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文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01:13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受就是感觉,想就是判别,行就是思维活动,识就是意识,共五种。
 
    天道重势 重在无心无为无术 人道重术 重在有为有心有术,悟道后 你已无心无术无为,人术又能奈你何 好比武功 你已达到无招的层面,又有何人能破,天下武功有招皆可破,试问无招你如何破呢

    惟俨禅师指着一棵枯木问弟子:是枯萎好还是茂盛好?一弟子说:茂盛的好。禅师摇头:繁华终将消失!另一弟子说:枯萎的好。禅师还是摇头: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这时一小沙弥答:枯萎的让他枯萎,茂盛的让他茂盛好了。禅师说:对!万物皆应顺其自然不要执着,这才是修行该持有的态度。 什么是修道之最?

    库、俄、仲三大弟子请教阿底峡尊者:读经论与上师教导哪个更重要? 
    阿底峡尊者说:上师的教导更重要。

    三弟子问:为什么?

    尊者说:虽然熟读三藏,精通法相,若在修学过程中没有上师的实践经验指导,就会变得人法脱节。所谓上师的指导,要而言之,即如何守住三戒,如何使身言意趋于善道,如此而已。

    三弟子问尊者:什么是修道之最?

    尊者说:悟无我是智者的最高境界,驯服自心是修戒的最高境界,为别人着想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时时观察自己的心相是最好的教诲,悟诸法性空是破除烦恼的最好药方,脱离世俗行为是最高的道行,烦恼减少是最好的修行成就,没有贪心是最高的神通境界,无吝啬心是最高舍度,温柔平和是最高戒度,甘拜下风是最高忍度,放弃世事是最高精进,心无造作是最高禅定,对一切不执着是最高智度,指出缺点是最好的善师,切中要害是最好的教导,守心与察觉是最好的益友,疾病和魔障是最好的鞭策,凡事顺其自然而不强求是最好的做事方法,使人入正道是助人的最好方法,能使人心向善是最高的利他功德。 
       ---摘自《阿底峡尊者语录》

    日本保险业泰斗原一平在27岁时进入日本明治保险公司开始推销生涯。当时,他穷得连中餐都吃不起,并露宿公园。
    有一天,他向一位老和尚讲述了自己的不如意,讲起了很多人不愿意投保。老和尚注视原一平良久,等他说完,老和尚平静地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原一平哑口无言,冷汗直流。 


    狮子卧势即世尊涅槃时的姿势: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左腿压右腿,右手曲枕头下,左手舒伸放在身体左侧,采取这种姿势睡觉,有其深妙的道理。

    “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这里的“念住”是指修心者在初禅时候入静时克除游移的杂念,“息住”是修行者在二禅时期练功会有停止呼吸的现象,“脉住”就是指在进入三禅后,修行者练功时心跳停止,这不是无稽之谈,而是客观存在。根据修行者的实践,修行中“息住”比较容易出现,不少练功的人出现过这种现象(呼吸停后即出现胎息)。三禅境界的“脉住”虽然非常少见,但也是有记载的。1979年的《新体育》与1980年的《工人日报》都转载过印度瑜伽师表演瑜伽修行的功夫:把瑜伽师装入棺材,埋到地下,用遥控心电图测瑜伽师的心脏变化,当瑜伽师练功到一定程度时,心电图呈现了绳状图形,即心脏停止了跳动,停止练功后,心脏又恢复正常的跳动。这种现象是指人的意识在短时间内已经超越了对肉体的依赖,禅定的境界到达了真正的只念心性的地步。这种现象比较罕见,也是因为到达这种境界的修行者毕竟非常少的缘故。 

    道绝太虚,灵机密运,具顶门正眼始明大机!
    踏破虚空,截断众流,杀人不眨眼时方会大用!

    用周易的观点看世界,时空的运动无非两种形式:圆和螺旋。圆是一种动态平衡,螺旋是一种生生息息的线性运动方式。
    3.1415926为圆周率,称为∏,许多变盘点(时间和空间)的计算都要用到它!

    《宗镜录》说:“以真心妙体,不在有无。智不能知,言不可及。非情识思量之境界,故号不思议。体虚相寂,绝待灵通。现法界而无生,超三世而绝迹,故号之无住。竖彻三际,横亘十方。无有界量,边表不可得,故称法界。为万物之根,由作群生之元始。在凡不减,处圣非增。灵觉昭然,常如其体,故曰佛性。”

    “万法唯识”指认识一切世间的现象,离不开内心的分别,“识”就是分别的意思。 
    《华严经》讲:外境如虚幻,唯识与心作,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唯识者,唯即一切外境离不开心识,有识就有境,有境就有心,外境是虚妄的,要改变外境,以心为主,心能转化一切,心是主要的因,这即是唯识的意义或者宗旨。

    心学强调既不动心又随机应变,在无定中找出定,在不一中建立一;不能因不变而僵化,也不能因善变而有始无终;既不要做善良而无用的老好人,也不要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谋家,要活得正义而有效。人生在世,苦乐、幸与不幸,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内心态度。“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人,必须也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

    参禅者现量见第八识,一般只是破初关,于念头灭、三际断处,阿赖耶识呈露,亦即南传佛学所谓有分心,藏密所谓母光明,此阿赖耶识未必离杂染,也不足以断疑,若未离染污末那的执着,未断对佛法的疑惑,即可能堕入外道。在初关破本参基础上继续参或观,到亲证诸法无我,阿赖耶识亦空,六祖所谓“本来无一物”,才算是初见心性空的一面,宗门谓之“大死一番”,豁破重关,相当于小乘见道。若止于对此所悟真心的保任,只是“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则可能堕于二乘,古代禅人如此者居多。继续参究或观修,破末后牢关,才算大彻大悟。 

   佛与魔对立统一。无魔之手段,佛何以为佛?无佛之面孔,魔何以成魔?佛与魔,一念之间,悲心而已。
  魔对佛说,魔弟子将以佛像误导众生,佛流泪了。佛未对魔说,佛弟子也可以用魔之手段除天下恶魔。佛没有这样说,佛无法再说了。世人心中有魔,不能诛心除魔啊!六道轮回中,魔何尝不是觉他的佛。
  佛就是佛,魔就是魔。
  何谓无二无别?就是无需说明,更无须证明。一句“其惟春秋”,有点儿在乎墨迹了,分别心油然而生了。服务,就应该是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任由花开花落。如果,服务之后,等待付费,等待赞美,那是乞讨。乞讨者,朝朝暮暮,其惟春秋乎?
  无需说明,无须证明,这才是行者的态度。当然,说明是有的,证明也是有的,头上三尺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