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谎言---武志红 - 西梓的天空---生活里的服饰搭配 - Powered By B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48:12
爱的谎言---武志红

转载武志红文字  武志红  

爱的谎言--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是我们社会最典型的一个爱的谎言,父母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孩子,老师们用这个谎言控制学生,男人用这个谎言控制女人,女人也用这个谎言控制男人。
    这个谎言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无意识,它源自我们共同的一个经历:1~3岁时,当孩子蹒跚学步并开始探索世界时,大人们忍不住要替孩子们完成任务。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时,大人们递给他;孩子四处爬来爬去时,大人们因担心而制止他;孩子快乐地玩耍并大喊大叫时,大人们警告他们小声一点……
    总之,大人们为了安全,为了“爱”孩子,而严重妨碍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并且,等孩子长大后,我们变本加厉地这样做。譬如,帮孩子解决一切难题,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当孩子拒绝接受时,就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家长们在这样做,老师们也在这样做。
    这样做,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只有做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假若这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别人在替他做选择,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了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些选择从理性上看多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这会有极大的迷惑性。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对,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会因此而苦恼,父母发现,他们必须一直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则会经常感到“闷”、“烦”,甚至还会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一样。
    这种窒息感不难理解,因为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就是在从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并且,这种“掐”看上去是非常善意的,父母这样看,孩子也这样想,社会上也这么以为。理性很容易欺骗人,但情感不会骗人,被“掐”得厉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现在,父母替孩子决定生活、老师替孩子决定学习的情况愈演愈烈,而孩子们的反抗也越来越强,其常见方式是网瘾和叛逆,而极端方式则是自杀和杀人。
    广州近两年屡屡发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而且没有清晰的自杀原因,看上去完全是莫名其妙,我自己的理解是,他们多数是被这样“掐”死的。
    极端情况之下,他们也会直接攻击“掐”他们的人,这是广州董姓大学生弑父的心理原因,也是一些中学生因老人劝诫自己好好学习而情绪失控并暴力袭击老人的原因。
    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的新闻这两年越来越多,很多在学校里做咨询的心理老师也说,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两年明显严重恶化。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家长和老师这些大人们替孩子做选择的情况太严重了,孩子们的生命正被严重扼杀。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3:31:25 #2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武志红---广州一个大学生跳楼自杀,我写了相关报道,但不敢做心理分析,因为一旦如实分析,只怕他的妈妈也会跳楼自杀。
   因为,她就是太爱替儿子做选择,最后杀死了儿子的精神生命,所以她儿子才会跳楼。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3:34:13 #3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武志红--

爱的谎言---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大人常借爱的名义,而强迫孩子和自己粘在一起,这也是亲子关系中常见的谎言。
    一个妈妈写信说,儿子上中学后,再也不肯对她说心里话了,她没有办法知道孩子想什么,很焦虑。我回信说,这是青春期的必然特点,孩子必然要刻意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那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独立空间,做父母的没必要去做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孩子想什么都知道。
    结果,我收到这个电子邮箱发来的第二封信。原来,这位妈妈不会用电子邮箱,前面那封信是儿子帮她发的。这次是儿子自己写来的,他赞同的说法,“但是妈妈不愿意接受”。
    这就很简单了,和孩子粘在一起不分离,这不是儿子的需要,而是这位妈妈的需要。其实,她大可以承认这一点,对儿子说,“我需要你,所以请你离我近一些,和我说说心里话”,而不必借用“我是为了你好”这种爱的谎言。
    父母和孩子粘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因为独立成长是源自生命的冲动,除非这个冲动遭到严重破坏,否则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会乐意整天和父母粘在一起。
    父母严重地粘孩子,会造成很多恶果。最常见的是会阻碍孩子向外发展的动力,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而停止了独立成长,甚至都拒绝谈恋爱,因为他们会觉得那是对父母的背叛。  
  
    切记:做父母的,应经常问自己一句:“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为了我自己?”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3:36:24 #4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武志红-

爱的谎言--婆媳关系
  
    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因为它听上去是婆婆和媳妇的二元关系,却忽视了本质——这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
    并且,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而不是婆婆和媳妇。从这个角度看,婆媳关系是一个再糟糕不过的词语,因为这给了儿子一个借口,让他从容地说,这是两个女人的事情,他可以做的事情不多。实际上,他才是核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他袖手旁观,那么所谓的婆媳关系是很难处好的。
    这个三角关系,看上去是中国传统的大家庭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因为大家庭观念,我们习惯上在结婚后,把男方的老人接来一起生活。这样一来,媳妇和儿子的这个新家庭,就和原来的大家庭搅在一起,从而很容易出问题。因为,传统上,媳妇的角色是最不重要的,她是大家庭的“外来者”,一开始必然难以融进大家庭的体系。但是,现在的家庭中,媳妇和儿子差不多是同等重要,她一样要承担经济压力,一样要去外面奔波,而且一样拥有很多的资源,她必然认为,这是她的家,而不是婆婆的家。如果婆婆认为,这是自己的家,并忍不住要在这个家中做主,就势必会起冲突。假若儿子上了“婆媳关系”这个词语的当,而不积极调解,那么这个家庭很容易支离破碎。
    不过,问题的实质还不是大家庭,而是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反过来说是恋子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提出的,但国内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更严重。
    因为,传统中国家庭是失衡的,亲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是配角。在这种模式下,母子关系几乎必然重于夫妻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妈妈而言,儿子是她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丈夫最多排在第二位。
    这样一来,儿子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做妈妈的将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托,这种巨大的丧失恐怕没谁愿接受。不甘之下,婆婆免不了展开一场和儿媳的争夺战。
    必须强调的是,婆媳关系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困扰性话题也有一个前提: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相反,假若是岳父岳母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那么婆婆和媳妇之间的麻烦将被岳父和女婿的困扰所取代。
    因为,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配角,这一传统不仅造成了妈妈恋子,同样也造成了爸爸恋女。一个女子,因和父亲的关系太紧密,并且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超过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时间,最终令丈夫离她而去。
    大家庭并不是问题,假若大家庭尊重小家庭的独立性,并且,公公婆婆彼此相爱,他们的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那么即便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婆媳关系也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婆婆失去的只是自己生命中第二重要的人,那是可以承受的。同样的,岳父岳母假若彼此深爱,那么,他们和女儿女婿住一起也不是问题。  
  
    切记:婆媳关系是一个谎言,三角关系才是真相,而作为三角关系核心的儿子,是调解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他当付起责任来,积极地去调节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而不是逃避。
    如果你是长辈,则请记住“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配偶才是你最重要的爱人。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3:39:24 #5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武志红--前面提到的,是孩子不想与妈妈分离,但也有另一种情形,妈妈无法完成与孩子的分离,她甚至会主动破坏这种分离。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在他的著作《邪恶人性》中讲到了一个故事:
   安吉拉的妈妈不能接受安吉拉有任何的自主性,她的寝室永远不能关门,妈妈任何时候都有权利走进她的房间。她11岁,妈妈心血来潮,想把安吉拉的头发染成金黄色,但安吉拉喜欢自己乌黑的头发,而不喜欢金黄色的头发。结果,无论安吉拉怎么反抗都没有用,妈妈最后还是将她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安吉拉讲话的时候,妈妈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命令她闭嘴。但一旦心血来潮,妈妈又会拼命去挖掘安吉拉的内心世界,问她想什么。
   结果,到了30岁的时候,安吉拉不能说话了。她是一名教师,本来可以流畅地讲课,但忽然有一天,她说不出话来了。
   派克分析说,与妈妈的关系让安吉拉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模式:关系越亲密,她就越没有自己的空间,而她维护自己空间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说话。因为无论妈妈怎么侵扰她的个人空间,但她只要不开口,妈妈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在这种潜意识模式的影响下,安吉拉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关系,当从疏远变成亲密时,她就会“失语”。这种“失语”只是为了捍卫她的隐私空间。
   像这样的父母并非少数。派克说,一些父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力去支配这个自己生养的“物”。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父母倾注的是善意还是恶意,这个孩子的自主性都不会得到尊重。
   不过,无论父母怎么样,孩子都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黏父母。因为,父母在孩子心中已从“无所不能的神”还原为有很多缺点的普通人。这时,孩子需要新的“神”。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偶像去认同,从偶像的人格中吸取养料,以成为自己。这些偶像可能是老师、同学等身边的人,也可能是遥不可及的明星、科学家、政治家等大人物。
   这时,有拒绝分离模式的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遇到的认同对象经常与他们是不一样的。如果认同对象是单纯分离模式,那么对象会主动远离他。如果认同对象是拒绝分离模式,那么两个人会腻在一起,但这并不甜蜜,因为两个人的成长速度都会因为亲密而慢下来,新的亲密关系不仅没有促进他成长,反而会成了累赘。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3:51:59 #6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武志红--

有一天,我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一位女士贝蒂和她的女儿苏茜,一起走了进来。女儿7岁左右。
   他们看着玻璃柜台下的各种冰淇淋。“你要哪种冰淇淋?”贝蒂问女儿。
   “我想要香草的。”苏茜说。
   “有巧克力的。”妈妈说。
   “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
   “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贝蒂说。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妈妈一直试图否认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判断,而试图将她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女儿头上。她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女儿,你内心的想法,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的判断,是错的。她所谓“倔”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的感受,我才知道,但你居然不承认。
   妈妈这样做,其实是在将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女儿头上。看起来,她是在溺爱女儿——让她吃冰淇淋,实际上,她对女儿的真实存在视而不见。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3:53:20 #7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武志红--

实施溺爱行为的父母,其实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身上,他们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并不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实感觉、真实想法,他们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小孩的形象,而这会让真实的孩子丧失自我。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爱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枷锁,文文的案例证实了这一点。
   在冰淇淋的例子中,女儿一直在坚持自己,她之所以能这样做,很可能是她身边有一个人,可能是爸爸,也可能是其他重要的亲人,能看到并接受她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鼓励她坚持自己的判断。否则,她早早就放弃了真实的自我,接受妈妈给她的安排了,也就是,放弃香草冰淇淋,而选择妈妈想要的巧克力冰淇淋。
   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却要被别人说成是自己的感受,这不是很荒唐吗?有谁能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
   然而,在习惯了包办型溺爱的父母看来,他们才知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而孩子自己却不知道。譬如,妈妈坚持让女儿学了10年钢琴。但是,上高中后女儿放弃了,不再弹钢琴了,而且告诉妈妈,她不喜欢弹钢琴,也不喜欢她的老师。
   但这个妈妈却认为,女儿肯定喜欢弹钢琴,要不怎么能弹10年呢。而且,她也一定喜欢老师,要不老师凭什么喜欢她。
   这是很多家庭一个习惯性的悖论: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别人都知道你是谁,而你自己却不知道你是谁。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3:55:08 #8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武志红---

实施肉体虐待的父母,会直接威胁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然也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实施精神虐待的父母,少了对肉体的伤害,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样威胁不小。譬如广州弑父大学生董吉君,他在杀死爸爸的前两个月,每天爸爸都会过来两个小时,对他进行各种各样的指责,这是典型的精神虐待。
   而对孩子实施包办型溺爱的父母,则剥夺了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的权利,最终则严重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国家普遍缺乏创造力,可能原因就在这里吧。

很多父母的逻辑是:你不知道你自己,我们才知道你。
   结果,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即便看上去可能有些霸道,但他们实际上根本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因为“你不知道你,别人才知道你”这种逻辑已经在他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根,他已无法相信自己的判断了。
   我自己猜,像袁绍之所以“谋而不决”并最终败给曹操,可能就是被这种逻辑给害的。他的儿子们全是狗熊,根本原因可能也在这里。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3:59:36 #9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紫扣子重返江湖 ----
    我觉得中国可能是由于文化传统的缘故,很多父母因为父母的身份,把孩子的尊严、人格忽略为零。认为孩子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之一。中国很多人生孩子之前从未认真的考虑过,怎么对待孩子,怎样把孩子当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宠物,很多人只是出于一个惯性或从众心理--别人结婚后都会要孩子,那我们也生一个吧。有的人生孩子的理由更荒谬--父母想抱孙子,生一个给父母;有乳腺等内分泌方面的妇科病,生一个治病;自己的人生愿望没实现,生个孩子来替自己实现。。。
    
    可悲的是,很多人没意识到,孩子不是宠物,不是工具,不是私有财产,不是自己的复制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人的感受,有尊严,有人格。更可悲的是,这种人在中国还挺多。

社会大环境如此,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控制着,有时候有些家长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但也不得不这样做,这就是整个教育制度和国家体制的问题。比如我周围就有同学朋友,在没孩子之前,都觉得自己小时候没自由,被家长逼迫着学习,一点娱乐游戏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绝对不这样对待孩子,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后,纷纷放弃了自己以前的想法,把几岁大的小孩子折腾的,又是学钢琴,又是学英语,什么珠心算,画画。。。有个同学的孩子才四、五岁,居然对她说,妈妈我不想做人了,我想做老虎。同学问她为什么,那孩子说,因为老虎不用学习。这个同学也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绝不逼孩子学这学那。
  
  我用她当年的话反问她,她说了一番话,让我意识到,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连父母也不得不屈从于社会大环境。她说:“我以前是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现在也这样想。可是大环境如此,咱们国家的教育制度你也知道,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不让我的孩子比人家跑得快,但也总不能让她在起跑线就落后吧。更何况如果按照我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出来,肯定不符合中国国情,将来肯定会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她将来总得在社会上生存阿。。。”
  
  她的一番话说得我无语了。。。
------------------------------

武志红---

【我以前是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现在也这样想。可是大环境如此,咱们国家的教育制度你也知道,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不让我的孩子比人家跑得快,但也总不能让她在起跑线就落后吧。更何况如果按照我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出来,肯定不符合中国国情,将来肯定会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她将来总得在社会上生存阿。】

武志红--这句话绝对不对,因为一个有独立感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孩子,绝对比被迫学习的孩子,学得更快乐、更有效率。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4:02:46 #10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武志红--

爱的谎言----嫉妒
  
    婆媳关系是一个烟幕弹,掩盖了真正的问题。同样的,“嫉妒”这个词语也常是一个烟幕弹,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所以,嫉妒也是一个爱的谎言。
    看上去,嫉妒也是一个三角关系,“我”因为“你”垂青另一个人,而吃起了另一个人的醋。但实际上,嫉妒常是一个借口,目的是为了控制情侣,或者伤害情侣。或者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转嫁自己的自卑感。
    今年最著名的嫉妒狂是邱兴华,他认为妻子被道观主持熊万成摸了一下,因此杀了10人,后来计划再杀10人,其中包括妻子。
    这个系列杀人案,表面上看,起因是嫉妒,邱兴华说,熊万成高大帅气,而他矮小萎缩,妻子当然会喜欢熊万成,并因此没有反抗熊万成的“性骚扰”。
    但实质上,嫉妒只是邱兴华的虚晃一枪,其实质是在通过嫉妒转嫁他的超低价值感。邱兴华的妻子说,她丈夫是最近一年多时间才变得特别爱吃醋,经常会无端猜疑她和其他男人有染,有时因此暴打她。也恰是在这一段时间内,邱兴华接二连三地遭遇挫折,最终基本失去了养家糊口的能力。
    瑞士女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说,嫉妒狂的自我价值太低,他们因此很需要嫉妒将这种不好的感受转嫁出去。对他们而言,嫉妒的意思就是:“不是我搞砸了我的生活,而是你把我的生活搞砸的。”并且,因为根本不愿意面对超低的自我价值感,他们甚至都不能承受恋人对自己的直接否认,而非得需要一个三角关系,即:“不是我让你不喜欢,而是另一个人让你不喜欢我。”这样一来,就有了两个人去承受他转嫁而来的自卑感。
    在第一个谎言中,我们讲到,将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中产生的恨转嫁其他关系上,是最常见的恶行。嫉妒也是这个道理,那些常吃妻子醋的男人,你可以在他和母亲的关系上找到答案;那些常吃丈夫醋的女人,你可以在她和父亲的关系上找到答案。
    此外,嫉妒狂常强迫情侣断绝一切关系,最终只与他一个人交往。这常是因为他曾被父母严重“抛弃”过,所以他现在要让她断绝一切可能的三角关系,从而牢牢地控制住这个新的“父母”,以防自己再被抛弃。并且,他会用强大的意志实现这一点,有时会使用暴力,从而给情侣造成巨大伤害。
    这是心理上的“刻舟求剑”,虽然现在的船已不是原来的船了,但他还是忍不住要在现在的船上寻找答案。  
  
    切记:如果你嫉妒成性,那么请你提醒自己,这极可能是你的问题,不是你的情侣的问题。并且,不要从现在的亲密关系上找答案,而应该从原生家庭的童年关系上找答案。
    同样,如果你的情侣嫉妒成性,那么请你懂得,这不是你的错,你再怎么严格要求自己,都无法遏制他的嫉妒。所以,不要因为他的要求,而一一断绝你的社会关系,那会严重伤害你自己,并且也于事无补。假若嫉妒成性的他使用过暴力,那么绝对要注意保护自己,因为他几乎必然会再次使用暴力。
    此外,也请理解他,明白他是因为自我价值感太低才这样做。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4:04:19 #11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武志红---

爱的谎言--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
  
    这是关于爱情的最大的谎言!
    爱情,尤其是激情式的爱情、让你非常有感觉的爱情,其真正动人之处,并非是幸福和快乐,而是强迫性重复。
    什么时候会有激情式的爱情诞生呢?答案是,当童年时的现实关系模式和理想关系模式同时再现时。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感觉,那感觉一旦产生,就必然有其道理。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的灵魂深处认为,那个人是“答案”,既是让你强迫性重复的答案,也是解开你的强迫性重复的答案。
    譬如前面提到的嫉妒狂,他童年时被母亲严重抛弃过,一般是母亲因为另一个人而疏忽了对他的爱。等长大后,他会对一个特别像母亲的女子产生强烈的感觉,但等建立关系后,他会要求这女子断绝一切关系,只和他在一起。
    这样做有双重含义。第一是强迫性重复,找到了一个像母亲的女子;第二是治疗强迫性重复,他强迫这个像母亲的女子无条件地抛弃其他所有人,再也不可能因为其他人而抛弃,这就好像是治疗了他童年的伤痛。
    但问题是,这样做是“刻舟求剑”,他在现在的船的位置,找不到以前失去的答案。他最终会因此而发狂,从而对这女子产生激烈的恨,但这恨意,其实本来是针对他母亲的。所以,无论他怎样对这女子发泄恨,都无济于事。
    最终,这女子因为无法忍受他,于是离开他。结果,他童年的命运,再一次被重复。他一边感到受伤,一边也会因此而自得:“看,我早料到,女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一定会不忠于你。”
    其实,这个结果也是他所推动完成的。
    强迫性重复有很大的诱惑,这也恰恰是激情式爱情的诱惑。本来,一次激情式的爱情,是治疗自己童年创伤的最佳机会,因为它会完美地再现童年的关系模式的绝大多数感觉和问题,可以让自己借此意识到自己的诸多问题,然后才有可能去解决它们。
    不过,很多人在激情式爱情中拒绝反省,认为爱情中的问题一定是对方的问题,就像童年时,他完全无能为力,所以只好归咎父母一样。因为这种心理,很多人在激情式爱情中得不到治疗,最终只是一次简单的强迫性重复。
    但是,激情式爱情——也即强迫性重复——的诱惑是无穷的,那些没有在激情式爱情中成长的人,反而会迷上激情式爱情,而不断按照一个或两个模式去一次次地陷入新的爱情中去。比较经典的例子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个媒体找出了他数十个情人的照片,从相貌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像希拉里这样的女强人,一类像莱温斯基那样的傻女孩。
    不仅如此,即便走到婚姻的爱情也并非是因为幸福和快乐才走到一起的,强迫性重复威力非常强大,我们经常可以在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中发现,某某娶了一个“妈妈”,而某某则嫁给了一个“爸爸”。
    这种强迫性重复的魅力,绝对强过幸福和快乐的诱惑。又如,美国一女子嫁给了一个死刑犯,这种选择也是强迫性重复。因为,她爸爸是“坏蛋”,她童年时和其他有“坏蛋”爸爸的女孩一样,希望能改变爸爸,让爸爸爱自己好好对自己,但这种改造失败了,爸爸丝毫没改变,还是虐待她。于是,她将这种改造梦想压在内心深处,等长大后,再看到一个特别像爸爸的“坏蛋”男人,就会心旌摇曳,动心得不得了。但这动心,并非是因为看到了幸福和快乐的可能,而是看到了完美的强迫性重复的可能——她可以再次在一个“坏蛋”男人身上实施她的改造梦想,而且因为这男人正在监狱接受改造,所以这个改造梦想看上去仿佛很容易实现。
    因为这种心理,美国很多死刑犯反而在监狱里做了新郎,而且还常有几十个女子一起争夺嫁给他的资格呢。  
  
    切记:特别动心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未必就是幸福。相反,这倒很可能意味着危险,意味着你渴望重复过去的灾难。
    不过,即便是灾难,也不必太否定自己的情感,因为,假若一次激情式爱情是坏的强迫性重复,那很可能也是你灵魂的需要。并且,你也的确有可能在这次坏的强迫性重复中得到部分治疗。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是你必须反省,必须主动借这次强迫性重复理解你的人生。
    此外,如果是严重自毁性的强迫性重复,那不管它是不是灵魂的渴求,你都不大需要,因为你可以借助心理治疗,在心理咨询室中安全地展示你的强迫性重复,并最终得到治疗。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4:09:43 #12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bingcha117 ---

     有这样一位母亲,生活上的确无微不至的爱着自己的女儿,生怕饿着、冻着,生活、学习、恋爱、成家都鞠躬尽瘁,后来还含辛茹苦的替女儿带孩子,那个孩子也几乎就是她的命。
     可她女儿却始终不曾叫过她一声“妈”,母女俩也经常为小事争吵,女儿也常针锋相对。世人都说女儿不孝顺,可女儿也有理由,-----原来,小的时候,这位母亲生气发怒时,女儿不听话时,常常都是破口大骂,骂的内容不堪入耳,比如“娼妇”、“婆娘”、“卖XX”、“偷人”“怀胎妇人”等等,骂得邻居的老奶奶都听不过了,劝道:“你打她两下都好啊,别骂了。”可母亲却自有理由,“骂起来不疼不痒,打起来要痛的.”可那母亲海骂依旧。直到后来女儿成家立业了,母女吵架时母亲也还是用这些话来骂。
     说起童年的被骂女儿常常忍不住辛酸:“我们那时(这母亲有2个女儿)真的巴不得挨打呀!挨打再痛也能忍受的。”
     这母亲的身世也很可怜,13岁就父母双亡,丢下姐妹5个,她最大,又遇三年自然灾害,五姐妹也不知怎么活出来的。
     那女儿长大后性格异常内向,读书时与同桌都可以几年不讲话,以至于后来在生活工作中吃了一些亏,这些她常归罪于母亲,认为母亲让她性格变成这样子的;
     请问,这样的母亲该不该孝敬呢?女儿心中其实也很矛盾的,一方面,她已离不开母亲的照顾,比如帮她带孩子、做家务等,她也深知母亲口里骂她但依然是世上对她最好的人;但当母亲发作时,女儿又会想起小时候所受的谩骂,于是忍无可忍要对骂,而且始终叫不出一声“妈”。
 ================================

武志红----
   的确是母亲把她性格变成这样子的,这一点没有疑问。
   不过,那是过去的事情了。她归罪母亲,没有错误。但是,她现在最能做到的,效果最好的,就是自己努力改变自己,而责怪母亲,除了让心理舒服一点之外,起不到什么作用。
  
   一边辱骂,一边像牛马……这样的父母,会和孩子生成“共生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这个女儿,相信她不只是依赖父母的照料,可能更重要的是,她怀疑自己离开母亲了,也没有谁对她好了。
   关系,是最重要的渴望,一个坏关系,也胜过没有关系。所以,尽管这个妈妈如此糟糕,但这个女儿却精神上离不开她。
   假若她明白了这一切,她自己会知道,该怎样对待母亲。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4:14:30 #13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紫扣子重返江湖-- 

那天看了一档心理节目,一个失子的母亲用阳光快乐的表现来掩盖失子的悲伤和沮丧,别人都觉得她很坚强乐观,但在这种掩盖之下,她却越来越无法摆脱失子阴影,常常感觉更加痛苦,实际上她的看似正面的方式反倒加强了她的阴影,使负面的情绪得不到正常的发泄。。。我觉得我就是这种性格,在情绪上不够诚实,总想把快乐阳光的一面展现出来,实际上是在骗别人同时也骗自己,让自己以为自己很快乐,能忘掉不愉快,或者。。。怎么说呢,有能力把不愉快忽略不计。虽然明白自己的方法极其错误,但遇事总不能坦然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这可能与中国人含蓄的性格有关,从小就被母亲教育,不可表现出真实的情感,无论喜悲,这样会看透内心,被他人小视。。。知道母亲是出于保护我才这样教育,但从此便养成收敛自己内心情感的习惯,有时则讷于表达,甚至不会表达而令人生惑和误解,虽明白自身原因,却总也改变不了。。。偶尔会很快乐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会“厚脸皮”的对妈妈讲:别人说我是美女,看来我的确很漂亮哦。往往会被妈妈不屑甚至呵斥,则赶紧收声。。。真的是很苦恼,这种情况与老公结婚后,稍好一些,有时候表达真实情感时,老公也会附和,但在妈妈和外人面前则不敢这样放松。

而爸爸每次听到我表达自己真实情感时,多会慈爱的笑我,虽然笑我,但可以看出他的笑是善意的,与我有共情的,不象妈妈那样,当头一盆凉水,把我的真实情感全部激回去,甚至为此感到羞愧。。。所以在心里爱爸爸多过妈妈。对妈妈也关心,甚至关心多过爸爸,因为她身体不好,但对爸爸的爱会多一些,抵触会小一些。

说实话,自从结婚后,我的性格改变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摆脱了妈妈的监督,我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生活了,并且不会因为天天要面对她而做什么斗争。有时候我也会按照你说的,摆脱那个内心的妈妈,不管她会怎样想,只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但有时候她知道我做了某项决定后,会在电话里说我这不对那不对,虽然不会象结婚前那样严厉的干涉我,但她的话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有时候就会因她的话而沮丧,怀疑自己的决定,如果这个决定错误的话,就更加沮丧。。。总之妈妈的教育阴影已经长驻我的内心了,虽然努力摆脱,但可能要一生与之相伴了。

==================

武志红-----紫扣子:我惧怕和所有极其不真诚的人聊天。
   譬如,刚认识一个朋友,表现得很阳光、很快乐,但她阳光的言辞中,特别多刺,让我非常难受。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她的生活有巨大的问题,她不直面那问题,但那问题不会因为你不直面就消失。相反,如果我们距离自己的人生真相越远,我们的问题就越重。也就是说,对自己的人生真相越不真诚,问题就越重。
  
   假若一个人很悲惨,但他对自己的人生真相很真诚,那么这个人的悲惨人生一定会成为他的人生养料。
   或许,他很忧郁——那么悲惨的人怎么可能不犹豫,但你和他交谈,会感觉很舒服,而且会有很多收获。
  
   那个失去孩子的母亲,问题明显很严重。她在否认事实,假若这种否认达到顶峰,就会否认她的孩子已死亡。那么怎么办?她会发明出一些办法,来否认这一事实。
   譬如,美国一个电视剧中,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否认事实,结果她杀害孕妇,剖出孕妇的孩子,并说那是她的孩子——尽管那孩子也因为剖出太早,也已死亡了。
  
   无论人生真相是什么,承认并接受它,是心理健康的唯一途径,别无它途。
   当然,你可以邹其他途径,但一定会有问题,或轻或重。
  
   紫扣子,回到你的问题上来,你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你内心中有一个“内在的妈妈”,她在不停地监视着你,让你“不要……”“要……”
   你的“改变不了”,就是因为这一点。那么,你可以把这种“内在的妈妈”提升到意识层面,一旦再有类似情景,你就对自己说,这是内在的妈妈在限制“内在的小孩”。
   这样做,或许会对你有帮助。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4:23:12 #14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为什么觉得她是在骂你呢?吃饭慢了饭菜会冷,看电视时间长了伤眼睛,东西没放好以后自己找起来也麻烦,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可都是一些不好的坏习惯呀,改过来的话你妈妈一定就不会这么唠叨了,对了,是唠叨,不是骂吧!  
    当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是绝对错误的,作为一个母亲,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是,可有时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会对孩子发脾气,就拿吃饭时看电视来说,讲了很多道理她都听不进,只有强制性地关掉电视了事,否则一顿饭吃一个小时也吃不完,这样做难道是我错了吗?
  ==============================

武志红分析--  没有为什么,“古朗月”就是这样觉得,这是他最真实的感受。
  假若你这样对孩子,他也一样有这种真实的感受。
  感受比理性真实,很多人,就是因为中了假爱的毒,结果连真爱也不敢相信了,脑子里一团浆糊。
  我倒是想问一下,为什么要用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呢?你控制不住情绪,那究竟是孩子的问题呢,还是你自己的问题呢?你是否在向孩子宣泄你从别处带来的不良情绪呢?
  譬如,从单位带来的。或者,是在把你和父母的关系,转移到孩子和你的关系中来?
  可能就是因为你骂孩子,所以孩子潜意识恨你,但意识上不敢表达,所以才用和你对抗的方式——这是莫名其妙的对抗。你不让看电视,他表现得“控制不住”。其实他是讨厌你的方式,但因为你裹着“爱”的外衣,他也中了毒,不敢直接表达对你的不满,只是用这种被动攻击的方式,让你生气。
  强烈建议你读一下孙瑞雪著的《爱和自由》,非常非常好的书。
  
  打和骂,一定是恨,而不是爱。
  孙瑞雪问她的儿子:“妈妈爱你吗?”
  她儿子回答说:“有时爱,有时不爱。”
  这就是关于亲子关系的最大真相。再好的父母,对孩子也是有时爱有时不爱。
  假若有人以完美父母自诩,那我可以料定,他们一定很有问题,而他们的子女一定有很大的痛苦。
  相反,那些肯反省自己的问题,检讨自己的方式的父母,倒更可能是最好的父母。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4:30:57 #15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落英缤纷--   我的妈妈会帮我洗衣做饭,把我照顾得很好,在别人的眼中,她是一个好妈妈,可是一直以来,她都让我感到压抑,我都不愿与她相处。她是一个非常自我中心的人,总是以她自己的感受为主,从小到大都没有理会过我的感受,而且事事喜欢替我作决定。比如见到亲戚,我刚想打招呼,她会抢在我前面说:“xx(我的小名),叫叔叔。”在我上大学以前,所有的衣服都是她做主给我买的,而我自己挑上的她总是觉得不好。在家我发表的任何意见,都没有得到过她的肯定,她的谈话模式永远是:“不是这样,我认为是怎么怎么样。”
  小时候,我就感觉过压抑,觉得妈妈很讨厌,虽然那时我并不知道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但是这是真实的感受,我记得小时候还偷偷写过“我恨某某某(我妈的名字)”的句子,但是妈妈对我照顾有加,从不打骂,让我觉得她应该是个好妈妈,从而又让我觉得我对妈妈这种讨厌的感觉是错误的,但我又无法消除这种感觉,让我一直挺痛苦的。
   一直以来,我都不太善于与人交流,性格比较内向,说话做事特别的不自信,而且很难取得成功,我一直以为这是我自身的原因,是我努力不够的关系,有一阵,挺怨自己的,读大学时,曾经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
  长大以后,我接触了一些心理自助的书籍,终于明白了妈妈在我生命中采取过的负面的行动,造成的负面影响,我终于明白了我性格上的负面特质根源在哪里,我也终于明白了我对妈妈产生的讨厌的感觉根源在哪里,我终于接受了自己的感觉,也能直面自己的感觉了,我终于不再批判自己的感觉了,而且认识到,这一切并不是我的错。甚至于,我也不能完全怪妈妈,虽然与妈妈相处很不舒服,妈妈也在我的性格中我的人生中放下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但这一切也非她本意(她和外婆的关系也不好),我想她是爱我的,但是她童年也许遭受了负面的东西,形成了她性格的负面特质而她不自觉,她用她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我,虽然这种方式曾伤害到我,但并非她本意。
   妈妈对待我的方式仍然没有变过,虽然我已知道这也许不能怪她,但与她相处仍然很不舒服,我仍然很想远远离开她,不愿与她相处。我的这种感受,周围没有人能理解,因为所有的人都觉得我妈妈对我不错(妈妈的确在生活上很照顾我),我妈妈造成我精神上的痛苦,他们看不到,这一点令我挺郁闷的。
   我性格上的负面特质,我认识到了它们的根源后,正在努力清理、克服,我在一些书籍的帮助下,学会了爱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认识生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学习正面思考、正向思维,我觉得尤其重要的是建立自信。但是父母给孩子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由于是童年就产生的,非常深刻,虽然我一直在帮助自己清除妈妈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但目前为止,并不能完全清除,而我也将继续努力,自我成长。
父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是无从选择的,父母在我们生命中造成的伤害和负面影响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是,我们能控制的是我们自己,不知楼主是否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1、如果已经有了这样的父母,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重塑自我,摆脱童年时父母就投射下的阴影,摆脱幼年经历造成的性格中的负面特质,成为一个性格、心灵都比较健全的人。
  2、怎样既能与带着强烈负面特质的父母相处,又不受他们的干扰,不让童年的阴影和伤害再次重现?

=========================

武志红--祝贺你,你对自己的事情看起来理解得很全面了。
   1.我们心里有一个关系,“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这个关系主要是6岁前,我们与父母的互动所形成的。那时的父母化为“内在的父母”,成为你的超我的重要部分,在你心中,无时不刻都在影响你,当“内在的小孩”想做什么时,它就会跳出来影响你。接下来,你要好好理解这个关系,譬如,“我认为我不应该做××”,可以换成“‘内在的父母’认为‘内在的小孩’不能做××”;“我控制不住想对××发脾气”,那可能是“‘内在的小孩’控制不住想对‘内在的父母’”发脾气……多这样置换思考,随着你对自己了解越来越多,改变也会越来越多。此外,不要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工作。
   条件好的话,又在大城市,就可以考虑找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倒不是因为自己“有病”,而是自己需要了解自己。我自己的看法,只要你通过强烈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理性思考)碰触到了自己的人生真相,那么改变自然就会发生。
  
   2.如果严重影响了你,且又与父母同住,那么你应该试着与父母沟通,让他们起码知道,他们那样做,你是很痛苦的。沟通时,不要说指责的话,而只是描述,描述自己的感受,描述自己的回忆,如果你这样做,一般的父母一定也会被感动,你们的关系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如果整天住在一起,就必须让他们知道。你不能指望,你们的关系模式还是老样子,而你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4:33:59 #16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繁华成落叶:
   所以应该先厘清什么是爱?如果爱是给予、是支出、是甘做牺牲的话,“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句话在中国基本是对的,我相信80%以上的中国父母愿意为孩子做多数事、愿意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给孩子。
     如果是爱是尊重、是体谅、是不干扰不强求、是帮助的话,则“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句话在中国绝对是错误的,至少90%的中国父母都不爱自己的孩子。
     什么是爱?什么是大家认为都愿接受都想得到的爱?范围不清晰,我也认识不准,想听楼主的意见。
 ========================================

武志红-   既懂得爱,又懂得自由的父母,堪称完美父母,那个标准太高了。
   我所反对的“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个谎言,是从最基本的标准来谈起的。就是,父母真地很想爱自己的孩子,不会失去控制地虐待孩子。
   仅仅这个标准,就已有很多父母不合格了。即便20%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想一想,这些20%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多么可怜。而且,这些家庭长大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会成为暴力倾向严重的人,很容易成为罪犯。
   假设100个家庭有1个家庭会出一个罪犯,这已经令我们足够提心吊胆了。我正在读一本书《疑嫌画像》,是FBI的一个犯罪心理分析专家,分析了100多个连环杀手,清一色是生长在有严重问题的家庭里。
  
   做父母的,起码在孩子3岁前不要虐待他,要细心照料他。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就不大可能发展成一个暴力倾向严重的人。
   多数中国父母,这一点还是能做到的。只是在2~3岁以后,孩子开始自我探索了,多数中国父母会限制他们的探索,自己去安排孩子的选择。这一点是中国特色,也是东方国家的特色。
  
   爱是什么?我喜欢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如果父母能对孩子做到这一点,那么那个孩子一定会成长为有创造力、有独立见解、有爱心且意志坚强的人。

==============
=====================
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你 查看 西梓 的资料 给 西梓 发送邮件 搜索 西梓 的帖子 将 西梓 加为好友 将该主题加入收藏夹 将该论坛加入收藏夹 2007-3-17 14:43:46 #17 西梓





角  色:管理员
等  级:知府
发 帖 数:576
金  钱:973
经 验 值:973
注册时间:2007-1-21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Re:爱的谎言---武志红

精神抗生素--

看到LZ这文,联系下自己这个案随便说说:
  我父亲是属于那种很浪漫的人,但又很有责任心.可很矛盾的地方在于他从小就鼓励我离经叛道.记得小时侯我问他作业,他竟然回答我说:这是你的事,又不是我的!于是我只好自己再想,可效果居然还不错.这应该是养成了我从小独立的习惯吧.
  还有小学的时候6年级功课很多,经常写到老晚.有一次我爸看我写到7点还在写,就抢过去不许我写,还让班主任去找他.结果我忐忑不安的结果,居然是从此作业就少了一些,呵呵
  
  小时侯功课一直很好,也没见他在意过这个.成绩出来只要还过的去,他都不予置评.从未发生过因为成绩被揍事件.唯一被揍过的几次是因为做了些威胁到自己生命安全的事,他揍的我比较狠.
  
  还有我父母都很尊重我的选择,只要可以,他们都会让我选,A或B或C.记得新年买衣服,从7岁起他们就让我自己挑了,即使很糟糕他们也买,才不管我穿出去被人笑.不过被笑了几次,基本后来买衣服就比较靠谱了.还有就是他们太放心我了.曾经有一次在10岁的时候在丹阳将我放上火车,再作汽车到家,再转车去我舅舅家(山区,要1个多小时)回想起来,他们胆子忒大了吧也?
  
  现在的后果是我虽然在同龄人中很受欢迎,性格也颇为阳光.但在长辈眼里,属于极不听话的那种,个性比较张扬.而且缺乏纫性,不够坚毅.
  
  我想以后我有了小孩基本也是放任尊重的态度,所以楼主说的父母对小孩的态度会传到下一代,我想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