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1:46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从价值的角度观察市场经济  

张文富   

内容摘要: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后,应该对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从价值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都存在着不少对立之处,硬说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是难以说服人的。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行已经造成了很多恶果,反思这一历史过程,就必须消除对市场经济的迷信,重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我们已经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行驶了至少17年(这是从1992年算起,如果从1979年开始算起则更长)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么长时间的实践应该使我们对市场经济这个事物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过去我们只是从理论上稀里糊涂地接受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说教,经过这些年的黄、赌、毒、黑、腐大泛滥,下岗失业大军、生态恶化、股市灾难、金融危机冲击等等,会让我们的头脑清醒一些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联姻,不是结出累累硕果,而是生出了种种怪胎。其原因大概在于它们二者价值本质上有很强烈的不相容性。林炎志曾经说过: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二者内在的基因是相互排斥的。他认为只有终身服药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他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  

那么,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着哪些不同的基因呢?  

一  市场经济的内在价值与社会主义理念的矛盾  

第一,市场经济认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而社会主义则主张人与人之间实现平等。市场经济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的经济体制,它常常使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在发展上出现脱节。这种脱节表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分配不平等导致贫富分化并且最终向两极分化方向演变、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紧张、个人片面发展等等。这种失衡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那些自由主义者硬说这些都是正常的,无非是搞理论欺骗罢了。从表面上看,市场经济仅仅是一种经济运行模式,也即用价值规律这个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商品价格,从而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使生产实现自动的平衡。然而,这完全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从世界资本主义诞生以来的几百年时间里,市场经济什么时候真正地平衡过?从19世纪初开始,每隔几年就周期性地爆发的经济危机无情地戳穿了这一神话。即使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纷纷搞国家干预主义,试图避免经济危机,但是是徒劳的。而社会主义是一种均衡发展的体制,它主张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收入的按劳分配,这就杜绝了人与人在生产资料面前的不平等和贫富两极分化;由于它以有计划的、节约的方式发展经济,所以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主张人人平等(不但讲机会平等,而且也讲结果平等),并最终消灭阶级和分工,这就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市场经济鼓励竞争而社会主义主张协作。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竞争,它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易的关系,即所有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的自私自利行为是天然合理的,个人主义是不受谴责的,弱肉强食、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统统都是它的“教义”,不容否定。亚当·斯密说过,在文明状态中(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靠交换来生活,并成为一种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说也成为商业社会。(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第14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由于人与人之间是商人与商人的关系,那么他们之间就只有利益关系,而且是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了。自由主义者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只要公平,就是合法而且合理的。但是参与竞争就必然恶化人际关系,使每个人之间都处于紧张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即西方某哲人所讲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社会就难以和谐。况且,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那些人一开始就不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有的人有钱有势,有的人却无钱无势;有的人天生聪明能干,有的人则天生愚笨无能,放任这种竞争,就把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等同看待了,所以市场经济其实是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社会主义则不同,它的基本原则是全社会协作,靠集体的力量改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它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它倡导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认为利己主义是可耻的。硬要社会主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则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诚信意识、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等东西就难以实现,这些年来我国人际关系的紧张已经让我们感同身受。当然,在阶级问题上,社会主义并不主张阶级协作或者阶级调和,而是主张用阶级斗争这种激烈的手段将资本家阶级消灭掉,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第三,市场经济主张资本至上,而社会主义主张劳动至上。市场经济在财富的分配上实行按资分配(所谓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同一个意思,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一种资本或者商品),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要根据其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不是按照创造财富的贡献大小)决定其价格和其所有人应该得到的那份收入。事实上,资本(如资金、生产资料等)在市场上多数情况下是稀缺商品,然而由于资本积累规律所导致的相对过剩人口趋势,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永远是供大于求的非稀缺商品。这样一来,分配的天平就必然向资本这一边倾斜,剥削现象就在所难免了。而社会主义者认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本家阶级和私有制都丧失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个人收入的分配上就必然采取按劳分配而不是按资分配的形式。这就意味着:劳动是至上的,剥削是不能容忍的。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反对剥削,反对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与社会主义生产有着不同的目的。在生存压力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个生产部门无不为利润而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每个市场主体最大的“善”,不这样它们可能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这必须是它们的第一考虑和生存法则。由此看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恐怕就是十足的市场经济的口号了,经济挂帅当然也就成为市场经济的不二选择。在这一生存法则支配之下,各个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必然把社会效益置之其次,追逐利润、唯利是图,只要能赚钱他们可以做出任何事情,除非法律介入。而社会主义则不同,它要求生产部门和各个非生产部门都要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根本追求,主张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原则。于是这就要求讲政治、讲社会道德了,否则无法实现社会效益第一原则。有人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可以和市场经济实现结合从而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这只是在理论上说得通,而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因为这是个两难选择:如果公有制经济按照社会效益第一原则运作,那么它就会丧失其部分经济利益;如果它按照市场经济的经济效益第一原则运作,则会丧失部分社会效益,这是很难兼顾的,就像我们跳到了粪坑里还企图保持自己身体干净是不可能的一样,是同一道理。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近几十年来之所以都变得唯利是图、经常做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以至于没有了社会主义气味,这跟它们所处的市场经济大环境是分不开的。所谓的逼良为娼,其实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  

第五,市场经济排斥理想、信仰和道德,而社会主义则主张理想主义、道德主义和精神文明。市场经济内在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所以社会上下流行唯物质主义的庸俗唯物主义,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商品拜物教和市场拜物教,任何理想、信仰、道德的东西都可能被视为是“无用”的东西而遭到排斥。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是片面的、扭曲的,即人们只能发展其作为其动物性的那一面而无法发展其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的那一面,也就是物质丰富精神贫困的那种情况。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全面发展的社会,它不但要发展物质文明,而且也要发展精神文明;人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准,因此,它主张理想主义、主张全社会要广泛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和道德,提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人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很多人哀叹当今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他们指责出现此种情况是因为教育部门教育不力云云。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也无法做到既允许人们一切向钱看又要求人们保持道德高尚、社会风气良好。  

第六,市场经济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效率是难以统一的。市场经济的效率是指单个企业投入与产出的比例问题,投入少而产出多就是有效率或者是高效率,投入多而产出少就是无效率或者是低效率。但是,单个企业的有效率,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整个社会是有效率的。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国家统治阶层首先考虑的是资本的利益,所以它必然要保证在每个企业里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上有效率,即资本要能够赚到相应的利润;但是一发生经济危机,整个社会就像得了肠梗阻,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它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分化、失业、经济危机、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生态恶化等,这就意味着全社会将要付出巨额的无法补偿的代价,即社会不稳定、大多数居民丧失幸福感、人类自身繁衍生息的不可持续等等,这其实从宏观角度讲就是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了。社会主义的效率观认为:效率是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满足人民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社会主义要求把整个社会经济看作一盘棋,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按比例发展,发展的目的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所以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它能够做到资源的节约利用,能够做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我们从宏观角度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率。当然,社会主义也可能会因为计划失误而导致国民经济失调,但是这是暂时的和局部的,而且是可以逆转的,跟资本主义社会的那种失调不可同日而语。  

第七,从政府管理的理念来看,市场经济倾向于所谓的“小政府”,而社会主义是主张“大政府”的。市场经济的各个主体为了私利最大化都有摆脱政府控制的倾向,自由主义者所提出的“让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作用”、“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其实是对这种倾向的最好注解。马克思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无政府主义性质的表现,而自由主义者则将其美化为“小政府”或者是“有限政府”。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在人类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样的政府既要有政治统治的功能,也要有经济管理的职能,所以它是无所不管的“大政府”和“无限政府”。如果社会主义国家硬要实行市场经济,那么无产阶级专政的大政府理念就只能束之高阁了。这些年来,我国宪法中所讲的包括无产阶级专政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被不断边缘化,跟市场经济的冲击不无关系。  

二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有趣的是,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运行模式或者是资源配置方式,而在西方垄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眼里,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制度,而且是他们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容任何人对其进行攻击和诋毁,例如美国就把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和私有制市场经济作为其核心国家利益。他们还把市场经济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理论武器。他们要求被演变的国家接受他们制定的市场经济模式,否则就攻击这些国家是限制自由的专制主义政府。例如,这些年来,美国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完全按照它的标准来搞市场经济。但是,如果完全按照它的标准来搞,中国的国家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由此说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分不开的。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无非是公有制+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种理论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检验,是成功了呢还是失败了?主流精英们会说,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就(无非是巨大的GDP数字)已经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是成功的。问题是,判断发展成败的标准只有一个GDP科学吗?为了实现GDP的高速增长,我们付出了无法弥补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代价,这些代价必须考虑进来:经济的殖民化(拉美化)、无数耕地丧失、几千万工人下岗失业、几千万农民丧失土地和谋生机会、贫富两级分化严重、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加剧、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机日益加重、生态严重恶化、每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非正常死亡(带血的GDP)等等,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代价的话,那些令主流们引以为豪的GDP数字还有什么意义?即便按照邓小平自己定下的标准,也很难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成功的理论。邓小平在1985年3月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上了邪路了。现实告诉我们,我国的两极分化已经相当严重:我国的基尼系数目前至少是0.529(2005年的数字,丁冰:《当前我国基尼系数过大的主要原因何在》,《当代经济研究》 2007年第12期),这一数字超过西方所有发达国家。另外,我国最富有的0.4%(一说是0.02%)的人占有全部财富的70%,(《2006年全球财富报告》)而美国是最富有的5%的人占有全部财富的50%;我国也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集团:据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李志宁估计,我国目前有近400万百万富翁(搜搜网2008-06-08)。这些人的联合性和组织性比众多工人要强得多,而且已经有了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代言人。如果承认中国有工人阶级的话,那就应该承认中国还有一个新资产阶级(新中国之初被称为资产阶级的那几十万个富人比起今天的富人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由于后来“不争论”,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问题在主流媒体上就只有一种肯定的答案了。但是,真理是不怕争论的,事实也是颠扑不破的,老百姓的心里也都有杆秤,靠话语霸权垄断媒体的人只能压人却做不到服人。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我们考察一个基础的时候会发现:如果树立其上的建筑和它的性质不一致,该建筑就难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 。而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经济基础,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只能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文化,而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发改委研究院研究员刘日新老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因为它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运行机制,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让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联姻,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同化。在全球资本主义处于强势地位且正向社会主义发动进攻的世界历史大时代里让社会主义同化或者全面驾驭市场经济是绝无可能的。前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的历史说明,垄断资本主义正是运用市场经济这一无形武器来占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和人心的。同样道理,今天我国经济深受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拖累,正是我们错误地实行市场经济,全面开放自己的国内市场,主动融入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带来的恶果。我们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评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温床,但却是社会主义的陷阱。据有人考证,我国的改革原教旨主义者在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决策出台的时候其本意正是要搞西方的那套资本主义的(他们对西方的那套资本主义制度情有独钟),但是又不好明说,因为他们的身份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于是就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似是而非的名称。事实胜于雄辩,硬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搞市场经济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现在恐怕只有鬼才会相信。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是不相容的。那么,什么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合呢?毫无疑问,是计划经济。多年来由于自由化精英对计划经济的妖魔化宣传使得人们对计划经济讳莫如深,很多人印象中的计划经济就是商品短缺,就是凭票购物,就是共同贫穷等等,这需要经过教育来扭转这一不正确的认识。从长远来看,要实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就必须摒弃对市场经济的盲目迷信直至超越它,唯一的出路是回到计划经济的正确轨道上来。

20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