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衣 依(长篇小说)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4:09:59

木  衣 

 秦法展

(长篇小说)

 

本故事纯属虚构

 

第一章    打开尘封的日子

引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知道日子,这是一个在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1958年8月15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戴着草帽,风尘仆仆到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他伟岸的身影站在齐胸深棉花田里,同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社员深切交谈,看着长势颇好的棉花,与七里营人民公社社长和社员群众亲切交谈,不时露出满意的笑容。

    毛主席询问身边陪同视察的公社社长杜玉诸说:这快棉田是哪个公社种的,棉花长势怎么这么好,采取的是什么方法,种的是什么品种?杜玉诸如数家珍,用着浓重的河南腔回答着主席的问话。当毛主席听到说这块棉田是七里营公社第六合作社社长木树林组织带领社员群众,科学施肥,精耕细作,选择优良品种,依靠大家力量种植的时,说:木树林社长在哪,我要见见他。杜玉诸急忙回答说:毛主席,木树林社长他老婆在医院里要生孩子,我现在就派人去叫他。主席说:家要添丁是大事,你就带我向他们表示问候唠。杜玉诸说:好,毛主席,我先代表木社长谢谢您了。说着急忙吩咐身边的一个社员赶快到医院叫木树林社长快点过来,就说毛主席要见他。

    杜玉诸急忙安排好人去通知木树林,尔后,滔滔不绝地向毛主席汇报七里营从互助组、合作社、以及最近成立人民公社,如何组织社员群众,战天斗地,克服重重困难,连年夺取农业大丰收的情况。主席一边查看棉花,一边听杜玉诸社长的汇报,旁边陪同毛主席的中央和省、市、县的领导都不时插话,询问人民公社的组织建设情况、财产归属和使用情况。毛主席好像并不在意人民公社的这些具体事情说:第六合作社木树林社长家里几口人,多大岁数,当社长多长时间?杜玉诸社长都一一回答,毛主席都满意地点点头。说着说着,毛主席来到了正在田里摘棉花的女社员面前,和女社员攀谈起来。主席问寒问暖显得十分高兴,这时陪同主席考察参观的摄影记者摄下了那幅具有历史意义的、广为刊载、留传的照片:毛主席身穿白色上衣,站在棉田中与七里营社员亲切交谈的历史画面。

    毛主席看到长势颇好的棉花,心里十分高兴。按照预先安排,要听取省市县领导的工作汇报。在七里营人民公社会议室,河南省委,新乡市委、新乡县委的领导一一汇报组织互助组、合作社、高级社以及人民公社的有关情况,特别是新乡县汇报全县组织成立了17个人民公社后,社员群众焕发出的崇高的劳动热情和团结友爱的共产主义精神,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毛主席一边听汇报,不时地插话,整个会议里气氛热烈、融洽。毛主席听着汇报,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说:还是人民公社好哇!从此,一夜之间,全国各地人民公社入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在刚刚成立不久的七里营公社医院里,一个婴儿带着一声啼哭哇哇坠地。医生高兴地欢呼:老木,快来,快来,生啦,生啦,是个男孩。在产房外早就等急了的木树林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产房,望着满脸汗珠,身体虚弱的妻子,看着刚刚从老婆肚里爬出来的儿子稚弱的小脸蛋,一时竟然显得不知所措。是的,人生有三大幸事,其中一大幸事就是中年得子。对木树林来说中年得子无疑是三大幸事中的头等大事。这个在西安逃荒10多年的汉子,解放后才回到家乡,他木家三代单传,今天40岁喜得贵子,他咋会不高兴呢?他心理想,真是老天有眼,恩赐木家,令我不绝。忽然,他向想起了什么,扭过身,边跑边大声呼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他边呼喊着,大步流星,快步冲出了医院向公社跑去。他要向毛主席汇报,汇报人民公社的情况,汇报组织社员群众科学种田夺取农业大丰收的情况,汇报毛主席给他赐福,老婆生儿子的情况,……

    木树林一路狂奔来到公社时,只见一辆中巴车正缓缓地使出公社大门,公社大门内外被社员群众挤得水泄不通,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呼喊声不绝于耳。只见车窗玻璃开着,木树林看到一个和蔼的面容,微笑着,一只大手在不停地向群众致意。木树林从心理知道,那就是毛主席。他本能地跳着跳着,扯着嗓子欢呼着,呼喊着……

    今天是他最幸福、最高兴的日子。有两件事对于他来说都是令他终身难忘的,一件是他见到了毛主席。尽管他没有直接向主席汇报工作,没有与主席合影留念,没有聆听主席教导,这成了他永远的心头之痛,但他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毛主席,终于可以了却一分心愿;第二件事就是他今天大喜的日子,喜得贵子。尽管他还没有来得急抱儿子一下,亲亲儿子的小脸蛋,但是,他终于有了儿子,他命不绝后。他越想心里越高兴,走起路来也是轻飘飘地。边走边自言自语地说:感谢毛主席赐的福,感谢毛主席给他带来的喜……

    木树林思前想后,高兴万分。他像个孩子似的追着中巴车呼喊着、奔跑着,望着渐渐远去的中巴车,看着沸腾地人群,当人们都逐渐散去时,他仍然像个木头桩子似地站在那,突然,他象想起了什么,转身大步流星朝公社医院走去。他边走边想,他要永远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个日子太重大了,太重要了。

    于是他又想到了在医院里的儿子和老婆。他要给儿子起一个最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最好听的名字,最值得他炫耀的名字。他想,今天是8月15日,风和日丽,紫阳高照,和风把毛主席都吹到公社里来了,这是全公社人的大喜事。对,给儿子起个带喜子的名字该多好。他走着想着,想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医院。到了病房,妻子躺在床上,怀里躺着儿子。他走上前,憨厚地笑了笑,用布满老茧的手就去摸儿子的小脸蛋。妻子连忙阻止他说:看你那手,别划伤了孩子。木树林酣酣地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孩儿他娘,你知道今天谁来了,毛主席来咱村了,说咱的公社好,还到咱公社的棉花田里参观,毛主席叫我去汇报咱公社的事情,还安排我和毛主席照相呢。他说,毛主席高大的身子,说话声音如咱家祠堂里的那口大钟一样洪亮。接着他撮撮布满老茧的手说,毛主席讲话跟咱的口音差不多,他一说话,全场人都没有一点声音……

他说得眉飞色舞,就好像他真的在主席身边,真的听过主席讲话一样情真意切。

    他望了一下深浸在幸福之中的妻子,说:今天毛主席到咱公社,是个大喜的日子;你为木家立大功一个,给俺木家生了个胖儿子,今天要好好赏你。他抚摸着妻子手说:我们要给儿子起一个值得永远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永远记住今天的幸福时刻。接着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妻子听着连连表示赞同,忽然说:老木,你真是个木头疙瘩,你逃荒要饭,解放了才过上好日子,都40岁的人了,今天有了儿子,不也是大喜!我看今天是双喜降临到你们木家啦!

    木树林猛然醒悟,一拍脑袋说:对,对,今天是双喜临门,儿子就叫“双喜”、对就叫双喜!!待儿子长大了把今天的事告诉儿子,他一定会感到万分荣耀的。这是毛主席给我们带来的福气,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孩子。木树林越说越高兴,越说越激动。

    1958年8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全面报道了毛主席到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等地农村视察的有关情况,并配发了毛主席在棉田里与社员亲切交谈的大幅照片,详细报道七里营人民公社组织起来,科学种田,夺取农业大丰收的经验。同时,《人民日报》还配发了《人民公社好》的长篇社论,社论全面肯定了七里营组建人民公社的成功做法,号召学习七里营人民公社,推广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经验,在全国农村组建人民公社。这篇社论似一股强劲的东风,席卷神州大地,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组建人民公社的高潮。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到1960年底,全国组建人民公社20多万个,95%以上的农村全部组建成立了人民公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农村农民意愿,带有显著特色的中国农村政权组织。

    人民公社作为国家政权机器中央、省、市(地)、县、公社、村的第五级行政管理机构,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人民公社在被撤消建制的同时组建乡(镇)人民政府。至此,人民公社作为新中国农村政权的一级管理机构,在华夏大地生存20年后退出历史舞台。全国第一个成立,受到毛主席首肯的七里营人民公社,在改革大潮中原封原地摘下人民公社的木牌,挂上了七里营镇人民政府的木牌子。

本人要讲的故事并非是探讨新中国政权及机构的变迁更迭情况,主要是记述与中国时事变迁同步成长的木树林一家人的命运。

    转眼间20年过去了。木双喜由一个哇哇坠地的婴儿长成了一个1.76米的帅小子。20年来,木双喜作为木家的香火继承者一直是木树林的骄傲,他的心肝,他的宝贝。他捏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他怕化了。同时,木双喜作为全国第一个受到毛主席赞誉的人民公社同一天诞生的见证者,还不时受到媒体的追踪和炒作,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

    木双喜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加上自己天资聪明,脑子灵活,在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南师范学院,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的大学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县一中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件事令木树林高兴的整天合不住嘴,他逢人就说,见人就夸,感谢毛主席赐的福。

    转眼间木双喜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提亲说媒者纷至踏来,络绎不绝,踢破了门坎。然而,木双喜总是搪塞说,正在上学,待毕业后再说。木树林也理解儿子,说孩子正在上学,找对象过早影响学业,对提亲者都婉言谢绝了。尽管他都谢绝了媒婆的提亲,但木树林心中有数。他太爱儿子了,生怕儿子有任何不测。儿子就是他的生命,儿子就是他的全部。在那个并不计划生育的年代,木树林希望儿子有个伴,因为木家在村里是独门小户,过去家景状况差,有孩子恐怕养不活,现在条件好了,总希望老婆生个五男二女,光宗耀祖。只是老婆的肚子就是不争气,直到快54岁了才又生了个老闺女。他想,闺女就闺女,总比双喜一个人孤苦伶仃要好,今后兄妹俩也好有个照应,就是自己死了,兄妹俩也会时常走走,遇事商量商量,他也感到非常满意,只是他偏向儿子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双喜读大学时,每个星期他都要到学校见一次儿子,特别是前年老伴突然患病后,他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更是与日俱增。他常常与老伴合计,姑娘是人家的人,要想把儿子留在身边,必须把媳妇留在家中,这样才能栓住儿子的心。

    他盼星星、盼月亮,双喜大学毕业了,也参加了工作,他真有点急不可耐了。这天,邻居又来给儿子提亲,他满心欢喜,又是拿水果,又是到茶水,忙的他向一个爵士鼓手,他知道邻居提亲对于他家来说有多重要。邻居提亲的这个姑娘叫王蔷,是邻近村支部书记家的千金,她人长得漂亮,窈窕妩媚的身材,尤其是她那双大眼睛和那瓜子脸蛋,活脱脱就是一个张曼玉,人都称她小曼玉。她不仅人长得漂亮,更主要的是她家的政治背景:小曼玉的父亲是全国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在市里县里都有很深的影响;她的叔叔是镇里的书记,姑姑的教委主任,舅舅在市里是个局长,可以说王家是远近知名的名人之家,有权有势。尽管他是一个农民,几十年的人生之路,他也知道攀上一个高亲,对于他这个独门小户的木家有何等重要。

    王蔷人长的像张曼玉,其性格柔弱善感更像张曼玉。王蔷10岁那年,母亲在与父亲的外遇竞争中不堪忍耐,一气之下投到人民胜利渠中溺水身亡,父亲又给她找了个年轻的新妈。由于她长期在怀念母亲的思念中不能自拔,尽管新妈待她也算不错,但她始终不能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去,长此以往养成了一种多愁善感,少言寡语,与世无争,不是张扬的性格。小曼玉高中毕业后,父亲把他安排到村小学教书,她每天除了教书,就是回家独自钻到自己的屋里边,平时一般情况,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营着自己的小天地。邻居们都说,小曼玉真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姑娘。

    木树林两口对邻居的提亲非常高兴,觉得木家若能攀上这门亲戚,真是木家的福分。木树林欣然同意说,就这么定了,礼拜天让儿子见见面。送走了媒人,木树林对老伴说:我们双喜真是有福气,要能娶上这么好个媳妇,我们木家真是托毛主席的福了。

    按照木树林的计划安排,星期天儿子来到家,木树林与老伴就把邻居提亲之事对儿子合盘托出说:双喜,你三婶婶多次到咱家给你提亲,过去你正在上学,我们都给挡回去了,前天又来说媒,就是王家楼村支书家那个闺女王蔷。老伴说,那闺女人样好,贤惠,多少家想攀还攀不上呢,你要是能娶到小蔷,那真是咱八辈子积得德。木树林抢过话茬说:那小蔷家在咱公社谁不知道,谁不晓得,她姑姑在县教委当主任,直接管老师,今后你说不定还会沾点光呢。听你三婶说,她姑姑正准备将小蔷转成公办老师呢……

    老两口一唱一和,根本不容得双喜插话,最后,木树林说:你妈身体不好,我也年龄大了,你妹妹早晚是人家的人,早晚要出嫁,你总不能留下我们老两口……接着又说,我和你妈商量好了,明天就见个面,行的话,春节前就把你俩的事给办了,也了了我和你妈的一门心事。老伴插话说:我等着抱孙子呢。这时,双喜的妹妹从外面快步流星进来说:哥,王蔷那人可好了,人长得好,漂亮、贤惠、有气质,赶时髦,会打扮,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人称小曼玉,你不会不知道吧?……

    一阵狂轰烂炸,木双喜显得无所适从。他了解父母的心,更理解父母的爱;他了解王蔷的人,还知道王蔷的家庭背景。为了不伤害父母的心,有几次想打断父母的话,他都强压住心中的烦闷咽了下去。现在是什么年代,父母包办婚姻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他知道王蔷是个求之不得的好姑娘,但在大学她已经有了自己心上的人。为了父母、家庭,木双喜答应了父母的要求,按照媒人之约,第二天如约在市人民公园见了面。

    王蔷由姑姑陪同,木双喜在其三婶引导下在人民公园的西湖断桥边相约。对于木双喜和王蔷来说,尽管两人从未直接谋面,但两人的知名度都早有所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王蔷今天身着一件米黄色连衣裙,脚穿一双黑色长桶袜,背后披着一肩黑黑的长发,挺挺地胸膛,高高的身材,亭亭玉立,妩媚动人,活脱脱就是张曼玉一个。木双喜并没有刻意打扮,他身穿已经旧了的大学校服,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俨然一个白面书生,随和而不做作,朴实无华。

    木双喜与王蔷在媒人和其姑姑的引导下由不认识到认识,俩人谈学习、谈工作,更多的是谈教书上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可谓有想见恨晚,也颇投机。而后俩人交换了事先准备好的信物,约定了见面时间和电话等联系方法,中午就在公园水上餐厅就餐,当然由王蔷的姑姑埋单。

    一切皆大欢喜,双方都十分满意。但是,对于木双喜来说心理并不像王蔷和其父母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他惦记着大学的同学黄鹂娜。黄鹂娜是班里的校花,副市长的掌上明珠,众男生追求的偶像,尽管他曾向她伸出过橄榄枝,但是,黄鹂娜并没有直接回应。只是两厢心知,彼此仰慕,心有灵犀,只是这层窗户纸未捅破而已。几天来,木双喜辗转反侧,在王蔷与黄鹂娜之间徘徊比较,梦里时常出现黄鹂娜的影子。随后的一些日子里,特别是在与王蔷的几次接触中,也被王蔷的真诚所感动。日久生情,渐渐地,王蔷已经在她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黄鹂娜在他的心中渐渐地远去,毕竟他们都各奔东西,最现实的还是眼前。1979年初冬,伴随着一阵礼炮和百鸟朝凤的音乐,王蔷身着刚刚时兴的洁白婚纱,从小轿车中下来,走进了婚礼的殿堂,他们在毛主席像前鞠躬和对拜,走进洞房,成了木双喜的新娘。由此,在新乡县和七里营镇附近村庄演绎传说着一段名人娶美女的佳话。

    木双喜和王蔷恩爱有佳,小两口形影不离,缠绵柔情,第2年10月,王蔷分娩生下一个女婴。爱情的硕果让他俩高兴万分,只要有时间,木双喜放学就回家照顾妻子,抱着宝贝女儿;王蔷生怕自己的宝贝闺女受一点点委屈,坐月子期间几乎整夜都不睡觉,两眼一直盯着女儿。这天,小两口商量给女儿起名字。经过争来争去,讨论来讨论去,女儿的名字一直没有最终确定下来,这天,无意中王蔷的一句顺口溜使木双喜大受启发。王蔷说: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妈妈的小花袄,穿在身上暖融融,挂在衣架上特别好。木双喜接过话茬说:小花袄是妈妈的衣服,女儿是妈妈的依靠,给女儿起了个衣依咋样?木双喜接过话茬说:对,就给女儿起个衣依,木衣依、木依依……。王蔷欣然同意,高兴的说:中,就给女儿起个衣依。让衣依永远依存在妈妈的心理,又像似小花袄常挂在咱家衣架上,好,真好。

    从此,共和国的公民簿上有了个新名字--木衣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