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创业板的内在矛盾 [叶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51:34

[推荐]创业板的内在矛盾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叶檀 原创 浏览量:35  发布时间:2009-10-25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创业板受到的关注之深、受到的责难之多,显示了资本市场在中国资源与财富分配领域越来越强大的威力。创业板不仅是个经济话题,更是社会和民生话题,事关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和公平。

    创业板受到的关注之深、受到的责难之多,显示了资本市场在中国资源与财富分配领域越来越强大的威力。创业板不仅是个经济话题,更是社会和民生话题,事关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和公平。

    关于创业板上市的市场表现以及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无需多加分析———首批只有28家上市的创业板不可能出现当天破发的难堪局面———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创业板内在的矛盾无法解决。

    监管部门宣称创业板是为了解决高科技成长型企业的融资难题,不过从已经完成申购的公司来看,不乏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机械、服务外包、休闲娱乐等新兴朝阳产业。甚至有人提出只要管理与技术略有创新就是创新型企业,就可以上创业板,因此,如吉峰农机所处的农业机械行业、西安宝德所处的钻井机械行业,也堂而皇之地登上创业板大堂。

    不仅如此,根据巴曙松先生的研究数据,预披露创业板企业股本规模统计显示,大部分项目的股本规模处于3000万元-7000万元,占比达到75%,所有项目均达到深圳中小板上市的股本规模要求,个别项目的股本规模甚至达到3.5亿元以上,具备在上海主板上市的规模要求。

    另外,大部分项目的筹资规模处于1亿-3亿元,占比达到84.37%,也与中小板相似。从净利润指标看,以上项目均达到在主板上市的条件:最近3年连续盈利,即: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换言之,目前预披露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全部可以在中小板甚至在主板上市,那么这些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真正目的何在?

    恐怕是为了维持创业板的稳定,确保创业板的成功。如果以创业板不破发、获得投资者青睐而言,创业板毫无疑问能像中小板一样获得成功,只是如此“维稳”,创业板为创新、为高风险高成长公司创立定价与直接融资体系的灵魂丧失了。市场需要的是一匹小马,监管层却给了投资者一匹骆驼,看上去比小马威武雄壮,颇能唬人,但注定了市场只能围绕着骆驼打转,而不会围绕着骏马打转。基因决定了,这是一个骆驼市,而不是马市。

    由此引申出的严重后果是,投资者一开始给创业板的定价就是错误的、被误导的。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7倍,第一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5.25倍,第二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7.19倍,而第三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7.51倍,远超主板、中小板平均38倍市盈率水平。

    创业板固然存在高风险、高溢价的特点,但是考虑到这些所谓的“创业板”企业事实上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其经营的风险暴露得较为充分,不得不说这个定价体系是错误的,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应该更接近于中小板市场的定价体系,而不是向美国纳斯达克高峰期的“市梦率”看齐。

    在创业板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即以行政审批稳定市场与谋求市场定价之间的深刻矛盾;以资本市场解决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与风险投资定价系统之间的矛盾;希望创业板能够成为带动中国创新企业的发展与选择成熟企业之间的矛盾。

    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在首批28家企业身上显露无遗。因此,监管者一方面强调中国的风险投资与创新型企业今后有福了,他们有了通畅的渠道,另一方面却在通畅的渠道上搭建了层层水坝,对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进行拦截。最后,不仅投资者,甚至管理层想必也糊涂了,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推出创业板,究竟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图一个“创业板教父”的名声?

    仅仅告诫投资者,创业板有风险,投资需要冷静、理智、谨慎是远远不够的,仅仅让投资者在风险责任书上写上大名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铸造创业板的创新灵魂。舍此,创业板别无救赎之途。

    (原载10月23日《南方人物周刊》,作者叶檀,本报有删节,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