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十着经典妙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22:33
毛泽东十大经典妙笔 [ 一天一地一广仔 ] 于2007-04-03 21:59:48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转)



作为一个把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伟人,人类历史上加之于各位雄才大略的明主的各项拥戴之词都不足于全面地归纳和描述他的不世风流。



毛泽东很早就参与了政治。贺龙甚至说他在1916年就已经知道湖南有个毛泽东(1)。青年时期的驱张之举和建立“湖南共和国”的设想都堪称可与邹容《革命军》相匹的少年风采。但从一九二一年参与建党后,毛泽东在其五十六年(2)的政治生涯中披荆斩棘披波斩浪,在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的激流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克服重重困难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开辟了一片时时处处都浸润着他个人、他的思想的新天地。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或亲冒矢石,或运筹帷幄,或冷眼旁观,或删繁就简,或明察秋毫,谨慎而又不失热情地投入到了各项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行为和指导中。他以他独特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以他卓越的天赋和洞察,以他不凡的决断和行动,写就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毛泽东的一生里,有过许多令后人称道崇尚甚至膜神往拜的神来之笔,支撑和点缀了他成功且辉煌的伟大履历。



本文根据自己对党史和毛泽东史的认知,将其一生十大妙笔归纳如次,以就教各位历史大家和毛泽东迷们。



一、参与建党



1、事件: 毛泽东以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名义响应以陈独秀为首的上海小组和以李大钊为首的北京小组的动议,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



2、构成:1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了分别在上海和嘉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此后,任中共湘区书记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处湖南负责人。继而在长沙和安源等地组织工人运动并大力发展党员。



3、影响:参与建党使自己立于一种十分好的地利和人和状态。虽然说参加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的那十二名创始人,在历史的不断剔汰中仅仅剩下了毛泽东和重必武还威风八面地屹立在最高决策层。



参与建党使毛泽东拥有了可资信赖的人和资源。事实上,在号召工农力量、不断会合其他的起义组织、领导在军事和政治上颇具实力的其他党内同事方面,因为这一资格的具备,毛泽东会增加许多影响力。比如贺龙、陈赓等人在与毛泽东正式会面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他的威名。而张国焘、王明始终在心理上视毛泽东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也与他浓厚的政治资历有关。



4、考证:略。



二、三湾改编

1、事件:在进军井冈山之前,针对旧军队的痞态作风和工农武装的军容散漫,以及表现在战斗力上的松松垮垮和进军中严重的开小差现象,毛泽东主持了在三湾的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人民军队理念。



2、构成:为组织秋收起义并从外围威胁长沙最终会攻长沙,毛泽东和湖南省委先后组织了四个团的工农武装,并以卢德铭领导的武汉警卫团为主要班底。1927年9月9日,秋义起义爆发。第一团因第四团哗变而受挫,第二团被击溃,第三团先胜后败。之后,毛泽东改变会攻长沙的计划命令起义残部会师文家市并向三湾急进。在芦溪战斗中,总指挥卢德铭阵亡。



起义军抵达三湾后,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将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一、三两个营和一个特务连。在各连建立党代表制度、组织士兵委员会。这次改编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影响:这是毛泽东贯彻其“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工农武装割据”等经典武学的最初实践。从具体或微观的意义上讲,一九二七年的三大起义(广州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是失败的。但就是从三湾开始,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到了一个待机夺取全国政权的有利位置。



在这之前,已经诞生达六年之乐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有拥有一支独立的军事武装。掌握在我党手中的叶挺部队、贺龙部队等也在三大起义中被逐次击溃。毛泽东对参加秋收起义的五千工农武装中虎口余生的七百多人的残余部队所进行的这次改编,确保了军队以明确的政治倾向和行为纲领参与革命的性质。此后,在与袁文才、王佐的井冈山农民武装、朱德的南昌起义余部、毕占云和张威起义部队、彭德怀黄公略起义部队、季振同董振堂的宁都起义部队的不同会合的过程中,仍然坚持了三湾改编原则,逐步提升了军队和军人素质,为建立打不垮的一方面军积累了经验。



纵使是做过一段被撤销了“党员”资格的师长并“挎上驳克枪,师长见军长”(3),毛泽东仍然不敢说自己对主持军事有多少经验。但是,他从一个超脱了一般军人视野的角度对军队的改造,则完成了军事家也未必可以完成的政治使命。官兵平等以及诸多新军队法则,让共产党的军队拥有了旧军队所没有的高昂士气。



4、考证:略。



三、漳州之役



1、事件:反对攻打赣州的毛泽东,力主东路军龙岩、漳州之役,并在东南出海口漳州打了一个漂亮的、富有军事效率的攻坚战。



2、构成:1932年,已经在赣南会议上被解除兵权的毛泽东,在一方面军攻赣州不克且陷入焦着状态时被召到军中议事。他极力主张撤敌我力量悬殊的赣州之围,而分兵袭取敌人力量空虚的福建漳州。



在以临时政府主席之名率领的东路军,干脆利索地打下了漳州。守军张贞部一触即溃。红军在这里缴获了大量的银元和物资,并在一个相当繁华的海滨城市进行了一番赤化宣传。在这里还缴获了两架飞机,其中一架曾经充当了红军的空中宣传天使。





3、影响:在红军史上,最具军事效率的战斗或战役,既不是以占领地盘为标准,也不以消灭敌人多少为尺度,而应该是伤亡杀敌比、缴获量、对全局的改善效果、震动性和影响力为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评价漳州战役,就是一个极富军事效率的漂亮仗。这次外线远征,也使得红军的给养中心移向国民党统治区,可谓一举数得。



突然占领敌人的后方,其缴获每每是惊人的。在漳州所缴获的一百多万元银元,先是成为毛泽民手中的一笔特别金库,后来又成为长征中的主要经费,可谓意义重大。



从军事上讲,舍弃强大的赣州城而不攻,而击破敌人经济意义重大的漳州城,可谓堤内损失堤外补。



漳州是东南名城,商业重镇和出海口,攻下这样的城市,其新闻价值重大。且因为让敌人防不胜防,而不得不加大对后方的守卫,其军事意义同样重大。



4、考证:略。



四、通道攻略



1、事件:毛泽东借助对王稼祥和张闻天的争取,在博古—李德组合失败情绪的自责下,成功地实现了兵权转移,重掌红军大权。



2、构成:经过在长征中通道会议、猴场会议、黎平会议再到遵义会议等历次会议对军事问题的讨论,毛派开始占有政治局的上风。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在多位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军政人员的支持下,对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表现出的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转移中的逃跑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在王稼祥的提议下进入常委并协助周恩来主持军事。



3、影响:遵义会议本身只是确保了毛泽东进入党中央的核心决策层,他只是在以后逐步获得军权和党权。但遵义会议的影响却是长远的。



从毛泽东个人而言,遵义会议是毛泽东长达数年被冷落和边缘化过程的结束,是毛泽东在政治上崛起的开始,是毛泽东对王明跑线借助军事清算达成政治清算的起点,是毛泽东与长征中的重大竞争对手张国焘相对而言处在较有利位置的保证。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遵义会议改变了不通军务的博古和不懂中国国情的李德对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机械指挥的历史,把长征纳入到一场在不断地灵活应对局面并清醒地寻求落脚点的外线远征而不是逃跑的脉络中,并因为成功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堵截达成北上抗日方略而成为一次壮举。



遵义会议在毛泽东政治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这一事件开始,毛泽东进入党内高层并较为稳定和持续地发挥了他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从此与毛泽东本人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关联。



4、考证:略。



五、论持久战



1、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了的一整套坚持抗日战争的基本法则。持久战,是其中的基础。



2、构成: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个救国图存、抗日复兴的良好机会。在持久战的环境下,与国民党及其军队形成各司其责的统一战线,配合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敌后发展壮大人民力量,在漫长的战略对峙阶段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着在战略反攻阶段驱逐日本侵略者。



3、影响:持久战以及与持久战相关联的抗日战争攻略,是毛泽东的英明且高效的决策。通过建立日军无暇顾及、国民党方面已经放弃、各种力量杂处的敌后根据地,共产党军队的力量得到保存和扩张。擅长于夹缝中生存的共产党军队,通过不断地开辟敌后战场和根据地,通过限制规模的游击战给日本鬼子以杀伤和骚扰,通过收编杂牌武装、整编抗日武装、打击武装而强大自身,通过与国民党顽固派争夺敌后而强化自身在多重力量交相作用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持久战攻略的要诀之一是在长期战争环境中消耗敌人、扩大自己。对日本人的消耗是通过不断地通过游击战争给以杀伤,通过破袭给以骚扰,通过反扫荡给以削弱。而对必将在抗日战争中和之后对共产党军队进行压缩、压迫的国民党仇共军队,则通过反磨擦作战、通过日军发起的大规模会战、通过中日间进行的攻守作战进行消耗。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则通过在敌后发动群众和打击敌人,从而提升作战秉赋,扩张军事力量。



持久战攻略还在相当程度上期望国际力量的介入,苏联人的出师,美国人的登陆,国际援助物资的投入、援华军事力量的发生作用,都将在一定时间的对垒后提早战略反攻时间表。在期待国际因素介入的过程中,作路军和新四军的力量可以投入到监视并打乱日军行动、警惕顽固派摩擦、扩大自身实力的待机状态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毛泽东以及他所参与指挥的人民军队,就是在抗日战争中经受了战争的锻炼并扩充了数十倍的实力,并在国民党军队作战素质相对下降的态势下,仅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达成了日本军队用了八年而没有实现的战略目标,几乎是在同一片中日战场上,消灭并驱逐了国民党军队。抗日和以抗日为核心的政治军事攻略,在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崛起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正确理解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体会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三五年各大根据地纷纷失败、各大红军武装被迫转向长征的恶劣环境下走向壮大并夺取全国政权的一个思维亮点。



4、考证:略。



六、重庆谈判



1、事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蒋介石就三次致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接受挑战,以大无畏且有准备的姿态赴重庆。



2、构成:在重庆,毛泽东与蒋介石有过多次接触,各抒胸臆,各重心机。毛泽东与重庆各界广泛接触,为赢得民心大收公关之效。毛泽东应柳亚子之邀所题旧诗《沁园春·雪》,更是激起国统区一片赞声与骂声,大赚人气。



3、影响:重庆谈判的进行,使共产党人处在有利的政治和军事姿态中。不放弃和平建国的希望,极力谋求在有利局面下的政治对话,并做好以武力统一中国的准备,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后所采取的切实可行的策略。



重庆谈判在大势上造成了一种可打可谈、打打谈谈、以打促谈、以谈辅打的局面。处于主流地位的国民党人,在共产党人高超的谈判水平和同样高超的战场运作能力的激怒下,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大规模的内战,首先就在民心上失了分。在国内反内战的声浪中,在第二战场的支持下,在国际上越来越不利的环境中(尤其是美国人越来越对蒋政权的腐败丧失信心),国民党军队本来就显得有些下降的军事素质使之在最初的三板斧之后越来越不是共产党军队的对手。苦心经营的国民党政权不得不让位。



4、考证:略。



七、逐鹿中原



1、事件: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主主调,我军主力迅速移师国统区之江、淮、河、汉之广大区域,对相对空虚之敌后进行袭扰和游击,在调动中寻求战机,并因为威及敌方武汉、徐州、洛阳等重镇而打乱敌方部署。



2、构成:国共大战开始后,国民党方面始而全面进攻,进而重点进攻。毛泽东坚持“敌进我进”、“你攻我的延安,我打你的南京”,而提出受重点进攻地区极力牵制,中间地带率先反攻的策略。山东根据地的许谭兵团向胶东退却,西北的彭习兵团则北上榆林,在敌人主力被越拉越远的情况下,黄河北岸的刘邓、陈谢、陈粟三大战略集团分别渡过黄河,对广大的中原地区进行外线反攻,把战火和补给都引向国统区。



3、影响:中原是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最前沿战场,也是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开始长征的地方、六万中原部队(原新四军五师)率先突围的地方。为使敌人过于分散的军事力量受到调动和打击,再次出师这一地区,将对全局发生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影响。毛泽东审时度势,在与刘邓所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策划和商榷后,决定在这一地区插上一刀,使国民党军本来已经很显零碎的战场布局因中间发生断档、使平汉与陇海等铁路发生梗阻、使徐州集团、郑州集团、武汉集团、西安集团的结合部发生震荡而满盘皆乱。



经过华东部队补充的十二万刘邓大军渡河越淮进入大别山地区,并在这一从红军时期共产党军事力量就长期活动过的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大别山腹地的信阳新县再次成为红色世界。与此同时,陈赓谢富治的太岳兵团、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也在刘邓大军的一左一右拱卫和动出。解放战争中的战役协同首先在中原古战场上完成。与原从中原分散突围的部队相呼应,中原根据地再次形成,而黄河、淮河也成为中原根据地的内河。解放战争的面貌大为改观。



挺进中原的三大战略集团,纵横穿梭于这一地区,攻城拔寨,东征西讨,为以后的淮海战役开辟了一个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战场。而且,挺进中原,也使在经济上已经捉襟见肘的局面为之一变。同时,中原根据地的开辟,还为我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补给和后勤保障。



按照毛泽东自己的构图,通过这种对敌后的不断渗透,共产党军队将会以“零敲牛皮糖”的方式将国民党的军队、城乡、经济逐步蚕食。与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同样富于想象力的叶王陶挺进闽浙赣计划因为粟裕的坚持而没有成形,否则将又会是一次敌后开花行动。



当然,叶王陶的未能成形,也使得中原我军的军力大涨,为此后在淮海战场上席卷同样强大的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兵团积累了足够的军事优势。



4、考证:略。



八、三大战役



1、事件:一九四八年底,继济南战役后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已经被分割在几个互相不能做直接呼应的地区后,先是从辽沈、继而在淮海和平津地区,国共两军进行了中国革命史上盛况空前的大会战。



2、构成:以攻占锦州为启动源,东北野战军调动并在辽西全歼了卫立煌集团,其中包括国民党二大名牌军新一军和新六军。



东北野战军入关后,与华北野战军合力攻克天津并威逼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在中原战场,因为持续围歼黄百韬集团、黄维集团和由三个兵团组成的杜聿明集团,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战略协同大放异彩。



3、影响:三大战役彻底击溃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国民党方面还没有受到过歼灭性打击的军事集团只剩下了白崇禧的桂系集团、余汉谋的粤系集团和胡宗南西北集团。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得江南再不会有大仗,而国民党方面也不得不在逼蒋下野后仓皇地策划“划江而治”。



4、考证:略。





九、炮击金门



1、事件:为支持西亚人民的反美活动,毛泽东策划了以炮轰金门调动美军为主旨的经典策略。



2、构成:略。



3、影响:不出国门而置乾坤与掌中,是毛泽东东非由金门攻略而实现的全球策略。而只轰不攻,又在无形中与蒋介石达成了一种默契,即挫败美国人希望台湾集团收缩战线并更换新美领导人的意图。金门炮战,可谓一举数得。



4、考证:略。



十、中美折冲



1、事件:抗日战争中的一九四四年,毛泽东曾经期望通过“迪克西使团”完成与美国总统的对接,并希望借助其可能进行的租借法案对共产党人的支持而迅速取代蒋政权。这一公关策略因意识形态的阻碍而失败后,共产党中国只好采取“一边倒”策略与苏联建立紧密但不时会损失主权的同盟关系。



与苏联决裂后,毛泽东再次谋求与美国的建交。乒乓策略让毛泽东完成了通过中美建交而平衡国际局势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