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说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7:08
                                                                    

散文

                               镜泊说静

 

镜泊湖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市南部,历史上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金海,唐代称为“忽汗海”,明代始呼镜泊湖,清时叫“毕尔腾湖”,意思就是“平如镜面的湖”,和现在所称的镜泊湖的含义是相同的。镜泊湖形状狭长,南北长约45公里,最宽处只有6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南浅北深,北部最深处达60米,而南部最浅处只有1米左右。它是大约四千多年前,历经五次火山爆发后,由熔岩阻塞河流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山湖泊。以天然无饰的独特风姿和峻奇神秘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我们的大客车沿着一条蜿蜒的道路顺坡而下,穿过一片浓密的北国松林,眼前豁然开朗,车厢里大家齐声发出惊叹:碧空如洗,阳光剔透,青山绿树之间,镜泊湖一角突然一览无遗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波澜不惊,静若处子。大家心中突然涌起一种突兀的愧疚,好像我们是一群惊鸿扰鹤的顽童。进入房间,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阳台,陶醉于镜泊湖的美景,任身心融入这一片净土之中!

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游览了镜泊湖及周边的景点,例如吊水楼瀑布、地下森林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景点”,而是整个“景区”。当大客车在景区里穿梭,窗外的景致与他处迥异——星星点点裸露在离离青草间的黑色火山石遍布原野,与沿途及空中看到龙江黑土地上“喜看稻菽千里浪”的鸟瞰图大相径庭,它告诉我们:直到最近四千多年前,这里经历了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脚下是一个熔岩滚滚、毒烟和火山灰弥漫的世界。昔日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飞禽走兽、城池村落等等,转瞬玉石俱焚,地域辽阔的喷发区内,一切我们现在称之为“自然”与“人文”、“物质”与“非物质”等的文化载体,都被无情地“覆盖”、被“格式化”了!此时此刻,在并不遥远的西南方向、黄河中下游的一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里,中华文明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即使在祖国疆域内,天下湖泊何其多,而且符合“平如镜面”条件的湖本身也是多如过江之鲫,为何从明代到清代,从汉族、满族到其他少数民族对镜泊湖却都英雄所见略同呢?“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自然如人,其内在禀赋、气质、魅力、威仪等,难以言表而又无需言表。试想当年,无论是射雕伏虎的女真猎手,还是剽悍粗犷的游牧铁骑,无论是投笔从戎的拓边将士,还是失魂落魄的迁客商旅,来到镜泊湖边,即使原来的情绪多么恶劣,心情便会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是风?是水?是林?也许是其他的什么,“平如镜面”的折服油然而升!

游览地下森林后,更加深了我对镜泊湖的了解。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和镜泊湖区1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共同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山爆发后,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10个火山口。经千百年“沧海变桑田”的变化,形成了低陷的奇特罕见的"地下森林",故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地下森林中蕴藏着丰富动、植物资源,品种远远超过附近的原始森林,许多属于珍稀、濒危品种,宛若地理学、历史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世外桃源。穿过进口的天然石拱门,顺着陡峭的石梯下到尽头,即至火山口底。火山口底比较平坦,似乎平淡无奇。据说这里暗藏着火山熔洞。熔洞内气温反常,酷夏有薄冰,严冬有清泉,十分奇特。走到一处背阴处,在导游的介绍下,我来到路边的黑色火山石壁旁,在几个石缝里,我看到了凝结的冰块,并且可触手摩挲,寒冷彻骨。此时正值农历七月流火时节,林区内阳光猛烈,游人挥汗如雨,可见“酷夏有薄冰”之说不假。

镜泊火山是爆发的休眠火山,也就是说是一座活火山。历史上喷发过五次,最近一次距今四千多年,平均周期数千年。根据地球的地质构造,我们可以把地球比作一枚鸡蛋,地壳就像蛋壳一样盛容着沉甸甸的岩浆。而火山口,则是蛋壳内表面上出现的凹陷,可以理解为地球的“软肋”。“曾经沧桑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许,这就是我对镜泊湖的诠释。站在这一块热土,脚下距离奔涌的岩浆比其它地方更近,然而,在平时(数千年的周期),他又那么淡泊如水、低调至冰,退隐山林,宠辱不惊,一旦时机来到,他会把酝酿数千年的壮怀激烈,顷刻间冲向万米高空,让天地为之战栗,展示最辉煌的一刻!此时,鲁迅先生的那首诗突然在我耳边响起“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在近代百年沦为任人蹂躏的“东亚病夫”,伴随着1921年以后中国人的觉醒,象火山喷发一样,我们摧毁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当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世界,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力量”!
应该说,在哲学上,“静” 是客观力量存在的一种方式,“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老子推崇的人类理想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应该是“静”的一种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是儒家学说的招牌,起于“修”而终于“安”,以“安”为政治的最高标准。在中文中,“安静”是一个完整的词语,毋庸讳言,静为主体!推而广之,大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例如《易经》中的“阴阳”、儒学中的“中庸”等,小至山水画、诗词、武术、太极拳等社会生活各个维度,无不体现“力”均衡体现出的“静”之美。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更加不喜欢矛盾激化时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等,“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常态、自然的东西才是稳定、持久的!
水至平则成镜,心至平方为静。镜泊湖,好一座“平如镜面的湖”!
 
 
 
                                                 邮箱:zy4221@126.com
                                                        20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