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掀起你的盖头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01:21:27
《大流感》的作者约翰·M·巴里在三年前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流感肯定会有一次的大流行,唯一不能确定的,最后会广泛传播的,到底是哪一种流感病毒。今年,甲型H1N1流感这位不速之客粉墨登场了——
甲型H1N1流感:掀起你的盖头来
张庆光
流感的英文写作“Influenza”, 意即“魔鬼侵入”。以前,由于人们对它一无所知,误以为这种病是上帝的惩罚。
历史告诉我们:20世纪以来 ,全球曾发生4次流感大流行,甲型H1N1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5000万人丧生的根源。
新闻告诉我们:2009年,全世界听到了墨西哥5岁男童埃德加的咳嗽, 甲型H1N1是导致今年4月以来全球流感恐慌的根源。4月30日卫生部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5月11日卫生部发出通报:中国内地确诊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今天,科学已经证明流感是病毒感染所致,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但这个英文名称一直沿用下来。那么就让我们掀起“魔鬼”的盖头来,看看它的狰狞面目吧!
一、20世纪以来流感“肇事”纪实:
发生日期
俗称与亚型
来源
影响
1918
西班牙流感 (与猪流感病毒类似的H1N1病毒)
可能来源于带有突变H1N1病毒的猪或禽类宿主
大流行,造成全球2000—4000万人死亡(一说(>5000万)
起源:美国堪萨斯州/法国



1957
亚洲流感(H2N2)
起源于亚洲的一只动物同时感染了人H1N1病毒与禽H2N2病毒株
重大流行
H1N1病毒消失
起源:中国贵州西部
1968
香港流感(H3N2)
很可能起源于亚洲的一只动物交叉感染了人H2N2病毒株与禽H3Nx 病毒株
重大流行
H2N2病毒消失
起源:中国香港
1977
俄罗斯流感(H1N1)
起源不明,但是病毒与1957流行的病毒特征完全相同,几乎在中国和俄罗斯同时再现
恶性流传,主要影响的是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从1977年H1N1病毒与H3N2病毒一直共存
起源:中国辽宁
二、流感病毒的型、亚型与毒株
病毒是一种完全寄生的微生物,它本身没有任何代谢机制,而完全依赖其侵入的宿主细胞提供养料来进行自身繁殖,而且繁殖速度极快。一般病毒只有一般细菌大小的1/1000,它能够与人体内的细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不容易受到任何化学药品及任何其他疗法的攻击。病毒直接侵入到宿主体内一些代谢或细胞机制里,甚至能够摧毁其免疫系统,因而经常会造成细胞或整个宿主有机体的死亡。打个比方:就像人类打仗一样,它攻到你的司令部去了,或者把你的通信系统破坏掉了,这就比跟你枪对枪地打要厉害得多。
流感病毒有核蛋白、基质蛋白、红细胞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4种结构蛋白抗原,就像我们依靠肤色和眼睛就可以区分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一样,依据核蛋白、基质蛋白M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迄今为止甲型流感病毒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就像一个玩“变脸”魔术的小丑,他有16顶不同的帽子、9副不同的眼镜,通过排列组合,它就会变化出100多种造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A和NA的不同可分为100多个亚型。1918年的流感(H1N1)和近来闻之色变的禽流感(H5N1)都属于甲型病毒旗下的亚型。另外丙型病毒引起的症状最为轻微也最少见,而乙型病毒的破坏力居中,往往会造成地区性的流行。人类只见H1、H2、H3和N1、N2亚型病毒的传播。甲型流感病毒流行广泛、危害巨大。不同亚型致病性不同,对宿主的感染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亚型之下,流感病毒还可变异形成各种毒株,毒株改变可导致病毒毒力、感染特性的巨大变化,引起流感暴发流行。
《易经 》中易有三义:变易、不易、易简。变异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固有特性,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变异是其固有特性,即变易是永恒的主题。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独立环状RNA节段构成,这是不易。2个或2个以上不同的病毒粒子感染同一个宿主细胞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不同粒子的基因片段可能随机互换,核酸片段重新组合,这是易简。
变异可分为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前者属于亚型内变异,幅度较小,导致亚型内新毒株产生,就像小丑还是带着原来的帽子和眼镜,但它皱了皱眉或是吹胡子瞪眼了;后者是甲型流感病毒特有的变异,病毒的HA和/或NA发生重大改变,与以往的毒株失去了联系,形成新亚型,就像小丑更换了帽子和/或眼镜。这些变异随时随地发生。 H1N1病毒在20世纪初实现了从禽类-猪-人类的跨越,引起1918年人类第一次流感大流行。虽然H1N1病毒的人群感染率很高,疫苗接种也渐趋广泛,但H1N1感染在人群中一直存在,偶尔引起暴发流行。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变异导致抗原性改变,产生新毒株,免疫系统不认识它了。为了解流感病毒毒株的变化,WHO建立了包含80多个国家的全球流感监测网,每年汇聚17.5万~20万个样本,鉴别2000~4000个毒株,以推测未来一年可能流行的毒株,并推荐用于生产疫苗。 此次甲型H1N1流感由一个新的H1N1变异毒株引起。我国借鉴WHO命名称为“甲型H1N1流感”。  除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外,传染病还有一个最基本的“第四特征”,即地域性和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有冬春重、夏秋轻的规律,本次流行的地区性不明显,这可能与频繁的全球交通有关,但春季暴发这一现象符合呼吸道传染病一贯规律。
此次流感具备某些引起大流行的特点:由新毒株引起、人群普遍易感、确证人—人传播且已引起跨国和跨大洲传播、首发地出现较多重症和死亡病例、患者发病前一天可排毒、大量隐性感染者成为传染源等。
三、流感的秘密武器
流感(influenza)与普通感冒(common cold)有一些相似的症状,加之中文名称中都有“感冒”一词,很多人都将二者混为一谈。虽然流感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但与普通感冒较为温和的症状和病程相比,其传播速度及症状均不可同等而语。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例如一声咳嗽可以散播10万个病毒,一个响亮的喷嚏更是会同时释出100万个病毒,并以超过150公里的时速将其喷射至6米开外的地方。另外,被病毒污染的餐具、毛巾甚至门把手都可成为间接传染源。流感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容易引起暴发性的流行。当不幸患上流感时,会有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出现,比如高热、寒战、畏寒、全身不适、头疼乏力以及周身酸软等。事实上在2400年前,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曾清晰地描述过这些症状,这也从侧面表明人类遭受流感的折磨已有数千年之久。191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流感风暴过后,流感成了死神的新代名词。
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不但是病毒分型的重要依据,而且还是流感病毒摧城拔寨必不可少的武器。在流感病毒感染机体的过程中,首先它以“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的方式进驻人体呼吸道。NA充当“急先锋”,破坏掉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召唤出“内应”HA受体唾液酸,经过一番相互识别后,病毒上的HA与受体一拍即合,并牢牢地附着在细胞膜之上,经膜融合后,病毒将自身的核酸物质注入细胞,将其改造为病毒加工厂,平均每个细胞可加工生产10万到100万个新生病毒。新病毒继而又可以感染周围的上皮细胞,就这样周而复始地指数般增长,开始了大规模感染人体的过程。
四、对甲型H1N1流感的思考
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 virus是一个拉丁词,意思是毒素或毒液。艾滋病、狂犬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埃博拉病毒、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等近年来“闯祸”的病毒性疾病,源头几乎都指向动物。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邓伟志教授提出的“第四道德”观点给我们启示,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除了用法律规范以外,还有道德规范,即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这“三大道德”,还应加加上一个“第四道德”,即环境道德,以应对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矛盾。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虽是坏事,却提醒我们善待动物,珍惜环境,敬仰环境。微生物与我们每一个人亲密同居着。一种球菌密密麻麻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便有15万个左右,它们可以让其他有害菌在人体表面难以立足;绿灰链球菌大量生活在我们的口腔中,客观上也起到阻止其他细菌感染的作用;在小肠中有微生物为我们制造维生素 B12。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生物圈,各种动物、植物、矿物,水圈、气圈、生物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尊重,密不可分,我们是地球生命链中的一环、是地球村联合体中的一员,面对甲型H1A1流感,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劳里·加勒特是《逼近的瘟疫》作者,获1995年普利策奖。她用大量的数据证明:古往今来,随着人类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抵御大规模瘟疫的能力其实在变得越来越弱,她反复强调,在公共健康领域,有几个态度问题一直存在:人们不去正视疫病,脑子里“人类无所不能”的念头根深蒂固。假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瘟疫没有对公众产生什么威胁,大家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似乎证明了最初的质疑——政府反应过度了吧?其实为了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不管一场更大规模的流感是否会真的到来,面对流感病毒这个不断变化的对手,每个人,每个机构,都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也都有必要想着,人类,正在与病毒共舞。
《人类瘟疫报告》引言中说:“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甲型H1N1流感对我们人类“吹胡子瞪眼”时,我们更要反思,将环境道德真正融化到内心,成为自觉的生活习惯,达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真正做到“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参考文献]
1.《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约翰·M·巴里著,钟扬、赵佳媛、刘念泽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2.《逼近的瘟疫》劳里·加勒特著,杨岐鸣、杨宁译。三联书店2008年7月
3.《人类瘟疫报告》叶金编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年5月
4.《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贾德·戴蒙
流感病毒毒株通过“抗原漂移”实现跨物种传播的3种方式:
鸭或其他水禽将1个禽甲型流感病毒毒株传递给中间宿主,如鸡或猪(A1);人将1个人甲型流感病毒毒株传递给同一中间宿主(A2);2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禽源与人源毒株的基因可发生重新组合,产生一个新毒株(A3);新病毒毒株可从中间宿主传播到人(A4)。
禽甲型流感病毒毒株可不经基因变异,直接实现从水禽到人的物种跨越(B1);新毒株可进一步演变,实现人-人传播,继而可能出现流感大流行(B2)。
禽甲型流感病毒毒株可不经基因变异,直接实现从水禽到中间宿主再到人的物种跨越(C)。
1918年流感发生时,看病的人群(纽约时报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