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44:05

班戈县位于藏北高原纳木错、色林错两大湖泊之间,总面积28383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普保镇,邮编:852500。代码:542428。区号:0896。拼音:Bange Xian。班戈县位于藏北高原纳木错、色林错两大湖泊之间,总面积28383平方千米(包括双湖特别区范围)。可利用草场面积约为4305万亩。总人口3万人(2003年)。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地理气候

·                                 • 自然资源

·                                 • 历史沿革

[显示全部]

班戈县-基本概况

 

班戈县地处藏北高原的纳木措、色林措两大著名的湖泊之间,平均海拔4700米。属南羌塘高原湖盆地区,山势平缓,草原开阔,地势北高南低。普保河谷将全县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位

班戈县

于纳木措畔,水草丰富,适宜饲养牦牛。北部多位干寒和半荒漠草场,是藏系羊的天然牧场。主要山峰有达玉山、卡久山、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11米)。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四季不分明,冬长无夏,多风雪天。

西藏第一大那木措,为班戈县与当雄县的届湖。它一向背牧民们视为神湖,每年前来转湖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每逢藏历前来转“神湖”的游客就更多,以求得到神灵的保佑。

民主改革前县境内无公路,运输全靠人背畜驮。后修建了通往那曲、申扎、尼玛、双湖等地的公路,目前全县94%的乡已通公路,现境有区道291公里,县道274公里,乡道1469公里。

班戈县-行政区划

 

班戈县

班戈县辖4个镇、6个乡:普保镇、北拉镇、佳琼镇、德庆镇、马前乡、门当乡、保吉乡、青龙乡、新吉乡、尼玛乡。共有95个行政村。 134个村民委员会。

班戈县-地理气候

 

该县属南美塘高原湖盆地区,山势平缓,草原开阔,地势西高南

班戈县

低。全县平均海拔4700米。普保河谷将全县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位于纳木错畔,水草丰富,适宜饲养耗牛。北部多为于寒和半荒漠草场,是藏系羊的天然牧场。主要山峰有达玉山、卡久山、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11米)。

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四季不分明,冬长天夏,多风雪天气,年温差相对大于日温差。年日照时数为2944.3小时。年霜期为347.6天,没有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308.3毫米。自然灾害有雪、风、霜等。每到春季,大风连续不断。秋季到春季,常出现雪灾。年平均冰雹日数在30天以上。

班戈县-自然资源

 

班戈县

矿产资源主要有硼、砂金、锡、铬铁、盐、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等。

野生动物有野驴、黑颈鹤、藏羚羊、熊、樟子、雪豹、雪鸡、岩羊、拾俐、狐狸、秃赞等。

药用植物有角苗伞根、虎耳草、大叶秦芜、小叶秦芜、麻黄、红花、刺参、葫芦苗、高山党参、青活麻、大黄等40多种。

班戈县-历史沿革

 

班戈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固境内的“班戈错(湖)”而得名,清朝时期,属于西藏“北方四部落”中的朗如宗,归驻藏大臣管辖。1942年藏政府在那曲设立羌基,总管,并将朗如宗的江龙地方划出另设江龙宗。1959年7月5日成立了青龙县和班戈县,1960年青龙县改称达木萨迪县。

1964年5月达木萨迪县并归班戈县。1978年双湖办事处(现称双湖特别区)成立,班戈县的色瓦区划归双湖办事处管辖。1987年班戈县新吉区的统一乡又划归申扎县。至此,形成现在的区域图形。县府驻保荣。2000年,班戈县辖1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28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普堡乡 3221 群学乡 2669 青龙乡 1628 尼玛乡 2101 培达乡 2143 白拉乡 2266 加琼乡 1815 康日乡 761 马前乡 1994 德保乡 1299 新吉乡 1711 嘎尔德乡 855 德庆乡 1413 公莽乡 1480 门当乡 2130 雪如乡 1983 纳木错乡 1081 保吉乡 1737 。2002年,班戈县由2区,18乡,133村委会调整为4镇、6乡,5居委会、125村委会:普保镇、佳琼镇、北拉镇、德庆镇、门当乡、马前乡、青龙乡、新吉乡、保吉乡、尼玛乡。

班戈县-交通概况

 

班戈县

班戈县境内有由县驻地东连青藏公路,北接黑(那曲)阿(里)公路的专线公路。东经那曲镇可南达拉萨市,北通青海省,黑阿公路西抵狮泉河镇。境内多数区及部分乡有公路相通。

区道203线为等外砂石路,由那曲地区班戈县至日喀则市,全长504公里,途径班戈县、班戈湖、七岭湖、雄梅乡、申扎县、吉古拉山、南木林县、东嘎大桥至日喀则市。全线平均海拔4700米,全线多为平原微丘区,地质状况十分复杂,公路部分分布在唐古拉山脉下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岛状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是那曲地区与日喀则地区人员、物资输送的主要通道之一。该路线修建年限长、路况差、构筑物少、气候条件较差。

班戈县-产业发展

 

班戈现已成为纯牧业县。主要饲养耗牛、骗牛、绵羊、山羊、马等。工业主要有畜产品的加工等手工业。民主改

班戈县

革前县境内无公路,运输全靠人背畜驮。后修建了通往那曲、申扎、尼玛、双湖等地的公路,目前全县94%的乡已通公路。特产品主要为酥油、皮张、牛羊绒等。保荣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建设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对外均可通过电讯往来。西藏第一太湖纳木错,为班戈县与当雄县的界湖。它一向被牧民们视为神湖,每年前来转湖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每逢藏历年,前来转“神湖”的游客就更多,以求得到神灵的保佑。
班戈县属南美塘高原湖盆地区,山势平缓,草原开阔,是藏北的天然牧场。

班戈县-经济发展

 

那曲地区班戈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重点,以创新的思路推出了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

班戈县

总体思路是:树立和发扬一种精神,立足两个优势,激活三个要素,实现四个突破,实施五大工程,简称“12345”发展思路。“一种精神”即“闯荡市场,艰苦奋斗”的精神;“两个优势”即草畜优势和矿产优势;“三个要素”即人、草、畜三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四个突破”即实现人的观念突破、牧区改革的突破、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和基础建设的突破;“五大工程”即实施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扶贫促强工程、小城镇建设工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程和“两基”教育工程。

工作思路既定,重在狠抓落实。班戈县委、县政府采取了9项工作新措施:一是深化牧区改革。重点加大对农牧区的资金、人才、技术的倾斜力度,把草场承包到户便于将工作继续完善,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壮大牧业生产经营新方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牧业过渡的步伐。二是促进牧业发展。继续强化草原生态治理工作,合理确定草场动态载畜量,调整畜群结构,逐步规范和做好轮牧、休牧,做好草场的灌溉、补种、施肥、沟河治理等工作。落实好4000万元网围栏资金的使用,加大围栏的面积,提高质量,建立优质草场示范基地,真正实现高效牧业。三是增加牧民收入。要依靠牧业抓牧业,又要跳出牧业抓

班戈县

收入。努力转变群众生产观念,提高群众市场观念,强化群众的竞争观念,逐步建立促进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四是坚持为民办实事,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工作,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五是2005年班戈县委、县政府要为民办16件实事。六是转变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班戈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大胆地思考牧区改革如何突破、班戈经济如何发展、群众如何增收等问题,破除以往工作中的被动性、依赖性。七是优先发展教育,努力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全面实现“普六”目标,彻底解决班戈县基础教育落后局面。八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抓基层、强基础、促发展”活动。强化村级政权的硬件、软件建设,着力解决制约班戈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九是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力争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班戈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班戈县-旅游观光

 

班戈县

班戈位于藏北高原的纳木错、色林错两大著名湖泊之间。有着“天湖”之称得纳木错守护着她骄傲的不可一世的念青唐古拉。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闲游湖畔,似有身临仙境之感。

念青唐古拉冰川活动旺盛。冰川面积7536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冰川融水149.43亿立方米。主脊南坡易贡八玉沟的卡钦冰川面积172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海洋型冰川。

班戈境内还有孜日贡巴寺、扎君寺等宗教寺庙,保存着不少佛像、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