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扩必跌 中国人圈钱为何不如美国高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37:13
正在大家一致为“牛市”即将到来而叫嚣和欢呼雀跃的时候,中国沪深股市迎来了连续5个交易日的深幅下跌,8月份的第一个交易日就让投资者感到灰心丧气。上证综合指数在前天下跌49.2点的基础上昨天再次下跌12.12点,终盘报收于1600.61点。过去5个交易日里,沪综指已经累计下跌了86.04点,累计跌幅近5.1%。刚刚上市不久的中国银行昨天也再次创出历史新低,终盘报收于每股3.32元,与高点相比下跌0.73元,跌幅近20%。上市20个交易日内下跌20%,中国银行也算是创造了中国股市的一个新记录。
如果扣除中国银行上市和其他新股发行的“兑水”效应,上证综合指数事实上已经跌破了1500点关口。五连阴的事实不仅挫败了市场人气,而且也击碎了所有“牛市论”者的看多信心。陈旭敏7月5日发表在《金融时报》上的文章称,“中国股市利空已经出尽,所以做多中国股市”。平安证券研究所罗晓鸣博士也大胆地预言,“一轮时间跨度在2年以上、指数将创出历史新高的大牛市正展现在投资者眼前。”言犹在耳,行情已经大变。
分析人士认为,扼杀本轮“牛市”行情的主要因素是扩容压力。不论是新股发行、增发配售还是即将到来的股改股上市,“圈钱扩容”是它们的共同特征。综观中国股市十几年来的发展历史,几乎每次大规模扩容都导致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熊市,扩容已经成为中国牛市几乎无法跨越的门槛。扩容真的那么可怕吗?
我们观察了一下美国和香港的股市,结果却有一个令人诧异的发现:扩容在美国和香港股市场上不仅没有造成下跌,反而成为市场上涨的推动力。1992年至2002年10年间,美国股市融资大为扩张,平均每年融资额一般在美国GDP的1.6%左右,达到1300亿美元。最高的是1998年至2001年这几年,这几年中最高的年度达到GDP的2.35%。但这10年间,美国的股市是10年大牛市。自2004年至2006年以来,香港股市也是在大举扩容,仅主板的H股2005年总筹资额达到1586.78亿港元,比2004年增加了近1000亿港元。国内的金融保险、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垄断行业的、各行业龙头的公司无一例外地到香港上市。而同期香港股市却上涨了228%。这些事实说明,扩容并不是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影响资金入市的惟一因素。同样都是扩容,同样都是“圈钱”,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却能越扩越繁荣,而中国却是逢扩必跌。原因何在?
相比较而言,中国股市扩容太快太猛,美国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整整用了100年时间,平均每年8只,所以产生了一批因为长期投资而成就千万乃至亿万富翁的奇迹,使得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香港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用了33年,平均每年24只,所以产生了一大批中产阶级。而中国股市扩容到800只股票时只用了8年时间,扩容到现在的1380只股票仅用了14年时间,平均每年100只,所以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另外,香港创业板几年时间才发行20多只股票,而中国中小企业板2个月就发行38只股票,结果暴露出诸多问题。而且,除了发行新股以外,我们的股市还有增发、配股、可转债等巨额的再融资,其规模并不比新股发行小,同样是不断对股市资金面进行“抽血”。在利用股市“圈钱”的问题上,中国显然是操之过急了,颇有点杀鸡取卵的味道。利用股票市场融资中国和美国股市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成熟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因此能够在“圈钱”和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中国却把股市当作国企改制的“取款机”,在“圈钱”问题上过于直接和放肆。显然,在利用股市“圈钱”的问题上美国更加高明。
近几年,政府为了重振股市雄风,对股市的动作不可谓不少,利好政策也是不断,如降息、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开放式基金迅速扩容、让社保基金入市、允许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推出QFII机制等,以上的一招一式,无不是为了让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并促进股市繁荣。但尽管政府使出浑身招数,市场好像对此并不领情,以往国内股市的“政策市”效应在减弱。尽管自去年6月份以来,沪深股市出现了恢复性上涨,但与其历史高点相比仍然相差甚远,要改变股市已有的颓势好像比登天还难。其实,真正影响股市资金进出的最重要因素是股市的财富效应。资金的趋利性是很强的,只要有获利的可能和必要的利润空间、外围资金就会蜂拥而入。如果没有盈利的希望,所有的利好都是空话,没有人愿意在钱的问题上甘愿做冤大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