿乌鲁木齐平安美好。希望政府担负起应有的职责,不要让人民寒心不要让人民失望。希望冷漠不再继续希望自由与欢笑回归那片土地。希望此贴可以长命百岁,不要如前段时间一般在管理员飞快的速度下和谐掉。)

 

附1:(已被和谐的精华帖)

惊闻柒伍,身在千里,虽家人无恙,仍难以释怀。

     自幼受教,及长弱冠,求学北京。本无青云之志,但愿成私小之业,以报父母之恩。喜好结友交际,不忌民族之别,只念皆出同源。虽非同根而生,理当同气连枝。且共为国家之民,理应勉力共存,肝胆相照。

岂料斗转星移,天灾人祸。平日歌舞升平,却已惨绝人寰,血流成河。吾辈本书生,有从戎之愿,无卫家之门。初以平和之心,待国家善后。奈何暴徒凶狂,近乎灭绝人性。其毒针毒物,已远超暴乱之凶残,堪比东瀛匪类,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姓薛,乃出自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之后。疆内汉人无不是源自同根,始出炎黄。缘何同族之人任由他族凌侮?且新疆原本乃我中国之土。早于先汉,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即设西域都护府,以示天下,新疆乃我汉人王土。现而今,国家以“自治区”示人,并予少数族多方照顾,可谓尽心竭力,宽厚仁慈。

     然贼子野心,觊觎我中国大好新疆,竟已嚣狂至斯,杀我同胞,毁我家园,以至锦绣河山,生灵涂炭,人心惶惶。是问,但凡我中华儿女,孰可忍!?

     我等本草民,无意多谈国事,唯尽心为国,肝脑涂地,死而后已。然虽如此,此愤懑积郁之情难堪,愿乞天见得怜,佑我新疆。望多方努力,早日铲除祸乱,安定民心。

 

附2:乌鲁木齐简介(源于百度)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简称乌市,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和东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与吐鲁番地区交界。总面积10900.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3.2万人(2005年底)。

  乌鲁木齐政府网站:http://www.urumqi.gov.cn/

  乌鲁木齐城市介绍:

乌鲁木齐大巴扎

 

  新疆拥有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行政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23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35万,其中城市人口就占90%以上。现辖七区一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亿元,增长14%,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4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54亿元,增长12.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36亿元,增长9.6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67亿元,增长16.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万元,增长8.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1元,比上年增加402元。乌鲁木齐市在全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它各项经济指标中占在四分之一以上的比重,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在中国西部12个首府、省会城市中,综合竞争实力位居前列,被誉为“中国西部明珠”。

  文化独具特色。新疆古称西域,历史上乌鲁木齐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荟萃之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质,其特点是开放、热情、豪爽和奋进,是中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乌鲁木齐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47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独特的服饰和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尔肯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以及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对异国他乡的游客颇具吸引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乌鲁木齐市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东有吐哈油田,且地处准噶尔储煤带的中部,市辖区内煤炭储量就达100亿吨以上,被称为“油海上的煤船”。此外还蕴藏丰富的各种有色、稀有的矿产资源。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被称为“天然固体水库”。山区有繁茂的天然森林和天然草场,可利用的野生植物300余种。光、热和风能资源也极为丰富,有亚洲最大风力发电厂。这些自然资源,为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乌鲁木齐是中国连接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现已成为中国扩大向西开放、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世界商贸发达城市所占有的沿海、沿边、沿河、沿线四大地理要素中,乌鲁木齐既占沿边之利,又得沿线之益,这是新疆、也是乌鲁木齐在西部大开发中最大的地理优势。特别是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乌鲁木齐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在中国西部乃至中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乌鲁木齐机场为中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已开通国际、国内、区内航线100多条。乌鲁木齐火车站是新疆铁路的总枢纽,也是中国与中亚地区重要的客货集散地,直通国际、国内列车20多对。公路、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了连接内外、横贯南北的交通网络。乌鲁木齐拥有国际水平的现代通讯手段。所有这些,构筑起了一条现代化的立体“丝绸之路”,为乌鲁木齐走向世界架起了金桥。

  市场潜力较大。乌鲁木齐毗邻中亚各国,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商贸的重要枢纽。如果,我们以乌鲁木齐为圆心,半径1500公里,在大约70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乌鲁木齐是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强、环境最好的城市,对中亚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陆路接壤,拥有17个沿边一类口岸和10个二级口岸,乌鲁木齐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已成为世界投资者开拓中亚市场的重要平台。目前,乌鲁木齐依托周边八个国家,建成了近200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32个,超10亿元的有10个,形成了覆盖新疆,辐射中亚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贸易网络,跻身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2006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5亿美元,增长15%。

  

城市夜景

旅游业发达。乌鲁木齐自然风光优美,天山山脉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山地森林景观、草原景观,为游客观光、探险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等带有浓郁新疆民俗风情的景区景点,享誉国内外。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丝绸之路服装服饰节等带有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节庆会展活动,已成为乌鲁木齐特有的城市名片。近年来,数以千万的中外游客到乌鲁木齐旅游观光。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80万人次,增长11.75%;实现旅游及购物总收入76.18亿元,增长12.86%,乌鲁木齐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乌鲁木齐第三产业(流通服务业)较为发达,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61.5%。乌鲁木齐拥有百余家星级酒店,三星以上达到60余家,乌鲁木齐五星级酒店10家,拥有完善的服务业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世界各地的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拥有健全的商贸流通体系,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占新疆进出口额的50%以上;中小学、高等院校、医院、科研机构等较为集中,人才队伍较为健全。目前,乌鲁木齐已形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高新技术、建材、制药、食品、家具、服装等十大产业集群,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石化、冶金等产业的发展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第二产业的支柱。第二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为37%。第一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只有1.5%,但是,现代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有政策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针对新疆的开发建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给予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持,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乌鲁木齐加快发展。同时,我们始终致力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有着多年的园区建设经验,相继建成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承接外向型产业的重要工业园区),并且正在建设头屯河工业园、水磨沟创业园和乌鲁木齐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米东工业园区。乌昌经济一体化建设是我们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一次新的尝试,对于乌昌地区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断增强地区整体实力具有深远影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乌鲁木齐市和我们的邻居昌吉州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必将会使乌鲁木齐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我们还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着力打造新疆最大的、面向周边各国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和中亚国际物流港,努力为中亚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搭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好中亚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将乌鲁木齐建成面向中亚地区的现代国际化商贸城市。为此,我们将在建设面向中亚地区的五大物流中心、建设一批对中亚地区具有辐射作用的商贸市场等方面不懈努力,不断完善金融、中介、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在新的世纪里,乌鲁木齐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的区域性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仓储中心和现代化信息服务咨询中心。

  【地理位置】

  乌鲁木齐 北纬42°45′32〃—44°08′00〃,东经86°37′33〃—88°58′24〃。

  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结合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海拔680-920米,市区平均海拔800米。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辖区东以恰克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突出部分折向东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沟以东与托克逊县相连。在夏泽格山脊线3以南与和硕县毗连;西南与和静县为邻;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乌鲁木齐市境最北点在头屯河下游距五家渠镇3. 5公里处,最南点抵阿拉沟以南夏格泽山脊,南北最宽处约153公里;市境最东点在高崖子牧场东边石窑子艾肯沟内,最西点在胜利达坂以西的天格尔山脊,东西最长约19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86°37'33"- 88°58'24",北纬42°45'32"- 44°08'00"。总面积11793. 7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1600平方公里。199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82.5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米;最低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490. 6米。两地水平距离75公里,高差4954. 4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 以上,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1/ 10,市区平均海拔800米。

  乌鲁木齐市区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东部有博达山、喀拉塔格山、东山;西部有喀拉扎山、西山;南部有伊连哈比尔尕山东段(天格尔山)、土格达坂塔格等。辖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大致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为山地,海拔2500- 3000米或更高;第二级为山间盆地与丘陵,海拔1000- 2000米;第三级为平原,海拔在600米以下。

[编辑本段]

天山区 面积 171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邮编830002。

  沙依巴克区 面积 422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邮编830000。

  新市区 面积 143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邮编830011。

  水磨沟区 面积 92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邮编830017。

  头屯河区 面积 276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邮编830022。

  达坂城区 面积5188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 邮编830039。

  米东区 面积3407平方千米,人口29.6万人。邮编831400。

  乌鲁木齐县 面积4332平方千米,人口 8万人。邮编830063。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米东区为2007年数据 *

城市。世居民族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族。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个。总人口208.2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4.6%,市区人口占83.5%。据近期公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达到233.2万人。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遍布市辖7区1县。有75% 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城市里,维吾尔族、回族有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其他少数民族则是分散杂居,全市每条街道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尽管夏日炎炎,却热而不闷,而且昼夜温差大,乌鲁木齐城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3℃,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c.秋:

  乌鲁木齐的秋天从8月24日开始。北部平原推迟10天,入秋后,天气环境比较稳定,天气不冷不热,温和宜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天山南北的瓜果汇集在乌鲁木齐。9月下旬以后,冷空气频频袭来,气温下降迅速。10月份昼夜温差增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民谣正是乌鲁木齐深秋气候的生动写照。

  d.冬:

  乌鲁木齐城区的冬天,从头年11月3日到次年4月8日长达150天。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由于天山屏障,冷空气往往滞留在盆地内,大雪飘飘,银装素裹,是乌鲁木齐冬景的一大特色,风采独具。南郊山前丘陵却有一条“暖带”,一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度。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适应进行大棚蔬菜生产,而且南郊积雪长达175天,极易开展高山滑雪、高山冰场速滑和雪地“叼羊”、雪地“姑娘追”等冬季运动及旅游活动。

  乌鲁木齐地区自然降水的空间公布很不均匀,大体上由平原向山区递增,呈带状。北郊平原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南山丘陵区300- 400毫米,迎风坡达500- 800毫米。自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田间用水主要依靠灌溉,平原农区多为人工绿洲;山地降水较多,是地表径流的主要产流区;自然降水是天然放牧的根本保证,山区草场牧草生长的唯一水源是降水,牧草的长势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寡。北郊平原冬季降水约20毫米,地面稳定积雪10—15厘米,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北郊平原4—6月正值小麦从返青到发育成熟阶段,需水量迅速增大,同期降水量为82. 1毫米,对调节灌溉用水有一定作用。

  乌鲁木齐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市区全年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北部平原和大西沟等地全年盛行南风,达坂城谷地盛行西风,南部中低山区盛行东北风和南风。在天山影响下,山谷风也较明显,无论冬夏季节,天气稳定晴朗时,夜间均吹南风──山风,白天吹北风──谷风。大风出现时间,平原地区夜间多于白天,达坂城谷地和高山区则是白天多于夜间。乌鲁木齐春夏季的风速最大,冬季风速最小。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2—3米/ 秒。著名的乌拉泊—柴窝堡—达坂城谷地多风区,年平均风速6. 2米/ 秒,有效风能2000- - 3000千瓦·小时/ 平方米·年,是全市风能资源最丰富、最有利用价值的地区。现已建成的柴窝堡风力发电厂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为6. 65万千瓦。

  最佳旅游时间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最热的是7、8月,平均气温25.7℃;最冷的是1月,平均气温-15.2℃。去新疆旅游最佳时间是秋天的8月和9月,这时天气已经开始凉爽,瓜果也已经成熟。

  最佳旅游时间:8月、9月

迪化”。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现在,这座具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会,市中心的红山是它的标志。

  【发展】

  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轮台生活过3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塞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乌鲁木齐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之后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命名曰“迪化”。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巩宁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奏准将马里坤道移驻迪化州巩宁城。于是巩宁城也就成为当时清王朝在乌鲁木齐的军政统治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决定设立甘肃新疆省,定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增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2年(1913年),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民国29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时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公署,辖6个乡,2个牧区及达坂城镇。区以下设保甲组织。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划分建立7个区,54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3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后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市,撤销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面积由10900.77平方公里增至14216.3平方公里,昌吉回族自治州行政区域面积由76975.94平方公里减至73660.41平方公里,米东区行政区域为原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行政区域,面积3407.42平方公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与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五家渠市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仍按原米泉市行政区域界线保持不变,双方跨行政区域使用的土地、草场仍按原使用习惯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