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停工”留学美国 新婚先生自愿陪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40:07
如果一个人一天8小时工作克尽职守,可以被称作“职业”;8小时之外依然挂心工作,那是“敬业”;但如果24小时里除却睡眠依然对工作念念不忘,那恐怕就是“上瘾”,比如闾丘露薇(BLOG)。上周六早上拨通她的电话,12小时时差身在波士顿的她正准备上床———因为申请到了哈佛为全球新闻工作者提供的尼曼奖学金,她将停工一年,重回学堂。
电话拨通的那一刻,她到波士顿才刚刚48小时,但是没有工作的日子已经开始让她“抓狂”:“在机场转机的时候专心看了各国电视台对黎巴嫩局势的报道,今天搬完新家第一件事是把电视机买好了,我要靠它看看人家的节目是怎么做的。”
记者问她,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彻底歇一歇,毕竟当凤凰的“铁女人”左冲右突了10 年,除了产假,连病假都没有休过一天。她这样回答:“停不下来,完全停不下来。工作以后会上瘾,现在想到要当学生心里挺怵的,这也是我提前一个月到美国的原因。真的,发现读书好像比工作还难。”

工作狂闾丘露薇感觉即将开始的读书生活更让她紧张
【停工】真的犹豫了很久
48小时之前她还是凤凰卫视采访总监,每天睁开眼,耳边就是全世界的声音,因为她要第一时间连线全球记者站,看看世界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而现在,安在哈佛商学院边上的新家的早晨却安静得出奇。出门走走,看到路边长满了久违的野花野草,空气里面充满了清新的气味,闾丘忍不住说:“真好,大自然”。从香港一起来过暑假的9岁女儿也很开心,因为到处可以看到她最爱的狗。毕竟是从钢筋水泥世界来的孩子,前一天晚餐时在路上撞到两只小松鼠就一直兴奋到现在,老在问:“松鼠在哪里?”
说到这次到哈佛上学,闾丘说她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犹豫:“做这一行消耗很大,不充电就没有一个比较确实的未来。虽然也一直在读书,边工作边拿了两个硕士学位,但那毕竟不同。本来似乎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完全停下来,花3到4年去读一个博士学位。但说实话,实在又舍不得这份工作,现在每天都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如果停下来那么长时间,一定会脱节,这一点我很恐惧。我其实被这种犹豫折磨得蛮久了,好在后来朋友告诉我有这样一个一年制的研修班,又是哈佛这样的学校,我就动心了。”
【读书】我的思考将转型
闾丘说已经看过了同学的资料,班上除了美国的14个同学,还有包括她自己在内的14个国际学生,分别来自德国、尼泊尔、韩国等等,都是媒体同行。提前一个月到美国,闾丘是要给自己一段时间调整状态:“读书比工作更让我紧张,工作毕竟很熟悉了,但离开校园却很久了。”
紧张归紧张,对她来说首先要对付的似乎还是“工作瘾”———才停工没几天,“工作后遗症”已经全面爆发:“停不下来,就是停不下来,我必须每分钟都保持思考。在机场转机,我一定要看看国际动态,知道新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人家的电视台这两天是怎么报道中东局势的。在波士顿倒完时差,第一件事就是买电视机。”闾丘说。当然,她自己也意识到了应该试着慢慢转舵:“以前每秒钟的思考都和新闻直接相关,现在我想可能会想一些别的问题。比如,乘出租车,女司机和我聊中东问题和油价,又聊到孔子,很有趣,这里很多老外都会问我关于孔子的问题。每天会遇到很多事情和人,会有很多想法,我想我会保持思考的习惯,但关注的东西可能更随性一些吧。”
【生活】新婚先生自愿陪读
“战地玫瑰”,这个名字仔细推敲起来,一半在夸一半也在“骂”———能在战争中绽放的女人,该“强”到什么程度啊!而事实上,至少在这次的采访中,闾丘留给记者的印象不是这样。虽然在世纪之交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但如今的闾丘是一个幸福的妈妈,也是一个幸福的妻子。
关于女儿,就算是在香港完全的工作状态中,闾丘也会把双休日完全交给女儿:“一个礼拜一定会有两天,每天24小时都在一起,我女儿也并不觉得我的职业有多可怕,或者多了不起。我不想给她什么压力,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足够了,比如这些天和美国的朋友们聚会,我就会带着她一起去。不过我对她的影响力恐怕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大,她现在的人生理想是去迪斯尼乐园当扮演米老鼠的演员,我觉得这样也很好啊。”
关于婚姻,闾丘在电话里的声音平静而幸福:“我结婚了,今年4月。”这是她第一次对外“公布”消息,因为答应先生不对媒体说起他的情况。就像她自己说的,爱情对生活来讲举足轻重,因此事业再出色,“玫瑰”还是需要属于自己的“玫瑰园”。两个人在今年4月举行了一场很小型的婚礼,只有一些亲戚朋友参加。闾丘用“我找到了可以彼此理解并共度余生的伴侣”来形容自己的先生,而事实上,这位先生的确名副其实,这次特地放下工作到美国来当起了“陪读先生”,“他的时间比较有弹性,所以就一起来了”。先生很疼闾丘,在香港的家里就会下厨给全家人送上美味,在美国也是一样。虽然才刚到两天,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要做的事情再千头万绪,有家人在一起,总能从容而愉快地应对。
采访结束,闾丘说如果大家想念她,或是想了解这朵玫瑰更多感性的部分,欢迎到她的博客做客。接下来的日子,她会继续以对待工作一样的热情来更新博客,和大家交流。
【校园】哈佛让她想起复旦
虽然作为资深记者,在重大新闻现场游刃有余,但到了全新的生活环境,银行、电话公司、大商场,闾丘都得一点点熟悉起来:“在美国,市中心的店都非常小,到了偏远一点的地方,就能够找到巨大无比的商场。这样的购物环境,好处是一次买好所有的东西,坏处是买的东西太多,搬上出租车的时候颇费一番功夫。”
光“买电视”这件事就把她折腾得够呛:“可能是这里的人力成本高的原因,到商场买电视机虽然方便,但要让人把它送到家、装好可真不容易啊。还得去申请电视线路开通,今天忙了一天,终于搞定了。”除了安家买东西,交通也是重要问题。“我今天白天还坐巴士探了一下路,总的来说还有点懵懂,慢慢习惯吧,明天准备去坐一下地铁。”闾丘说。
当然,新生活可并非都是些烦心事,这两天在哈佛校园里走走还是很有感觉,让她想起了母校复旦:“我住的地方离哈佛商学院就一两分钟的时间,昨天去散步,看到红墙绿叶,真的觉得很棒。虽然很多楼是新造的,但哈佛人还是很细心地把新楼‘做旧 ’了,保留了老校园特有的味道,有点19年前走在复旦(闾丘上海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校园的感觉。”闾丘说,当年最喜欢的就是复旦相辉堂门前的大草坪,现在看到商学院主楼前的草坪趁着假期正在翻新,不免生出很多感慨。
【功课】潜心研究互联网
闾丘说,虽然这次同学当中没有“老熟人”,但光是美国本地的14个同学,几乎个个都有战地采访的经验,到时想必会有很精彩的交流。这两天,她也留心关注了一下,发现多数人的研究课题都集中在了中东问题,而她自己的研究方向则有两个——— “中美关系”和“互联网对中国媒体和受众的影响”。她解释道:“尤其是互联网,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的未来真的会有很深刻的影响,包括我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坚持写博客,也是感觉网络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当然,除此之外,我也想选修一些商学院的课程,包括宏观经济;也想到东亚研究所去旁听,看看他们是怎么讲中国的。到美国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已经很真切地感受到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