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韩丁比中国人看得明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4:28
作者:古彭万俟轩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1700    更新时间:2009-9-1         荐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外国人韩丁比中国人看得明白
古彭万俟轩
韩丁,这个一场中国化的名字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太熟悉不过了。其实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这个美国人与中国打了多半辈子交道,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他不仅经历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经历了新中国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特别关注的目光审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11个年头。
很多人都喜欢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老子美国的局外人韩丁是怎么看待中国的吧。我下面所摘录的文字均来源于韩丁1990年出版的《大逆转》一书第十章,文字没有任何改动。
当我们看到这位外国人,以他独特的目光来审视中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甚至以他敏锐的目光在20年前就对中国的改革提出独特看法时,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美国“智者”的先见之明。
关于“文革”
文革是否像通常宣传的那样,是个大灾难呢?
事实已经证明,毛正确的评价了反对派的作用,毛提出要看他们代表谁、想利用权力做什么。
自从毛逝世和华国锋下台后,邓和他的官僚们一步步的拆除了几乎所有前30年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他们迫不及待的将剩下的一切瓦解掉。看一看过去政权逐渐加快的私有化速度,似乎政权不会在80%或是以下的某一个比例停下私有化的脚步。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到那时社会主义还会剩下什么呢?
毛早看到了这一点,说这是“资本主义道路”,把刘和邓称作“走资派”。他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革,主要就是为了从政权中清除这些人,阻止他们执行资本主义的路线。这里要记住的是,文革确实是一场革命,一场规模巨大的阶级斗争,一种革命战争的形式,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正像大跃进期间发生的事情一样,但却是在更广的范围内,文革释放出了革命和反动、主动和被动、各种各样的左派和右派,一种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局面。只谴责毛,说文革引起了生产的倒退和破坏,这跟国民党骂共产党发动解放战争中断了中国的经济建设是一样的手法。
关于“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要想执行一种政策,你必须掌握政权。1949年革命胜利,共产党人继承了旧中国的烂摊子,同时也继承了原有的阶级对抗,虽然在致命的敌人面前这种对抗没有激化。解放战争硝烟未尽,关于土地政策的分歧和矛盾就爆发出来。从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看,战后所有的政治斗争——所有的力量都碰撞在一起,所有问题都被提出来——往往都反映到党内。这样斗争形式就变成了对党内控制权的争夺,通过控制党来控制整个国家。毛非常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现象,很早就开始对反对派进行斗争。随着时间发展,斗争也不断升级,终于在文革中达到高潮。
关于“对外开放”
毛从来没有想把中国同西方隔离开来,他非常愿意同美国建立正常的对外关系,正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封锁了一切联系,断交、撤回侨民、禁运、贸易封锁等等,尤其禁运最为严厉,甚至我每个月想寄给北京的女儿25美元都不行。《中国日报》社的编辑吉恩.莫伊为一则关注海外华人汇款问题的广告接受了中国银行的资助,结果被送入了康涅狄格州的丹不利监狱。
当时中国经济太弱小,无法同国外资本在同等水平上进行竞争。中国的金融体系很脆弱,没有像样的工业基础,无论重工轻工都是如此,就连最低限度的基础设施——运输、船舶工具、能源生产能力、自来水供应——也都是如此,商业网络不发达,还有非常落后的农业。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像今天一样实行开放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将使国民经济步入任由外国资本宰割的地位。
如果中国那时就只依靠自由市场的力量,那么其发展只能是极其片面的——沿海某些地区极快的发展,而其它地方则陷于停滞。中央计划则能够将投资分配到全国各地,在内蒙古、山西东南、四川和云南建立钢铁工业,在山西、甘肃、黑龙江建立化学工业,在山西、湖南、湖北、四川建立纺织工业,在云南、湖南、四川、湖北和其它地方建立重工业和工作母机基地。1974年版的泰晤士中国地图,展示了20个主要的工业基地和20个次要的工业基地,分散在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一些是老的工业基地(但是已经极大的发展了),但其中大多数是新兴的。30年的艰苦奋斗造就了新中国的工业体系,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自然资源得到了适当的利用,各地较为均衡的发展也得到了保证。
57年以后合作农业可以将冬天农闲时的劳动力充分调动起来,中国的农民在全国范围内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的基础结构。他们将上百万亩的荒山改造成梯田,翻造河堤使灌溉系统大大加强,防风林的建设有力的保护了农田,所有这一切都为高产稳产创造了条件,这是前所未有过的。自从执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不仅没有新的资本和建设投入,连原有的工程体系都逐渐荒废了。每一个地方的基础建设,都是60-70年代苦心经营的结果,现在竟都七零八落,对生产的积极作用完全逆转。
关于“市场经济”
认为x派官僚混和经济、自由市场的新政策能够取得超越毛时代的成果——不管在工业领域还是在农业领域,都不过是纯粹的臆想罢了。将集体财产私有化、将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公共财富转移给占据优势地位的少数人——通过诸如此类的手段短期刺激经济繁荣是一回事;而在之前创造出这些财富则是另外一回事。在卖方市场环境下为私营企业提供宽松的信贷、为了促进以利润为目的的商业生产将公有资产赠与私人经理、通过最终将危害到中国的经济独立和自主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通过诸如此类的手段“搞活经济”是一回事;而在残酷的海外经济封锁条件下建立起一个有实力同西方平等贸易的经济基础则是另一回事——在此经济基础之上,中国能主动在经济交往中制定对中国有利的条件,从而不致沦为新殖民地和债务奴隶。
关于“改革成就”
所谓的农民收入在集体解散以后增长两倍确实值得深思,众所周知,谷物的价格改革后上涨了100%多,所以问题就在于收入增加多大程度上来源于价格的上涨?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如果集体经济仍然保存下来的话,谷物价格上涨会给农村经济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些数据有没有修正此后的大规模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有人还会问,既然收入组成在集体向个体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迪恩所列举的改革前后的收入数据,是否比我在前文中分析过的大寨的类似数据更具有可比性?
考虑到通胀的因素,GNP的数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此外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推测起来GNP包括建筑领域的投资,这一项因素就使得GNP增大了很多,其中的问题在于:首先建筑投资多少是用于生产性的、多少是用于非生产性的?所有的报告都指出,投资的比例是失衡的,消费比例大幅上升,这直接引起了通货膨胀。在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的比重上,任何改革前后的对比都表明前者更高。当然,现在指控原来的积累率和投资率太高。如果说过去积累率太高可能存在问题,那么现在积累率如此低也确确实实是极大的错误,因为这样的话国家就只能靠印钞票、借钱、吃老本生存下去。
自从1979年,农村副业毫无疑问的取得了较大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并不是从农业生产中取得,而是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非农生产大幅增加。但这里的数据对比也经常无法反映实际情况,就正如在大寨发生的情况一样,过去就已经存在的副业所作出的贡献被完全抹煞了。整个的成绩被报道为没有改革开放就取得不了,这纯粹是歪曲。如果像上面所分析的那样采取正确的政策,集体经济的副业生产可以取得比现在的小农经济更快的发展。
关于“生活质量”
还有相关的论断,说中国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了,这恐怕得看如何衡量各项影响因素了,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政治上,人们或许感觉到更加自由,但是在社会角度上看,他们必须面对所有新生的罪恶——如卖淫、乞讨、买卖儿童、胎儿流产、私人资本的剥削、各种疾病的流行(从梅毒到血吸虫病)、普遍蔓延的腐败,还有现在最糟糕的,日益加速的通货膨胀。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令人不满的事物都在大量的增加。
关于“集体经济”
我非常清楚,在中国还存在一些搞得非常好的农村集体经济,它们比附近的个体经济强了许多倍。它们的存在是因为一些人非常有勇气去置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也有机遇躲过、有勇气顶住私有化的风潮,果断的坚持了强有力的集体领导。如果政府决定重建集体经济,为期不会太远,集体经济部门就会显著的复苏起来。但迄今为止,政府没有这种倾向,很明显,没有任何有利于集体经济的意见和舆论在党的高层形成。那些勇于抵制分田的基层干部现在仍然遭受着惩罚,不时的被降级和调任。当权者现在热衷于讨论如何将大量国有企业卖给私人股东或是法人股东最好,而不是怎样在农村改革或者重建集体经济。
关于“毛的威望”
类似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致富光荣”“自己富足起来”的口号则是截然相反的方向。文化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倒退——某些无产阶级的反攻至少对当前的独裁者的资产阶级权威和意识形态提出挑战。……谁能解释毛仍在广大农村、车间和很多普通中国人心目中享有如此高的威望?改革者拼命给毛泽东的名字抹黑,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许多年前当权者就命令党委会将毛的肖像从墙上摘下去,去年他们派一些人用手提钻拆除北大的毛泽东雕像,在这件事前后毛的形象突然在很多地方都消失了,虽然还没有从天安门上消失。
但尽管如此,毛的肖像和胸章仍然可以在千百万农民、牧民、工人的家里和党委会的墙上发现,我经常听到很多人这样说:“毕竟,老人家是对的!”
关于“走资派”
在美国长大,我有许多年与资本主义打交道的经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我极少会有错的判断或存有任何幻想﹙因此不应该犯这个错误﹚,但是一直到了改革之后,我亲眼看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被毁掉了,我才明白毛所指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和“走资派”是什么意思,我以前从来不认为这样的改变是可能的。1979年以来全面展开的改革让我醒悟到,我开始明白改革并不是要探索一条对国家发展最有效的道路,也不是要通过错误和挫折学到什么,或者是用各种不同的尝试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不是什么:“摸着石头过河”。相反的,改革正是在执行一套经过熟思的完整的计画,这套计画逐步除掉了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逐块挖掉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石,而这套计画是有意识的在贯彻推行的。”
(转载请署名并注明出处)
欢迎光临古彭万俟轩网易博客,并期待您的精彩点评!
http://wangjiting88.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