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周立波(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17:13

唤醒上海人文化自豪感

  

《笑侃大上海》通过一次集体的回忆,要唤醒上海人的文化自豪感,寻找对这座城市骄傲的理由。为上海文化振名,为海派文化振兴。周立波的框架是有战略高度的。《我为财狂》要通过一张嘴来演绎各个行业对财富的追求,并揭示社会的弊端。周立波会传达很先进的理财观,让人耳目一新。周立波说:「接下来的演出,我会对股市、房市作出一番的评论,我的预见会走在世界的前面。很多媒体人看不懂,他们说你像一个思想家,我回答说,我不想做思想家,但我在向这方面努力。我看上去是一种搞笑,背后是一场很严谨的思索和考虑。」

  

周立波首先是一个观察家,他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光纸媒要看十四份,保持一定时间上网,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至少三四个小时,如果休息在家他可以一天看十几个小时的书。对很多行业、很多现象,都会去做深层次的反思,去征询专家的意见。为了针对理财博览会开出「我为财狂」专场,周立波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泡在博览会上,听专家讲座,搜集相关数据。在舞台上,他用三分钟的时间将金融危机的起因到后果讲得清清楚楚,下面观众全部是金融界人士,为他鼓掌。「我说全世界还没有人可以用三分钟的时间讲清金融危机。这就是我自己很自傲的地方,因为我用心了,我用功了。」

  

他也是一个思考家。这是超越了单纯表演的艺术,或者说舞台上是表演,背后是思想及对现实的总结,是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周立波很深刻的说:「我跟同行们的不同是,他们在生活,而我在思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这个社会不缺少生活,缺少的是思考。我是在思考,大家都在生活,接触的都是群众。有些人不是说没有思考,而是他们不会思考,或者是不愿意思考。思考要有基础,没有高度,绝对不会有深度的。这是个海拔问题?」每天对信息的浏览,亲身经历,博览形成的思考,周立波称自己是「看家」,先观察,然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捧周立波场的,大多是中产阶层的「小资」,更有财大气粗的大腕,有上市公司的老总数次进入剧院,要现场直面海派清口。上海「奔驰」车的VIP客户,即至少已购买二三辆「奔驰」车的大款,因为买不到票,集体要求组织小范围与周立波见面。他们请来周立波,在上海最顶级的场所,数十人以沙龙形式如高峰论坛般,由周立波向一众精英群体开讲,讲汽车改变生活,讲幽默改变生活,然后互动提问;上海象棋赛开幕式,也请周立波到场演讲。周立波的演讲出场费远超过当今最红的经济学专家数倍,也有银行界要出价上百万包场。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演员,但未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周立波就是从演员变成专家的。专业人士请周立波去,他提供的思考给他们启发。一些房地产的楼盘开盘,发展商请周立波到场,由他谈房产。周立波可以从地契开始,一直说到销空。周立波说:「我会告诉他们买楼的道理,从区域、地域包括房产总体走势及国家政策全部讲到,而且笑声不断。没有一个曲艺演员可以做到,也没有一个专家可以在说笑中做到。」

  

周立波和专家自然有区别,他认为:「这种区别在于,专家把很通俗的东西变为人家听不懂的东西,我是把专家的话变为人家听得懂的话,做的事情一样,结果不一样。专家一定要说一点你听不懂的东西,显示他是专家,我一定要把专家的东西破掉。」

  

周立波不认同有的演员「要接近群众」的说法,「我说你不是群众吗?他们说要下生活,我问,你不在生活吗?你在天堂里吗?这种说法的语法本身就混乱。都是过去那种假大空,很无聊的。我可以做一个文化的旁观者,我会有自己独到的思路,会从参与中解脱出来,然后冷眼看世界,解读世界出了什么问题。当然我没有有的学者那种悲天悯人,我所反映的快乐是很真实的,我有自己的观点,我需要有自己的观点,我前面举的共产党是名牌的例子,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听了都很开心」。

  

海派清口的票都在几个月前就全部订走了,票价三百八,极端黄牛价卖到三千元一张。八百到一千五是常态。周立波的这种现象满足的并不仅仅是上海绝大部分中产阶级的要求,虽然,周立波希望来看海派清口的观众应该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因为他的很多话是话中有话的,用周立波的话说,「和台下观众之间有一种文化密码,我只讲半句下面就笑了,一定是有阅历、有经历、会解读的观众」。不过,在上海,周立波已经家喻户晓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正值放暑假期间,很多小朋友到剧场观看他的演出,还学周立波的腔调讲,「做塌伊(干掉他)」。因为周立波有一种酷酷的坏。小孩喜欢,这种坏是一种调皮。有小孩模仿周立波演「打桩模子」,走得太快把牙齿都摔断了。周立波说:「我要强调儿童不宜模仿,这要有专业水平,或者要有家长陪护下。」就这样,他的演出老少咸宜。

  

周立波的表演普及性很强,进场的人有限,但家家户户通过DVD看周立波,只要有机会,观众仍然会再进剧场,去体验现场感。上海行政干部学院周东华教授认为,周立波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不是单纯的文化表达,他带有实证和新闻性,只要世界上发生新事件,他表演也跟着变,内容紧贴时政、社会,不断更新。同样一条新闻,到周立波这儿通俗易懂,容易接受多了。周立波可能随口讲了一件事和他的观点,但产生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报刊媒体。这就是值得深思的。

  

形象表述改革开放经历

  

作为文化现象从内容上讲也是一种宣传模式,用他的清口表达了社会关注的同样内容。周东华看了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非常形象地表述了改革开放的经历。周东华指出,八零后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完整的改革开放,不知道「打桩模子」(从事倒卖活动)是怎么一回事;喇叭裤是什么;邓丽君现象等都没有经历过,你叫他去读一本三十年的历史,他没有兴趣。周立波形象的表达,内容吸引多了,再难以忘记。「好多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常识,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们也是反思,看过去的很多行为、思维模式都会觉得好笑。如果要重走的话,三十年的路十年就走完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是一部浓缩的历史教课书。」

  

海派清口留下了很多警句,笑谈之中更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的思考。深圳市长许宗衡在位时「喜欢讲,我是人民的儿子」。周立波感言:「人民养『儿子』的成本太高了。好不容易养大一个,捉进去一个。」

  

「人人以为自己是股神,炒一个赚一个,连小菜场卖葱的阿姨都说:我有消息的!」,「以前女生的泳衣,就好像六百多个百叶结穿在身上一样。」

  

谈论上海一幢刚建完的楼房倒塌,周立波说:「房产商也不要太过悲伤,你们的房子还能卖,当平房卖。如果业主已经入住了,也没有什么,不过睡下去的时候在床上,醒过来的时候在墙上。」

  

他以老百姓的语言理解「三个代表」,指「不要告诉我『三个代表』,『三个代表』跟我们老百姓不搭界,我们老百姓只关心『三个表』:水表、电表、煤气表」。

  

随着海派清口走红,这些用上海话调侃社会现象的语言立即成为社会流行语宝典。周立波演出时惯于用狡黠的舌头,舔一舔嘴角说:「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周立波扮演的周立波的观点,与周立波本人无关。」

  

周立波小档案

  

生于一九六七年,一九八一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八十年代末,其表演风格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九十年代初,曾经离开舞台十余年。周立波入过狱、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后重返舞台。二零零八年底,由周立波创作,以上海话为主,普通话为辅的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笑侃三十年》等在全国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