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海德园·斗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50:13

秋雨海德园·斗牛

from 黄小邪:加州阳光 泠音流影

1.

开学三周,又懒惰,又混乱,又焦虑。依然每日生根样坐在图书馆或教室里,朝九晚十一,效率却比冬天的步履慢得多。论文未写完,法语慢半拍。来自夏天里另一时空的喧闹和自在仍在干扰,作一块六根清净的木头的愿望久未实现。身体安于“修道院”的宁静,魂儿还得慢慢收罗。唉,终究是顽劣猴头本性未改,虽然紧箍咒已经念上了…… 

 

秋雨连绵,都忘记有太阳的日子是怎么个模样儿。上午八点半在厨房热牛奶找面包,天竟然还只“蒙蒙亮”。

每日步履匆促,意态全无,勉强保证不蓬头垢面,根本不及看风景。待回过神儿来,恐怕雪都下了五公分了。已升任“姚叫兽”、远在UIUC教书的作曲家姚晨同学张罗着一干人驱车北上看红叶,大家都懒洋洋的,不知还能否实施。 

 

自打进了芝大,离正常的人的体验愈发遥远,与日常世界的关系也愈发疏离。我们中的很多,在变成不解风情、满脑理论的怪物,视“吃喝玩乐”为罪过或低级趣味。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生活质量可以很低,高谈阔论时脑子不好使才是真正的shame。有这精神,似乎每天面包花生酱、米饭咸菜都能培养几个未来大师出来。同学Ian曾有10美元吃一星期的纪录(那其实是1至1.5顿饭钱),一谈起电影及其理论,总是眉飞色舞。

比研究生数量还少的本科生都是又聪明又乖,作业再多从不抱怨,因为人家满脑子都是康德尼采本雅明阿多诺,形而下的?能有多重要。旧书店里被抢得最快的那栏,基本是“哲学”。

 

去过美国那么多大学,发现芝大周围的饭馆是最贵最难吃最单调的。一直梦想着有位西北大叔来开家兰州拉面馆,保证宾客盈门,打败那家难吃的“noodles”。气氛宜人者,印象深刻的是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出门半条街饭馆咖啡馆,各国菜式,物美价廉。还有好几家独立影院。当时险些一激动,就投奔那里了。不过我终究也是“受虐狂”一枚,乖乖来海德园报到。

 

Chicago gang凑在一起,臭味相投,看不出多“各色”,因为大家都很nerdy(书呆子气十足)。每年看新来的研究生,都得窃笑。所谓“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不过一出门,混在人堆里,特别醒目。倒也亲切。

 

夏天在上海遇见两位历史系校友,一位在多伦多大学,一位在UCLA任教。特点显著。

两周前去布朗大学开研讨会,讲纪录片《上海纪事》(1928)里的蒙太奇,又见到俩学姐,不过是小别重逢,分外雀跃。神学院毕业的倪湛舸同学在弗吉尼亚理工教书,比较文学系毕业的Rivi在布朗作博士后,加上位密歇根大学学历史的Y,四人在新英格兰遗老气息十足的小城Providence吃印度菜,去酒吧喝鸡尾酒,闲谈笑闹,十分惬意。Y还被湛舸封为“drama queen”。

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研讨会的重要意义,据说一为老友相聚,二为交换gossip。是灰暗中独自苦战的所谓学术生涯中一些亮色。哈哈,好生可怜。

2.

每天看至少两部电影,大致记录一点。

    山姆·门德斯的“Away WeGo”,崇尚家庭观念,以一对即将有孩子的年轻情侣一路旅行所受的教育来教育观众。美国人一表白,一煽情,就觉得肉麻,能不能含蓄点?总把观众当傻瓜。不过这个民族向以直白外向著称,也不能怪编剧导演。对大学里自由派人士的夸张讥讽简直有点阴损了,可见保守本质。估计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若在中国,要起诉制片公司诽谤本校英名了。

 

管虎的《斗牛》。多年前在电影频道兼职编导时采访过管虎,谈电影导演拍电视剧,他对电影理念理直气壮的坚持令我印象深刻—那时的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还清高着,艺术着,没有唯好莱坞马首是瞻。一直觉得他的《头发乱了》和《西施眼》都挺有意思,可惜电影运气不像娄晔、王小帅那么好。拍了很多电视剧(虽然我不怎么看电视剧),这次杀个回马枪,招数还算高妙。用他自己的话说,拍电视剧像吃饭,拍电影像喝酒。这次大概喝个微醺。

 

有些设置令人想起《鬼子来了》,不过探讨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一个乱世寓言,人类贪欲的悲剧与宠辱不惊的对照,日本人侵略之残忍退居背景。相信很多观众心领神会,是对这个世风日下、礼崩乐坏时代的一种善意提醒和批评。升斗小民恪守信义,无意间气节高尚;衣冠楚楚满口大道理者,很多自私而伪善。一切规范都不适用的乱世,秩序由共同遵循的道德体系和个人的自觉来维系,若这些都不具备,就看倔强的个体的运气了,而牛二和奶牛,无疑被导演善意赋予了好运甚至传奇性(或在沂蒙老区的民间故事中被上天或善良民意保佑),历尽劫难而无恙,甚至在枪林弹雨中刀枪不入。

 

牛二原本懦弱,影片赋予他全能视角(很多镜头以他主观视点拍摄),他拥有比片中其他人物更多信息,常常化险为夷。而奶牛,眼神清亮,宠辱不惊,其存在本身就是人类丑陋本性的镜子。结尾牛二翻来覆去那四个字“牛二之墓”,“牛二”和“二牛”混沌不分,至“人牛合一”境界。

色调灰黑,有超现实色彩,很多运动摄影,亦常有俯拍;奇石秃岩,自然景观独特;有些细节仍需打磨,或更细致,铺陈“银镯子”一节并无特别突出;剧作结构还有调整可能(不见得要让节奏加快),大量隐黑将影片切割得比较零碎。村人场景,有些“电视剧”痕迹,大约还是模式化了些。而“九儿”这一女性角色也无甚深度和特点,只是陪衬。如果说探讨严肃话题(人性啊战争啦)只是男人专利(有趣的是,极端娱乐的类型如动作片,也大都如此),女人永远只能当花瓶或调料,或大而空的女英雄,理解显然肤浅而单一,此处其实有无数文章可作。“第六代”导演里能理解、会表现女性角色的,大约当属娄晔。王小帅、路学长、张元在电影中对女性的理解,都远不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