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的冷兵器(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20:19
.style3 {color: #006699}   中国史上的冷兵器(五)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10-6 3:28:00  

攻防器械

兵车


马车在古代世界是一种令人生畏的作战器械,两或四匹高头大马拉着载有不停发射箭矢士兵的战车迎面疾驶而来,对于手持一般竹木武器、徒步的敌军具有强大的冲击力。距今3000年前左右的一些文明古国如赫梯、埃及、亚述等,都以兵车横行天下。中国古代也是如此,军队的“军”字部首从“车”,就说明了在专业军队概念形成时兵车的重要地位。

传说夏朝时奚仲发明了车,并被任命为“车正”。从出土材料来看,商朝已有正规的兵车。西周建立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军事上依靠的就是兵车。这种车的形制是两轮,用4匹马拉动,敞开的车厢是一个扁长的矩形,可以并排容纳3名甲士:中间是驭手,左边是弓箭手,右边是持长戈的武士。车厢底部中央有向前伸出的车辀(也称辕),是一根往上弯曲的直木,顶端有衡木,衡木上有套住马脖子的轭木以及供缰绳穿过的铜环“轙”。车辆前进的动力则依靠系在马胸部的皮条“靷”来拉动。当时贵族围猎活动就相当于军事演习,都驾驶兵车,晚上休息时,将兵车围成营盘作为掩体。出入口把两辆兵车的车辕朝上竖立作为标记,因此号为“辕门”,后来成为军队司令部所在地的通称。


西周以及春秋时期每一辆兵车为一个作战单位“乘”,当时国家的强弱就按照拥有多少“乘”兵车来决定,小国为“百乘”,大国为“千乘”。兵车平时保存在专门设置的“库”,战时配备给将士。公元前713年,郑国准备讨伐许国举行阅兵,公孙子都和颖考叔为争夺兵车发生争吵,颖考叔凭着自己力气大,夹着车辀就走,子都拔戟去追,不料颖考叔健步如飞,拉着车跑远了。子都虽然被他人劝阻,但心头一股怨气无由发泄。第二年郑国围攻许国国都,颖考叔第一个登上城墙,正招呼士兵跟上,子都从后面一箭射倒了他,掉到城下摔死。这是争车的恶果。

春秋时期兵车技术还在扩散中。公元前584年,晋国为了牵制南方大国楚国的军事力量,派了巫臣为首的使团到吴国,传授兵车的制造以及使用的技术战术,并派了一些官兵充当顾问。吴国以这一在南方地区的新装备接连进攻附近楚国的附庸小国,搞得楚国军队在南北两线疲于奔命。而吴国也就此加入了中原的强国俱乐部。

除了作战的兵车外,春秋时期的军队还装备着相当多的辅助性车辆。比如每一乘战车单位还包括了辎重和修理、运输的广车、軘车,以及人力拉的辇车。作战的指挥车是战车改成的,还有一种是了望车“巢车”,是在八轮大车上树立两根木柱,用轱辘把一个开有窗口的小板屋升到顶端,士兵可以隐藏在板屋内了望敌情。公元前575年楚晋在鄢陵会战,楚共王亲自爬到巢车上观察,大臣伯州犁跟在他后面。共王见敌方的阵营里有骑兵来回奔跑,问是为什么?伯州犁回答说:“是在召集军官开会。”“都已经聚集到中军了”,回答说“那就是在讨论战术了”。“把帐篷的帐门打开了”,回答说“是在祖先牌位前卜卦”。“把帐篷撤了”,回答说“那就是快要发布命令了”。“很嘈杂,而且尘土飞扬”,回答说“那是要把井塞了、灶填了,准备将营地作为战场”。“兵车都已套好了马,士兵在准备登车”,回答说“那是要排列阵势了”。“可是上了车又下来了”,回答说“那是在为战胜而祈祷”。楚共王了解了敌情后才下车布置作战。这场战役打了两天,战况相当激烈,楚共王自己也被晋军的魏锜射瞎了一只眼睛,好在楚军的神箭手养由基一箭射死了魏锜,才得以安全撤离。
        
到了战国,主要作战方式逐渐改为能够适应各类地形的步兵方阵,金属武器和弓箭的密集使用抵销了战车的冲击力。战车就此逐渐退出战场。秦汉以后军队仅装备一般的运输车辆,不再使用战车。明代曾一度将火器配备在车辆上,号为“火车”,先后试用了正厢车、扁厢车、双轮战车、单轮战车、雷火车、全胜车、鹰扬车、屏风车、冲虏藏轮车、火柜攻敌车等等名目,但没有收到预想效果,没有普遍装备军队。

攻城器械

至少从周朝开始,每个诸侯国和贵族采邑的头等大事就是要筑城。这样也就开始发展出一套守城和攻城的器械,以后历代很少有变化。

长期沿用的主要攻城器械有跨越护城河的“壕桥”,能够居高临下向城内射箭投石的“橹楼”,供士兵爬城的“云梯”,破坏城墙的活动掩体“轒輼(fen wen)”,与城墙等高、可供士兵直接跳上城头的“临冲”等等。

轒輼实际上是一个安装了车轮的木屋,屋顶上蒙上生牛皮,作战时还要涂上湿泥浆以防火,俗称“木牛车”。屋顶下躲藏一些士兵,推到城墙下,士兵可以在屋顶的掩护下挖城(明以前的城墙都是夯土筑成),或者开挖地道,或者是破坏城门。到了南北朝时,又将屋顶改成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号称“尖头木驴”,可以掩护6到10人在城下进行破城作业。到了宋代,这种器械进一步大型化,包括了前导用来挡箭石的“屏风牌”,破城作业车“头车”,以及掩护换班、运土、输送器材的“绪棚”,后面另有用来拖动头车和绪棚的绞车“找(音hua)车”。

直接破坏城墙的还有“饿鹘车”或者“搭车”。这是安装了长柄耙爪的车辆,攻城时在压制了城上的发射武器后,可以将这种车推到城下,耙拉城垛,将城墙扒出缺口后士兵可以直接登城。

城门总是城墙最薄弱环节,攻击城门的器械有“火车”。实际上只是一个装上了大火盆的手推车。火盆里盛满燃烧的油脂,如果守方浇水灭火,油会浮在水上燃烧,更容易烧毁城门。另一种是“钩撞车”,和“尖头木驴”相仿,里面悬挂一根粗重的撞木,用来撞击城门。

临冲是一种大型楼车,也叫“吕公车”。它比城墙略高,分成好几层,有供射箭、投枪、石的层面,以及可以搭在城墙上的跳板,后面有楼梯。作战时推到城墙下,在压制住对方的发射武器后,士兵可以直接登城。


 


守城器械

        守城器械大多是利用守方居高临下的优势,往下抛掷的“炮石”、“擂木”之类。长方柱形的砖石投掷物是“砖雷”,擂木周身钉有逆须钉的是“木雷”。大型化的擂木称“夜叉雷”或“留客住”,长一丈多,直径一尺左右,周身钉满逆须钉,两端有轮,突然扔到城下攻方士兵人丛中,再用绞车拉动碾压,还可以回收。还有一种是用布满狼牙钉的方铁框扔到城下,杀伤敌军后再用绳索吊起回收,叫“狼牙拍”。明代守城的器械还有放置在城垛间的“奈何木”,上面插有尖竹签,挂着缀有炮石和铁蒺藜的绳索,攻方士兵爬到城头无法攀缘,无可奈何。还有如同船锚一般的“飞钩”、或“铁鸱脚”,用绳索系着扔下城杀伤敌兵。



        守城防御器械另有推云梯的“叉竿”、“抵篱”。当城垛被攻方破坏后,就要用预先准备好的“木女头”先抵挡一阵。这是一种开有射孔、下有车轮的厚挡板。城门被破坏时有“塞门刀车”临时抵挡,这种车的前挡板上布满尖刀,阻挡敌军涌入。

        守方一般还会在城墙上预先准备好吊车、绞车,以来吊放士兵下城反击或者破坏攻方的攻城器械。

障碍器材

        为了阻碍敌方军队的行动,古代发展出了一些障碍器材。秦汉时已普遍使用了“渠答”,后世称为“铁菱”、“铁蒺藜”。这是些有4个头的铁尖刺,扔在地上总有一个刺朝上。中间有一个孔,可以用绳穿在一起方便携带。有大小两种型号。作战时散布在敌方的必经之路,尤其是狭路、河沟、城壕之类地点。

        还有一种普遍使用的障碍物是“拒马”。是用木架架起一排削尖的圆木,主要用以堵塞城门道口,唐朝时往往用铁枪代替尖头圆木,号为“拒马枪”。有时也在野战中使用。最著名的是金朝的“铁浮图”重骑兵,作战时骑兵横队每前进一步,后面就排上拒马,使之有进无退。

        在军队营垒、城镇之类的据点周围,战时都会布置鹿角木(尖头粗树枝)。晋、唐时期为阻止骑兵还有专门的钉板,可以迅速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