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猛文:中国给了澳洲一记耳光 开始转向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04:02
问:请教thick1015 ,中国如何才能拿下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具体实施路径如何?要多长时间才能办到? 答:请教不敢说,我也是随便说说。

“中国拿下大宗商品定价权”个人认为被一些媒体,尤其是非专业媒体扩大化了。

在展开之前,先多说两句什么是
1 大宗商品(bulk commodity):这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描述商品的概念,指需要大批量运输的商品,包括一些矿产品,农产品和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当放到大宗商品定价权这个具体语境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指的是矿产品(及其加工成品--金属)和能源,农产品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在所指范围。
2 金属:指金属成品,如铜(refined copper)等,这些都是初级矿产品经过加工后的产品,常说的伦敦金属交易所上的金属价格,上海期铜价格都是指的是这个层面的产品价格。
3 矿产品:如铁矿石,浓缩铜(concentrate)等,这些初级产品都需要进一步加工(精炼,提纯)才能成为上面提到的金属,如钢(steel)和铜等。

中国虽然是这个世界上很多矿产品及金属的最大消费国,但却不是唯一的消费国。大宗商品,尤其是矿产品的价格都是针对所有消费者/国,而不是只针对中国一个国家。大多数基础金属(base metal)的价格(矿产品冶炼加工后的成品)都是在金属交易所定价的,这里面投机商有可乘之机,甚至有些投机资本在经济高峰期不顾市场容量海量进入市场人为地抬高了很多金属的价格,获得了暴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价格将被所有消费者/国吸收,包括美国,欧盟这些大的金属消费国和进口国。

对于除了铁矿石(煤暂时不重要,但今年情况有变)以外的矿产品和终端金属价格,作为全球商品市场的参与者之一,中国是很难获得定价权的,事实上在现行国际商法框架下,没有哪个/些市场参与者能凭一己之力获得定价权。经常在翻云覆雨的是一些投机资本,不顾市场容量冲进市场扰乱了正常市场的运作,这其中美元贬值泛滥是一个重要助推因素,而中国的出口导向经济,所处的产业位置决定了中国的汇率政策会非常不灵活,人民币不能像其他币种(如欧元,澳元等)一样通过升值来对冲美元贬值造成的通胀,减少进口商可能的损失,造成事实上美国在金融危机前的几年来一直在出口通胀,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确非常被动。吴晓灵前些天专门撰文要大家解放思想,否则会错过时机,给未来经济埋下通胀的隐患,我非常认同,尤其当全球经济一旦转暖,之前美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翻番的基础货币供给带来的后遗症,仍没有解决的银行坏账对货币政策的限制以及过大的财政赤字都非常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通胀,到时候人民银行又将是两难。

所以,对于商品定价权,国人应该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把投机,正常商业行为和垄断利润加以区分。

至于铁矿石,这是一个特殊且敏感的问题,现在看来风波暂时已经过去了。谈判双方都在不断的成熟,最终还得合作,毕竟在可预见的未来谁也离不开谁,两口子吵架归吵架,日子还得照过。显然,中国不愿意看到把铁矿石放到一个公开市场去定价,那样将给投机资本以机会。我个人认为即便有这两年谈判谈地不愉快,annual negotiation还得继续。

再说说石油:众所周知,由于对现代工业的重要性,石油被严重地政治化了。石油的价格是几方博弈的结果,不只是市场博弈,而且是地缘政治博弈,而原油生产集中且资源稀缺的现实,几个大国对石油生产国的争夺,以及当前几个大国都是石油进口国事实使得石油生产国不太可能获得过低的利润,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在金融危机过后将不会低。中国的石油三巨头去国外抢油田,主要意义在于锁定供给,同时扩大石油上游领域的存在,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利润(石油开采是整个价值链利润最高的),而且可以增加对原油价格上涨的抵抗力。

天然气将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大家都准备承诺降低CO2排放的情况下,液化天然气(LNG)将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过渡能源的角色,巧的是澳大利亚很可能会超过卡塔尔成为第一大产气国。

 

问:形势的变换犹如过山车,但好处是只要你不较真,就会成熟起来,会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答:金融危机带来的对外投资机遇正在消失,一些国家的银行由于依赖于外部融资在金融危机发生时自己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和再融资危机,这是火烧眉毛的事,不得不依赖于外储雄厚的中国。

但随着银行间批发资金(wholesale)市场的逐步稳定,权益,债券市场的回暖,这个时间窗口正在关闭。救火式的抄底投资已经结束,未来更多的是正常的非抄底式的投资。

看着中国政府的政策还是很务实的,虽然情绪上不太容易接受,但还是要面对现实。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问:G20一年之内,已经召开了三次峰会,其峰会之频,应该说是空前的,那么,G20究竟会向何处去呢?如果说G20真的如很多人所说仅仅是个毫无建树的联谊会、扯皮会,那么,又何来一年三次峰会满员参与的空前盛况?哪个大国领导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一年三次去参加一个无用的聚会呢?

因此,个人判断,这G20还真是肯定要干点什么的了。这个判断好下,俺想不通的就是,G20究竟要干什么?究竟能干什么?对世界的影响究竟又将如何?

这是个大题目了,呵呵,所以俺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太清楚,你老兄是这方面专业,从你的角度,试试这个题目如何?不用专谈,中间穿插,想起就说两句,不用打断其他思路,呵呵。

一年三次峰会,还无一人缺席,还有人削尖脑袋往里钻,总不能真的如他们所说的就是个扯皮联谊会吧?呵呵,我可不觉得那么简单啊。

答:G20峰会其实在2006年就曾经举行过,但当时是部长级别的会议,还无法与G8(G7)相比。

具有真正意义的G20峰会是从金融危机后的华盛顿峰会开始的,当时由于金融危机处于非常惨烈的时候,议题主要是金融问题,这个趋势延续到了今年4月的伦敦峰会。

由于新兴经济体的逐渐壮大和危机中G20为各国达成妥协并展开合作起到了推进的作用,G20正在逐步发展为各种经济议题的永久化讨论场所,比如匹斯堡这次会议就提出很多其他经济议题。

至于为什么很多国家要争破头挤进来,那当然是想在世界经济议题上有发言权了,这是一个国际政治地位和参政问题,一个参与名额非常重要,有了这个发言权和参与权就可以通过站队来获得相应的利益。同时对于一些新加入的边缘国家如阿根廷,南非,墨西哥,土耳其,甚至澳大利亚这也是对内的政治资本。陆克文毫不讳言地说,在世界议题上的论坛争有一席之地是澳洲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


问:这样说来澳洲应该感谢中国让他坐了便车。。?但我确实没有看到澳洲给中国的好处,难道是力拓案是专门用来吸引眼球的?

 

答:进入G20的国家基本是GDP处于世界前20的国家,澳大利亚GDP处于第14,所以进了G20,这方面没有也不需要中国的政治支持。倒是陆克文提出的一个环太平洋组织的设想需要北京的政治支持,否则早就成为笑柄了。

至于力拓案,其涉及面很广,种种迹象表明已经影响到了中国高层政治,甚至power transfer。此乃禁区中的禁区,除非论坛有免死金牌还是不要讨论的好。

不过中国近期的对澳政策已经由强硬转为“合作”,给了一些好处来和缓双边关系,例如允许澳新银行(ANZ)在中国更广泛的开展业务,麦考瑞(Macquarie)在中国的证券和基金业务也放行了,这非常明显是中国外澳政策在深层次重新思考的结果。短短几个月内,180度的外交政策转向非常少见的。。。。。。不过我个人支持这种转向,是务实且及时的,是经过精心计算的(well calculated),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澳洲之前那记耳光被煽得还很疼,其实不疼也要装疼,不能随便被煽,之前还欠中国政治资本,现在既然挨了一巴掌,反倒是被欠了。正好借题发挥名正言顺地搬出了“50%--15%”的明显是针对中国国企的投资限制。

随后,武钢对西部平原(western plains)的一个合资项目的融资入股计划被澳洲国防部以国家安全为挡住,呵呵,老澳还是挺讲艺术的,虽然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政治决定。中国有色对稀土公司Lynas的7亿澳元的权益+债务融资包被驳回,要求控股要低于50%,可是谁都知道49%的控股和51%的控股澳洲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区别,都能实现有效控股,减少个把董事也更多是形式上的东西。个人认为如果调整融资方案,有色的这笔交易成功机率会非常大。不过有色决定不再继续该交易,官方理由是“权利与义务不符”,呵呵,可能只有天真的人们会相信。个人看来这显然是在准备丢卒保车,因为国外稀土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有控制稀土供应的作用,但毕竟不是稀缺资源,战略意义低于其他重要资源的获得。

放弃该交易实际上是在给其他大单交易的通过积累政治资本,兖州对Felix的收购和中化对Nufarm的收购两笔大单合计已经达到60亿美元,申请都在斯旺办公桌前放着呢,按照前面的“50%-15%”原则,至少对Felix这个大型煤生产商的收购不应该放行,所以尽管兖州允诺将在两年内把该Felix重新上市,我仍不看好该交易能够以现在提出的收购方式被通过。因为这等于澳洲政府自己否定自己,使“50%-15%”原则将对30亿美元以下的交易失去约束力,成为一个标尺,一个先例。

“中国没有在澳洲身上拿到什么好处”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路克文当政后,一共批准了来自中国400亿澳元的直接投资,08-09财年来自中国的投资交易数量是最多的,交易值列第三,包括对OZ Minerals这个澳洲曾经的第三大多元化矿商主要资产的收购和对FMG这个世界第四大铁矿厂商17%的入股。但是我们最想要的没有拿到,不得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这个熊维平自己在伦敦的时候也说了“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是,一切应该向前看,有教训还能涨点经验值呢,呵呵。

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财经》的“警惕国际关系中的资源陷阱”,这应该是官方态度,中国官方的对澳政策也差不多是在那个时候转舵的。

问:T兄,你说的时间窗口是否已经关闭?老美的次贷危机诱发的连锁经济危机似乎远未见了期,不过我发现,现在这一点似乎已经被有意无意地淡忘了.我猜测,其中必有极大变故.宋鸿宾预计的金融海啸第二波,是指日可待,还是消泯于无形了?

 

答:宋鸿兵说的金融海啸第二波是建立在美联储不敢大印钞票的基础上的,而这恰恰是美联储所做的,甚至直接货币化购买国债及按揭抵押贷款证券(MBS)。

过去的半年,因为市场逐渐发现,美联储和政府为了挽救危机几乎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会去做。使得金融市场逐渐回暖,因为大家知道有深不见底的钱袋在保护着金融市场不会倒掉。逐渐的,伴随着其他地区库存重建(restocking)所带来的经济回暖和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强劲走势客观上帮助了之前失去的信心的回暖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在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经济或者说财政扩张政策的确帮助了世界经济稳定和信心的回归。

1 金融市场:虽然稳定了,但是之前的银行坏账问题并没有解决,万亿美元记的有毒资产仍然停留在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只是因为新的会计准则使得美国的各大金融机构可以暂时不记损失。同时这些金融机构借着金融市场的回暖在股权(权益,equity),债券(bond)市场上获得了大量的融资,不但充实了资本金而且获得了更多的现金。再加上美联储之前的帮助并没有完全撤回,金融机构暂时可以在不认坏账损失的情况下回复融资中介的功能。但只要这些坏账仍然没有解决掉,美国的金融系统就仍然存在风险。对美国金融系统坏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美国国会金融服务委员会旗下Congressional oversight panel网站去看。这个网站定期更新美国金融系统的情况,独立且权威,值得中国监管和政府机构研究。

2 实体经济:技术上说,美国仍然处于衰退,只是衰退幅度减小,且避免了大萧条。美国官方报道的失业率已经接近10%,如果算上失业过久不能再领取救济金的人和失业且不能领取救济金的非美国公民,那么真实的失业率数字会很吓人,有人提出美国失业率早已到了16%,某些州高达25%。实际上,世界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与中国财政刺激计划相关的领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中国经济支撑的,尤其是原材料生产国。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和对山西煤矿整改造成的煤矿进口需求,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现在的日子要苦得多,澳币也绝对不会涨到0.9。

3 美国金融市场稳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家都常说,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美元是国际贸易投资的结算货币,但却很少有人提到因此而带来的美元作为融资货币(funding currency)的地位。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如果我是加拿大的一家银行,如果我要去国际资金市场获得短期融资,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去借的都是美元,所以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程度以及银行间美元的借贷难易程度和利息就决定了我作为加拿大银行的融资费用(funding cost),利率差(interest margin),利润率甚至将影响我对银行客户所收取的利率。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元银行间借贷市场及货币市场几乎关闭,这就造成了之前依赖于海外融资的国家的银行面临严重的再融资甚至是流动性危机,这就是去年陆克文为何近乎于谄媚地来中国巴结中国执政者的原因。

如今这个流动性危机已经结束,所以我说中国对外救火式抄底投资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以后更多的是正常的商业投资行为,价格也不会低,其他国家的政府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轻易地出让国内一流优质资产。

但是话说回来,因为美国还处于衰退,且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和潜在的巨大通胀风险,这间接地增加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的重要性,当然这也会反应到政治上来。金融危机对其他国家执政党来说也是个警醒,现在应该说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和中国把关系搞僵,更何况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中国可出的经济牌真的很多很多,所以中国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提高了经济和政治地位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能提高多少,要多久的问题。

而只要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在逐步提高,那么势就在我们这一边,这个势能带来的好处将是巨大的。


 问:澳大利亚央行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升至3.25%,成为G20集团中第一个加息的国家。
出门回来看到这个消息,请各位老大分析下对经济的影响。
 答:澳洲利率提升说明其对自身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而这么早地提升利率说明澳洲储备银行对潜在通胀的担忧,这个举措对世界经济没什么影响。

但虽然澳大利亚的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不大,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没了他还不行,因为他给中国提供资源,这就是本钱啊(所以我一直强调两国互相需要)。澳大利亚也是软硬兼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呵呵,中国何尝不是在做同样的事。

我认为:虽然中澳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在这段关系中中国还是主动的(加个不犯错误的前提成吗?),因为澳大利亚虽然对中国来说除石油外最重要的资源提供国,但并非是唯一的资源提供国,中国还可以选择去印尼多买点煤(中国今年因为山西整改对煤的进口暴涨),多去卡塔尔买点液化天然气(价格稍高)。即便是对中国最重要的铁矿石来说,底线是中国可以没有澳洲,但仍能挺住,毕竟有巴西等国在提供铁矿,就是价格会冲天;而随着日本经济的严重下滑,澳洲却不能没有中国,这是由两国经济体的大小决定的:因为澳洲GDP不及中国的1/4,中澳贸易对澳洲的影响远大于对中国的影响。

所以澳大利亚需要在此时这个他稍占主动的瞬间含蓄地“要求”中国对他进行利益交割,不能老画饼。这也是中国最近在做的,注意近期澳洲金融机构在华的利益获得,这都是中国的牌。而澳洲金融机构在中国日益膨胀的金融市场可以分一杯羹是陆克文早在2008年初就提出来的,是他最想在中国身上获得的东西,中国给了,那么就可以获得澳洲资源企业的股权。
所以给感兴趣的朋友们提个醒,投行麦考瑞和商行澳新银行在中国是很有前途的。

与此同时澳洲的智囊们应该清楚,资源是可以勘探出来的。如果哪天中国发现了某大型铁矿石资源,将大幅度减少中国对澳洲的需要程度,所以考虑到未来,堪培拉必须修复和中国的关系。虽然具体操作过程可能会有出入,但是这个方向一定不会错。

澳洲前总理霍克,在不久前的中澳商会上指出:“我的判断仍然是:在澳洲所有的双边关系中,中澳关系将是对澳洲这个国家国民的未来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作为前政要,这话他是不会昧着良心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