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政商融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7:26

这里过去曾是北京古城墙的东段,而今,取代护城河与城垛的,是沿路排开的中国几家最大型国企的华丽大楼。

一些北京居民把这段交通不畅的快速路称为“国企大道”,沿路的地产布局,直观地体现了政治与商业的结合,这一结合也主导着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议程。

十字路口四角,中国外交政策现今的四大支柱拔地而起,取代了曾经矗立于此的古城门“朝阳门”。

外交部就位于其中一角上,对面是一栋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的大楼,另外两个角上分别矗立着中国三大国有能源巨头中的两家——中石化(Sinopec)和中海油(CNOOC)——的总部大楼。

一些分析师戏言,这种地理布局象征着中国外交政策各个侧重点之间的影响力机制——自然资源占一半,金融和政治各占四分之一。

沿着“国企大道”再往北一点,大型国防工业集团——保利集团(Poly Group)旗下的两座玻璃外墙建筑提醒人们,上述机制组合中还包括另一支强大的力量。

所有这些不同的力量,都在竞相影响中国明确声明的企业全球扩张政策,而它们最终又都向一支力量——即共产党——负责。

然而,尽管存在这种集中控制,全球扩张的协调性却不像非洲、拉美和澳大利亚等地民众看到的那么高。中国对自然资源永无止境的需求,令其近年来在上述地区掀起一波投资与收购的热潮。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较2007年增长一倍以上,达到560亿美元。但伦敦智囊机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估计,实际投资额可能是这一数字的两倍。

中国2002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仅1.4亿美元,去年则已发展成为全球第六大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大多数分析师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强劲增长。

在那些中国投资会聚的国家,人们往往对一项看似秘密的计划——利用政府控制的企业来确保自然资源供应——怀有很深的不信任感。但在北京,这些企业却往往因彼此竞争过于激烈而受到批评。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凯瑞•布朗(Kerry Brown)表示:“中国国内的(对外投资)群体很复杂,海外的各种因素也很复杂,两者正在相互影响。虽然所涉金额极其庞大,但对外投资所受的管制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严厉。”

在为努力向海外扩张彼此展开竞争之时,中国的国企已熟练掌握了一项技能:在向国家最高层领导人介绍其投资时,它们会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加以表述。

一名中国资深银行家表示:“未来,中国企业必将继续国际扩张,为这种扩张提供资金是[中国各家银行的]爱国义务。”

一般来说,只要企业的投资符合中央政府制定的某些标准,它们就能获得向海外扩张的许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锌、铜、铝及其它金属消费国,也是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外投资只要能确保自然资源的供应,一般都能得到许可。

技术与知识产权深受重视。任何一家企业,只要能证明自己将获得有价值的外国专业技术,通过审批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一家中国企业即使成功扫除了国外政治层面反对带来的障碍,排除了北京方面或自身竞争对手在国内阻碍其海外投资的可能性,它仍然面临一个问题,即设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和环境中管理业务。

缺乏透明度、缺乏适当的法律保护和公司治理传统,说明中国企业通常还没有做好在海外市场经营的准备。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同时缓解国外政治层面的异议,中国企业最近已着手推行一项战略:与经验更加丰富的西方伙伴合作投资。随着这些企业积累更多经验,它们将在确定中国外交政策议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它们在“国企大道”上的声望也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