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一个商人的道德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2:53

  在一个崇尚竞争和狼性的社会里,从过往的传奇人物身上寻求精神出路或是经营诀窍,似乎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比如《乔家大院》。电视剧的热播,好像只能说明乔致庸的恩怨情仇,或者胡大导演的招牌,吸引了或者娱乐了忙忙碌碌的都市人。而同名小说的出版,更被许多人斥为简单粗暴的励志读物,借电视剧热播之道,同为升天。

  于是乎,《乔家大院》在一些人眼里,显得十分拙劣和虚伪。“无商不奸”,“商人重利轻离别”,自古皆然。但作为庄周崇拜者兼儒生的乔致庸,以“义、信、利”为从商信条,以“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为己任,无疑显得太干净了,干净得失真,干净得一厢情愿。而他经商时每逢险难,总有人相与帮衬,更是侥幸得一塌糊涂。有人评价说,“这些桥段,满足了作家关于戏剧性的追求,迎合了观众‘好人有好报’的心理诉求。”一部关于晋商的小说,在他们看来,显然惺惺作态,毫无借鉴之效。

  看上去很对。在晚清那样一个法律无法保证私产安全的世界里,商人驱利的天性必然使得乔致庸们大踏步走到歪路上去,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哪怕没有天良泯灭,但也不能如此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因为,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告诉我们,人必然是利己的。

  但《乔家大院》不是商学院教材,乔致庸当然也不是现代意义的商业领袖。作者朱秀海真正的着力点,不在于编写富豪速成法,而在于对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的探讨和彰显。

  乔致庸的成功当然与其天赋有关。虽生于晚清,但乔致庸的创富过程中却包含了强烈的现代企业精神。从处理“胡麻油掺假”事件,创新地引用“伙计顶身股”的薪酬激励机制,到不做“霸盘”,不吃独食,以及联合水家、元家和达盛昌一起开辟茶路的做法,无不显示了乔致庸独到的商业经营智慧。

  但这显然不是全部。乔致庸的成功,更在于他是一个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进商业的理想主义者。本想通过科举考试光耀门庭,却被迫接手家业的乔致庸,以儒学之道指导经商大获成功。作为商人,他《四书五经》不离案头;每逢天灾人祸,他挺身而出,赈灾济贫。一介匹夫,却总要“心里装着天下”。朱秀海说:“‘民为贵,君为轻。’乔致庸内心就是这样一个民本主义的思想。” 乔家大院也正是因为乔家的仁厚,虽迭经离乱终得保全。

  “修身齐家平天下”,乔家有的是严格的家规。大院里没有戏台,怕的是后人玩物丧志。大院里没有“袭人”、“晴雯”,全是中年嬷嬷,为的是避免年轻的男主人做出不雅之事。不准纳妾也是铁律一条。“汇通天下”的乔家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变通,硬是把封建社会中的商业道德和个人修为,都发展到了极致。

  乔致庸,一介逐利商贾,却一味追求道德操守,在孔方与方正之间谋求“汇通”,很是奇怪。但《乔家大院》鼓吹的正是这些“奇怪”。

  “君子怀远”,在乔致庸身上,有着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生命品格和精神文化气质。那些视诚信如命的经营理念,在管理上的睿智、豁达,乃至他的金钱观、人生观和生死观,表现的正是我们东方式的商业道德。而这些绵延千年的民族气质和个人修为,在今人看来,却似一个过于干净的商业童话。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后人看大院,若只看到了生意经,就真个是不肖子孙了。