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形象的叙述能力及表现能力(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1:21:24

(05)形象的叙述能力及表现能力(二)
2006-7-19 10:57:03 乐人 晋城摄影

写实性摄影的表现方法,与其它任何艺术形式相比,都是极为独特的。作为平面的艺术,摄影当然同样需要依赖色彩、线条、色块、布局这些技术手段去营造氛围,蕴含主题。但现实生活给写实类摄影所带来的那种细致入微的真情实感,是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难以得到的,这些细微的感觉如果能够被摄影师适当地捕捉,并在一定主题的指导下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必然能够更为立体,更为多层次地勾画出丰富的内涵。优秀的摄影者正是从这里入手,才使自己的作品出类拔萃;而欣赏者最需要做的,是到这个层面来寻找摄影者的拍摄意图,从而较为到位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当然,如果你有兴趣给与评价的话,严格地说,只有抵达这里,才有资格评头品足。     进入表现领域的写实类摄影并非扭曲了现实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如上所述,就是主题的深化,或立体化。这种手法用得最多的就是新闻摄影、报道摄影,或图片故事。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所有的表现都在围绕着主体展开,不过是对主体的立体化描述。摄影者有时会在画面中融进感情色彩,有时也会融进一些评价性内容,例如同情、爱恨,或赞扬、批判等。但无论如何,他们并没有离开事实本身,去讲述题外的东西,显得比较客观,因此适合于报道事件。     另一种方式走得要远一些。尽管照片仍然捕捉自生活现场,没有进行丝毫的摆布,但他们经常是把生活现场中的形象或情节当成模特儿看待,不过是捕捉来的,而不是经过构思摆布出来的而已。这种方式拍摄出来的画面,形象或情节自身开始变得不再十分重要,而他们所代表的某种属性开始突出起来。例如父亲和儿子,老者和少女,而不是张三或李四,某公公或某媳妇;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在抽象化,不再是某城某村,而可能仅仅是农村或城市;他们的行为也出现变化,不再是在哪里,干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可能仅仅是吃、赶路或争斗。这类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与其说是在描述现实生活,不如说是在利用现实生活的某一场景,去表现更为抽象,更为概括的主题。与上一种方式比较而言,这种方式拍摄的作品开始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如果说前一种作品的阅读方式还是以认识、了解为主的话,后一种可能就具有更强的欣赏、品味的意味。不用说大家也猜到了,我们中国二十年来最时兴的纪实摄影就属此类(请注意,这里仅指中国的一种“纪实摄影”,而不是所有,更不是西方的纪实摄影)。这种创作方法是将抽象化了的形象或情节进行某种有意味的组合(当然只是捕捉而不是摆布);或者说是某种有意味的组合使这些形象或情节抽象化,从而实现思想层面,哲学层面的内容。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你可以从国内新闻摄影评选获得重要奖项的作品中发现:这种重在描述事实的手法和进行抽象表现的手法,同时存在于一幅作品之中。它们的基本特点就是主题并非脱离了具体的事件,但确实表现出了抽象的意义,从而凌驾于两种几乎矛盾的表现方式之上。可以认为这些作者是相当高明的,这样的创作难度极大,但他们实现了。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的,相当多的,被国内摄影界普遍接受的新闻摄影精品具有这样的特征,也因而使我可以果断地说,你可以到那儿去找到它们。事实上,许多优秀的纪实摄影精品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标志就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双重性:既可以毫不含糊地作为新闻摄影作品使用(如果还不过时的话),也可以被公认为优秀的纪实摄影精品。这样的作品你可以很容易地在人民摄影报的头版大照片中找到。  
  图一:     比较单纯地叙述事件的作品。美联社记者Rick Browner 2002年4月18日拍自美国国会大厦门前。几个下身麻痹患者将自己吊在空中,以呼吁参议院立法机构不要禁止出于医疗目的而进行的克隆研究。以国会大厦建筑为背景,下面是轮椅,上面是临时搭建的木架和绳索,基本上交待清楚了事件的内容。低角度仰角拍摄,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高度。这幅画面只是交待了事件或情节,叙述的内容与情节是完全统一的,没有更多的抽象化内涵,是比较地道的纯事件报道性新闻图片。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