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重庆直辖市潼南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56:47

潼南县地图

潼南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东邻重庆合川区、西靠四川安岳、南连重庆铜梁县、北接四川遂宁县,幅员面积1594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0个乡镇、283个行政村,总人口92万。境内以浅丘陵为主,海拔高度为300-450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9℃,年均降雨量990毫米。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历史沿革

·                                 • 行政区划

·                                 • 自然地理

·                                 • 经济概况

[显示全部]

潼南县-基本概况

 

潼南县城风光

潼南县是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原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杨闇公的故乡。渝遂快速铁路、渝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过境水资源丰富,涪江、琼江流经县境。是全国百个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优秀示范县、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生猪百强县,是重庆市粮食生产重点县、笋竹产业化工程基地县、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优质粮油重点项目县。

1914年,潼南县进行了首次人口统计,全县计432260人,至1949年,全县总人口一直在40万上下波动,解放后进行过3次人口普查,1953年全县有478927人,1964年,全县有563609人,1981年,全县有778710人,2002年,全县有904348人。

水、电资源:有小水电之乡的美誉,水电资源藏量14万千瓦,可开发12万千瓦,自备电站7座,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目前已实现与国家电网并网发电

天然气资源:以潼南为中心的川中磨溪天然气储量达300亿立方米,现已布进60余口,年开采量达3.7亿立方米。

潼南县-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潼南县古为梁州蜀郡梓州路(今三台县,清为潼川府)遂宁县、蓬溪县属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经遂宁下三里、蓬溪下东乡人民迭请由四川军政府批准,中央核定,始设县治于旧梓潼镇,定名为东安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内务部来文,因东安县与直隶、湖南省、广东省等省重复,自应酌改,查该县设置于梓潼镇,归潼川府辖地,居府南,遂定名为潼南县。同年裁府设道,隶属川北道。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废道,省设行政督察区,隶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潼南解放后,属川北行政公署遂宁专区。1953年合省后,属四川省遂宁专区。同年,将合川县别口乡、万寿区甑子场、安岳县白水乡第八村曾家小湾及龙桥沟等处划归潼南。1958年遂宁、绵阳专区合并,隶属绵阳专区。1976年调整行政区域,隶属江津地区。1981年江津地区改为永川地区。1983年并入重庆市。

1994年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潼南县进行撤区并乡建镇建制调整,辖梓潼镇、双江镇、塘坝镇、柏梓镇、崇龛镇、小渡镇、卧佛镇、太安镇、上和镇、古溪镇、桂林镇、宝龙镇、龙形镇、新胜镇、玉溪镇、花岩镇、飞跃镇、米心镇、群力镇、五桂镇、新华镇、永胜镇22个镇;田家乡、永安乡、文明乡、安兴乡、龙项乡、檬子乡、别口乡、红花乡、寿桥乡9个乡。 

1997年7月,经中央批准重庆直辖后,隶属重庆市管辖。

1999年7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梓潼镇正兴街34号迁至现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渝府[1999]123号)。

潼南县-行政区划

 

2006年6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潼南县进行行政区划建制调整,辖梓潼街道、桂林街道2个街道;双江镇、柏梓镇、塘坝镇、崇龛镇、小渡镇、卧佛镇、太安镇、上和镇、古溪镇、玉溪镇、米心镇、宝龙镇、龙形镇、新胜镇、群力镇、花岩镇、五桂镇17个镇;田家乡、别口乡、寿桥乡3个乡。辖281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2个街道居委会。

潼南县-自然地理

 

杨尚昆陵园

潼南位于亚热地带,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全年适合农作物生长,但日照少,阴天多,湿度大,冬季多云雾,并常有干旱、洪涝、低温、阴雨等灾害天气威胁农业生产。

潼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多,有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有全国最大的鎏金摩岩大佛,有全国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字,有全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居民建筑群和全国最大最年轻的“马龙山卧佛”,是全国百个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产粮百强县和优质商品瘦肉猪基地县。

潼南县-经济概况

 

农业

2003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3.4亿元,同比增长4%。粮食总产量达到37.5万吨,同比增长4.1%;油料总产量达到2.85万吨,增长9.1%;水产品产量达到1.16万吨,增长2.9%。粮经结构比例达到6.95:3.05。实现了全县农民增收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48元,同比增长7.2%。

2004年,潼南农业将重点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安全区”这一品牌,力争把潼南建设成为全市优质商品瘦肉猪生产大县;

二是打好“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县”这张牌,大力实施“双十工程”(农业产业化七个“十万工程”、十个经济强镇工程),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高、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把潼南建设成为重庆近郊的现代化农业展示区和绿色产品基地县;

三是打好农副产品牌,坚持按照“围绕农业办公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思路,把2004年确定为“农副产品加工年”,以农业推动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建设我县绿色生态农业百花园和蔬菜加工特色园区,加速潼南县渝西绿色产品大县的建设进程。

工业

潼南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电力、化工、纸业、机械加工五大重点产业,工业产品主要以化肥、电熔砖、钛白粉、机制纸及纸板、鲜冷藏冻肉、丝绢、白酒、茶叶、农机配件为主。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攀升,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到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16亿元、第二产业19.58亿元、第三产业27.8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5.4:30.8:43.8。

2006年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43.0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3.7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1.57%。实现销售收入40.7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7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4亿元,工业从业人员数达26171人。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户,其中:中型企业5户,小型企业25户,企业总资产达12.97亿元,负债合计6.1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8.4%,工业从业人员数达到5555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0345元/人。工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增大,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潼南县-交通概况

 

渝遂高速公路

一、陆上交通状况

潼南县公路总里程为1532.432公里,其中:国、省道100.359公里,县、乡道477.944公里,村道938.673公里,专用公路15.456公里。

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 随着“一小时潼南”工程、“村道畅通”工程的相继实施,潼南县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热潮。2002年开始实施的“一小时潼南”工程建设里程134公里,总投资6117.4926万元;2004年开始实施的“村道畅通”工程已开工建设490.29公里,竣工379.4公里。“通乡通畅”工程“十一五”期间计划实施178公里;“通村通畅”工程“十一五”期间计划实施604公里。

渝遂高速公路顺利建设 渝遂高速公路于2004年12月动工建设,我县境内全长28.37公里,途经田家、太安、梓潼、双江四个镇(乡、街道办事处)。共设有双江立交、潼南立交、田家立交3处互通式立交,目前,路基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正进行桥梁和路面工程及生活服务区的建设,将于2007年底竣工通车。

田家互通口至塘坝连接线工程迈出了第一步 该工程全长11公里,为新建二级公路,路幅宽12米,需建大桥一座、中桥两座,项目概算总投资1.133亿元人民币。路基工程已招标。

涪江二桥开工建设 涪江二桥位于县城以西约2公里处的梓潼街道办事处洗布塘,2004年3月经市发改委批准立项(渝发改交[2004]273号)。该项目引道接线起于渝遂高速公路双江互通口A—A匝道起点,经郑家湾、十里店、大佛场,跨涪江,经高坎子后跨越三块石运河,终点位于东岸新城北二环,路线全长7.591公里,桥梁长1100米,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项目概算总投资2.633亿元,建设工期24个月。工程于2007年4月27日举行开工典礼,正进行征地拆迁工作。

出境公路连接周边 连接我县与大足的中塘公路和连接与合川的王兴公路均于2005年8月竣工,成为贯通我县南北的经济大动脉。连接遂宁的花大路、双大路,连接铜梁的青斑路、寿社路、花高路,连接合川的上佛路,连接安岳的崇姚路等已具雏形,为下一步硬化打下了基础。

潼南县涪江大桥

涪江大桥维修顺利,监管得力  涪江大桥出现多处病害,按照全桥检测建议方案,并于2006年11月18日至2007年2月4日完成维修整治。为了延长该桥的使用寿命,确保目前新老城区唯一交通枢纽的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南桥头安装了固定超限检测仪,在桥上安装监控设备,与公安联合打击超速行驶大桥行为。

渡口码头改造、渡改桥项目顺利实施 完成了涪琼两江27处54座渡口码头改造,其中涪江18处36座、琼江9处18座。投资近800万元的柏梓镇中渡渡改桥、太安镇兰家渡渡改桥工程项目也于去年11月22日完成招投标,目前,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中,年内能够竣工投入使用。

二、水上交通状况

涪、琼两江潼南段总里程136.1公里,其中,涪江(下麻柳沟至三星大坝)66.6公里,琼江(高肯至半边河)69.5公里;全县共有客货码头3个,渡口码头46处,除已经改造的27处外,其余为自然坡岸。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于2003年11月开工,按照“以航为主、航电结合、以电养航”的功能定位,工程建成后,可以渠化航道30公里,300-500吨级船舶可由重庆直达潼南。潼南县完成了别口、上和、梓潼三个镇(乡、街道办事处)淹没区的征地拆迁和固定设施的恢复工作。2006年6月,该工程实现了首台机组并网发电。今年1月18日,我县顺利通过征地拆迁安置和移民验收。

三、交通营运状况

全县从事道路交通运输业的有2340户,拥有各类营运车辆2599台,其中客车458台、出租汽车130台、公共汽车37台、其它车辆1970台。全县共有乡镇船舶222艘,其中机动船209艘、非机动船13艘,机动船中,客渡船69艘、货船140艘,分布在15个镇乡。

涪江二桥

区域交通大通道 努力打造“二环八射”区域交通网络,拉近与周边区县、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全面提升潼南客流、物流区域内周转速度。“二环”分别指“小环”潼南——遂宁——安岳——潼南以及“大环”潼南——遂宁——安岳——内江——荣昌——大足——潼南的高速环线。“八射”包含渝遂高速、渝遂铁路,以及潼南——武胜、潼南——大足、潼南——铜梁、潼南——合川、潼南——南充、潼南——安岳的高等级公路。

县域骨干公路 重点打造二环四纵五横、多联线公路骨架。二环:即环绕3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的绕城环线、环绕各中心镇在内的城镇发展环线。四纵五横:即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各中心镇的骨干公路。多联线:各中心镇之间的互联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